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平台联合翻转课堂在血液学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志玲 黄彬涛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究数字化显微互动平台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5月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实施数字化显微教学图片资源平台+翻转课堂教学为分界线,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实习学生... 目的 探究数字化显微互动平台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5月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实施数字化显微教学图片资源平台+翻转课堂教学为分界线,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实习学生纳入对照组(n=60),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应用数字化显微教学图片资源平台+翻转课堂教学之后的实习学生纳入试验组(n=57)。比较2组在课程结束后的个人成绩(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病例分析)及班级优秀率、综合素质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病例分析成绩及班级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教学后,试验组综合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教学后,2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与沟通能力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对于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数字化显微互动平台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学检验实验课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整体教学质量较好,教学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检验学 数字化显微互动平台 翻转课堂 实验教学 综合素质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内蒙古医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2
作者 韩艳秋 吴岩 +1 位作者 张卉 辛兰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02S期191-193,共3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我院已实施多年,但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认识模糊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设置专业学位的初衷,结合我院试行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实践,对当前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更好的做好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及保证专...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我院已实施多年,但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认识模糊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设置专业学位的初衷,结合我院试行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实践,对当前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更好的做好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及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医学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血清CysC、β_(2)-MG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关系
3
作者 张彩虹 宿瑞俊 +1 位作者 黄彬涛 王志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ML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ML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地西他滨(DAC)+HAG方案治疗,以28 d为1个疗程,治疗3-4疗程。每个疗程结束时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进入巩固治疗,全部疗程结束未达到CR的患者视为治疗失败。治疗前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参数、血清Cys C、β_(2)-MG,并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根据统计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ys C、β_(2)-MG与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Cys C、β_(2)-MG对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入组98例AML患者,治疗期间5例被剔除,最终93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其中23例初次诱导化疗(1-2疗程)达到CR,再诱导化疗(3-4疗程)后11例达到CR,治疗成功率为36.56%(34/93)。去甲基化治疗失败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中等占比高于治疗成功患者,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治疗成功患者,血清Cys C、β_(2)-MG表达水平高于治疗成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β_(2)-MG高表达及预后不良是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ys C、β_(2)-MG单独及联合预测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AUC值分别为0.788、0.785、0.834。结论: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失败与血清Cys C、β_(2)-MG高表达有关,治疗前检测血清Cys C、β_(2)-MG能够预测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去甲基化治疗 胱抑素C β_(2)-微球蛋白
原文传递
铁死亡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靶向治疗研究
4
作者 刘瑞 黄彬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7-79,82,共4页
JAK抑制剂治疗在部分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存在耐药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旁路增加JAK-STAT信号传导、代偿性激活其他信号传导通路等。在JAK2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活性氧(ROS)的水平升高、铁缺乏与JAK2等位基因负荷相关。... JAK抑制剂治疗在部分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存在耐药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旁路增加JAK-STAT信号传导、代偿性激活其他信号传导通路等。在JAK2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活性氧(ROS)的水平升高、铁缺乏与JAK2等位基因负荷相关。铁死亡可能成为治疗JAK抑制剂耐药性的重要靶点。以p53为中心靶点,研究p53调节铁死亡机制,有助于发掘骨髓增殖性肿瘤靶向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抑制剂 耐药性 铁死亡 靶向治疗
下载PDF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早期预测
5
作者 杨岚 曹丽霞 +1 位作者 任慧娟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9-1355,共7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患者的连续数据。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各时点疗效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获得DMR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对DMR进行早期预测。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为患者获得MR4、MR4.5、stable MR4.5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确定HT的最佳截断值为28 d,与HT>28 d的患者相比,HT≤28 d的患者分别在2年、3年和5年更容易获得DMR(74.2%vs 27.3%,71.2%vs 22.7%,63.6%vs 25.0%,均P<0.001)。按照3个月BCR-ABL^(IS)水平及HT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结论:除了早期分子学反应(EMR)之外,HT可作为CML疗效的另一重要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于患者获得DMR具有更准确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 BCR-ABL 减半时间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时代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单中心回顾分析
6
作者 杨岚 曹丽霞 +1 位作者 任慧娟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28,共8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代下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一线予以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代下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一线予以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或R-CHOP类方案化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DLBCL患者的连续数据,分析结外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免疫学特征及预后,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37例患者,其中54.4%(129例)为原发结外来源DLBCL,常见的结外部位分别为胃(19.4%)、结肠(14.7%)、扁桃体(12.4%)、皮肤或肌肉(9.3%)、中枢(7.7%),鼻或鼻咽(6.2%)、骨髓(5.4%)、睾丸(4.7%)。其中,骨髓、中枢、肝脏、胃肠道或肺部起源的结外DLBCL患者3年PFS及OS均明显低于其余非特殊部位结外DLBC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S,65.2%vs 76.7%P=0.008;OS:82.6%vs 88.3%,P=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外DLBCL患者OS的预后因素包括:NCCN-IPI评分>3分(OR:0.142,95%CI:0.041-0.495,P=0.002),非生发中心来源(OR:2.675,95%CI:1.069-6.694,P=0.036)和双表达(DEL)患者(OR:0.327,95%CI:0.129-0.830,P=0.019)。NCCN-IPI评分>3分是影响PFS的唯一独立不良预后因素(OR:0.235,95%CI:0.116-0.474,P<0.001)。结论:本中心原发结外DLBCL患者最多见于胃肠道受累,所有结外DBLCL患者中骨髓、中枢、肝脏、胃肠道或肺部起源的患者预后更差。NCCN-IPI评分是预测原发结外DLBCL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结外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队列研究
7
作者 贾高鹏 曲泽 +5 位作者 李桂梅 皇甫卫忠 赵子豪 闫爽 陈秋雨 张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25-4131,4138,共8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少。目的探讨DCB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年龄>60岁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完善术前检查化验。按照PCI治疗方案分为DCB组(n=30)、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64)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VS)组(n=34)。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术前靶血管参考直径(RVD),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观察最小管腔直径(MLD),进一步推算术前直径狭窄程度(DS)、术后即刻观察管腔获益(AG),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1年残余直径狭窄程度(RDS)和晚期管腔丢失(LLL)。随访期间每月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年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变量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发生MACE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DCB组、DES组和BVS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BVS组MLD、AG高于DCB组、DES组,RDS低于DCB组、DES组(P<0.05),术后1年DES组RDS低于DCB组(P<0.05)。3组患者院内均无MACE发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8(425,538)d,共发生38例MACE,随访期间3组均无心肌梗死与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出血事件:DCB组有0例,DES组有3例,BVS组有3例,表现为牙龈出血,经评估为轻度出血。Log-rank检验结果示3组患者无MACE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LASSO回归分析筛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介入治疗史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LDL-C(OR=12.204,95%CI=3.403~43.768)、介入治疗史(OR=0.041,95%CI=0.010~0.162)是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DCB治疗老年CHD患者大血管病变与DES和BVS比较无明显差异,有效性及安全性DES和BVS相当。DCB是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方式,LDL-C升高和介入治疗史是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气囊血管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老年人 队列研究
下载PDF
能量代谢调控铁死亡在维奈克拉抗肿瘤耐药中的研究
8
作者 牛莙藇(综述) 黄彬涛(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317,共5页
BCL-2蛋白抑制剂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主要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然而,随着VEN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BCL-2蛋白抑制剂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主要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然而,随着VEN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获得性耐药的情况,为解决此问题,另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如铁死亡可以实现逆转VEN耐药。本文分析了维奈克拉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可能发生的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并对肿瘤细胞的异常能量代谢下铁死亡发生的几条重要的调节途径进行概述;总结了不同方法干预肿瘤细胞内能量代谢的状态,从而改变铁死亡的发生过程来逆转维奈克拉获得性耐药的可能性,以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维奈克拉 能量代谢 耐药 肿瘤
下载PDF
Mini-CEX与DOPS在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初步应用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彦芬 崔燕 +3 位作者 王进文 李存保 赵荣伟 乔峤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S02期68-72,共5页
1背景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基本途径,是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疗操作技能与培养医患沟通能力、人文意识、临床思维等各种临床技能的重要环节。临床技能考核是评价临床实践教学效... 1背景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基本途径,是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疗操作技能与培养医患沟通能力、人文意识、临床思维等各种临床技能的重要环节。临床技能考核是评价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中指出,对医学生的考核应采用广泛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选用考核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均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CEX DOPS 形成性评价 临床实习
下载PDF
miR-200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成血管分化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王志玲 黄彬涛 +2 位作者 高大 李慧娉 骈晓琴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探讨miR-200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增殖、凋亡、成血管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BMSC分为3组,对照组;阴性对照组(NC组),NC组转染NC质粒;试验组,试验组转染MIR-200a inhibitor质粒,... 目的探讨miR-200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增殖、凋亡、成血管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BMSC分为3组,对照组;阴性对照组(NC组),NC组转染NC质粒;试验组,试验组转染MIR-200a inhibitor质粒,MTT法检测各组细胞24、48h和72h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通过miRDB软件对miR-200a的靶向基因进行预测,双荧光素报告实验验证靶基因,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靶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及成血管分化关键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和NC组相比,试验组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并且随着时间增加抑制能力增强(r=0.63);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显著降低,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结果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miRDB预测结果表明,TGF-β_(2)为miR-200a靶基因,荧光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其靶向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相比与对照组和NC组,试验组细胞TGF-β_(2)、VEGF、Ang-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下调miR-200a可以抑制hBMSC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成血管分化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靶向调控成血管分化关键因子VEGF和Ang1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0a 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_(2) 成血管分化
下载PDF
评价具有CD20^(-)或CD20^(+)特征的t(11;14)骨髓瘤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性
11
作者 赵卫红 黄彬涛 +1 位作者 刘瑞 向彩霞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9期1423-1427,共5页
目的评价未经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具有t(11;14)/CD20^(-)或CD20^(+)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收集2016年至2022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5例初诊患者,并纳入开放性临床观察。入组分为:t(11;14)/CD20^... 目的评价未经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具有t(11;14)/CD20^(-)或CD20^(+)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收集2016年至2022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5例初诊患者,并纳入开放性临床观察。入组分为:t(11;14)/CD20^(-)或CD20^(+)组和具有其他低危遗传学特征的对照组,3组同时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诱导和来那度胺为主的巩固/维持治疗。结果t(11;14)/CD20^(-)特征的患者对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反应差,3组总缓解率分别为11.1%、84.0%和85.2%(P<0.01);来那度胺能够提高t(11;14)/CD20^(-)患者缓解率,使其与t(11;14)/CD20^(+)和其他低风险组治疗反应率相当(总缓解率分别为77.8%、92.0%和93.4%,P>0.05)。生存分析显示,来那度胺使t(11;14)/CD20^(-)和CD20^(+)以及其他低危风险组的临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5.0%、77.1%和84.2%,4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5.0%、88.5%和90.4%]。含有来那度胺治疗方案所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是可耐受的,粒细胞缺乏症、周围神经病变和3/4级感染发生的患者分别为3.2%、8.4%和15.8%。结论对具有t(11,14)/CD20^(-)特征的MM患者,硼替佐米治疗效果不佳,但来那度胺能够进一步提高其PFS和OS,使其和他细胞遗传学低风险的患者,获得相似的远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t(11 14) 硼替佐米 来那度胺
下载PDF
感染四项阴性献血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EB病毒的检测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秋雨 任慧娟 +2 位作者 王颖君 贾高鹏 韩艳秋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58-60,共3页
目的 探讨感染四项阴性献血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感染EBV的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荧光PCR技术对500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袋进行EB病毒核酸定量,统计其感染率,并根据EBV的EBNA2与EBNA3C基因连锁多态性及BamHI基因某些片段的保留与... 目的 探讨感染四项阴性献血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感染EBV的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荧光PCR技术对500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袋进行EB病毒核酸定量,统计其感染率,并根据EBV的EBNA2与EBNA3C基因连锁多态性及BamHI基因某些片段的保留与缺失通过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检测对EBV阳性标本进行A/B、F/f、C/D分型,分别统计出各型别的检出率。结果 500例血液制品样本中共有44例检测到有EB病毒DNA拷贝,阳性率为8.8%(44/500)。其中A/B分型中A型检出率为36.36%(16/44),B型检出率为63.64%(28/44),A型和B型混合感染未检出。F/f分型中F型检出率为79.55%(35/44),f型的检出率为20.45%(9/44),无两型混合感染。C/D分型中C型检出率为70.45%(31/44),D型检出率为29.55%(13/44),无两型混合感染。结论 感染四项阴性献血者输血时有EBV感染的可能,EBV阳性的样本中,多数以B、C、F型EBV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核酸检测 基因分型 输血
下载PDF
抗凋亡抑制剂维奈克拉在治疗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向彩霞 黄彬涛 郝建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5期833-836,共4页
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能够显著改善不适合强化化疗的老年以及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率和远期生存。临床治疗中伴随出现TP53/FLT3突变、异常脂肪酸及氨基酸的能量代谢、Mcl-1蛋白的高表达以及铁死亡程... 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能够显著改善不适合强化化疗的老年以及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率和远期生存。临床治疗中伴随出现TP53/FLT3突变、异常脂肪酸及氨基酸的能量代谢、Mcl-1蛋白的高表达以及铁死亡程序的激活等多种机制,参与了Ven耐药发生和白血病进展。深入探索导致Ven治疗髓系白血病耐药的机制,有助于克制Ven耐药产生和持续改善白血病患者的远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Ven) 凋亡 铁死亡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RG1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俊 于菁 +2 位作者 韩艳秋 任慧娟 苏晓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446-2450,共5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医疗工作者始终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方法较单一,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能成为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且准确、简便及风险性更小的生物学标志物,而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2型糖... 背景糖尿病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医疗工作者始终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方法较单一,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能成为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且准确、简便及风险性更小的生物学标志物,而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RG1水平及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的关系,探讨LRG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90例,根据不同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D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2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3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28例作为对照组(N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LRG1、炎性指标、纤维化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LRG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3组LRG1要高于D2、D1和N组,D2组高于D1和N组,D1组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ogACR与空腹血糖(r=0.578)、胰岛素抵抗指数(r=0.632)、C反应蛋白(r=0.834)、LRG1(r=0.930)、转化生长因子-β1(r=0.739)、纤维连接蛋白(r=0.92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0.691)呈线性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28)呈线性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LRG1水平可能成为早期预测糖尿病肾病的新型血清标志物,与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的炎性反应、纤维化过程及异常血管新生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增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对于伊马替尼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彬涛 赵卫红 +1 位作者 肖镇 高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增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对伊马替尼(IM)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集1例CML患者骨髓血标本,经体外筛选、克隆建立人白血病细胞株NPHA1(初治)和NPHA2(复发)。RNA干扰NPHA2细胞的EphB4蛋白表达,建立NPHA2-Ep...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增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对伊马替尼(IM)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集1例CML患者骨髓血标本,经体外筛选、克隆建立人白血病细胞株NPHA1(初治)和NPHA2(复发)。RNA干扰NPHA2细胞的EphB4蛋白表达,建立NPHA2-EphB4-sh细胞株。结果:与NPHA1细胞相比,耐IM的NPHA2细胞中EphB4过表达;在NPHA2-EphB4-sh细胞中,EphB4表达显著低于NPHA1细胞和NPHA2细胞(P<0.001)。NPHA2细胞对IM有明显耐药性(IC50=5.45 mg/L),但NPHA2-EphB4-sh对IM敏感性增加(IC50=0.93 mg/L,P<0.001)。HHT与IM共处理后,NPHA2细胞对IM的IC50值降至1.17mg/L(P<0.001)。蛋白磷酸化测定表明HHT抑制了EphB4/RhoA通路表达。结论:EphB4/RhoA是一个新的IM耐药途径。HHT通过抑制EphB4/RhoA途径,使IM治疗获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伊马替尼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Ⅰ期和Ⅱ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慧娉 祁真 高大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74例DLBCL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组(104例)、利妥昔单抗+CHOP(R-CHOP+RT)方案组(93例... 目的:研究早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74例DLBCL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组(104例)、利妥昔单抗+CHOP(R-CHOP+RT)方案组(93例)、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联合放射治疗(R-CHOP)方案组(80例)和CHOP方案增强(CHOP+RT)方案组(97例)4组,给予所有患者CHOP方案化疗,R-CHOP+RT组和CHOP+RT组共190例患者在化疗后接受放射治疗;R-CHOP+RT组和R-CHOP组共173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各组间的生存率。结果:治疗后第12个月、24个月、50个月和100个月中R-CHOP组的生存率均低于R-CHOP+RT组,但除第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2,P>0.05)外,在24个月、50个月和100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8,x^2=4.03,x^2=8.79;P<0.05);CHOP组的第12个月和第24个月的生存率高于CHOP+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x^2=0.22;P>0.05);CHOP组的第50个月和第100个月的生存率低于CHOP+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x^2=0.03;P>0.05);吸烟指数、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以及年龄与患者生存率相关。结论:早期DLBCL患者采取R-CHOP联合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使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效果较好;吸烟对患者预后生存率有严重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生存率 利妥昔单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地西他滨辅助MA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琳琳 张称心 +2 位作者 张艳波 娜丽 曹丽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7期843-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辅助MAC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辅助MAC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AC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外周血S期细胞百分比(SPF)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31%(61/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1%(32/8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HGB和PL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SPF、TK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PLT降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辅助MA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液学指标水平,降低外周血SPF、TK1水平,提高远期生存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急性髓系白血病 MAC方案 SPF TK1
下载PDF
甲胎蛋白、Ⅳ型胶原蛋白、甘胆酸、GPC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美英 甄延明 韩艳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Ⅳ型胶原蛋白(Ⅳ-C)、甘胆酸(CG)、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PH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Ⅳ型胶原蛋白(Ⅳ-C)、甘胆酸(CG)、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PH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5例PHC患者(PHC组),6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同期35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和Ⅳ-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测定血清GPC-3浓度,采用均相免疫法检测血清CG水平。结果PHC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AFP分别为(251.63±126.27)、(17.50±2.52)和(10.3±7.9)μg/L;3组的Ⅳ-C分别为(398.49±291.54)、(214.36±145.20)和(18.34±5.49)ng/mL;3组的CG分别为(25.64±18.21)、(12.58±10.35)和(0.75±0.34)μg/mL;3组的GPC-3分别为(278.31±101.58)、(142.56±45.86)和(103.47±36.87)ng/mL。3组的AFP、Ⅳ-C、CG和GPC-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HCC组>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PHC组联合检测血清AFP、Ⅳ-C、CG和GPC-3阳性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指标(54.5%、81.8%、84.5%、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AFP、Ⅳ-C、CG和GPC-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和88.9%,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54.5%,81.8%,84.5%,58.2%和93.5%,85.5%,90.3%,83.9%),但特异度稍有降低。结论血清AFP、Ⅳ-C、CG和GPC-3可有效鉴别乙型肝炎肝硬化和PHC,4个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对PHC的早期筛查或诊断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Ⅳ型胶原蛋白 甘胆酸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
下载PDF
我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现状的共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丽霞 景晓宇 陈连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6期176-180,共5页
目的 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2013年1月~2016年1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研究进展,从而得出我国目前在MDS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方法 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2013年1月~2016年... 目的 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2013年1月~2016年1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研究进展,从而得出我国目前在MDS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方法 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发表的关于MDS的文章,并将关键词导入Excel 2013进行统计与分析,然后通过Ucinet 6.0及Netdraw绘制共现分析图,从而显示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共篇关系。结果 按照本研究设置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有481篇文章符合标准并纳入研究,提取高频关键词22个(T≥12),主要集中于疾病特点、发病机制、疾病治疗等方面,由共现分析图可知,遗传学、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等与MDS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目前我国MDS在发病机制、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获得了较多新的研究成果,但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共词分析 甲基化 去甲基化 地西他滨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骨髓形态检测在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志玲 黄彬涛 +1 位作者 李慧萍 魏亚洲 《西部医学》 2020年第4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行血清肿瘤标志物(TM)与骨髓形态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诊治的70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骨髓形态检测,并选择电化学发光方法行血清肿瘤...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行血清肿瘤标志物(TM)与骨髓形态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诊治的70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骨髓形态检测,并选择电化学发光方法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CA125、CA15-3、CEA、SF显著高于对照组(各P<0.05)。观察组中浸润者CA125、CA15-3、CEA、SF、WBC及骨髓幼稚淋巴较未浸润者高,PLT较未浸润者低(各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行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骨髓形态联合检测,能用于诊断淋巴瘤患者疾病及病情变化,并可评估骨髓浸润是否进行,以供选择合理临床治疗方案,表明联合检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血清肿瘤标志物 骨髓形态检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