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内植骨对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骨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家祺 王建华 +2 位作者 刘刚 孙娟 新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1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进行伤椎内植骨将其分为伤椎内植骨组和未植骨组,每组30例。统计两组术...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进行伤椎内植骨将其分为伤椎内植骨组和未植骨组,每组30例。统计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且在术后统计伤椎骨的CT横断位的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植骨组术前Cobb角和术后一周时的Cobb角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7.139,P<0.001);且术前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t=2.189,P=0.033)。未植骨组术前Cobb角和术后一周时的Cobb角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6.685,P<0.001),且术前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t=2.473,P=0.016)。两组患者的CT横断位骨缺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x^2=0.754,P=0.861),而椎骨缺损的程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5.457,P<0.001)。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矫正伤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并降低伤椎的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植骨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家祺 王建华 +2 位作者 刘刚 孙娟 新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椎弓根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椎弓根针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74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X线正侧位片和CT轴扫影像学分析,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椎弓根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椎弓根针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74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X线正侧位片和CT轴扫影像学分析,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患者Denis分型及椎体前缘受压分度诊断的准确性,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后缘压缩率、后凸畸形角(Cobb角)变化差异。结果经X线检查Denis分型诊断的准确性为86.49%较CT扫描95.95%显著较低(P<0.05);经X线诊断患者椎体前缘受压分度的准确性为81.08%较CT扫描显著较低(P<0.05);经椎弓根针内固定术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后压缩率与Cobb角较术前显著较低(P<0.05)。结论 X线和CT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检查中各具优势,X线能准确的显示出受损伤椎体的平面、范围和程度,而CT检查能更清晰的观察骨折细节,两种诊断方式相结合诊断的准确率越高;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椎弓根针内固定术治疗后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稳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针内固定术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影像学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兔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宾 沈敬华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日本大耳白兔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外周血中抑炎因子(IL-10)、促炎因子(TNF-α)、CD4+、CD8+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将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1.0 mg...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日本大耳白兔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外周血中抑炎因子(IL-10)、促炎因子(TNF-α)、CD4+、CD8+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将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1.0 mg·kg-1·d-1)、三氧化二砷中剂量组(2.0 mg·kg-1·d-1)、三氧化二砷高剂量组(4.0 mg·kg-1·d-1)、激素组醋酸泼尼松龙(10 mg·d-1),每组8只。成功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兔模型后,分别给药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外周血中的IL-10、TNF-α,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的含量。结果卵蛋白诱导法可以成功诱导兔的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中的IL-10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模型组TNF-α较正常对照组上升(P<0.05),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兔的关节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IL-10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TNF-α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比值均比正常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三氧化二砷可能通过抑制CD4+T细胞的异常增生,减轻细胞免疫应答、调节卵蛋白关节炎兔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的紊乱缓解RA的病程发展,该作用可能是三氧化二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三氧化二砷 IL-10 TNF-Α CD4+ CD8+
下载PDF
2005—2014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康建邦 张瑞琴 +3 位作者 张润梅 王欣春 博晓真 侯锐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1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布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5—2014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2358株,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布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5—2014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2358株,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痰液和伤口分泌物,高龄患者检出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分离率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12年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2013-2014年间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下降到53.4%。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非常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的分布广泛,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其流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稀酶
下载PDF
Survivin拮抗肽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赵向东 窦长武 +1 位作者 王晓娟 蒋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Survivin拮抗肽对裸鼠脑胶质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经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裸鼠脑尾状核区域,构建荷U251胶质瘤裸鼠原位模型。荷瘤11d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腹腔注射Survivin拮抗肽、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Survivin拮抗肽对裸鼠脑胶质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经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裸鼠脑尾状核区域,构建荷U251胶质瘤裸鼠原位模型。荷瘤11d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腹腔注射Survivin拮抗肽、生理盐水,30d后全部处死,制作病理切片和HE染色。应用Olimpus CX41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在肿瘤组织的最大切面上,肿瘤坏死面积与肿瘤面积的比值。结果 Survivin拮抗肽实验组裸鼠的肿瘤坏死面积与肿瘤面积的比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拮抗肽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U251细胞 Survivin拮抗肽 裸鼠 抑制
下载PDF
Survivin拮抗肽对小鼠移植性神经胶质瘤的抑制研究
6
作者 赵向东 窦长武 +1 位作者 王晓娟 蒋宁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观察Survivin拮抗肽的抗神经胶质瘤效果,阐明其抑癌的机理。方法 Survivin拮抗肽采用固相法合成并用质谱仪进行鉴定;用荷瘤小鼠抑癌实验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Survivin拮抗肽治疗组体内成瘤率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t检验显示实... 目的观察Survivin拮抗肽的抗神经胶质瘤效果,阐明其抑癌的机理。方法 Survivin拮抗肽采用固相法合成并用质谱仪进行鉴定;用荷瘤小鼠抑癌实验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Survivin拮抗肽治疗组体内成瘤率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t检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Survivin拮抗肽对神经胶质瘤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拮抗肽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鸡卵蛋白诱导日本大耳白兔类风湿关节炎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史志强 沈敬华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鸡卵蛋白诱导日本大耳白兔致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滑膜组织核因子NF-κB(p65)表达活性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鸡卵蛋白诱导日本大耳白兔致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滑膜组织核因子NF-κB(p65)表达活性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1.0 mg·kg-1·d-1)、三氧化二砷中剂量组(2.0 mg·kg-1·d-1)、三氧化二砷高剂量组(4.0 mg·kg-1·d-1)、醋酸泼尼松龙组(10 mg·d-1),每组8只。成功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后,分别给药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外周血中的IL-1、TNF-α,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核因子(NF-κB)(p65)在各组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卵蛋白诱导法可以成功诱导兔的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中的IL-1、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兔的关节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IL-1、TNF-α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滑膜的NF-κB(p65)表达较正常组增强(P<0.05),而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关节滑膜的NF-κB(p65)表达随砷剂剂量的增加表达减弱,但仍然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日本大耳白兔模型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滑膜细胞中NF-κB(p65)活性和表达,降低了炎性因子IL-1、TNF-α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氧化二砷 细胞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亚砷酸治疗兔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俊 胡宾 沈敬华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亚砷酸对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滑膜细胞Caspase-3、细胞色素C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亚砷酸低剂量组(1.0 mg.kg-1.d-1)、亚砷酸中剂量组(2.0 mg.kg-1.d-1)、亚砷酸高剂量组(4.0 mg.kg-1.d-1),激... 目的探讨亚砷酸对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滑膜细胞Caspase-3、细胞色素C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亚砷酸低剂量组(1.0 mg.kg-1.d-1)、亚砷酸中剂量组(2.0 mg.kg-1.d-1)、亚砷酸高剂量组(4.0 mg.kg-1.d-1),激素组醋酸尼松龙(10 mg.d-1),每组8只。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兔模型,给药2周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滑膜细胞中的Caspase-3活性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色素C。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膝关节直径、表面温度均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由显著性差异(P<0.01);亚砷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性提高滑膜细胞Caspase-3、CytC水平(P<0.01或P<0.05)。结论推测亚砷酸作用于线粒体,使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Caspases,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亚砷酸 CASPASE-3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OPCML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童红洲 胡宾 沈敬华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OPCML蛋白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相关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8例正常卵巢8例良性卵巢肿瘤6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和3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OPCML蛋白表达。结果:OPCML蛋白表达率在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 目的:探讨OPCML蛋白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相关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8例正常卵巢8例良性卵巢肿瘤6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和3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OPCML蛋白表达。结果:OPCML蛋白表达率在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为100%,上皮性卵巢癌33.3%和交界性卵巢肿瘤66.7%,相比明显减低(P<0.05),OPCML蛋白相对含量在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癌组织中分别为0.63±0.47和1.10±0.40低于正常卵巢(1.66±0.31)和卵巢良性肿瘤(1.52±0.30),卵巢癌中蛋白相对含量均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无关(P>0.05)。结论:OPCML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ML 上皮性卵巢癌 WESTERN BLOTTING
下载PDF
加味过敏煎对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林 宋爱凤 沈敬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641-644,F0004,共5页
目的利用大鼠膜性肾病模型,通过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其血清生化指标,判断加味过敏煎对膜性肾炎的治疗效果,了解并初步探讨其治疗膜性肾炎的机理。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过敏煎组、雷公藤组,共四组... 目的利用大鼠膜性肾病模型,通过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其血清生化指标,判断加味过敏煎对膜性肾炎的治疗效果,了解并初步探讨其治疗膜性肾炎的机理。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过敏煎组、雷公藤组,共四组,每组10只。采用尾静脉多次注射方法建立大鼠膜性肾病模型,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实验第4周)和实验结束时(实验第8周)检测大鼠24 h的尿蛋白定量,连续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1)24 h蛋白定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均出现大量蛋白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加味过敏煎组与雷公藤多甙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生化指标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HOL、TG、SCr、BUN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CHOL、TG、SCr、BUN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雷公藤片组比较,加味过敏煎组血清CHOL、TG、SCr、BUN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加味过敏煎能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2)加味过敏煎可通过增加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改善肾功能,减轻了尿蛋白对肾小球功能的直接损害,使炎症细胞的浸润减少,以达到缓解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MN) 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 加味过敏煎
下载PDF
布鲁氏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国庆 新燕 韩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129-130,共2页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世界范围内流行.布病给人造成了大量损失和痛苦.近年由于布病的散发病例的增多,患者多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症状又不典型,因此其实验室检测至关重要.目前布氏菌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分三类:布...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世界范围内流行.布病给人造成了大量损失和痛苦.近年由于布病的散发病例的增多,患者多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症状又不典型,因此其实验室检测至关重要.目前布氏菌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分三类:布氏菌细菌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菌学检测周期长、阳性率低、感染风险高等特点,分子生物学对仪器、人员、技术的要求较高使得这两类技术在临床诊断应用上不是很普遍,应用最多的还是布氏菌的血清学检测.本文现就布氏菌的血清学的检测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细菌学检测 实验室检测 布氏菌 人兽共患 散发病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