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园中6种植被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1
作者 白依娜 田鑫月 +6 位作者 杨开宝 宋梁栋 张世泽 刘占德 张峰 史树森 张金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为探究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不同植被生境类型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扫网和黄板诱集2种取样方法对猕猴桃园内鼠茅草(Vulpia myuro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豌豆(Pisum sativum)、毛苕子... 为探究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不同植被生境类型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扫网和黄板诱集2种取样方法对猕猴桃园内鼠茅草(Vulpia myuro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豌豆(Pisum sativum)、毛苕子(Vicia villosa)、百景一号(混播品种)6种生境中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并通过比较不同生境所得样本分析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相似性、均匀度等群落结构特征.此次调查共采集节肢动物136种共计5909头,分属2纲10目48科.综合评价各生境采集的个体数量,发现优势类群为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ada).不同生境中昆虫个体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百景一号>毛苕子>白三叶>鼠茅草>紫云英>豌豆;昆虫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百景一号>白三叶>鼠茅草>毛苕子>紫云英>豌豆.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各生境多样性指数H′值无显著性差异(P=0.357);紫云英与豌豆生境丰富度显著低于其他4种生境(P<0.001),大小依次为百景一号>白三叶>鼠茅草>毛苕子>紫云英>豌豆;均匀度指数J值无显著性差异(P=0.875).毛苕子生境与鼠茅草生境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5625,呈中等相似.不同植被生境类型对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有较明显影响,百景一号生境对昆虫群落数量和个体数量均最有利,且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园 不同生草环境 节肢动物群落 节肢动物多样性 种群个体数量
下载PDF
探究无公害植保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兴平 袁党飞 《种子科技》 2017年第10期113-113,116,共2页
20世纪50~90年代,人们通过喷洒大量的农药来进行植物保护,虽然在一定时间内能起到作用,但是却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喷洒农药的坏处大于好处。通过在植物保护方面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得出,... 20世纪50~90年代,人们通过喷洒大量的农药来进行植物保护,虽然在一定时间内能起到作用,但是却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喷洒农药的坏处大于好处。通过在植物保护方面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得出,在植物保护方面的活动应该要符合生态学的理论,将多种防治措施合理地融入到一起,实现以生物防治为主体的有害生物治理以及无公害的植物保护防护措施,将农药的喷洒量减少,改善绿地及植被四周的生态系统,把有害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最好形成有虫但不成灾的情况。主要介绍了无公害植物保护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 植保技术 应用
下载PDF
2021年西北地区二代黏虫重发区的虫源分析
3
作者 徐晴晴 张智 +4 位作者 刘杰 尹祥杰 李世民 宋梁栋 张云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1,210,共7页
明确一代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迁入路径和各发生区域间的虫源关系,对二代幼虫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西北地区黏虫重发的典型年份2021年,收集多地黏虫时空种群动态数据,采用FNL再分析数据资料绘制风场图,利用基... 明确一代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迁入路径和各发生区域间的虫源关系,对二代幼虫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西北地区黏虫重发的典型年份2021年,收集多地黏虫时空种群动态数据,采用FNL再分析数据资料绘制风场图,利用基于WRF模式的轨迹模型对迁飞轨迹进行模拟,并使用R 4.0.2进行轨迹的可视化。虫情监测表明,2021年一代黏虫迁飞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上中旬,中西部地区高峰期呈多峰现象,蛾峰日期随纬度升高依次推迟。风场分析显示,一代黏虫北迁期间,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受东北气旋、蒙古气旋和东亚气旋交替控制,适于黏虫远距离迁飞的偏南气流间歇性出现,但很难实现一次性远距离迁飞,锋面天气阻碍了黏虫的北迁,并造成聚集降落。轨迹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江淮地区一代黏虫羽化后,部分滞留当地,大部分迁入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东西部地区存在虫源交流;宁夏、陕西、内蒙古等西北地区重发生区虫源主要来自山西、陕西、甘肃南部和四川、重庆北部等地。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黏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迁飞 时空动态 虫源
下载PDF
兴平市三代粘虫局地暴发原因探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梁栋 冯文涛 +1 位作者 李伯辽 赵金山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87-88,共2页
粘虫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历史性,偶发灾害性害虫,其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发生地的环境条件。在陕西关中地区,二、三代有时局地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近年来3代粘虫在陕西关中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特点,以兴平市为重点,剖析了... 粘虫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历史性,偶发灾害性害虫,其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发生地的环境条件。在陕西关中地区,二、三代有时局地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近年来3代粘虫在陕西关中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特点,以兴平市为重点,剖析了粘虫暴发成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暴发原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2015年兴平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忠娣 宇军 李永乐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85-86,共2页
简述了2015年小麦赤霉病在兴平地区发生的情况,及其见病早、后期流行速度快、发生面积大、病穗率高、病粒率低等特点;分析其流行原因为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田间菌源充足、人为原因等,主要因为小麦扬花期5月上旬雨日雨量偏多,后期高... 简述了2015年小麦赤霉病在兴平地区发生的情况,及其见病早、后期流行速度快、发生面积大、病穗率高、病粒率低等特点;分析其流行原因为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田间菌源充足、人为原因等,主要因为小麦扬花期5月上旬雨日雨量偏多,后期高温高湿加速该病的扩展;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是关键、重视农业防治、加强监测预警等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流行原因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兴平市2019年秋季玉米田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梁栋 许艳妮 +1 位作者 巨进超 窦晓梅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69-70,共2页
为探索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技术,检测不同厂家、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不同高度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特在兴平市夏播玉米田开展监测试验。结果得出,3种不同来源诱芯的诱捕效果:百乐宝诱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优于中捷... 为探索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技术,检测不同厂家、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不同高度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特在兴平市夏播玉米田开展监测试验。结果得出,3种不同来源诱芯的诱捕效果:百乐宝诱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优于中捷四方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于纽康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设置高度的诱捕效果比较,桶形诱捕器>孔型诱捕器>漏斗型诱捕器。研究表明,百乐宝桶形诱捕器效果最好,可作为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防治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诱 监测技术
下载PDF
陕西省兴平市夜蛾科昆虫名录初报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梁栋 冯文涛 +2 位作者 董莉 杨唐歌 李梅梅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6-10,共5页
为了全面了解陕西省兴平市夜蛾科昆虫的种类,为生产上害虫的准确测报和科学、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4-2016年,采用灯诱法对兴平市夜蛾科昆虫进行了诱集调查,共诱集到夜蛾科昆虫15 000多头。选择标本完整无损,或形态识别明显的个体制作标... 为了全面了解陕西省兴平市夜蛾科昆虫的种类,为生产上害虫的准确测报和科学、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4-2016年,采用灯诱法对兴平市夜蛾科昆虫进行了诱集调查,共诱集到夜蛾科昆虫15 000多头。选择标本完整无损,或形态识别明显的个体制作标本4000号,经室内分类鉴定,初步整理出15个亚科,60个属,74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平 鳞翅目 夜蛾科 名录
下载PDF
浅析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 被引量:9
8
作者 袁党飞 张兴平 《种子科技》 2017年第10期15-15,17,共2页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地采取措施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努力维护生态平衡。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是一条应当长期坚持的发展之路。围绕植物保护与生态平衡展开论述,分析了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提出了维...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地采取措施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努力维护生态平衡。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是一条应当长期坚持的发展之路。围绕植物保护与生态平衡展开论述,分析了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提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植物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保护 生态平衡
下载PDF
兴平市灯诱金龟甲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群发生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许艳妮 宋梁栋 +1 位作者 冯文涛 王雪莲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75-78,共4页
为了调查陕西省兴平市金龟甲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笔者于2015^(-2)017年,在兴平市陈文村(植保站病虫观测场)采用佳多虫情测报灯系统诱集金龟甲,分类鉴定并分析种群发生规律。发现兴平市金龟甲目前共有4科10种,以铜绿丽金龟、赤绒鳃金龟、... 为了调查陕西省兴平市金龟甲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笔者于2015^(-2)017年,在兴平市陈文村(植保站病虫观测场)采用佳多虫情测报灯系统诱集金龟甲,分类鉴定并分析种群发生规律。发现兴平市金龟甲目前共有4科10种,以铜绿丽金龟、赤绒鳃金龟、毛黄鳃金龟为优势种。近三年铜绿丽金龟发生盛期依次是:7月7日至8月3日、6月24日至8月6日、7月3日至8月17日;赤绒鳃金龟发生盛期为:7月2日至8月11日、7月16日至8月16日、7月17日至8月23日;毛黄鳃金龟发生盛期主要为4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甲种类 优势种 种群规律 佳多虫情测报灯 发生盛期
下载PDF
兴平市2015-2017年部分鳞翅目昆虫名录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艳妮 宋梁栋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89-92,96,共5页
2015-2017年,在兴平市陈文村南——植保站病虫观测场利用佳多虫情测报灯系统诱集鳞翅目昆虫,经整理鉴定,并统计虫量。结果发现:部分鳞翅目昆虫共有24393多头,隶属7科77种。为了初步摸清部分鳞翅目昆虫的发生危害状况,随编写此调查名录,... 2015-2017年,在兴平市陈文村南——植保站病虫观测场利用佳多虫情测报灯系统诱集鳞翅目昆虫,经整理鉴定,并统计虫量。结果发现:部分鳞翅目昆虫共有24393多头,隶属7科77种。为了初步摸清部分鳞翅目昆虫的发生危害状况,随编写此调查名录,旨在为兴平市鳞翅目昆虫的准确预报和科学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平 部分鳞翅目 佳多虫情测报灯 名录
下载PDF
2015年兴平市小麦吸浆虫重发原因及防控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轩粉利 王雪莲 +1 位作者 牛晓萍 许艳妮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84-85,共2页
介绍了2015年兴平市小麦吸浆虫虫害情况,分析了兴平市小麦吸浆虫重发的原因和防控措施。文章认为,兴平市小麦吸浆虫重发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特性外,与气候条件适宜和耕作、管理方式有利关系密切。4月上、中旬的降雨量是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发生原因 防控措施 兴平市
下载PDF
2016—2018年兴平市鞘翅目昆虫种类灯诱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朝侠 王拥护 宋梁栋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32-35,共4页
2016—2018年,在兴平市陈文村南病虫观测场利用佳多虫情测报系统对鞘翅目昆虫进行诱集调查,并进行整理、鉴定、统计。结果诱集到鞘翅目昆虫共有23782头,鉴定为隶属17科61种。
关键词 兴平市 鞘翅目 昆虫 佳多虫情测报灯
下载PDF
兴平市小麦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技术
13
作者 冯文涛 王太泉 +1 位作者 王忠娣 谢颖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98,共5页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近年在陕西省兴平市发现的一种新的有害生物,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设置该虫害的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小麦成熟期,小麦孢囊线虫在全市皆有发生,但为轻微感染,单株孢囊数均小于20,无中、重度感...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近年在陕西省兴平市发现的一种新的有害生物,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设置该虫害的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小麦成熟期,小麦孢囊线虫在全市皆有发生,但为轻微感染,单株孢囊数均小于20,无中、重度感染田块。小麦播种前用吡虫啉+戊唑醇和吡虫啉+甲基异柳磷拌种,以及用阿维菌素、克百威和毒死蜱3种药剂处理土壤,均可降低小麦孢囊线虫的病情指数,增加小麦产量。吡虫啉+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孢囊线虫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麦出苗率、根系和分蘖等无影响。3种药剂处理土壤,毒死蜱处理的小麦增产率最高,为20.07%;克百威次之;阿维菌素最低,为4.23%。播种后踩踏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小麦增产率为1.73%。可见:克百威处理地块小麦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药剂防治 拌种处理 土壤处理
下载PDF
兴平市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14
作者 牛晓萍 南文刚 冯文涛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279-280,共2页
近年来,苹果腐烂病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威胁苹果生产主要病害之一,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
关键词 苹果 腐烂病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兴平市套袋红富士苹果配套技术要点
15
作者 牛晓萍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8期62-62,共1页
对套袋红富士苹果的土肥水管理、修剪、套袋前的准备工作、套袋时间及方法、摘袋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红富士苹果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套袋红富士苹果 配套 技术要点
下载PDF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枣疯病效果对比试验
16
作者 翟颖妍 洪波 +5 位作者 任博文 王天舒 王拥护 黄延安 屈志成 张锋 《西北园艺(果树)》 2023年第2期52-54,共3页
选用6种药剂对感病枣树进行枣疯病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还分析了98%盐酸土霉素对不同树龄枣树枣疯病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枣疯病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98%盐酸土霉素+吲哚乙酸效果最好,达64.7%,其次是祛疯灵和98%盐酸土霉素,防效... 选用6种药剂对感病枣树进行枣疯病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还分析了98%盐酸土霉素对不同树龄枣树枣疯病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枣疯病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98%盐酸土霉素+吲哚乙酸效果最好,达64.7%,其次是祛疯灵和98%盐酸土霉素,防效分别为58.3%和57.1%。98%盐酸金霉素+吲哚乙酸、98%盐酸金霉素和盐酸四环素防效较差。98%盐酸土霉素处理对不同树龄枣树的枣疯病防效结果表明,当初始病级一致时,随树龄增加防效降低,且该处理对1~2级枣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3级以上重度发病枣树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药剂防治 盐酸土霉素 防治效果
下载PDF
2019年草地贪夜蛾灯诱监测应用效果 被引量:32
17
作者 姜玉英 刘杰 +6 位作者 杨俊杰 赵文新 尹丽 刘媛 叶少锋 覃宝勤 宋梁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2,156,共6页
2019年草地贪夜蛾灯诱结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天津8省(区、市)14个高空测报灯观测点,6月始灯下陆续见蛾,8月-10月多数观测点出现明显蛾峰;湖北、河南、天津3省(市)8个常规测报灯观测点7月-10月灯下见蛾,9月下... 2019年草地贪夜蛾灯诱结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天津8省(区、市)14个高空测报灯观测点,6月始灯下陆续见蛾,8月-10月多数观测点出现明显蛾峰;湖北、河南、天津3省(市)8个常规测报灯观测点7月-10月灯下见蛾,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出现蛾峰。因此,高空测报灯可用于草地贪夜蛾区域性种群动态监测,种群超过一定数量条件下常规测报灯有效,灯具需选择合适地点设置。多数高空测报灯下雄蛾量明显高于雌蛾量,常规测报灯雌雄比差异不大,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诱虫灯 诱集效果 诱蛾量 蛾峰 雄雌比
下载PDF
陕西关中玉米田首次发现劳氏粘虫及其在局地危害性调查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仵均祥 宋梁栋 +2 位作者 王太泉 张兴平 赵玉婉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31-34,共4页
2016年11月于兴平市庄头镇亢家村玉米秸秆中首次发现劳氏粘虫幼虫。2017年在对其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利用灯光进行系统监测的同时,4月中旬和8月初,分别于兴平市西吴镇油郭村和兴平市南市镇坡头村再次发现劳氏粘虫幼虫危害小麦和玉米,并造... 2016年11月于兴平市庄头镇亢家村玉米秸秆中首次发现劳氏粘虫幼虫。2017年在对其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利用灯光进行系统监测的同时,4月中旬和8月初,分别于兴平市西吴镇油郭村和兴平市南市镇坡头村再次发现劳氏粘虫幼虫危害小麦和玉米,并造成大约300 m2玉米严重受害,这在陕西省尚属首例。鉴于此,现将其危害特点、识别特征及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与方法简要予以介绍,以便指导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正确认识并及时进行防治,保障粮食作物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氏粘虫 新纪录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太白县蔬菜根肿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保通 宋梁栋 +3 位作者 申雪 李强 李高宝 程永安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阐述了陕西省太白县蔬菜根肿病发生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当地生产条件下的蔬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当地及同类地区该类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太白县 蔬菜 根肿病 防治
下载PDF
关中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小麦赤霉病穗率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平平 宋金东 +4 位作者 冯小军 商鸿生 杨家荣 宋梁栋 胡小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2-1028,共7页
为了准确预测关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采用田间模拟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穗表赤霉菌孢子数的关系模型y=1.115+2.506x,并在实验室前期关中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麦田产... 为了准确预测关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采用田间模拟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穗表赤霉菌孢子数的关系模型y=1.115+2.506x,并在实验室前期关中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中产壳玉米秸秆密度参数的灵敏度变化范围为0.09~0.13,为中等灵敏参数。利用2014年关中15个代表县以及杨凌1986-1992年的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价,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在75%以上。综合来看,此预测模型使用简单,预测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玉米 产壳秸秆密度 病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