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园生草与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梨园土壤质量及梨产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孙涛 郭兵 +5 位作者 管西林 姚利 赵自超 张玉凤 李彦 高新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是改善酸化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胶东半岛酸化秋月梨园开展2年大田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K)、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T1)、农民买惯施肥+果... 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是改善酸化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胶东半岛酸化秋月梨园开展2年大田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K)、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T1)、农民买惯施肥+果园生草(T2)、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果园生草(T3)4个处理,研究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对酸化果园土壤质量、秋月梨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梨园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可显著改善土壤环境,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提高0.60、0.56个和0.81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2.34%、12.94%和26.6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提高;酸化果园施用硅钙钾镁肥或果园生草对秋月梨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能明显改善秋月梨品质。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结合果园生草(T3)在秋月梨产量、品质和土壤质量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CK相比,2022年和2023年T3处理秋月梨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2.15%和7.22%,显著增加秋月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综上所述,酸化果园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结合果园生草可显著增加秋月梨产量和品质,并显著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梨园 土壤调理剂 生草 土壤质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谢宏伟 吴小宾 +4 位作者 王奥宇 郑福丽 陈晓影 谭德水 刘兆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探明在盐碱地上实现轻简化施肥的可行性,明确其对滨海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进行了不同类型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A(CR... 为探明在盐碱地上实现轻简化施肥的可行性,明确其对滨海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进行了不同类型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A(CRFA,水基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B(CRFB,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控释氮肥C(CRFC,腐植酸型尿素),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处理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OPT、CRFA、CRFB和CRFC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9%、17.6%、29.6%和17.2%;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提高18.6%、121.9%、175.4%和144.6%;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74.4%、95.1%、172.0%和115.6%;土壤可溶性盐离子总量分别显著降低4.9%、7.2%、9.5%和9.1%。与FP处理相比,CRFA、CRFB和CRFC处理的>2 mm和0.5~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比例分别显著提高166.2%、133.8%、90.0%和40.3%、34.3%、62.7%;<0.053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比例显著降低78.4%、73.8%、52.5%。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可改善轻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本试验条件下以CRFB一次性施用对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和小麦产量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小麦 控释氮肥 土壤养分 产量
下载PDF
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对盐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3
作者 肖柄政 郭兵 +6 位作者 刘苹 高新昊 姚利 贾洪玉 孙涛 杜章留 赵自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3,共7页
为探讨不同种类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对中度盐碱地上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试验地上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CON: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N-P_(2)O_(5)-K_(2)O)用量=267-252-0 kg/hm^(2);OPT:优化施肥处理,... 为探讨不同种类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对中度盐碱地上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试验地上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CON: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N-P_(2)O_(5)-K_(2)O)用量=267-252-0 kg/hm^(2);OPT:优化施肥处理,氮磷钾(N-P_(2)O_(5)-K_(2)O)用量=210-105-105 kg/hm^(2)]和优化施肥基础上粪肥替代15%或30%氮肥(牛粪肥替代处理代号:DM15和DM30;羊粪肥替代处理代号:SM15和SM30;鸡粪肥替代处理代号:CM15和CM30)共9个处理,研究其对中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氮肥偏生产力、养分含量和小麦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各施肥处理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相比CON,DM15、DM30和SM15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提高21.5%、17.7%和1.7%。相比CON,OPT和各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能增加氮肥偏生产力。相比CON,各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达32.7%~74.2%,但羊粪肥和鸡粪肥部分替代氮肥会增加土壤EC值。与CON相比,各粪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且大多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除DM30和SM15处理有一定幅度升高外其他处理均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均提高土壤氮钾养分活化系数。DM15、DM30和SM15处理可以提高小麦经济收益,其中DM15处理相比CON增收57.03%,效果最好。综上看出,牛粪肥部分替代氮素化肥(DM15、DM30)可以较大幅度增加小麦产量,提升土壤养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肥 盐碱地 冬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麦田土壤肥力及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奥宇 魏建林 +6 位作者 马垒 郑福丽 谷峰 逄蕾 殷青社 李国红 谭德水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本研究选用济紫麦1号、济麦22号两个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为对照,设置化肥优化施用(OPT)、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85%OPT)、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70%OPT)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麦产量、品... 本研究选用济紫麦1号、济麦22号两个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为对照,设置化肥优化施用(OPT)、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85%OPT)、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70%OPT)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而探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的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提高土壤耕层养分含量,其中,85%OPT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最高,较OPT处理平均增加10.50%和9.85%,较FP处理显著增加10.06%和13.91%;且85%OPT处理产量最高,较FP处理平均增产6.26%,70%OPT处理产量较FP平均增产仅为2.92%;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两地85%OPT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其他处理,且与FP差异显著,说明适当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平均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产量、品质与土壤肥力等方面,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85%OPT)处理施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土壤肥力 养分利用 小麦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多样化种植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涛 冯晓敏 +4 位作者 高新昊 邓艾兴 郑成岩 宋振伟 张卫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929-2940,共12页
【目的】阐明东北黑土区禾本科与豆科作物多样化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特征,为促进黑土地用养结合型种植制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202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进... 【目的】阐明东北黑土区禾本科与豆科作物多样化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特征,为促进黑土地用养结合型种植制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202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进行,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花生间作(M/P)和玉米花生轮作(M-P)等多样化种植模式,以玉米连作(CM)常规种植模式为对照。2020年作物收获后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多样化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多样化种植有利于增加0—20和20—40 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降低黏粉粒(<0.053 mm)含量,4种多样化种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均显著高于CM处理(P<0.05)。M/S和M-S处理0—2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比例分别比CM处理高17.6%和13.4%,M/S、M-S和M-P处理2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比例则分别比CM处理高10.4%、8.3%和10.5%。多样化种植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0—20 cm土层,M/S、M-S、M/P和M-P处理>2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M处理高20.7%、24.3%、18.8%和17.8%;0—20 cm土层,M-S、M/P和M-P处理>2 mm土壤团聚体全氮含量分别比CM处理高13.0%、16.8%和14.8%。M-S和M/P处理0—20 cm土层>2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高于CM处理,而M/S和M-S处理<0.053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对总有机碳和全氮的贡献率则低于CM处理。【结论】东北黑土区多样化种植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黏粉粒含量,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利于促进农田土壤碳氮固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轮作 间作 玉米 大豆 花生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