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荒漠草原人工草地固碳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高翠萍 韩国栋 +2 位作者 王忠武 李治国 任海燕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5,共5页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以紫花苜蓿、柠条和小叶锦鸡儿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最强;且该地区各类草地...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以紫花苜蓿、柠条和小叶锦鸡儿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最强;且该地区各类草地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地上生物量。地上草产量最高的为谷草、紫花苜蓿和青莜麦;地下生物量则以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人工草地最高。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等豆科植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碳库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固碳效应 人工草地
下载PDF
不同经营管理策略对内蒙古家庭牧场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付净瑶 王忠武 +3 位作者 李治国 韩国栋 那顺孟克 赵生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11-1921,共11页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是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家庭牧场作为比较典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在一定程度上...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是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家庭牧场作为比较典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草地的退化,这不仅带来了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等问题,也对家庭牧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家庭牧场的发展及定义进行了论述,就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下的家庭牧场经营管理策略中产生的作用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综述,最后从内蒙古家庭牧场的经营模式、牧户经营意识、管理制度、金融制度及社会服务体系、景观化遥感技术这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为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实现草畜平衡的同时提高农牧民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经营管理 草畜平衡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彬 李邵宇 +5 位作者 古琛 赵萌莉 邹俊明 段红梅 刘浩杰 李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55-3363,共9页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通过对群落特征和4种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冷蒿(Artemisia frigid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生物量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放牧梯度下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生物量权衡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荒漠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盖度、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呈降低趋势;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均表现出向地下权衡,且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权衡值变大;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冷蒿和银灰旋花根冠比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理解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权衡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内蒙古7种针茅属植物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雪峰 张峰 +5 位作者 张彬 史世斌 杨阳 乔荠瑢 赵天启 赵萌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78-2784,共7页
针茅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7种针茅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戈壁... 针茅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7种针茅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戈壁针茅(S.tianschanica)、小针茅(S.klemenzii)、沙生针茅(S.glareosa)和大针茅(S.grandis)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大于30%,而克氏针茅(S.krylovii.)和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的相对重要值较小。生态位宽度分析发现:短花针茅、戈壁针茅、小针茅、沙生针茅和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较高,在群落中具有优势地位,且对生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克氏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上述5种针茅属植物。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沙生针茅及大针茅的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而戈壁针茅、短花针茅及小针茅的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茅属植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相对重要值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志慧 吕广一 +3 位作者 王新雅 徐学宝 贾东璇 王成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4-552,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元素的影响,选取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放牧强度(无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对0~5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稳定碳、氮同位素(δ... 为了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元素的影响,选取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放牧强度(无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对0~5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升高,草地地上生物量下降;土壤SOC,TN含量及土壤δ^(15)N值减小,土壤δ^(13)C值增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无牧和轻度放牧样地土壤SOC,TN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变化,重度放牧样地土壤SOC,T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δ^(13)C和δ^(15)N值增大。可见,重度放牧不利于荒漠草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会减缓氮循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稳定碳同位素 稳定氮同位素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蒙古韭潜在适生区分析
6
作者 郎显鹏 樊如月 李青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25-3534,共10页
当前,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重要的牧草以及群落稳定物种,目前其自然分布区域正逐渐缩减并面临濒危处境。为探究未来蒙古韭自然群体演化过程,本研究结合物种分布数据与22个环境... 当前,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重要的牧草以及群落稳定物种,目前其自然分布区域正逐渐缩减并面临濒危处境。为探究未来蒙古韭自然群体演化过程,本研究结合物种分布数据与22个环境变量数据,应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蒙古韭在近代以及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SSP126可持续发展路径、SSP245中度发展路径、SSP585化石燃料常规发展路径)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潜在分布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精度均大于0.8,模拟效果良好;影响蒙古韭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温度、最暖季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最暖季平均降水量;不同气候情景下未来蒙古韭潜在适生区面积均有所缩减,受降雨和温度影响,高适生区向蒙古高原地区收缩;未来蒙古韭核心适生区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后再向西南方向迁移;蒙古韭未来潜在适生区缩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蒙古韭 生境预测 迁移路线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不同弃耕演替时期土壤质量评价
7
作者 乌云嘎 郑佳华 +7 位作者 李邵宇 邢佳庆 赵天启 乔荠瑢 张峰 张彬 王占海 赵萌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8-560,共13页
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分析了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两种不同类型的草原(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中的农田及3个不同恢复年限(5年、15年和20年)弃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 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分析了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两种不同类型的草原(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中的农田及3个不同恢复年限(5年、15年和20年)弃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弃耕后,土壤含水率、饱和导水率、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磷、有效磷含量增加;土壤容重、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最大持水率指标在荒漠草原呈上升趋势,在典型草原下降;毛管持水率、田间持水率无显著变化(P>0.05);弃耕后,荒漠草原土壤pH降低,典型草原pH升高。基于统计分析的土壤质量得分表明,影响荒漠草原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碳、非毛管孔隙度、容重、全氮,其土壤质量综合得分高低依次为天然草地>弃耕5年>弃耕20年>弃耕15年>农田,影响典型草原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是pH、容重、饱和导水率、有机碳,其综合得分高低依次为天然草地>弃耕15年>弃耕20年>弃耕5年>农田。荒漠草原样地中,农田、弃耕地的土壤质量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典型草原样地中弃耕15、弃耕20年、天然草地的土壤质量得分高于平均水平。由此可知,自发恢复有利于弃耕地的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弃耕20年足以使典型草原弃耕地恢复至天然草地状态,但荒漠草原土壤尚未达到其最高土壤质量,需要使用更长的时间进行恢复,且针对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区需要制定不同的弃耕地土壤质量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耕恢复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农田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健康
下载PDF
放牧、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的影响
8
作者 李宏宇 高翠萍 +3 位作者 吕广一 杨昌祥 张春英 王成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47,共9页
为了探究放牧和氮添加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在禁牧(UG,0只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HG,1.74只羊单位·hm-2)样地进行氮添加处理,各处理水平为:对照(CK,0 g·m^(-2)·a^(-1))、低氮(LN,5 g... 为了探究放牧和氮添加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在禁牧(UG,0只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HG,1.74只羊单位·hm-2)样地进行氮添加处理,各处理水平为:对照(CK,0 g·m^(-2)·a^(-1))、低氮(LN,5 g·m^(-2)·a^(-1))、中氮(MN,10 g·m^(-2)·a^(-1))和高氮(HN,20 g·m^(-2)·a^(-1))。通过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叶片和土壤全碳(Total carbon, TC)、全氮(Total nitrogen, TN)、稳定碳同位素(Stable carbon isotopes, δ13C)、稳定氮同位素(Stable nitrogen isotopes, δ15N)及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 AN)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增加土壤TC、TN和AN含量(P<0.05);放牧使短花针茅叶片δ13C,δ15N值显著减小(P<0.05);氮添加使短花针茅叶片δ15N值显著减小(P<0.05)。放牧和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均加速了短花针茅和土壤的养分循环,同时氮添加对短花针茅的氮吸收及分馏效应有一定影响,对退化草地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氮添加 植物和土壤 碳氮含量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9
作者 雷蕾 张峰 +4 位作者 郑佳华 杨立山 王文琼 李邵宇 张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3,共9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关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因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在测定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多种土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关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因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在测定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多种土壤酶活性等11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量化EMF,并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照,No grazing, CK;轻度,Light grazing, LG;、中度,Moderate grazing, M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 HG)对植物多样性与EMF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导致植物多样性、单一生态系统功能和EMF显著降低(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EMF分别是0.6,0.25,-0.18和-0.78。不同放牧强度下,大多数生态系统单一功能都与植物多样性显著正相关(P<0.05)。EMF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线性正相关,香农维纳指数与EMF的拟合结果最好,是预测EMF变化的最佳指标。因此,为实现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的可持续性,在草地管理中可适当降低载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青海省多年地表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10
作者 孙宽 孙雪岩 +5 位作者 唐艳 张亚玲 刘富刚 范克胜 杨子琼 屈志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9,共14页
选取青海省3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CHEN-WENG感热系数方案,计算了1980—2017年青海省地表感热通量。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选取青海省3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CHEN-WENG感热系数方案,计算了1980—2017年青海省地表感热通量。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以来,青海省全年和各季节感热通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并具有28 a的主周期和约18 a的副周期,冬季的周期变化较为复杂;(2)全年和各季节感热通量与地气温差存在显著相关性,2004—2017年受地气温差增大的影响上升;(3)全年、春季和秋季感热通量与风速存在显著相关性,1980—2004年受风速减小的影响感热通量下降;(4)夏季降水与感热通量呈显著负相关;(5)从空间上看,全年以及春季感热通量呈现出显著的东西分异,秋、冬季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南北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热通量 EOF分析 M-K检验 小波分析 青海省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农区基于智能物联网的鼠害监测系统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郭承德 秦萌 +9 位作者 韩立亮 付和平 刘宝玉 苏元红 肖彩虹 阿拉塔 蔺永生 段锐 王登云 乔靖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2019年9月-2022年12月应用鼠害智能监测系统的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明确鼠密度与待机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 4.0系统监测害鼠,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各智能终...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2019年9月-2022年12月应用鼠害智能监测系统的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明确鼠密度与待机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 4.0系统监测害鼠,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各智能终端的待机正常运行天数、过机害鼠数量、鼠密度、待机时间等多项指标,在第1只鼠同一鼠种、县(旗)及不同风险等级地区等层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个有效监测点,10套(台)有效终端系统,共2730 d的有效监测时间内,监测到害鼠8种231只,数量从高到低排前5位的依次是小毛足鼠、子午沙鼠、阿拉善黄鼠、黑线仓鼠和小家鼠,总鼠密度为8.46%,害鼠平均活动频率为2.54只/(月·台)。小毛足鼠占57.58%,为优势鼠种。待机时间平均为118.20 d,集中于21~98 d,最短21 d,最长329 d,待机时间较长。通过终端的第1只鼠鼠种有4种,在第1只鼠同一鼠种所在各终端层面:所有鼠种平均鼠密度从大到小,排前3位的第1只鼠鼠种依次是小家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平均待机时间从小到大,排前3位的第1只鼠鼠种依次是小家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第1只鼠同一鼠种所在各终端的平均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呈中度相关(r=-0.634);未标示风险等级的地区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呈中度相关(r=-0.533)。结论首次明确智能终端系统的平均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农区 内蒙古西部 智能物联网 监测 待机时间
原文传递
蒙古冰草MwLEA3基因ihp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12
作者 石凤敏 云锦凤 赵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2,共6页
采用RT-PCR方法从蒙古冰草中克隆出MwLEA3基因的特异性cDNA序列,并连入克隆载体pGM-T中。根据植物中ihpRNA原理,成功构建了35S启动子调控的具有MwLEA3基因反向重复结构的ihpRNA表达载体pART27-MwLEA3(HB)-MwLEA3(EX),并通过冻融法转化将... 采用RT-PCR方法从蒙古冰草中克隆出MwLEA3基因的特异性cDNA序列,并连入克隆载体pGM-T中。根据植物中ihpRNA原理,成功构建了35S启动子调控的具有MwLEA3基因反向重复结构的ihpRNA表达载体pART27-MwLEA3(HB)-MwLEA3(EX),并通过冻融法转化将MwLEA3基因的ihpRNA表达框架成功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MwLEA3基因 ihpRNA表达载体
下载PDF
大数据应用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8
13
作者 付和平 温都苏 +4 位作者 袁帅 杨素文 吕志岗 薛河儒 武晓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在分析国内外大数据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应用于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文献及研究成果,从草地啮齿动物个体与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全球变化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将大数据应用于草地啮... 在分析国内外大数据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应用于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文献及研究成果,从草地啮齿动物个体与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全球变化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将大数据应用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所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针对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提出"生态痛点"的观点,并对把握"生态痛点"开展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与鼠害控制的创新性研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啮齿动物 生态痛点 生态学 草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增温对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琪 郑佳华 +1 位作者 赵萌莉 张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7-1085,共9页
为探讨增温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自然恢复草地上设置增温处理。增温一年后,在2021年8月测定增温处理下天然草地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植... 为探讨增温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自然恢复草地上设置增温处理。增温一年后,在2021年8月测定增温处理下天然草地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并计算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天然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的物种数;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极显著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和C_(3)植物生物量(P<0.01),增温显著增加了天然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重度退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P<0.05);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增温增加了天然草地的群落多样性,降低了退化草地的群落多样性;增温增强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和不同功能群生物量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持续变暖的趋势下,退化草地的初期恢复将变得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退化草地恢复 群落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养分含量对不同载畜率的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婷婷 谭瑶 +1 位作者 王悦骅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1-447,共7页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围封19年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对照(CK)0、轻度放牧(LG)0.91、中度放牧(MG)1.82、重度放牧(HG)2.71羊单位·(hm^(2)·0.5a)^(-1),测定并分析...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围封19年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对照(CK)0、轻度放牧(LG)0.91、中度放牧(MG)1.82、重度放牧(HG)2.71羊单位·(hm^(2)·0.5a)^(-1),测定并分析2021年8月植物生长高峰期优势植物及土壤的碳、氮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载畜率的增加降低植物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轻度、中度和重度载畜率显著降低植物碳库氮库。随着载畜率增大,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中度载畜率时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重度载畜率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全碳、全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中度和重度载畜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H值。表明在荒漠草原,高载畜率会降低植物多样性水平和碳、氮养分归还能力,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的流失,进而造成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降低,有机碳的累积转化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载畜率 土壤养分 碳含量 氮含量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蒙农三叶草1号’与结瘤相关的根系代谢物研究
16
作者 刘嘉伟 王明玖 +4 位作者 曹克璠 何丽君 郝新艳 张慧敏 郝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03-2711,共9页
为探究高加索三叶草与根瘤菌互作后根系代谢物的变化,本研究以‘蒙农三叶草1号’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 Bieb.‘Me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接种与不接种根瘤菌处理,观察其结瘤效果,并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接种根瘤... 为探究高加索三叶草与根瘤菌互作后根系代谢物的变化,本研究以‘蒙农三叶草1号’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 Bieb.‘Me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接种与不接种根瘤菌处理,观察其结瘤效果,并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接种根瘤菌后根系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根瘤菌后,‘蒙农三叶草1号’根系出现结瘤现象,共有249个化合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注释在“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共有75个化合物富集在47个通路中,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和“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其中有16个差异代谢物在结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酮戊二酸、山奈酚、槲皮苷、根皮苷、杨梅素和黄豆黄甙促进了该三叶草结瘤过程,精氨酸促进根瘤的生长。本研究可为后期提高高加索三叶草结瘤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农三叶草1号’ 高加索三叶草 结瘤固氮 代谢组学 根系代谢产物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间关系的多度不对称性对载畜率的响应
17
作者 张彬 张峰 +6 位作者 郑佳华 王琪 李雅男 乔荠瑢 赵天启 于跃 赵萌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0-517,共8页
目前物种的相对多度与种间关系的内部联系如何影响物种共存仍不清楚。为探讨植物群落物种间关系强度的多度不对称性及其对载畜率的响应,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对照、轻度、中度及重度... 目前物种的相对多度与种间关系的内部联系如何影响物种共存仍不清楚。为探讨植物群落物种间关系强度的多度不对称性及其对载畜率的响应,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对照、轻度、中度及重度放牧下群落物种的多度及其频率。结果表明:随载畜率的增大,物种数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不同载畜率下同分布指数CO均存在明显的多度依赖性;常见种(如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及刺穗藜(Chenopodum aristatum))对其他物种的作用强度普遍较强。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对无芒隐子草及刺穗藜的作用强度均高于其二者对短花针茅的强度,表现出种间强度的不对称性。此外,放牧使得短花针茅对无芒隐子草的作用强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使得无芒隐子草对短花针茅的作用强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因此,物种间存在多度的不对称性,而放牧进一步造成其物种间作用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多度不对称 种间关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的影响
18
作者 张彬 郑佳华 +1 位作者 赵天启 赵萌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6,共8页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一种糖蛋白物质,对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维持团聚体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长期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GRSP的影响尚不清晰。依托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长期不同放牧强度野外实验平台,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一种糖蛋白物质,对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维持团聚体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长期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GRSP的影响尚不清晰。依托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长期不同放牧强度野外实验平台,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土壤GRSP含量、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RSP)含量在中度放牧(1.26 mg/g)和重度放牧(1.22 mg/g)下显著低于对照(1.44 mg/g),轻度放牧(1.41 mg/g)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含量在重度放牧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容重(P=0.004)、硝态氮(P=0.03)和有效磷(P=0.044)是影响GRSP含量的主要因子;EE-GRSP和T-GRSP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分析表明,轻度放牧更有利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和GRSP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放牧强度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基磷肥对西北针茅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赵向玲 范博 +1 位作者 姚敏娟 王占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93-2500,共8页
施肥是退化草原恢复的重要手段,但生物炭基磷肥在天然草地改良中少有研究。本研究以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施肥处理:对照(CK)、磷酸二铵(D)、生物炭(B)、低量生物炭基磷肥(LBD)、中量生物炭基磷肥(MBD)和高量生物... 施肥是退化草原恢复的重要手段,但生物炭基磷肥在天然草地改良中少有研究。本研究以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施肥处理:对照(CK)、磷酸二铵(D)、生物炭(B)、低量生物炭基磷肥(LBD)、中量生物炭基磷肥(MBD)和高量生物炭基磷肥(HBD),测定其分蘖数、生物量、光合-荧光参数指标。结果表明:HBD处理下,西北针茅分蘖数显著多于CK和D处理(P<0.05)。HBD、MBD和LBD处理下,西北针茅生物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HBD、LBD处理的相对可变荧光、初级醌受体(QA)被还原速率值显著低于CK处理(P<0.05),而HBD、LBD处理的光化学性能指数、电子传递速率值显著高于CK处理(P<0.05)。HBD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升高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光化学性能指数、QA被还原速率是反映生物炭基磷肥施用效果的重要光合生理指标。综合评价表明,HBD和MBD混合施肥处理施用效果最佳,对西北针茅光合-荧光特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西北针茅的生长,对以西北针茅为建群种的退化草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磷酸二铵 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主成分分析 分蘖数 生物量
下载PDF
苜蓿雄性不育系MS-4 SSH文库构建及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翠萍 石凤翎 +3 位作者 伊风艳 唐芳 赵彦 蔡丽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5-672,共8页
以苜蓿雄性不育系MS-4与可育系花蕾为材料,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分别构建了不育条件下和可育条件下基因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在2个库中分别随机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功能已知的EST序列190条。后经GO功... 以苜蓿雄性不育系MS-4与可育系花蕾为材料,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分别构建了不育条件下和可育条件下基因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在2个库中分别随机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功能已知的EST序列190条。后经GO功能分类,对推定出的6个相关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6个基因在苜蓿雄性不育系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中均出现差异表达,推测这6个基因可能与苜蓿雄性育性相关,并且在其育性转换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雄性不育性 SSH文库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