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三维数字化测量
1
作者 王一丹 王海燕 +4 位作者 李筱贺 蔡永强 和雨洁 高明杰 李志军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55-55,共1页
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
关键词 美容整形 面部整形 面部轮廓 三维数字化 解剖学参数 颌面部 蒙古族青年 青年男女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那日苏 梁崧艺 +2 位作者 衣仕瑜 王日华 王剑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骨质疏松症(OP)的显著特征是成骨细胞骨形成与破骨细胞骨吸收之间失去平衡,进而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微结构恶化。大量研究显示,氧化应激(OS)是骨质疏松症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OS会提高破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分化,造成骨吸收超过骨形... 骨质疏松症(OP)的显著特征是成骨细胞骨形成与破骨细胞骨吸收之间失去平衡,进而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微结构恶化。大量研究显示,氧化应激(OS)是骨质疏松症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OS会提高破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分化,造成骨吸收超过骨形成的状况,从而致使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风险。而且,在骨重塑过程中,OS与雌激素缺乏及炎症相互协同产生作用。本文围绕OP展开论述,内容涵盖OS产生机制、对骨细胞产生的影响,以及在雌激素缺乏的关联下,OS与骨重塑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涉及相关因子和信号通路等方面。本综述旨在深入探究OS导致OP的具体分子机制,为寻找更具效力的抗氧化剂或新型治疗靶点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重塑 氧化应激 雌激素缺乏 炎症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成年人下颌骨三维CT测量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凯 王一丹 +11 位作者 戴丽娜 于静红 张云凤 金凤 王海燕 李筱贺 温彦鑫 温鑫 樊建进 谢宇轩 倪敏 张铁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为成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重塑面部骨骼整体形态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招募志愿者49例(男21例,女28例),收集71例下颌骨干骨标本进行CT扫描,使用Mimics软件建立内蒙古地区人120例下颌骨三维模型,测量120例内蒙古地区人下颌骨指标,... 目的为成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重塑面部骨骼整体形态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招募志愿者49例(男21例,女28例),收集71例下颌骨干骨标本进行CT扫描,使用Mimics软件建立内蒙古地区人120例下颌骨三维模型,测量120例内蒙古地区人下颌骨指标,并将下颌骨数据作两侧比较、男性与女性比较以及与现代华北地区下颌骨数据比较。结果男、女志愿者双侧所有测量数据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骨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外均为男性大于女性,下颌角女性大于男性。结论内蒙古地区人群较华北其他地区人群下颌骨更宽、下巴更为突出,下颌角小,咀嚼肌力量大;为内蒙古地区人群设计下颌骨假体时,设计为下颌体厚,矢状面横截面积较大,体高与下颌支高较小的形态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三维测量 内蒙古地区
原文传递
内蒙古地区枕骨髁及枕骨大孔应用解剖三维数字化测量
4
作者 邬超 王一丹 +3 位作者 关欢欢 高明杰 李志军 李筱贺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37-37,共1页
利用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及枕骨大孔解剖学结构,分析枕骨髁、枕骨大孔形态学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参数。选取60例正常者的头颅和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女性各30例,年龄20~... 利用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及枕骨大孔解剖学结构,分析枕骨髁、枕骨大孔形态学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参数。选取60例正常者的头颅和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女性各30例,年龄20~65(48.18±16.17)岁,将数据导入Syngo.via软件,头颅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长、宽、高、内倾角,枕骨大孔纵径、横径、面积,头颅眉间点到颅后点的最大距离(SML)、在SML直线上头颅眉间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距离(GOCP)、枕骨大孔前缘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垂直距离(AOCP)、左、右侧枕骨髁内侧缘到Y轴距离(OC-M)、左、右侧枕骨髁后缘到X轴距离(OC-P);枕骨髁分类指数(OCI)、枕骨髁相对于头颅的分类指数(SOCI)、在SML直线上中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距离(COCP),并确定左、右枕骨髁相对位置关系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枕骨髁 螺旋CT扫描 内侧缘 上颈椎 分类指数 解剖学结构 三维数字化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检测及其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桂峥 于晶峰 木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5,共6页
目的:调查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的情况,分析该地区蜱携带SFGR的种类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于2019年4月中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成川镇、呼和浩特市四子王旗牧场和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 目的:调查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的情况,分析该地区蜱携带SFGR的种类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于2019年4月中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成川镇、呼和浩特市四子王旗牧场和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巴彦温都苏木地区,通过普查的方法从708只绵羊中采集了264只草原革蜱,进行单蜱DNA的提取,采用PCR法扩增立克次体16sRNA进行初筛,从每个地区阳性样本中随机选取10个,共30个阳性样本进一步扩增其gltA和ompA基因,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在264只蜱虫中,共检出SFGR阳性蜱218只,阳性率为82.57%。成功测序14个SFGR ompA阳性样本,7个SFGR gltA阳性样本,序列分析发现gltA基因和ompA基因的相似度分别为100.00%及99.86%。系统发育分析,所检出的序列与劳氏立克次体在一个分支上,gltA基因序列与乌拉尔立克次体、帕克立克次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亲缘关系较近;ompA基因序列与马赛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的亲缘关系接近;两者均与蒙纳克立克次体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地区的草原革蜱携带SFGR的基因型均是劳氏立克次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草原革蜱内蒙古株 劳氏立克次体 基因型
下载PDF
micro-CT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在手舟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吕远 张德洲 +11 位作者 钱海龙 王思敏 王超群 李琨 陈杰 白雪 赵海龙 张少杰 马渊 李志军 史君 王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手舟骨是手部的重要骨骼之一,在临床上损伤频发且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深入研究手舟骨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对了解其损伤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提供了高分辨率的骨组织成像,而有限元分析... 手舟骨是手部的重要骨骼之一,在临床上损伤频发且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深入研究手舟骨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对了解其损伤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提供了高分辨率的骨组织成像,而有限元分析则能帮助模拟手舟骨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行为模式。通过micro-CT技术获取手舟骨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能够用于构建手舟骨真实解剖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从而实现对手舟骨力学性能的精确模拟。这两种先进技术的融合为揭示手舟骨的结构功能关系及其损伤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因此,本文回顾了手舟骨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物力学行为,并重点讨论了micro-CT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在手舟骨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优势,通过综述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为手舟骨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 微观结构 生物力学 MICRO-CT 有限元分析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腰椎椎管狭窄与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学宇 李峰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1378-1385,共8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腰椎椎管狭窄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检索糖尿病和腰椎椎管狭窄相关研究的已发表论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患有糖尿病是腰椎椎管狭窄的高危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导致椎间盘及黄韧带的...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腰椎椎管狭窄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检索糖尿病和腰椎椎管狭窄相关研究的已发表论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患有糖尿病是腰椎椎管狭窄的高危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导致椎间盘及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的进程加快,这可能增加腰椎椎管狭窄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性腰骶神经根丛病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为神经源性跛行、腰背痛和腿痛,临床上该疾病与腰椎椎管狭窄的症状性主诉极其相似,因此易导致误诊。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糖尿病对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后感染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明确糖尿病与腰椎椎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优化诊疗方案,降低医疗风险。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mellitus (DM) and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 Methods: Published papers of studies related to dm and LSS were retriev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as reviewed. Results: DM is one of the high-risk factors for LSS.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M may accelerate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intervertebral discs and ligamentum flavum, which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LSS. Diabetic lumbosacral radiculoplexus neuropathy, as a complication of DM, manifests as neurogenic claudication, low back pain, and leg pain. These symptoms closely overlap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SS, leading to misdiagnos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lin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M significantly affects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s, reoperation rates, and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SS. Conclusion: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M and LSS can help to optimi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and reduce clinical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 糖尿病 关联性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章夕肖 李峰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1873-1879,共7页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DS)是伴随脊柱结构退变出现的进行性三维畸形,其发病率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显著上升,已成为中老年人群慢性腰背痛、神经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病因。近年来,ADS的病因学研究逐...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DS)是伴随脊柱结构退变出现的进行性三维畸形,其发病率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显著上升,已成为中老年人群慢性腰背痛、神经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病因。近年来,ADS的病因学研究逐步从单一退变机制转向多维度交互作用模型的探索,但退变与侧凸的因果关系、遗传–环境因素的权重及研究方法学的局限性等问题仍存争议。本文系统综述ADS的病因学研究进展,重点剖析:1) 脊柱退变的核心病理机制,包括椎间盘蛋白多糖流失、关节突关节退变及骨质疏松的协同作用;2) 多维度病因学证据,如遗传易感基因及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影响;3) 病因学假说的核心争议,包括“退变先行”与“侧凸导致退变”的循证分歧。现有研究表明,ADS的发生发展是遗传易感性、局部退变、生物力学失衡及全身代谢异常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其中椎间盘非对称退变可能通过“应力集中–炎症激活–骨重塑异常”反馈环路驱动畸形进展。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横断面分析或低仿真模型,难以揭示病因的时序性与空间特异性。未来需依托纵向队列、多组学整合及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构建“分子–影像–力学”跨尺度病因网络,以明确关键靶点并指导早期干预。本文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为ADS的精准分型与个体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DS) is a progressive three-dimensional malformation accompanied by the degeneration of spinal structure. Its incidence rat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ging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use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declining quality of life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 etiology research of ADS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a single degeneration mechanism to exploring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 model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controversy over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eneration and scoliosis, the weight of genetic-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tiology research progress of ADS, with a focus on analyzing: 1) The core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of spinal degeneration, includ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eoglycan loss,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and osteoporosis;2) Multidimensional etiological evidence, such as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genetic susceptibility gen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3) The core controversy of the etiological hypothesis includes the evidence-based divergence between “degeneration first” and “scoliosis leading to degeneration”. Existing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DS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genetic susceptibility, local degeneration, biomechanical imbalance, and systemic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Among them, asymmetric degener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s may be driven by a feedback loop of “stress concentration-inflammation activation-bone remodeling abnormalitie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ion of deformities. However, existing research is mostly limited to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r low simulation model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revea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specificity of the etiology.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longitudinal queues, multi-omics integr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analysis to construct a “molecular-imaging-mechanics” cross-scale etiological network, in order to identify key targets and guide early intervention.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cise classification and individualiz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生物力学 基因组学 综述
下载PDF
数字化步态分析矫形鞋垫对儿童扁平足疗效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奕宏 郝增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811-815,共5页
小儿扁平足是常见的儿童足部畸形,但对于儿童扁平足的治疗尚无统一的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有症状的小儿扁平足的干预有积极意义。矫形鞋垫是目前主流的保守治疗选择。本文以矫形鞋垫治疗小儿扁平足为切入点,结合数字化步态分析,综述了... 小儿扁平足是常见的儿童足部畸形,但对于儿童扁平足的治疗尚无统一的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有症状的小儿扁平足的干预有积极意义。矫形鞋垫是目前主流的保守治疗选择。本文以矫形鞋垫治疗小儿扁平足为切入点,结合数字化步态分析,综述了儿童扁平足畸形的治疗及疗效评估。Children’s flat foot is a common foot deformity in children, but there is no uniform conclus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flat foot. Most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intervention of symptomatic flat feet in children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Orthopedic insole is currently the mainstream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ption.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flat feet with orthopedic insole and digital gait analysi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reatment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children’s flat feet deform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矫形鞋垫 步态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在原发性肝癌治疗预后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晓冬 马臻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5年第2期77-80,共4页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是由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组成的指标,可反映机体全身免疫炎症状态,其具有参数较易获取、计算较为简便、结果较为客观等特点,可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为肝癌)治疗的预后。该文就SII在...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是由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组成的指标,可反映机体全身免疫炎症状态,其具有参数较易获取、计算较为简便、结果较为客观等特点,可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为肝癌)治疗的预后。该文就SII在肝癌治疗预后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预防疾病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与防治策略
11
作者 尹洁 邵梦伟 +1 位作者 秦茹俏 王彩霞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390-397,共8页
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氧血症的关键手段。然而,不当的参数设置常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包括原发肺组织病变加重和健康肺泡受损,其高发生率和致死率已引起全球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 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氧血症的关键手段。然而,不当的参数设置常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包括原发肺组织病变加重和健康肺泡受损,其高发生率和致死率已引起全球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可能原因及当前临床认可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特别强调了围术期精准肺保护策略的应用。The use of ventilators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a key clinical treatment for acute lung injur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hypoxemia. However, improper parameter settings often lead to ventilator-associated lung injury, including exacerbation of primary lung tissue lesions and damage to healthy alveoli, and its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global medical communit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ossible cause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lung injury and currently clinically accepted intervention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ioperative precision lung protec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损伤机制 肺保护策略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2
作者 李畅 朱恬恬 +2 位作者 刘聪 澈根 东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到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产生代谢物、...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到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产生代谢物、基因毒素、致炎因子等方式,影响肠道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或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进行了展望。Colorect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worldwide, and 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influenced by various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a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f colorectal cancer. The gut microbiota can affect the functions and interactions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mmune cells, and tumor cells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metabolites, genotoxins, and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thereby promoting or inhibiting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 recent years,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益生菌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踝关节疼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白力嘎 齐岩松 +2 位作者 王一帆 吴海贺 徐永胜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晚期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畸形及活动障碍,其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KOA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在老龄人群中。据报道,60岁及以上人群中...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晚期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畸形及活动障碍,其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KOA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在老龄人群中。据报道,60岁及以上人群中KOA的发病率约为50%,75岁及以上人群中约为80%[1]。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KOA效果最好的骨科手术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龄人群 膝关节疼痛 骨科手术 活动障碍 TKA 踝关节疼痛
下载PDF
肥胖对孕期及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孟琦 赵文芳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825-831,共7页
随着全球肥胖流行率的上升,肥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逐渐成为研究和公共卫生的重点。孕期肥胖作为一种特殊的肥胖状态,对母婴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文章综述了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孕期肥胖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孕期肥胖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 随着全球肥胖流行率的上升,肥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逐渐成为研究和公共卫生的重点。孕期肥胖作为一种特殊的肥胖状态,对母婴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文章综述了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孕期肥胖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孕期肥胖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肥胖管理和干预策略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肥胖育龄女性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its adverse health effects have become a major focus of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Gestational obesity, as a specific condition,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maternal and fetal health.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global trends in obesity, 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gestational obesity, and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obesity affects pregnancy and delivery outcomes. Additionally, it explores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obesity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iming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obese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肥胖 围生期并发症 妊娠结局 综述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辛智丰 张飞 哈斯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61-65,共5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常规抗凝治疗方法缺乏有效的检测指标。血栓弹力图可以动态监测血液的整个凝血过程,提供包括血栓的形成、稳定和溶解的全部信息,敏...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常规抗凝治疗方法缺乏有效的检测指标。血栓弹力图可以动态监测血液的整个凝血过程,提供包括血栓的形成、稳定和溶解的全部信息,敏感性和特异性及速度优于常用的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检查。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输血、抗凝药物的使用,提供评估预防及治疗血栓等重要信息,近年来发现中药联合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血栓弹力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常规凝血检查 中药
下载PDF
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16
作者 乌日乐嘎 玉兰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363-1368,共6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性、多为一侧、中度到重度的搏动性头痛。蒙医药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具备独特优势。本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从偏头痛的蒙医病因病机,蒙医分型、辨证施...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性、多为一侧、中度到重度的搏动性头痛。蒙医药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具备独特优势。本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从偏头痛的蒙医病因病机,蒙医分型、辨证施治、蒙药治疗、蒙医外治疗法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蒙医药治疗偏头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Migraine is a common neurologic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mostly one-sided, moderate to severe throbbing headaches. Mongolian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eating migraine a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ongolia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recent years, and to summariz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migraine in Mongolian medicine,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ngolian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Mongolia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Mongolian medicine treatment outside the treatment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Mongolia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蒙医药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相关高尿酸血症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董峰 杨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相关高尿酸血症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备受关注。高尿酸血症在代谢综合征中具有特定表现和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代谢综合征联系紧密,胰岛素抵抗起到关键作用。在二者关联方面,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多样,部分显示高尿酸血症会...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相关高尿酸血症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备受关注。高尿酸血症在代谢综合征中具有特定表现和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代谢综合征联系紧密,胰岛素抵抗起到关键作用。在二者关联方面,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多样,部分显示高尿酸血症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部分未发现正因果关系,甚至有研究表明尿酸可能对直肠癌有保护作用。发病机制上,尿酸可激活如MAPK等信号通路产生活性氧,通过NLRP3炎性体复合物促进炎症反应,影响细胞凋亡;胃肠道是尿酸排泄途径,肠道微生物参与尿酸代谢,其失衡可升高尿酸浓度,可能对结直肠癌的发生产生影响。此外,还涉及如PDZK1等相关蛋白对结直肠癌风险的潜在影响。这些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究三者关系、开展相关研究以及疾病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结直肠癌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程洁尘 仝伟兵 《癌症进展》 2025年第6期636-639,661,共5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可通过与D型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抑制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有效阻止肿瘤细胞增殖,其在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可通过与D型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抑制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有效阻止肿瘤细胞增殖,其在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K4/6抑制剂与内分泌治疗相结合,可以显著延长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这种联合疗法不仅克服了单一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还能够通过精确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本文综述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试验结果、不良反应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该组合疗法在未来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力与应用前景,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4/6抑制剂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
下载PDF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与益生菌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世琦 苏日古嘎 +4 位作者 杨宇晨 赵宇婷 宫佳宇 张娇 蔡智慧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33-340,共8页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作为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有效克服结直肠癌(CRC)对氟尿嘧啶的耐药性,为晚期CRC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选择。益生菌则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稳态、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等机制,在CRC预防和辅助...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作为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有效克服结直肠癌(CRC)对氟尿嘧啶的耐药性,为晚期CRC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选择。益生菌则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稳态、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等机制,在CRC预防和辅助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化疗药物与益生菌联合应用,不仅可通过协同增效提升抗肿瘤活性,还能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多种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TAS-102的药理特性、阐述其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的协同效应。重点总结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益生菌增效减毒的作用,深入探讨TAS-102与益生菌联合使用的潜在价值,为优化CRC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 结直肠癌 益生菌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岳卿 卓娜 阿日贡高娃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71-75,82,共6页
由脓毒症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被称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SAE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展,发现SAE与促炎性细胞因子激活、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等... 由脓毒症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被称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SAE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展,发现SAE与促炎性细胞因子激活、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对儿童SA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AE患儿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