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研究——以内蒙古那达慕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凤霞 杨存栋 《产业创新研究》 2024年第6期67-69,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只有充分关注旅游者体验才能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正确发展方向。本文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以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只有充分关注旅游者体验才能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正确发展方向。本文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以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的内容并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模型,最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体验 社会建构
下载PDF
基于城乡空间同构取向的后发地区乡村振兴——以内蒙古和林格尔为例
2
作者 任凯 阳建强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后发地区乡村振兴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后发地区乡村振兴是城乡双向流动及互馈驱动下的城乡空间关系重构过程。试图提供一个基于后发语境的乡村振兴困局解释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城乡空间同构为价值取... 后发地区乡村振兴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后发地区乡村振兴是城乡双向流动及互馈驱动下的城乡空间关系重构过程。试图提供一个基于后发语境的乡村振兴困局解释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城乡空间同构为价值取向,结合和林格尔案例提出后发地区农村振兴的可能路径。首先,基于欠发地区农村相对城市的权属定位和职能划分,提出城乡互馈空间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次,以乡村为目标对象,提出空间异质化建构和权利公平维度提升两条基本性策略;最后,以柔性纳入城市体系为目的,从城乡社会网络共生优势和乡村多层面赋权步骤解释城乡空间同构模式破解乡村困局的实现可能。研究为复杂变迁情境中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语境 双向互馈 空间同构 权利同构 乡村赋权
下载PDF
且听草原:内蒙古草原歌曲的地方意象表征与受众旅游意愿
3
作者 王公为 王一丁 任佳惠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4年第4期28-37,85,共11页
草原歌曲是展现北疆文化和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草原旅游地品牌资产、激发游客旅游动机的重要营销工具和手段。文章选取典型的内蒙古草原歌曲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 草原歌曲是展现北疆文化和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草原旅游地品牌资产、激发游客旅游动机的重要营销工具和手段。文章选取典型的内蒙古草原歌曲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草原歌曲的地方意象表征、特征及其对受众出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内蒙古草原歌曲以“草原”为主题展开,歌词涵盖草原上的气候与天象景观、生物景观、文化景观、社会关系和情绪情感等内容。(2)内蒙古草原歌曲的内容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的圈层结构,核心区词汇主要由物质景观和社会心理两个维度构成,半边缘区词汇聚焦于草原空间的文化意象,边缘区词汇反映某一主题歌曲的延展意象。(3)内蒙古草原歌曲表现出景观意象在地化、文化意象层次化和情感意象诗意化等地方意象特征。(4)内蒙古草原歌曲通过景观吸引、文化吸引和情感吸引对受众旅游意愿产生拉动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通过加强草原旅游歌曲的感官营销、推动草原音乐旅游产品的开发等举措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歌曲 旅游歌曲 地方意象 北疆文化 草原文化
下载PDF
清中后期内蒙古东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的协同与整合--以社会治理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夏文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清朝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又设置了府厅县等内地的行政建制,从而形成了二元管理体制。为解决当地社会治理中的体制冲突交叉问题,在卓索图、昭乌达两盟,清廷派出理藩院理事司员,负责蒙古与民人控诉案件的审理及税收管理,完善了当... 清朝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又设置了府厅县等内地的行政建制,从而形成了二元管理体制。为解决当地社会治理中的体制冲突交叉问题,在卓索图、昭乌达两盟,清廷派出理藩院理事司员,负责蒙古与民人控诉案件的审理及税收管理,完善了当地的社会管理制度。而在哲里木盟,由东三省驻防将军衙门及盛京刑部负责相关案件的审理,同时设立地局管理蒙旗土地租佃,地局的运行实现了盟、旗、厅县(州府)等各方权力的协同整合。在清末国家近代化转型背景下,地局也在二元体制变革过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内蒙古东部 二元管理体制 社会治理 地局
下载PDF
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地为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乌铁红 张捷 李文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2,共7页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都是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在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区内文化组旅游者的整体意象感知高于区外,但区外文化组却拥有比区内文化组更高的情感意象。在7个认知意象维度中,多数认知意象维度的感知都是区内文化组高于区外文化组。(3)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同一文化体系内部的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差异 旅游者 旅游地意象 草原旅游地
下载PDF
草原·文化·体验——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策划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 2013年第13期185-188,共4页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文化旅游 体验式旅游 体验式产品 旅游产品策划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公为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0-45,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和利用是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内蒙古为例,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对内蒙古非遗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变动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根据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和利用是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内蒙古为例,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对内蒙古非遗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变动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内蒙古非遗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的原因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业 耦合协调度 内蒙古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分析——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雪 杨存栋 《经济论坛》 2011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在文化旅游的热潮下,非物质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高、类型丰富、分布广,目前适合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有五种,本文具体分析了文学类、艺术类、技艺类、民生类、体育游艺类非... 在文化旅游的热潮下,非物质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高、类型丰富、分布广,目前适合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有五种,本文具体分析了文学类、艺术类、技艺类、民生类、体育游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路径
下载PDF
内蒙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秦兆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6-58,共3页
内蒙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知名度、影响力和扩散力仍然较低,与文化禀赋和投资规模不相匹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传播以内容传播为主要形式,具有跨民族文化性,可通过集聚形成区域传播。传统的单一媒介传播无法... 内蒙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知名度、影响力和扩散力仍然较低,与文化禀赋和投资规模不相匹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传播以内容传播为主要形式,具有跨民族文化性,可通过集聚形成区域传播。传统的单一媒介传播无法实现内蒙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有效传播,复合式综合传播是其未来的路径选择。该路径要求政府必须加强传播引导和营造良好的外部传播氛围,科技层面上要实现媒介融合和自主创新,坚持品牌传播,打造多渠道全方位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传播路径 复合式综合传播
下载PDF
关于成立内蒙古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俱乐部的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野 石岩飞 +1 位作者 胡孟 崔思朋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1期226-232,共7页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民俗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并对自治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挥着到重大的影响。通过旅游俱乐部这一新型旅游组织形式,变革传统的自助游和旅行社带团游览方式,促进新兴旅游模式的发展和...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民俗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并对自治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挥着到重大的影响。通过旅游俱乐部这一新型旅游组织形式,变革传统的自助游和旅行社带团游览方式,促进新兴旅游模式的发展和不断更新完善。本项目将从呼包鄂三地的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着眼,成立民俗旅游俱乐部,开发新型旅游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呼包鄂 民俗文化 俱乐部 开发
下载PDF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雪 杨存栋 《现代营销(下)》 2011年第12期156-157,共2页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旅游业飞速发展。本文考查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现状,总结出特点,分析了5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优点和劣势,提出来每种模式的开发方向。
关键词 内蒙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模式
下载PDF
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被引量:2
12
作者 蔚治国 郝晓兰 《北方经济》 2013年第15期21-23,共3页
众所周知,旅游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是动力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是“美丽内蒙古”的形象产业。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独特的草原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还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湖泊等壮美的... 众所周知,旅游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是动力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是“美丽内蒙古”的形象产业。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独特的草原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还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湖泊等壮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旅游观光 内蒙古 休闲度假 动力产业 北疆 朝阳产业 形象产业
下载PDF
斯文赫定在内蒙古地区民间艺术方面的见闻纪略——浅谈二人台与蒙古族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思朋 董昊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5年第1期70-71,共2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对内蒙古等西北内陆地区进行了为期数年的考察活动。期间深入内蒙古腹地,见闻了二人台与蒙古族民歌等内蒙古地区民间艺术。本文借以斯文赫定的记述,以一个洋人的视角去看待内蒙古地区的民间艺术。此...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对内蒙古等西北内陆地区进行了为期数年的考察活动。期间深入内蒙古腹地,见闻了二人台与蒙古族民歌等内蒙古地区民间艺术。本文借以斯文赫定的记述,以一个洋人的视角去看待内蒙古地区的民间艺术。此外,2015年为斯文赫定诞辰150周年,抒此文章向伟人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文赫定 二人台 蒙古族 民歌 价值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旅游市场所处的营销环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丽娜 陈佳琪 《现代营销(下)》 2011年第3期108-108,共1页
第一部分大学生旅游市场介绍 在旅游群体中,大学生是重要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在校大学生时间充足,旅游意识和旅游动机较强,旅游产品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使大学生成为了出游率很高的潜在客源。但是,大学生旅游市场被... 第一部分大学生旅游市场介绍 在旅游群体中,大学生是重要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在校大学生时间充足,旅游意识和旅游动机较强,旅游产品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使大学生成为了出游率很高的潜在客源。但是,大学生旅游市场被业界认为是一个低消费、低利润市场。因此,旅游公司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与研究常常被忽略或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着旅游产品价位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 营销环境 旅游市场 场所 经济承受能力 旅游产品 在校大学生
下载PDF
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文杰 乌铁红 +1 位作者 李晓佳 加力戈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7-313,共7页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4年、2007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辅之以1:5万地形图、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参考,在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利用RS、GIS技术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获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的变...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4年、2007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辅之以1:5万地形图、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参考,在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利用RS、GIS技术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获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数据,分析近10 a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点。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草地总面积没有明显减少,但景观越来越破碎,被旅游干扰强烈分割后的草原斑块岛屿化现象明显加强,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其景观类型间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不尽相同,旅游用地面积迅速增长且斑块数量大、分布密集,成为草原旅游地景观趋于破碎的直接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拉穆仁草原 旅游地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旅游“网红村”居民的怀旧、集体记忆与地方认同的特征及互动关系——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恼包村为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猛 乌铁红 钟林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99-1806,共8页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旅游“网红村”—恼包村为例,通过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了旅游网红村居民的怀旧、集体记忆与地方认同3种情感的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在旅游效应作用下,3种情感之间内在的互动机理。研究显示,在非本地旅...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旅游“网红村”—恼包村为例,通过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了旅游网红村居民的怀旧、集体记忆与地方认同3种情感的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在旅游效应作用下,3种情感之间内在的互动机理。研究显示,在非本地旅游景观融入地方旅游社区的情境下,居民依然非常认同当前的景观与建筑,并对旅游发展保持积极态度;怀旧、集体记忆如果失去了物质载体,会在文化载体上集中表现;旅游景观的嬗变没有隔断居民对从前村落的集体记忆,但旅游景观优化带来的旅游效应削弱了居民的怀旧情感;居民的怀旧与集体记忆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居民的集体记忆显著影响地方认同,旅游发展效应对集体记忆与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网红村" 怀旧 集体记忆 地方认同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雪 杨存栋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5-217,共3页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引入物理学耦合协调度概念,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选取22项能反映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4-2014年内蒙古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引入物理学耦合协调度概念,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选取22项能反映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4-2014年内蒙古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内蒙古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不断改善,已经从2004年的极度失调,经过十年的调整,一直发展到2014年的良好协调。纵观内蒙古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提升过程中,有4条内在作用机制促进了两者的协调,分别为:政策引导作用明显,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竞争力提升,反哺区域经济以及区域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旅游业积极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草原文化主题酒店的空间生产与顾客感知——以内蒙古饭店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公为 文数峰 +2 位作者 黄甜甜 程俊兰 曹叶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42-1952,共11页
草原文化主题酒店是以草原文化为内核、以主题空间为场景、以特色产品和服务为依托的地域文化型主题酒店,也是草原文化展示、活化和利用的物质载体。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内蒙古饭店为例,运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和网络文本分析等质性研... 草原文化主题酒店是以草原文化为内核、以主题空间为场景、以特色产品和服务为依托的地域文化型主题酒店,也是草原文化展示、活化和利用的物质载体。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内蒙古饭店为例,运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和网络文本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探讨草原文化主题酒店空间生产的演化过程、维度构成以及顾客感知结果。研究表明:1)内蒙古饭店的空间生产先后经历了起步、转换、重构和主题化的演化过程,由此草原文化主题酒店的空间生产架构逐渐形成。2)内蒙古饭店的空间实践由酒店大堂、住宿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空间构成,空间表征受到资源本底、政府政策和资本力量的驱动,表征空间由功能表征和文化表征组成。3)环境氛围、服务供给和产品特性是顾客对内蒙古饭店空间生产的主要关注点。4)顾客对内蒙古饭店的情感态度总体偏向积极,少数消极情感的主要诱因在于客房面积、设施设备等物质性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主题酒店的空间生产和运营管理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主题酒店 空间生产 空间实践 空间表征 表征空间 顾客感知
下载PDF
内蒙古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及低碳化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存栋 王雪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8-170,共3页
以碳排放大省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测算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结果可以表明一方面旅游业是低能耗、低排放的朝阳产业,可以大力发展;同时测算也显示内蒙古旅游业还是... 以碳排放大省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测算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结果可以表明一方面旅游业是低能耗、低排放的朝阳产业,可以大力发展;同时测算也显示内蒙古旅游业还是有一定的能耗和碳排放的,2010年内蒙古旅游业的能源消耗为73.53 PJ,碳排放总量为7.368 Mt,可见还具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空间。据此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内蒙古旅游业低碳发展模式;制定旅游低碳认证制度,完善奖惩机制,规范发展低碳旅游;建设旅游低碳实验示范区(点);宣传低碳旅游理念,增强游客环保意识等策略,以期降低内蒙古旅游业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旅游业 低碳化
原文传递
斯文·赫定日记里的内蒙古民俗文化——兼论开展民俗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途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陶继波 崔思朋 夏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85,共3页
以斯文·赫定为首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于20世纪20年代在内蒙古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见闻了许多的民俗文化,如二人台、蒙古族民歌、麦德尔节等。通过斯文·赫定对内蒙古地区民俗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的记述和评价,来研究在当代... 以斯文·赫定为首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于20世纪20年代在内蒙古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见闻了许多的民俗文化,如二人台、蒙古族民歌、麦德尔节等。通过斯文·赫定对内蒙古地区民俗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的记述和评价,来研究在当代如何进行民俗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文·赫定 民俗文化 教育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