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确保兵工持续发展——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的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武海明 《兵工安全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7,共2页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是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直属的唯一从事兵器工业科研和生产中职业危害因索及防护治理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全所共有职工427人,军品科技人员278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0人。研究所设有工业毒理。
关键词 兵器工业 职业安全卫生 卫生研究所 职业危害因素 专业技术人员 兵工 回顾与展望 持续发展 专业研究所 治理研究
下载PDF
“一方净土,一片绿洲”——记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附属五二一医院
2
作者 姜向阳 李烨 《兵工安全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9,共2页
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是附属于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78年,开设床位2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15个和劳动卫生、生物医学、毒理等8个研究室。地处西安市电子园区最南端的五二一医院,地理... 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是附属于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78年,开设床位2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15个和劳动卫生、生物医学、毒理等8个研究室。地处西安市电子园区最南端的五二一医院,地理位置偏僻,三面医院林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工业 卫生研究所 医院 医疗质量 绿洲 职业道德建设 净土 生物医学 劳动卫生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兵器工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连强 董国强 +1 位作者 张双保 许长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81-83,共3页
兵器工业自身固有的特殊性和高危险性,决定了其开展安全评价的必要性。本文陈述了兵器工业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评价的发展,对安全评价机构选择、评价双方关系、企业态度、安全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安全评价 建设项目 兵器工业 企业
下载PDF
瓦斯抽采钻孔变形塌孔规律及精准监测技术研究
4
作者 肖鹏 黄晓昇 +6 位作者 刘潇潇 李秉昆 陈丽萍 陈紫溪 张超 程仁辉 赵亚婕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为推进瓦斯抽采钻孔精准智能化发展水平,基于分布式光纤监测和布里渊光学时域分析技术(BOTDA),以山西某矿为工程背景,开展了不同粒径配比下的钻孔堵孔模拟实验;构建了试验矿井堵孔率计算数学模型,揭示了钻孔变形塌孔发育规律,提出了适... 为推进瓦斯抽采钻孔精准智能化发展水平,基于分布式光纤监测和布里渊光学时域分析技术(BOTDA),以山西某矿为工程背景,开展了不同粒径配比下的钻孔堵孔模拟实验;构建了试验矿井堵孔率计算数学模型,揭示了钻孔变形塌孔发育规律,提出了适用于试验矿井的瓦斯抽采钻孔精准监测现场实施技术工艺,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技术工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光纤耦合体应变、模拟煤样堆积质量与钻孔变形塌孔间具有线性关系,随质量增加应变变化趋势相近,呈“陡-缓-陡”三阶段变化。通过分段拟合构建了适用于试验矿井的钻孔堵孔率计算数学模型。(2)通过误差分析,发现随着应变增加最大绝对误差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中期最大绝对误差为19.48%,后期完全堵孔状态下的质量极值越接近不同配比煤样的平均质量极值误差越小。(3)基于上述数学模型解算,揭示了模拟堵孔过程中煤块首先在钻孔底部呈“凸”状堆积,随后滑向两侧,最后又在顶部聚集的塌孔演化规律,以应变值0、45.95×10^(-6)、72.19×10^(-6)为临界值区分塌孔前、中、后期,构建了适用于试验矿井的瓦斯抽采钻孔精准监测技术。通过现场应变监测结果分析,发现在孔周应力、扰动等因素作用下,失稳孔段孔周裂隙更易发育,塌孔程度随时间加剧。结合钻孔沿程堵孔率计算结果,对钻孔沿程变形塌孔情况进行了判断,对比钻孔窥视图可得,该精准监测技术判断结果基本符合实际观测情况。提出的以分布式光纤耦合体和BOTDA技术为基础的钻孔精准监测技术工艺可行、可靠,可为推进瓦斯抽采钻孔精准智能化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监测 塌孔 数学模型 钻孔精准监测 瓦斯抽采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环境温度和斜井角度对隧道通风效果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赵振新 鲍旺旺 +2 位作者 李晓宇 赵亮 李晋兴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针对隧道斜井的自然通风问题,以大万山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斜井型隧道进行模拟,分析不同环境温度和隧道斜井角度对隧道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斜井角度都影响隧道的通风效果。当环境温度低于隧道... 针对隧道斜井的自然通风问题,以大万山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斜井型隧道进行模拟,分析不同环境温度和隧道斜井角度对隧道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斜井角度都影响隧道的通风效果。当环境温度低于隧道壁温时,斜井处于排风状态;环境温度高于隧道壁温时,斜井处于送风状态,二者温差越大,隧道和斜井内的风速越大;当环境温度一致时,斜井角度成为影响隧道通风效果的主要因素,斜井角度为90°时隧道通风效果最佳,随着斜井角度的减小,隧道通风效果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斜井角度 环境温度 FLUENT 通风效果
下载PDF
兵器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
6
作者 张双保 李连强 +1 位作者 董国强 许长安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66-68,共3页
介绍了兵器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要求、内容、方法和程序。
关键词 安全评价 验收 建设项目 兵器工业
下载PDF
高选择性二元金属材料电化学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宇晶 刘曼 +3 位作者 司建廷 张婷 任耿 柴守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共14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因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电化学还原CO_(2)转化为清洁能源和高价值化学品,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CO_(2)导致的温室效应,而且有望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重要出路。本... 近年来,全球范围因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电化学还原CO_(2)转化为清洁能源和高价值化学品,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CO_(2)导致的温室效应,而且有望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重要出路。本文简述了电化学还原CO_(2)的反应原理,对近年报道的一些高选择性的二元金属催化剂进行分类归纳。综述了二元金属材料物质组成、原子配比、微观形貌、颗粒尺寸等物化性质对CO_(2)还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部分催化剂的选择性增强机理重点分析。最后,讨论了二元金属材料高效选择性电化学还原CO_(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合金材料 电催化 选择性 催化活性
下载PDF
车间空气中奥克托今卫生标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延琦 严川信 +1 位作者 夏宝清 唐虹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为了解奥克托今的危害程度及其发病情况 ,制订我国车间空气中奥克托今最高容许浓度(MAC)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TWA)。方法 进行了奥克托今的毒理学研究、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并与其同系物黑索今进行了对比。结果 奥克托... 目的 为了解奥克托今的危害程度及其发病情况 ,制订我国车间空气中奥克托今最高容许浓度(MAC)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TWA)。方法 进行了奥克托今的毒理学研究、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并与其同系物黑索今进行了对比。结果 奥克托今对大鼠属实际无毒性物质 ,对小鼠有轻微毒性 ,奥克托今属中等蓄积性物质 ,无皮肤刺激作用 ,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观察 ,其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改变 ,重度者还出现肾小管变化或明显的肝脏中毒改变。奥克托今毒性远小于黑索今。结论 提出我国车间空气中奥克托今最高容许浓度建议值为 4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 2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间空气 奥克托今 最高容许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下载PDF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春蕊 《化工管理》 2017年第32期271-,共1页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呈现复杂性、综合性特点、内容丰富,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构建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对评价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关乎着企业电气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对此,笔者结合实验研究,就工业企...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呈现复杂性、综合性特点、内容丰富,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构建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对评价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关乎着企业电气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对此,笔者结合实验研究,就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电气安全 评价方法 研究分析
下载PDF
压力作用下DNTF的热分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周静静 祝艳龙 +5 位作者 黄蒙 安静 周静 禄旭 丁黎 常海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1-587,共7页
为了研究压力对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热分解的影响机制,从实验测试分析和动力学模拟两方面探究了不同压力下DNTF的热分解特性和分解机理。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PDSC)技术在0.1、1.0、2.0、4.0、6.0 MPa下考察了DNTF的热分解... 为了研究压力对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热分解的影响机制,从实验测试分析和动力学模拟两方面探究了不同压力下DNTF的热分解特性和分解机理。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PDSC)技术在0.1、1.0、2.0、4.0、6.0 MPa下考察了DNTF的热分解特性,并通过Kissinger方程得到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采用同步热分析-红外-质谱(TG/DSC-FT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DNTF的热分解产物组成及种类,推测了DNTF的热分解机理;采用耐驰热动力学软件获得了不同压力下DNTF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压力增大时,DNTF的分解峰温会略向高温方向移动,热分解气相产物对凝聚相产物分解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DNTF在热分解过程中环内N—O键先断裂,产生具有催化作用的气态氮氧化物(NO、N_(2)O),经自催化反应使C—NO_(2)键断裂、呋咱环碎片和氧化呋咱环碎片进一步分解,生成CO_(2)、NO、NO_(2)及N_(2)O等气态小分子,并借助动力学模拟验证了对DNTF热分解机理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TF 高能量密度含能材料 氧化剂 压力 分子动力学模拟 热分解 分解机理
下载PDF
高原环境对乘员作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贺军 万红 +4 位作者 考希宾 郭书文 李琳 郭孝文 孔巍 《人类工效学》 2023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开展高原环境下乘员作业特点研究,分析高原缺氧对乘员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平原和高原装甲车乘员各15人,分为高原组和平原组,分别在安静的环境下测试乘员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两种声音的听... 目的通过开展高原环境下乘员作业特点研究,分析高原缺氧对乘员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平原和高原装甲车乘员各15人,分为高原组和平原组,分别在安静的环境下测试乘员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两种声音的听觉注意分配、视觉与两种声音的注意分配、左右手交叉动作频率、手臂稳定性。结果高原组的血氧饱和度、视觉注意分配的总次数、两种声音的听觉注意分配总次数和正确率、左右手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手臂稳定性得分、视觉与两种声音的注意分配中视觉总次数与平原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低于平原组;高原组的视觉选择反应时的反应平均时间和最快反应时间、高原组两种声音的听觉注意分配平均时间、高原组正确率和平均时间、高原组视觉与两种声音的注意分配的视、听觉平均时间与平原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高于平原组;高原组的心率、视觉选择反应时的反应正确率、视觉注意分配的正确率以及平均时间、左右手交叉动作频率的正确率、手臂稳定性耗时、视觉与两种声音的注意分配的视觉正确率、分配值与平原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原缺氧环境对乘员的反应能力、注意分配能力和动作协调精细能力均有影响,应关注高原缺氧对乘员的作业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工程 驾驶行为 高原环境 装甲车辆 乘员 缺氧 作业能力 交通安全
下载PDF
项目管理在研究所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兰 刘晓峰 郭书文 《管理观察》 2015年第2期176-179,共4页
衡量一个研究所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是科研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把组织申报课题和开展科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知识领域广和风险高等特点,在科研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必须采取相应... 衡量一个研究所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是科研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把组织申报课题和开展科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知识领域广和风险高等特点,在科研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必须采取相应的项目管理方法,才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管理 知识领域 管理方法
下载PDF
穿戴式生理监测装置设计研究
13
作者 贺军 考希宾 +1 位作者 万红 郭书文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73,共5页
设计一款穿戴式生理监测装置并进行测试,该装置由硬件和软件控制实现,主要对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其中心电信号采用织物电极传感器获取,呼吸频率采用阻抗法获取,体温采用热敏电阻桥路法获取,并且分别在静息和运动状... 设计一款穿戴式生理监测装置并进行测试,该装置由硬件和软件控制实现,主要对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其中心电信号采用织物电极传感器获取,呼吸频率采用阻抗法获取,体温采用热敏电阻桥路法获取,并且分别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进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穿戴式生理监测装置与标准设备监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相对误差均在10.00%以内,监测体温的相对误差在1.00%以内,该装置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等特点,且性能稳定、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参数监测 穿戴技术 监测装置 心率 呼吸频率 体温 织物电极传感器
原文传递
惰性气体-水雾协同抑爆甲烷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双启 朱文博 +2 位作者 胡立双 刘耿麟 李连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21-2326,共6页
采用自行改造的20 L球形爆炸容器进行瓦斯抑爆研究,试验中采用分压法来制备混合气体,定量描述了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及抑爆效率等特征,分析了在3种惰性气体(CO_(2)、N_(2)和Ar)作用下CH_(4)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 采用自行改造的20 L球形爆炸容器进行瓦斯抑爆研究,试验中采用分压法来制备混合气体,定量描述了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及抑爆效率等特征,分析了在3种惰性气体(CO_(2)、N_(2)和Ar)作用下CH_(4)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结果表明,CO_(2)的抑爆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惰性气体,当CO_(2)的体积分数达到6%时,CH_(4)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分别降为0.113 MPa和1.58 MPa/s,下降了78.6%和86.4%。通过试验可知,3种惰性气体均能延缓瓦斯爆炸的发生,降低爆炸的强度,但对于N_(2)和Ar而言则需要增加惰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以达到与CO_(2)相同的抑爆效果。基于上述单相抑爆结果,选择3种惰性气体中抑爆效果最佳的CO_(2)来进行惰性气体-水雾协同抑爆效率的研究。通过大量重复性试验得出,2%CO_(2)-1 MPa水雾抑爆效率由单相体积分数为2%的CO_(2)抑爆20.3%提高至38.5%,抑爆效率明显提升,表明惰性气体和水雾的协同抑爆效率高于单相惰性气体和水雾的抑爆效率,惰性气体和水雾的协同抑爆效果随惰性气体浓度和水雾雾化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两者在抑爆效果方面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瓦斯爆炸 惰性气体 爆炸特性 协同抑爆
原文传递
数字化时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绍良 李梦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2期94-96,共3页
公立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卫生服务和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和DRG付费的普及推广给公立医院业务收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 公立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卫生服务和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和DRG付费的普及推广给公立医院业务收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数字化时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数字化时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公立医院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精细化发展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研究
16
作者 刘瑞霞 郭书文 +3 位作者 万红 姬丽静 李琳 郭孝文 《长江信息通信》 2023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独生子女和老龄化现象在中国越来越普遍。老龄化后,如何更好地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监测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另外,随着我国对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如何研制一款智能远程监护设备,并利用该设备实时检测孩子的各项生理指... 独生子女和老龄化现象在中国越来越普遍。老龄化后,如何更好地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监测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另外,随着我国对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如何研制一款智能远程监护设备,并利用该设备实时检测孩子的各项生理指标参数,使父母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健康监护设备由于其体积较大、功能单一、操作复杂、时效性差,数据处理滞后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集成电路、MEMS等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新型技术,建立“医养结合”的远程智能健康监护系统,给用户带来智能化、便捷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将融合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搭建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远程生理健康信息监控系统,并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架构设计、功能实现及技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 远程 健康监护 人工智能 系统平台
下载PDF
典型含能化合物毒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吕小强 刘志永 +2 位作者 李存治 邓辉 高俊宏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9-740,共12页
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代表的典型含能化合物存在多种毒性效应,严重威胁生产作业相关人员生命健康。为全面了解各种典型含能化合物的毒性效应,梳理总结了TNT、黑索金(RDX)、奥克托今(HM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1,1-二氨基... 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代表的典型含能化合物存在多种毒性效应,严重威胁生产作业相关人员生命健康。为全面了解各种典型含能化合物的毒性效应,梳理总结了TNT、黑索金(RDX)、奥克托今(HM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2,4-二硝基苯甲醚(DNAN)、3-硝基-1,2,4-三唑-5-酮(NTO)、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HATO)及二硝酰胺铵(ADN)共9种常见典型含能化合物的哺乳动物急性毒性数据,并综述其主要毒性效应,指出TNT具有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等多种毒性效应,可导致贫血、晶状体异常和白内障等中毒病症。CL-20具有遗传毒性,可诱导脱氧核糖核酸(DNA)氧化损伤及突变。RDX和HMX为神经毒性物质,可诱发癫痫等神经中毒症状。NTO、ADN和FOX-7具有较强生殖毒性,可损伤雄性生殖系统。DNAN与HATO具有免疫系统毒性,可干扰淋巴细胞水平,损伤脾脏。同时提出未来应该深入研究含能化合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加强含能化合物毒性防护技术研究,探究新型含能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及多含能化合物间的联合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化合物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生殖发育毒性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基于PDF模型的镁铝合金粉尘燃烧特性试验及仿真研究
18
作者 巨建鹏 胡凌艳 +2 位作者 董国强 王焘 侯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88-2295,共8页
为了深入研究镁铝合金粉尘非预混燃烧特性,在传统哈特曼管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改进,采用模拟试验与CFD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别从粒径、质量流量和空气湿度3个方面对镁铝合金粉尘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80μm、12... 为了深入研究镁铝合金粉尘非预混燃烧特性,在传统哈特曼管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改进,采用模拟试验与CFD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别从粒径、质量流量和空气湿度3个方面对镁铝合金粉尘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80μm、120μm、150μm及270μm镁铝合金粉尘的平均反应温度分别为2 349.8 K、2 253.7 K、2 167.3 K和2 094.7 K。当粉尘质量流量一定时,单一颗粒粒径越大,颗粒与空气接触的比表面积则越小,燃烧反应温度越低;镁铝合金粉尘燃烧分为富氧和贫氧燃烧,粉尘与空气质量流量比45.54∶100为镁铝合金粉尘富氧与贫氧燃烧的临界点,当空气质量流量大于粉尘质量流量10倍时,氧气与镁铝合金粉尘接触时间短,反应温度低于点火温度,不足以支撑燃烧反应进行;当粉尘质量流量大于空气质量流量10倍时,氧气含量过低,同样不足以支撑燃烧反应进行。空气湿度越大,燃烧反应最高温度越低,燃烧反应平均温度会出现先增后降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生产、抛光、打磨等工序中的防燃、防爆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及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镁铝合金粉尘 燃烧试验 Fluent仿真
原文传递
铂/铜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析氢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李艳 杨振峰 +1 位作者 樊月瑶 张小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0-1508,共9页
面对化石能源危机问题,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电解水制氢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铂/铜合金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电解水析氢催化应用展开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铂/铜合金,通过XRD、SEM、TEM、EDS、XPS等表征铂... 面对化石能源危机问题,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电解水制氢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铂/铜合金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电解水析氢催化应用展开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铂/铜合金,通过XRD、SEM、TEM、EDS、XPS等表征铂/铜合金的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对铂/铜合金的构效关系进行探索。利用电化学测试系统测得铂/铜合金不同条件下的析氢催化性能。在0.5 mol/L H_(2)SO_(4)中,铂/铜合金的起始过电位为20.3 mV(10 mA·cm^(-2)时),塔菲尔斜率为37.56 mV·dec^(-1);在1 mol/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中,铂/铜合金的起始过电位为35.0 mV(10 mA·cm^(-2)时),塔菲尔斜率为52.12 mV·dec^(-1);在1 mol/L KOH中,铂/铜合金的起始过电位为25.3 mV(10 mA·cm^(-2)时),塔菲尔斜率为36.82 mV·dec^(-1)。对比发现,铂/铜合金在酸性电解质中展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而且,进一步实验表明铂/铜合金催化剂在酸性电解质中具有高的电催化活性面积(30.83 cm^(2))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铂/铜合金 溶剂热法 电解水 析氢反应
下载PDF
工业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20
作者 刘超 刘美美 +4 位作者 赵潇 邢亚飞 陈渝 宋志伟 虞汝思其 《辐射防护通讯》 2022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热释光剂量计对工业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热释光剂量计和AT1123型X/γ辐射剂量率仪测量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的辐射剂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比较验证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脉冲X射线的... 目的探讨利用热释光剂量计对工业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热释光剂量计和AT1123型X/γ辐射剂量率仪测量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的辐射剂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比较验证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脉冲X射线的有效性,通过对周围环境中年累积剂量的估算来评价试验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是否满足辐射防护要求。结果1号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曝光4次,2号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曝光10次,热释光法测得不同距离处的累积剂量符合距离平方反比衰减规律,实际检测结果与理论推算值较为吻合。两个X射线发生装置现有的工作负荷下,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年累积剂量均在辐射防护控制目标值内。结论热释光法得出检测结果与理论推算值较为吻合,能够满足工业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放射防护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光剂量计 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 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