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三维数字化测量
1
作者 王一丹 许阳阳 +9 位作者 和雨洁 高明杰 蔡永强 金凤 张云凤 王利东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高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方法对60名... 目的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方法对60名(男30例,女30例)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采用面部三维扫描,利用软件测量头宽、形态面长等12项指标以及头面部指数,并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面部差异。结果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左右侧眼裂宽分别为(31.76±4.81)mm、(31.47±4.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眼裂宽分别为(35.49±2.74)mm、(27.74±1.99)mm,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比较头宽、容貌面长、面宽、形态面长、眼外角间宽,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出男女性鼻指数分别为72.55±1.63、73.14±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面宽指数、形态面指数、额面指数、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形态面指数分型,男性阔面型多见占46.67%,女性超阔面型多见占56.67%;根据鼻指数分型,男女性中鼻型多见分别占50%和53.33%。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三维指标,男性普遍大于女性;男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阔面型,女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超阔面型;鼻指数分型男女性均多见中鼻型。与其他民族相比,蒙古族男女性都存在面宽较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 三维扫描 数字化测量 蒙古族 青年
原文传递
内蒙古地区枕骨髁及枕骨大孔应用解剖三维数字化测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邬超 王一丹 +7 位作者 关欢欢 高明杰 张云凤 王海燕 和雨洁 高尚 李志军 李筱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OC)及枕骨大孔(FM)解剖学结构,分析OC、FM形态学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选取60例正常者的头颅和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女各30例,年...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OC)及枕骨大孔(FM)解剖学结构,分析OC、FM形态学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选取60例正常者的头颅和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女各30例,年龄20~65(48.18±16.17)岁,将数据导入Syno.Via VB10B软件,头颅三维重建,观察OC及FM形态,测量枕骨髁长、宽、高、内倾角(CIA),枕骨大孔纵径、横径、面积,头颅眉间点到颅后点的最大距离(SML),在SML直线上头颅眉间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距离(GOCP),枕骨大孔前缘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垂直距离(AOCP),左、右侧枕骨髁内侧缘到Y轴距离(OC-M),左、右侧枕骨髁后缘到X轴距离(OC-P),枕骨髁分类指数(OCI),枕骨髁相对于头颅的分类指数(SOCI),在SML直线上中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距离(COCP,COCP=GOCP-SML/2),并确定左、右枕骨髁相对位置关系的类型。结果枕骨髁解剖学长、宽、高男性大于女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骨大孔面积、枕骨大孔纵径、SML、GOCP、AOCP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左侧大于右侧,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M、OC-P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右侧大于左侧;后者左侧大于右侧。枕骨大孔纵径与枕骨大孔面积、AOCP成正相关。OCI分类结果:Ⅰ型(OCI<0.45)8例(13.33%),Ⅱ型(0.45≤OCI<0.50)47例(78.33%),Ⅲ型(OCI≥0.50)5例(8.33%)。SOCI分类结果:Ⅰ型(SOCI<0.60)2例(3.33%),Ⅱ型(0.60≤SOCI<0.75)54例(90.00%),Ⅲ型(SOCI≥0.75)4例(6.67%)。结论内蒙古地区人群枕骨髁解剖学参数提示,该部位可以进行枕骨髁螺钉置入,枕骨髁相对于枕骨大孔、头颅的位置变异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髁 枕骨大孔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术 三维重建 形态学测量
原文传递
数字三维可视化人体解剖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少杰 高尚 +4 位作者 王星 汪剑威 李志军 侯峰 王志强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S2期815-818,共4页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其特点是名词繁多、术语枯燥乏味,结构位置关系抽象且难于记忆。教学时常借助于图片、模型和标本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由于解剖实验室用于示教的标本紧缺且种类不全,模型的仿真度不高,挂图和幻灯片显示的器...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其特点是名词繁多、术语枯燥乏味,结构位置关系抽象且难于记忆。教学时常借助于图片、模型和标本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由于解剖实验室用于示教的标本紧缺且种类不全,模型的仿真度不高,挂图和幻灯片显示的器官位置和结构常为二维平面结构,缺乏立体感,所以学生在空间上对器官没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感觉这门课程抽象且难以理解。运用数字三维可视化人体软件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器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软件使用简单,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 数字三维可视化人体软件
下载PDF
儿童数字化可视人的创建及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琨 李志军 +5 位作者 张少杰 王星 高尚 孙昊 熊峰 徐雪彬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33-535,共3页
近年随着图像处理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数字化可视人”应运而生。其运用数控冷冻铣削技术获取真实人体的高清、连续超薄层断面,在计算机软件上创建真实人体结构三维模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对以往尸体标本解剖及临床影像学... 近年随着图像处理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数字化可视人”应运而生。其运用数控冷冻铣削技术获取真实人体的高清、连续超薄层断面,在计算机软件上创建真实人体结构三维模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对以往尸体标本解剖及临床影像学研究难以实现内容进行定性、定量测量及各类模拟实验[1,2]。美国于1989年率先开启“可视人计划”(VHP)[3];我国于2001年揭开了数字化虚拟人研究序幕,获得了国人成人数字化男性及女性数据集,并进行可视化重建[4];之后山东大学又获得了胎儿断面二维图像数据集,创建了国内首个基于胎儿标本的可视化模型[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数字化虚拟人 计算机软件 可视化模型 图像处理 医学领域 数字化技术 图像数据集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琨 张少杰 +6 位作者 白雪 恩和吉日嘎拉 李志军 高尚 王星 陈杰 牛剑祥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期16-18,共3页
神经系统是人体各系统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总司令部”,是系统解剖学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作为高端模拟技术发展的新微观方向虚拟仿真教学将为医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知识及培养临床结合思维能力提供一个创新的途径... 神经系统是人体各系统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总司令部”,是系统解剖学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作为高端模拟技术发展的新微观方向虚拟仿真教学将为医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知识及培养临床结合思维能力提供一个创新的途径和手段。本研究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和案例教学法,依托内蒙古医科大学国家级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神经损伤案例库,模拟神经损伤的案例分析过程,将神经损伤后的表现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关系和功能进行动态化地模拟,并在其中加入解剖学相关知识的互动问答,使得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更加深入的了解神经系统。是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章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教学 虚拟实验 教学软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成人尸体肘正中静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忠 史文龙 +3 位作者 张治才 蔡永强 王建 李筱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尸体上肢肘正中静脉变异的分型、长度和直径,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对35具(70侧)成人尸体(男28具,女7具)的上肢解剖,观测肘正中静脉的形态结构,并测量肘正中静脉长度和血管直径。结果肘正中静脉变异分为六型:... 目的观察成人尸体上肢肘正中静脉变异的分型、长度和直径,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对35具(70侧)成人尸体(男28具,女7具)的上肢解剖,观测肘正中静脉的形态结构,并测量肘正中静脉长度和血管直径。结果肘正中静脉变异分为六型:第Ⅰ型,男29例(41.43%),女8例(11.43%);第Ⅱ型,男14例(20.00%),女4例(5.71%);第Ⅲ型,男7例(10.00%),女2例(2.86%);第Ⅳ型,男3例(4.29%),女0例;第Ⅴ型,男2例(2.86%),女0例;第Ⅵ型,男1例(1.43%),女0例。结论成人尸体肘正中静脉的解剖学研究丰富了国人体质学资料,对临床上肘正中静脉的应用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正中静脉 变异 成人 解剖
下载PDF
3D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星 史君 +3 位作者 张少杰 李志军 汪剑威 高尚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1期163-163,165,共2页
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医学领域的必修课,但因受到标本数量、解剖名词繁杂、缺乏立体教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往往只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板书、教材、挂图、少量标本和模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无形之中给初学者筑构了许多学习障碍... 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医学领域的必修课,但因受到标本数量、解剖名词繁杂、缺乏立体教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往往只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板书、教材、挂图、少量标本和模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无形之中给初学者筑构了许多学习障碍,使教学效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D多媒体技术利用其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够提高解剖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思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3D技术
下载PDF
人体解剖标本信息化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侯二飞 齐连枝 +5 位作者 季晓君 马界荣 高明杰 王星 何雨洁 王建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S02期26-28,共3页
目的:通过瓶装人体解剖标本数字信息化,建立"人体解剖信息网"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观察和查询人体解剖标本和模型。从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选取300名,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人体解剖实验... 目的:通过瓶装人体解剖标本数字信息化,建立"人体解剖信息网"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观察和查询人体解剖标本和模型。从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选取300名,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方式,实验组则应用"人体解剖信息网"进行人体解剖实验教学,3mo后系统解剖学进行教学成果考核,比较两组的理论与实践成绩得分,另外比较两组学生局解成绩(局解教学模式一样)。最后实验组150名同学对"人体解剖信息网"做调查问卷评价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和实验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评价分析和"人体解剖信息网"使用对人体解剖学习效果好。结论:"人体解剖信息网"使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标本 数字化 人体解剖信息网
下载PDF
学生自我管理式教学模式对《系统解剖学》教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杰 齐连枝 +4 位作者 恩和吉日嘎拉 马界荣 戴丽娜 李琨 高尚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43-45,共3页
在持续实施了两个学期的"学生自我管理式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学习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反馈调查。结果表明:自我管理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持续实施了两个学期的"学生自我管理式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学习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反馈调查。结果表明:自我管理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及协作能力的新型社会需要人才。但如何在课前做好预习计划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高效使用现代化途径全面掌握课堂内容,是采用学生自我管理式教学模式的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哲 李志军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1期5514-5515,共2页
目的研究三维重建技术构建人体三维模型在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集层厚为0.625mm的CT影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3.0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模型应用于2011级医学影像专业的解剖学理论教学中,并和2010级医学影像专... 目的研究三维重建技术构建人体三维模型在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集层厚为0.625mm的CT影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3.0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模型应用于2011级医学影像专业的解剖学理论教学中,并和2010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应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3.0进行图像重建,清楚直观地再现了三维结构,学生反应良好,成绩显著提高。结论使用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人体三维结构,用于解剖学教学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医学影像 解剖学 教学
下载PDF
经肋横突结合区置钉的解剖学研究
11
作者 胡哲 李志军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5期1448-1448,共1页
脊柱外科患者因疾病多会实施经肋横突结合区置钉治疗,而如何有效、安全地实施此治疗措施,是每位医院都重视的课题,笔者对经肋横突结合区置钉的解剖学情况进行研究,并综合文献,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资料。
关键词 解剖学 肋横突结合区 置钉
下载PDF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相关解剖学特征
12
作者 胡哲 李志军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3期552-552,共1页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x线平片表现,提高对本病解剖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胸椎x线平片表现。结果出现生理曲度改变,椎体侧摆及侧弯;脊柱不稳;胸椎棘突旋转偏歪;椎间隙变窄;椎体及小关节退变。结...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x线平片表现,提高对本病解剖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胸椎x线平片表现。结果出现生理曲度改变,椎体侧摆及侧弯;脊柱不稳;胸椎棘突旋转偏歪;椎间隙变窄;椎体及小关节退变。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往往有相关解剖结构的非正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小关节 紊乱
下载PDF
肋横突结合区解剖学特征与胸椎关节紊乱症
13
作者 胡哲 李志军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6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通过对肋横突结合区解剖学特征的研究来探讨胸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肋横突结合区解剖学特征与胸椎关节紊乱症相关。结论可以通过胸椎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来影响肋横突结合区解剖。
关键词 肋横突结合区 解剖学特征 胸椎关节紊乱症
下载PDF
12~14岁青少年第1~10胸椎经椎弓根和肋椎单元固定相关解剖学指标测量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蒋腾霄 李岩 +5 位作者 王耀威 胡兆星 程博 和雨洁 李筱贺 齐振平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12~14岁青少年经“椎弓根-肋椎单元”螺钉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学上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14岁青少年胸椎行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观测经肋椎单元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形态结构,测量其横径、长度、内倾角... 目的:探讨12~14岁青少年经“椎弓根-肋椎单元”螺钉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学上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14岁青少年胸椎行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观测经肋椎单元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形态结构,测量其横径、长度、内倾角、置钉安全角度范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椎经“椎弓根固定”相关指标如下:横径随椎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螺钉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螺钉内倾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置钉最小和最大内倾角得出安全角度范围为17°~42°,其中置钉安全范围最大位于第1胸椎,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胸椎经“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相关指标如下:横径随椎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内倾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左右无显著差异;最小和最大内倾角得出安全角度范围为28°~50°,其中置钉安全范围最大位于第1胸椎,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胸椎经“椎弓根固定”和胸椎经“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2种方式测量的各项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且胸椎经“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的各项测量数据明显宽于胸椎经“椎弓根固定”的各项测量数据。结论:在手术前置钉时,应根据患者术前CT结果,优先选择胸椎经“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肋椎单元 内固定 发育特征 青少年
下载PDF
浅谈“系统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5
作者 恩和吉日嘎拉 高尚 +1 位作者 王志强 杨喜 《科技风》 2022年第27期88-90,共3页
“系统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在医学教学以及医学实践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学习医学的必要基石。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医疗工作所需的要求,同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尊重... “系统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在医学教学以及医学实践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学习医学的必要基石。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医疗工作所需的要求,同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尊重人类、尊重生命、甘于奉献、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医学工作者。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来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促进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思考
下载PDF
蒙古族肘窝浅静脉的形态学研究
16
作者 沈虹 史文龙 +3 位作者 韩众圆 李筱贺 蔡永强 王建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蒙古族成人上肢肘窝浅静脉,为临床护理静脉穿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253名(共506侧)蒙古族成人上臂扎止血带,活体观察肘窝浅静脉的形态后记录分型。结果组间各型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肘正中静脉变异分为八型... 目的观察蒙古族成人上肢肘窝浅静脉,为临床护理静脉穿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253名(共506侧)蒙古族成人上臂扎止血带,活体观察肘窝浅静脉的形态后记录分型。结果组间各型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肘正中静脉变异分为八型:Ⅰ型,18例(3.56%);Ⅱ型,40例(7.91%);Ⅲ型,66例(13.04%);Ⅳ型,119例(23.52%);Ⅴ型,191例(37.74%);Ⅵ型,27例(5.34%);Ⅶ型,35例(6.92%);Ⅷ型,10例(1.98%)。前臂正中静脉注入部位有八种方式:A型,25例(4.94%);B型,155例(30.63%);C型,59例(11.66%);AB型,30例(5.93%);AC型,5例(0.99%);BC型,41例(8.10%);D型,191例(37.75%);E型,0例(0)。前臂正中静脉支数及分型:缺失型,0例(0);1支型,273例(53.95%);2支型,157例(31.03%);3支型,51例(10.08%);4支型,20例(3.95%);5支型,5例(0.99%)。有139例副头静脉,出现率是27.47%。结论本研究丰富了蒙古族体质学资料,对临床护理上肘窝浅静脉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变异 蒙古族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分析
17
作者 王建 刘颖 +1 位作者 陈杰 戴丽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2期324-324,共1页
量化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为肿瘤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82组锥形束CT(CB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定义ClinicalROI为临床常用配准框,... 量化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为肿瘤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82组锥形束CT(CB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定义ClinicalROI为临床常用配准框,5个局部解剖区域(包括后枕骨区域、下颌骨腮腺区域、C1~C3区域、C4~C6区域、C7及以下区域)为配准框进行摆位误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并计算不同解剖区域配准条件下靶区外放边界。结果:在3个平移方向,ClinicalROI摆位误差在(0.17±0.17)cm以内,5个局部解剖区域摆位误差范围在(0.25±0.28)cm以内;其中C1~C3区域摆位误差与ClinicalROI区域的一致性最好,两者在X轴、Y轴、Z轴平移方向均呈极强相关(r=0.81、0.83、0.81,均P<0.05)。根据不同解剖区域统计的摆位误差值计算3个平移方向外放边界,后枕骨区域、下颌骨腮腺区域、C4~C6区域、C7及以下区域外放边界需要>0.5cm。结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不同,临床定义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需要考虑局部摆位误差和解剖位置变化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不同解剖区域 位置精度 分析
下载PDF
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
18
作者 戴丽娜 高尚 +2 位作者 杨喜 陈杰 恩和吉日嘎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23-23,共1页
分析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 例行颅底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颅底鸡冠、颞骨棘和翼突、颈内动脉和茎突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在手术操作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初期行颅底手术,因临床医师未能... 分析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 例行颅底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颅底鸡冠、颞骨棘和翼突、颈内动脉和茎突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在手术操作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初期行颅底手术,因临床医师未能充分认识颅底解剖标志,所以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部分患者术后颅底肿瘤有残留。2 例患者术后有肿瘤组织残留,其中1 例死亡,其他28 例患者,均在颅底手术直视下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均未发生严重的颅脑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3a生存12 例(70.6%),5a生存6 例(35.3%)。结论:颈内动脉和茎突、颞骨棘和翼突、鸡冠以及相邻解剖结构是不同颅底肿瘤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深入了解这些解剖标志有助于提高颅底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临床解剖标志 颅底肿瘤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断层解剖及可视化研究对儿童下呼吸道及肺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鹏 张丁元 +5 位作者 张柳 马春莹 孙静 张少杰 李志军 李琨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3,F0002,共4页
目的 :建立国人学龄前男童连续超薄解剖标本数据集,并对下呼吸道及肺行可视化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经64排螺旋CT和3.0T MRI全身扫描排除器质性病变和畸形的男童标本,6周岁,身高1.14 m,体质量23 kg,发育正常,皮肤、内脏无破损,整体无挤... 目的 :建立国人学龄前男童连续超薄解剖标本数据集,并对下呼吸道及肺行可视化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经64排螺旋CT和3.0T MRI全身扫描排除器质性病变和畸形的男童标本,6周岁,身高1.14 m,体质量23 kg,发育正常,皮肤、内脏无破损,整体无挤压变形。经定型、冷冻及包埋,置于-25℃冷库中3周,由山东数字人公司在-25℃低温实验室中逐层数控冷冻无锯损铣切,从足到头0.10 mm铣切,使用Rencay16k3Scanback相机逐层扫描获取高清晰度数据集图像,基于体素重建法对下呼吸道和肺组织行三维重建。结果 :共采集11 421张断面图像,所有图像原始保存为PNG格式;每张图像为13 000像素×8 000像素,约27.4 MB;整体学龄前男童数据集共计305.60 G,并重建了儿童下呼吸道及肺3D模型。结论 :成功建立的数字化可视男童下呼吸道及肺数据集,为儿童发育形态研究,各器官虚拟手术入路探索,教材与专著编写及儿童疾病预防、诊治及科普等提供了高精度的基础大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连续薄断层 数字化三维重建 呼吸系统 学龄前男童
下载PDF
儿童肝超薄铣削断层解剖及可视化重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鹏 张岩淞 +5 位作者 张丁元 党业兴 阿格茹 李琨 张少杰 易新荣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肝胆系统形态结构、走行规律,辨清儿童及成人肝的差异,为编写儿童解剖图谱提供素材,丰富对儿童肝胆系统的认识。方法 :选取男童标本1具,利用数控冷冻铣削技术,采用从足到头逐层超薄铣切,进行数字儿童肝胆系统图像手动分割... 目的:了解儿童肝胆系统形态结构、走行规律,辨清儿童及成人肝的差异,为编写儿童解剖图谱提供素材,丰富对儿童肝胆系统的认识。方法 :选取男童标本1具,利用数控冷冻铣削技术,采用从足到头逐层超薄铣切,进行数字儿童肝胆系统图像手动分割,分割提取后将数据导入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并建立三维模型,将初步建立的模型进行微调和修改。采用描述法对重建后的儿童三维肝胆系统模型进行显示。结果 :获得肝连续薄层解剖断面图像1 234张,获得了儿童三维肝胆系统及儿童断层解剖图谱。结论 :通过对肝断层解剖结构的分析与处理,可以立体地展示肝胆系统的解剖关系;三维图像可形象、动态地显示肝胆系统的解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胆囊 三维重建 断层解剖 数控冷冻铣削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