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导师组制”模式培养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美英 刘培英 +3 位作者 尹倩 付梓毓 李莉 臧苑彤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S01期53-56,共4页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和医疗护理事业快速发展,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护理教育向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旨在培养直接从...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和医疗护理事业快速发展,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护理教育向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旨在培养直接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组制模式 护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高文华 丛晓 张志勇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4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室中的诊疗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室中的诊疗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则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了血管的再通率,还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常规治疗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人工真皮在急诊手外伤中的应用
3
作者 秦宇星 任前贵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根据临床病例随访研究及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双层人工真皮对于手外伤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对12例手部缺损患者采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彻底清创后,应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沙包加压包扎,术后抗感染、止痛,2~3周后... 目的根据临床病例随访研究及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双层人工真皮对于手外伤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对12例手部缺损患者采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彻底清创后,应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沙包加压包扎,术后抗感染、止痛,2~3周后拆除纱包,视情况拆除人工真皮硅胶层,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血运、外观、瘢痕情况、感觉和功能。结果术后1个月,2例缺损严重者较正常皮肤平整度稍欠佳,略低于周围组织(<0.5 mm),其他病例愈合平整,无明显瘢痕,功能活动恢复良好,但感觉恢复欠佳。术后2个月,植皮区外观恢复满意,颜色与正常皮肤接近,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术后4个月,植皮区肤色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差别,部分感觉恢复,患者满意。结论人工真皮在急诊修复手部较小范围皮肤缺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使真皮样组织生长至基质层,并在暴露的骨和肌腱上血管化,为重建手术提供强有力的选择,创面愈合后外形及功能满意,现已成为急诊手外伤治疗的供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手外伤 皮肤缺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及前景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宇星 任前贵 +4 位作者 李子龙 全嘉星 沈佩锋 孙韬 王浩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5-961,共7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现存在的假说未能完全解释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机制,但骨内微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是其病理基础是不容质疑的。鉴于微循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重要性,近期有报道指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股骨头坏死... 背景:股骨头坏死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现存在的假说未能完全解释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机制,但骨内微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是其病理基础是不容质疑的。鉴于微循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重要性,近期有报道指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中有着关键作用。目的:分析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着重探讨基于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成骨,从而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前景。方法:以“股骨头坏死;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微循环障碍;骨组织工程技术;microRNAs”为中文关键词,以“Necrosis of femoral head;Bon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Bone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MicroRNAs”为英文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得到220篇相关文献,并通过对题目、摘要和部分文献内容的阅读,排除了时效性不强、结论模糊、重复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6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血管生成受损、细胞凋亡异常、血栓形成和脂肪栓塞均参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和发展。②中药、骨组织工程技术、基于转染、MicroRNAs等能够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和血管栓塞来预防和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③微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最有希望的策略之一,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共移植物和支架与培养细胞之间的最佳比例需要进一步研究。④对于基因转染来说,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的转录调控机制还未完全研究清楚;此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较少,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微循环障碍 骨组织工程技术 MIRNA 综述
下载PDF
2019—2021年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及检测方法比较
5
作者 郝强 孙韬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 探讨乌拉特中旗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比较qPCR法和胶体金法两种方法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采集的322例疑似流感样患者进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及病毒核酸检测... 目的 探讨乌拉特中旗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比较qPCR法和胶体金法两种方法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采集的322例疑似流感样患者进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及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甲型、乙型患者的年龄、性别、时间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评估qPCR法和胶体金法诊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一致性、灵敏性、特异性。结果 322例疑似患者中,检出甲型流感病毒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0),乙型流感病毒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888);不同年龄组甲型流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0,P=0.009<0.05)。甲型、乙型流感阳性患者(在收集历年的1月份)感染率最高。针对甲型流感病毒,qPCR法与胶体金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23,P=0.000<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82)。针对乙型流感病毒,qPCR法与胶体金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54,P=0.000<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315)。结论 12月份至1月份为流感高发季节,甲型、乙型流感在青年人群发病率较高,qPCR法与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流行病学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胶体金免疫层析
下载PDF
红花提取物对柯萨奇病毒感染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范影 张坤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yocardi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CMEC)的感染途径及红花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B,Safflower Yellow B,SYB)是否通过该途径对感染过...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yocardi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CMEC)的感染途径及红花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B,Safflower Yellow B,SYB)是否通过该途径对感染过程起到保护作用。方法将CMEC分为四组,分别为CVB3组、SYB组、CVB3+SYB组、对照组,采用TCID50浓度为10^(-6.285)/mL的病毒液对CVB3组及CVB3+SYB组的细胞进行干预,采用100 nmol/L的SYB对SYB组及CVB3+SYB组的细胞进行干预,分别在0 min、20 min、40 min、60 min提取细胞总蛋白和RNA,采用WB及RT-PCR方法测定每组细胞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及核转录因子-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VB3组细胞中TLR4、MyD88及NF-κB的蛋白表达量在40 min、60 min存在差异,mRNA的表达量在20 min、40 min、60 min时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SYB组细胞中TLR4、MyD88及NF-κB在各时间段的蛋白表达量以及mRNA表达量均无差异;与CVB3组对比,SYB+CVB3组细胞中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量在40 min与60 min时存在差异,mRNA表达量在20 min、40 min、60 min时存在差异。结论CVB3通过TLR4/NF-κB通路损伤CMEC,TLR4/NF-κB通路是CVB3导致VMC的信号通路,而SYB可通过该通路对CVB3感染后CMEC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提取物 柯萨奇病毒B3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TLR4/NF-κB通路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拮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峰 魏晶 +3 位作者 孙韬 宋津玲 赵振群 黄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4146-4151,共6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探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学机制,仍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探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学机制,仍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7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共2次,每次100μg/kg,间隔24 h,在第2次注射完成后随即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24 h;治疗组进行相同造模,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同时肌肉注射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200μg/kg,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24 h;对照组采用相同剂量注射生理盐水;最后一次注射后第4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常规固定脱钙、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计数空缺骨陷窝,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股骨头组织Caspase-9、Bcl-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空缺骨陷窝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空缺骨陷窝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股骨头组织凋亡细胞较少;模型组股骨头组织中存在大量凋亡细胞,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治疗组中凋亡细胞数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3)模型组Caspase-9的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Caspase-9的平均吸光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模型组Bcl-2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cl-2的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4)结果表明,骨细胞凋亡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葡萄籽原花青素可能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9的表达来减少骨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股骨头坏死 细胞凋亡 葡萄籽原花青素 CASPASE-9 Bcl-2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瘢痕的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申颖 吴伟 +1 位作者 陆晓和 郭文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瘢痕化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取青紫兰兔24只,双眼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右眼结膜下注射GM6001作为实验组,左眼注射PBS作为对照组,1次/d,监测眼压,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标记抗...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瘢痕化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取青紫兰兔24只,双眼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右眼结膜下注射GM6001作为实验组,左眼注射PBS作为对照组,1次/d,监测眼压,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标记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观察滤过道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术后7,14,21,28 d,实验组较对照组眼压低,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PCNA和α-SMA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GM6001具有抑制兔眼滤过术后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减少瘢痕形成和延长功能性滤过泡存在时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GM6001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GM6001
下载PDF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及治疗后立体视觉恢复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申颖 郭文奇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后影响立体视觉恢复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70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立体视锐度分成三组,比较术前术后立体视均值,分析术后立体视... 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后影响立体视觉恢复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70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立体视锐度分成三组,比较术前术后立体视均值,分析术后立体视觉恢复影响因素。结果 3组术后立体视均值比术前有所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斜视年龄、病程、能否控制正体、术后立体视觉训练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斜视年龄、病程、术后立体视觉训练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患者立体视觉得到改善,同时根据恢复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提高立体视觉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间歇性外斜视 立体视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长度同屈光不正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颖 郭文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3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长度与角膜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初发翼状胬肉患者60例(72眼),所有患者均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手术前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与屈光状态...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长度与角膜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初发翼状胬肉患者60例(72眼),所有患者均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手术前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及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改变情况。结果按照胬肉侵入角膜的程度分为≤3.0 mm组、3.1~4.5 mm组及〉4.5 mm组,三组患者术后的视力水平、屈光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胬肉侵入角膜部分越多,对其屈光状态的影响越大,手术治疗显著改善角膜散光,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 屈光度
下载PDF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培英 牛亚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患儿进行术前宣教、术前牵引指导、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康复功能锻炼、饮食调护及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并进行归纳和汇总。结果:43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通过手术治疗、进行...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患儿进行术前宣教、术前牵引指导、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康复功能锻炼、饮食调护及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并进行归纳和汇总。结果:43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通过手术治疗、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随访6个月到6年(平均3.5年),优35例、良7例、差1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避免患儿出现手术并发症,缩短治疗疗程,增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护理 牵引 功能锻炼
下载PDF
雷帕霉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12
作者 申颖 郭文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485-488,共4页
雷帕霉素亦称西罗莫司,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雷帕霉素作为免疫抑制剂已在临床开始使用。本文就雷帕霉素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雷帕霉素 眼疾病 新生血管
下载PDF
雷帕霉素在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的抗瘢痕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邰雪 申颖 +4 位作者 赵海霞 王召格 关文英 康欣 郭文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6-1352,共7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在兔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产生作用可能的原因。方法取健康成年的青紫兰兔96只,取每只兔左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4只/组。术后将配制好的不同浓度雷帕霉素滴眼剂(1%、3%、5%)用于...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在兔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产生作用可能的原因。方法取健康成年的青紫兰兔96只,取每只兔左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4只/组。术后将配制好的不同浓度雷帕霉素滴眼剂(1%、3%、5%)用于实验组,将药用蓖麻油滴眼剂用于实验对照组。4次/d。术后分别于第7、14、21、28天依照Krofeld分型法比较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在术后第1、2、3、4周分别随机处死6只青紫蓝兔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兔眼行小梁切除术区域的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因子局部表达情况,观察结果。体外原代培养兔眼结膜下成纤维细胞(RTF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经不同浓度雷帕霉素溶液(0、0.06、0.25、1、4 mg/L)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在术后第1、2、3周可见各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对照组高(P<0.05),且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呈雷帕霉素药物浓度依赖性增长;免疫组化法可见实验组PCNA标记阳性成纤维细胞数表达量比相应的对照组高,各实验组数目比相应的对照组少(P<0.05),且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的表达程度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体外培养RTFs后,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溶液(0、0.06、0.25、1、4 mg/L)作用于RTFs,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可见RTFs在各药物浓度下均出现凋亡,当浓度为0.25 mg/L时凋亡出现明显的增加(P<0.05),并且RTFs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抑制兔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组织过度增生,可较多的保留功能性滤过泡,并延长其寿命;雷帕霉素可以有效的诱导RTFs凋亡的发生,从而产生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增殖细胞核抗原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吡非尼酮通过下调TGF-β/Smad通路中TGF-β3的表达抑制兔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旭 申颖 +1 位作者 赵海霞 郭文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92-1699,共8页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兔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RYTF);设计6组不同浓度的吡非尼酮作为实验组、1组未加入吡非尼酮的作为对照组及1组调零组,采用CCK-8检测法初步确定吡非尼酮的起始作...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兔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RYTF);设计6组不同浓度的吡非尼酮作为实验组、1组未加入吡非尼酮的作为对照组及1组调零组,采用CCK-8检测法初步确定吡非尼酮的起始作用浓度及最适作用浓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RYTF中TGF-β3,Ⅰ、Ⅲ型胶原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的荧光染色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因子与对照组相比的蛋白表达情况;通过RT-PCR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与对照组相比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吡非尼酮抑制RYTF增殖的起始作用浓度和最适作用浓度分别为0.1 mg和0.27 mg;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24 h后,实验组RYTF中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荧光表达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24 h后,实验组RYTF中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蛋白表达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24h后,实验组RYTF中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非尼酮对体外培养RYTF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吡非尼酮抑制RYTF增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RYTF中TGF-β/Smad途径上TGF-β3效应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兔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技术治疗骨缺损的优越性 被引量:20
15
作者 秦宇星 任前贵 沈佩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877-3882,共6页
背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等所造成的创伤性骨缺损越来越多见,骨缺损范围越来越大,目前骨缺损治疗有着治疗周期长、所需花费高、疗效不可控制的特点,并有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对骨科医生... 背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等所造成的创伤性骨缺损越来越多见,骨缺损范围越来越大,目前骨缺损治疗有着治疗周期长、所需花费高、疗效不可控制的特点,并有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对骨科医生来说是难题也是挑战。目的:分析传统骨缺损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最新进展,着重探究组织工程技术领域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及其优越性,作一综述。方法:作者以"骨缺损,骨移植,组织工程,诱导膜技术,骨搬移技术,内皮祖细胞,3D打印技术"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defect,bone transplantation,tissue engineering,induced membrane technology,bone transfer technology,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3D printing technology"为英文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归纳总结,检索到120篇相关文献,并通过对于题目、摘要和部分文献内容的阅读,排除了时效性不强、结论模糊、重复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4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传统骨缺损治疗方式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组织工程骨技术的出现有望成为骨缺损治疗最有效的方式;②种子细胞有着良好的成骨性能并能分泌促进成骨的一些重要因子;③支架材料可为患者早期提供机械强度,有着良好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可控降解性等优势;④迫在眉睫的血管化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能够为骨缺损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移植 组织工程 诱导膜技术 骨搬移技术 内皮祖细胞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鸡卵蛋白诱导日本大耳白兔类风湿关节炎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志强 沈敬华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鸡卵蛋白诱导日本大耳白兔致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滑膜组织核因子NF-κB(p65)表达活性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鸡卵蛋白诱导日本大耳白兔致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滑膜组织核因子NF-κB(p65)表达活性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1.0 mg·kg-1·d-1)、三氧化二砷中剂量组(2.0 mg·kg-1·d-1)、三氧化二砷高剂量组(4.0 mg·kg-1·d-1)、醋酸泼尼松龙组(10 mg·d-1),每组8只。成功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后,分别给药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外周血中的IL-1、TNF-α,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核因子(NF-κB)(p65)在各组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卵蛋白诱导法可以成功诱导兔的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中的IL-1、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兔的关节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IL-1、TNF-α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滑膜的NF-κB(p65)表达较正常组增强(P<0.05),而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关节滑膜的NF-κB(p65)表达随砷剂剂量的增加表达减弱,但仍然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日本大耳白兔模型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滑膜细胞中NF-κB(p65)活性和表达,降低了炎性因子IL-1、TNF-α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氧化二砷 细胞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CDIO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丽婷 冀云涛 +4 位作者 云宝琴 赵爱燕 刘莹丽 赵志琴 樊璐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S01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CDIO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护理专科一班的29人为对照组,2班的30人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教学,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干预组以构思... 目的:研究CDIO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护理专科一班的29人为对照组,2班的30人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教学,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干预组以构思-设计-实施-运作为基础创新性的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授课。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操作成绩。结果:干预组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DIO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可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 康复护理学
下载PDF
牙周再生术结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秉晨 马丽波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02~2021-02接收的60例40岁以上的成年牙周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0,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技术)和观察组(n=30,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02~2021-02接收的60例40岁以上的成年牙周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0,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技术)和观察组(n=30,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独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咀嚼功能明显较优,疼痛评分明显较低,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咀嚼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再生术 替硝唑 慢性牙周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