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研究生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
1
作者 贾玉山 格根图 +2 位作者 王志军 都帅 孙鹏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面对我国现代农业对于高素质、专业性、应用型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该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基于多年来对研究生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针对草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共性问题,构建以政策为引领、以“校企、校校、校... 面对我国现代农业对于高素质、专业性、应用型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该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基于多年来对研究生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针对草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共性问题,构建以政策为引领、以“校企、校校、校院”搭建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基础,以“科研—创新促产—学科、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赛事—科研”为方法的互相交叉、良性循环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融合发展、开放创新,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对企业的服务能力,以期为我国农业院校培养研究生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学 研究生 应用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云岚 石凤翎 +1 位作者 李青丰 花梅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了适应我国草种业发展和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内蒙古农业大学积极开展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 为了适应我国草种业发展和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内蒙古农业大学积极开展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为草种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 创新 牧草种子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草坪学》本科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浅析——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3
作者 叶文兴 武倩 +1 位作者 朱爱民 徐军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2期46-49,共4页
《草坪学》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以研究草坪植物、草坪建植、草坪养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综合应用型学科。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坪课程本科教学与实践改革为例,讨论《草坪学》课程建设中... 《草坪学》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以研究草坪植物、草坪建植、草坪养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综合应用型学科。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坪课程本科教学与实践改革为例,讨论《草坪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以提高草坪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学 理论与实践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学慧 赵巴音那木拉 +1 位作者 斯琴 李斐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8期68-71,共4页
“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课程。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实验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 “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课程。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实验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设置教学任务时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为未来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 任务驱动法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适生区预测
5
作者 杨帆 赵远征 +2 位作者 张晓明 王东 周洪友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29,预测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面积为41.8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5.31%。研究表明,在2021—2040年和2041—2060年,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总适生区面积将不断扩大;其中在SSP1_2.6气候情景下,在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将出现腐烂茎线虫的高适生区;在SSP3_7.0气候情景下,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将出现腐烂茎线虫高适生区。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腐烂茎线虫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湿月降雨量、最冷季平均温、昼夜温差月均温、最湿季平均温。【结论】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建议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出现腐烂茎线虫高度适生区的盟市,应加强调运检疫和疫情监测,防止腐烂茎线虫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MAXENT 潜在适生区 气候模式
下载PDF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情况及实施效果——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忠武 韩国栋 +6 位作者 红梅 斯琴 王俊杰 李治国 高翠萍 张志强 王赟博 《草原与草业》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结合专业特点,草业科学专业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思路。通过近3年...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结合专业特点,草业科学专业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思路。通过近3年的运行,在制度建设、教学效果、学风建设、实践教学及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初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不足,所以,今后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手段的革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为培养真正的草业科学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效果 拔尖创新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草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思考——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国栋 石凤翎 王明玖 《草学》 2020年第S01期4-10,共7页
草学是草业科学的简称,是研究草与草地属性和功能的学科,即研究草地资源特征、发展规律、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草学成为一级学科,为草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为例,在分... 草学是草业科学的简称,是研究草与草地属性和功能的学科,即研究草地资源特征、发展规律、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草学成为一级学科,为草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为例,在分析学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发展的形势和行业发展对草学学科的要求,提出了发展草学,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加强草学学科创新,提升学科水平;凝练学科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可供草学学科建设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学学科 现状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本科野外综合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启示——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治国 韩国栋 +6 位作者 王忠武 屈志强 高翠萍 袁帅 张志强 赵淑文 王占义 《草学》 2020年第S01期83-88,共6页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和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为基础,总结了本专业依托野外实习基地,开展野外综合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野外综合教学实习的定位、野外实习课程的设置、实习管理与实现等...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和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为基础,总结了本专业依托野外实习基地,开展野外综合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野外综合教学实习的定位、野外实习课程的设置、实习管理与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草业科学专业本科野外综合实习模式的构建,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系统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提升野外综合实习的效果,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综合实习 模式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草地调查规划学课程建设探讨——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9
作者 王占义 乌云嘎 +1 位作者 那亚 李治国 《草原与草业》 2020年第2期47-52,共6页
草地调查规划学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问卷对学校草业科学专业5个班级共165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在了解了学生对这一专业课程最新认识和看法以及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实践实习、考核与评价的建... 草地调查规划学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问卷对学校草业科学专业5个班级共165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在了解了学生对这一专业课程最新认识和看法以及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实践实习、考核与评价的建议的基础上,对该课程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提出了6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监测 分类 分布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雨课堂在《草业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10
作者 王静 王成杰 王忠武 《草原与草业》 2022年第2期50-52,共3页
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雨课堂”在《草业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剖析了《草业科学专业英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雨课堂”后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雨课堂”是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 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雨课堂”在《草业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剖析了《草业科学专业英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雨课堂”后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雨课堂”是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是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专业英语 草业科学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路——基于第四轮评估结果的探讨
11
作者 王忠武 格根图 +4 位作者 任海燕 屈志强 王赟博 高翠萍 韩国栋 《草原与草业》 2021年第4期59-62,共4页
通过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梳理,论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德育为基础,秉承老一辈草原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组建“学科带头人-专... 通过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梳理,论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德育为基础,秉承老一辈草原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组建“学科带头人-专家-学科负责人-骨干-后备人才”五级学科建设人才梯队,以确保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学学科 学科评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内蒙古30份冰草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靖 张晓明 +2 位作者 陈越 樊东昌 宛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共11页
调查测定内蒙古30份冰草种质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其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冰草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冰草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6~1... 调查测定内蒙古30份冰草种质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其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冰草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冰草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6~1.70和1.09~2.12,与质量性状相比,数量性状的变异更大。相关分析显示,株高与分蘖数、叶色与叶形态、叶鞘毛与叶片被毛等48个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与小穗密度、叶片数与小穗密度、主茎节数与穗轴第一节间长、小穗密度与外稃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10个主成分可反映表型性状70.26%的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函数F和各性状指标进行线性回归构建了冰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函数。系统聚类分析将30份种质聚为3类,类群特征为矮株细茎密穗型的冰草种质占总样本量的86.67%。综上所述,冰草属植物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形态变异,穗轴第一节间长、叶片数、分蘖数、外稃芒长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核心是维持碳库稳定
13
作者 王明玖 《北方经济》 2023年第7期9-12,共4页
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生态系统碳库,土壤是有机碳库的主体。由于“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内蒙古草原已成为重要碳源。本文基于把内蒙古草原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总要求,立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 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生态系统碳库,土壤是有机碳库的主体。由于“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内蒙古草原已成为重要碳源。本文基于把内蒙古草原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总要求,立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阐述了内蒙古草原的基本生态特点,提出内蒙古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核心是维持草原碳库稳定,根本途径是发展生态草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碳库 碳达峰碳中和 土壤有机碳 碳汇 碳库稳定 生态草牧业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贾美清 黄静 +4 位作者 孟元 韩国栋 孙胜 张国刚 杨英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了揭示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实现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退化草地提前预测和有效管理,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 为了揭示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实现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退化草地提前预测和有效管理,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培养真菌在0~30cm土层的数量为26.65×104~90.69×104 CFU·g-1,各土层的真菌分布次序为:0~10cm>10~20cm>20~30cm。分离到的真菌分别属于14个属,其中青霉菌属是优势菌属,占0~30cm可培养真菌总数的48.76%,其次是曲霉属,占可培养真菌总数的10%。在0~10cm土层,可培养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可培养真菌的数量与含水量、速效钾和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硝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可培养真菌 18S RRNA 多样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上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植物功能群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亚婷 王玺 +5 位作者 赵天启 贾丽欣 杨阳 乔荠瑢 张峰 赵萌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4-970,共7页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的放牧梯度:无牧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载畜率依次为0、0.91、1.82和2.71 sheep·hm^(-2)·0.5 a^(-1);根据生活型划分植物功能群(多年生杂类草,多...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的放牧梯度:无牧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载畜率依次为0、0.91、1.82和2.71 sheep·hm^(-2)·0.5 a^(-1);根据生活型划分植物功能群(多年生杂类草,多年生禾草,一年生草本,小半灌木),利用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值,结合植物叶片C/N,探讨放牧对植物功能群水分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植物功能群面对干扰时的生理生态应对策略,为放牧条件下荒漠草原植物资源利用对策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大(P=0.000 7),而多年生杂草和多年生禾草水分利用效率降低(P=0.000 9,P=0.000 02),小半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随放牧强度的增大,植物功能群的N素含量普遍增大,而C/N普遍降低,植物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3)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中,δ^(13)C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r=-0.865,P<0.01),而在多年生禾草、杂类草和半灌木中,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99,r=0.593,r=0.642,P<0.05);δ^(13)C与C/N之间的关系因植物体内N的分配而异,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资源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群 短花针茅草原 载畜率 氮素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内蒙古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模型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江文 王静 +4 位作者 李治国 王瑞珍 潘占磊 武倩 韩国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6-1153,共8页
家庭牧场是我国牧区的基本草地管理单元,其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畜的生产和草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开展家庭牧场优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家庭牧场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家畜... 家庭牧场是我国牧区的基本草地管理单元,其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畜的生产和草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开展家庭牧场优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家庭牧场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家畜、草地、气候、经济、政策等进行调查,对各项指标取平均值后建立典型牧户,利用家庭牧场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OMMLP),分析不同家畜载畜率水平下草畜平衡现状和牧民的经济收入状况。结果表明:载畜率越高,草畜矛盾越突出;当载畜率水平在1.12 SE·hm^(-2)时,草畜之间可达到或接近最佳平衡状态,即冬季牧草供给可满足畜群能量需求,夏季牧草供给有剩余;家庭牧场生产经营的总支出随家畜载畜率的升高而增多,总收入和净收入的变化则随着家畜载畜率的升高而先增多后减少;当载畜率水平处在1.15 SE·hm^(-2)时,牧场生产经营的净收入达到最大值;故将载畜率水平控制在1.12~1.15SE·hm^(-2)之间,可使当地家庭牧场生产经营达到最优化水平。在中等载畜率(1.12 SE·hm^(-2))条件下,既可保持牧场草畜最佳平衡状态,又可保证牧民生产经营净收入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草甸草原 模型 净收入
下载PDF
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美清 黄静 +3 位作者 孟元 韩国栋 张国刚 杨英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54-58,65,共6页
为了解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采用稀释平板法和16S 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该生态系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0~30 cm土层中共分离鉴定出13种细菌,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 为了解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采用稀释平板法和16S 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该生态系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0~30 cm土层中共分离鉴定出13种细菌,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8个属.其中,隶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7.03%和28.90%,是研究区域的优势菌群.0~10 cm土层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介于14.01×10~5~17.73×10~5CFU/g之间,远远超过下面2个土层(P<0.01),并且该土层细菌的物种数也最多,为12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细菌的数量和物种数均呈下降趋势.Microvirga菌种XJ14和Pseudomonas菌种XJ15均为0~10 cm和20~30 cm土层的优势种;Trichococcus菌种XJ19是10~20 cm土层的优势种.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p H值呈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可培养细菌 16S RRNA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放牧利用和降水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军 刘菊红 +3 位作者 王忠武 李治国 韩国栋 屈志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4,共8页
研究放牧利用与降水条件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对放牧利用与水热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放牧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5~2015年降水条件和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长期连续监测与量化分析,探讨... 研究放牧利用与降水条件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对放牧利用与水热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放牧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5~2015年降水条件和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长期连续监测与量化分析,探讨植物群落特征对放牧利用和降水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降水波动对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群落高度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影响不受重度放牧利用的干扰,而且重度放牧利用对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群落高度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消极影响与降水年份类型(干旱年、正常年和湿润年)无关。但是,重度放牧利用对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影响与降水年份类型有关,在干旱年和湿润年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禁牧控制区大于重牧利用区,在正常年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禁牧控制区与重牧利用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利用 降水年份类型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元 贾美清 +6 位作者 林宇 韩国栋 黄静 隋鑫 尹雪 杨向芸 张国刚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4,共5页
为了解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种群多样性,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典型区域的4个土层(0~5、5~10、10~20和20~30 cm)采集土样并分离线虫,分析土壤线虫的功能类群、多度、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样地内共发现了土壤线虫26个属,线虫数... 为了解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种群多样性,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典型区域的4个土层(0~5、5~10、10~20和20~30 cm)采集土样并分离线虫,分析土壤线虫的功能类群、多度、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样地内共发现了土壤线虫26个属,线虫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垂直分布特征呈表聚型.在线虫的4个功能类群中,食细菌线虫占主体,数量为线虫总数的71.37%.线虫的26个属中,丽突属和拟丽突属为优势种,分别占线虫总数的46.75%和18.73%.4个土层中,表层土壤的自由生线虫指数较高,说明表层土壤线虫群落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土壤 线虫 多样性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两种草地型植物生态类群变迁及其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那亚 候伟峰 +3 位作者 敖特根 金花 王志军 萨茹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06-1914,共9页
气候变化与植被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多集中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而对小尺度区域的长时间序列研究则较少。将研究区限定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在大量搜集气象和植被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与趋势分析方法,针对该地区荒漠草原分... 气候变化与植被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多集中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而对小尺度区域的长时间序列研究则较少。将研究区限定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在大量搜集气象和植被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与趋势分析方法,针对该地区荒漠草原分布较广的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冷蒿(Artemisia frigid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草地型和小针茅(Stipa klemenzii)、无芒隐子草草地型近60年来的植物生态类群变迁及其局地性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了解和深入研究该地区生态环境变迁驱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近60年来,朱日和镇年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上升速率为0.045 5℃·a^(-1),每个年代平均递增了0.438℃,80年代中后期以来增温十分明显;夏季各年代平均气温增幅最大,平均递增了0.4℃;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0.698 mm·a^(-1),每个年代平均减少了12.43 mm;夏季各年代平均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每个年代平均减少了10.39 mm;牧草生长季(4—10月)每个年代平均降水量减少了10.38 mm;两种草地型草原种减少、荒漠草原种增加。朱日和镇气候逐年旱化、温暖化,旱灾增多、周期缩短,尤其在牧草生长季节干旱越来越严重,其草地植被逐年趋于旱生化和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变迁 植物生态类群 气温 降水量 荒漠草原 朱日和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