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学术发展情况分析(2008-2021年)——基于文献计量视角
1
作者 王川 赵宇浓 郭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17期125-129,共5页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从2016年正式合并组建以来,其生态学科与环境学科实现了相辅相成的融合式发展,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该学院进入ESI全球前1%。文章基于文献计量方法,梳理了近年来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论文...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从2016年正式合并组建以来,其生态学科与环境学科实现了相辅相成的融合式发展,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该学院进入ESI全球前1%。文章基于文献计量方法,梳理了近年来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论文发表情况,对该学院学术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评估,为其学科发展和科研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学术发展 学科方向 文献计量学 高水平论文
下载PDF
高校二手书籍交易平台研究与设计——以内蒙古大学为例
2
作者 王川 高凤英 +3 位作者 蔡则天 尚佳 越佳欣 贺旭德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5期176-179,共4页
高校是书籍的集散地,同时大学生流动性强,因此大学校园内的二手书交易有较大的价值需求。校园二手书的交易特征符合垂直电商的概念,因此参照垂直电商的理念及模式,分析了高校二手书交易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痛点,在二手书平台的交易模式、... 高校是书籍的集散地,同时大学生流动性强,因此大学校园内的二手书交易有较大的价值需求。校园二手书的交易特征符合垂直电商的概念,因此参照垂直电商的理念及模式,分析了高校二手书交易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痛点,在二手书平台的交易模式、交易流程、品类管理、价格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二手书 网上平台 垂直电商 绿色消费
下载PDF
内蒙古21年间家畜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3
作者 陈昱龙 李锦菲 +2 位作者 吴越强 张皓媛 祁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8,共12页
为实现内蒙古地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制定,家畜甲烷(CH_(4))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估算不可或缺。以《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00-2020年内蒙古地区家畜存栏数为基础,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 为实现内蒙古地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制定,家畜甲烷(CH_(4))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估算不可或缺。以《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00-2020年内蒙古地区家畜存栏数为基础,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给出的排放因子与计算方法,对21年来内蒙古地区家畜CH_(4)与N_(2)O排放量做出估算。结果表明,2000-2020年,平均家畜年末存栏数为6612.50万头,肠道CH_(4)排放量为808.60 Gg,粪便CH_(4)排放量为55.06 Gg,粪便N_(2)O排放量为13.63 Gg,2015年家畜肠道CH_(4)排放量达到高峰,为920.95 Gg,2006年粪便CH_(4)和粪便N_(2)O排放量达到高峰,分别为65.63和15.45 Gg。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平均为877.29 Gg,其中肠道CH_(4)排放量占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2.17%,粪便CH_(4)排放量占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28%,粪便N_(2)O排放量占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55%。反刍动物家畜肠道CH_(4)排放占家畜总温室气体排放的83.83%~90.30%,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2000-2004年、2016-2017年上升速度较快,2005-2016年呈现平稳上升趋势,2017-2020年趋于平缓。21年间内蒙古家畜粪便CH_(4)和N_(2)O排放总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家畜肠道CH_(4)排放总体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主要受反刍动物家畜肠道CH_(4)排放影响而非粪便中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为内蒙古地区“双碳”目标制定中家畜温室气体减排部分提供了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肠道管理 粪便管理 排放因子 温室气体 碳排放
下载PDF
内蒙古伊敏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4
作者 王平顺 苗新岳 +2 位作者 燕亚平 董生旺 董少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420,共10页
采矿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区域水文循环特征并对地下水化学特征产生明显影响,揭示煤矿开发影响下的地下水系统演变特征,可为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内蒙古伊敏盆地为例,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流... 采矿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区域水文循环特征并对地下水化学特征产生明显影响,揭示煤矿开发影响下的地下水系统演变特征,可为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内蒙古伊敏盆地为例,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矿物饱和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究煤矿开采活动干扰下的地下水化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环境整体上呈弱碱性,采矿显著影响区和非影响区内检测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盆地内煤矿开采疏排地下水加速了区域水文循环速度,使显著影响区水质向淡化方向演化。露天煤矿的开发使得原本封闭的地下水系统变得开放,含硫煤以及硫铁矿氧化产酸激发的一系列水-岩相互作用是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因。盆地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受蒸发浓缩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沿着地下水的流动方向,显著影响区内水化学类型是从HCO_(3)-Ca·Na型向HCO_(3)-Ca型变化,TDS和Cl-浓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在非影响区内是从HCO_(3)-Ca·Na型向Cl-Ca·Mg型转变,TDS和Cl-浓度表现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人类活动影响 水-岩相互作用 伊敏盆地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生态用水的影响
5
作者 张泽 孙贺阳 +4 位作者 郑云暖 王敏 清华 杨劼 包铁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刈割会显著降低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P<0.05)。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羊草群落蒸散量均在生长季中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不同利用方式下,中度放牧下的群落蒸散量最高。此外,围封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较高;轻度放牧利用方式下的羊草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高于其他放牧利用(P<0.05)。研究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生态用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可以为草原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不同利用方式 蒸散 土壤贮水 生态用水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内蒙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6
作者 姚林杰 张佳宁 +3 位作者 张恒瑞 赵艳云 张庆 李元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5-1536,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精准掌握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生态足迹模型是...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精准掌握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判别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方法。该文在行政单元内部开展生态足迹研究,进一步明确生态足迹空间异质性,为开展更为精准细致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基于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12个盟市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1990-2020年每隔5年共7个时期的自然资本进行核算;并结合相应年份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集对其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进行空间化显示;最后采用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分析内蒙古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结果表明:内蒙古6种地类中,林地均衡因子最高,呼伦贝尔市各地类的产量因子均高于内蒙古其他区域。内蒙古生态承载力呈现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并在1995-2000年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内蒙古生态赤字面积由9.1%上升至51%,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态赤字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的市区。内蒙古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0.67降至0.15,由轻度可持续状态转变为强不可续状态,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的区域集中于工业化、城市化等发展较快的地区。该研究可以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内蒙古 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7
作者 李原 于瑞宏 +3 位作者 赵元真 孙良麒 庄帅 葛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4-335,401,共13页
[目地]分析计算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典型分区的植被生态需水量,为该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利用实测与多源遥感数据,对199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4个典型区域(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 [目地]分析计算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典型分区的植被生态需水量,为该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利用实测与多源遥感数据,对199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4个典型区域(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植被生态需水量(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EWR)和单位面积植被生态需水量(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for vegetation per unit area,ET)进行反演,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1)时间上,30 a间EWR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就区域总量来看西部地区较为稳定,维持在3.00×10^(10) m^(3)左右;中部与东部地区在6.00×10^(10) m^(3)左右,变化幅度较大,年间最大变幅超1.00×10^(10) m^(3);东北部地区高,且稳定在1.00×10^(11) m^(3)左右。(2)空间上,总体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态势且东西差异巨大,东北部区单位面积植被生态需水量(ET)均值较西部地区高近250 mm。[结论]降水蒸发主导下的气候因素与土地覆盖类型变化主导下的人为因素是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生态需水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后者影响程度要大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时空变化 土壤含水量 土地覆盖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多元侵蚀下黄河(内蒙古段)水生态问题探究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超 汪晓华 侯聚峰 《北方经济》 2019年第10期28-32,共5页
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其泥沙来源主要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等多种侵蚀模式交错并存下发生。尤其是黄河(内蒙古段)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影响,多种侵蚀模式共存的现象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黄河(内蒙古... 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其泥沙来源主要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等多种侵蚀模式交错并存下发生。尤其是黄河(内蒙古段)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影响,多种侵蚀模式共存的现象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段)典型的泥沙特征和冻融特征分析,指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工控导工程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区间风沙和“十大孔兑”来沙占总来沙量的70%以上,该部分来沙多以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作用而进入黄河,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应加大其流域保护,尤其是黄河南岸“十大孔兑”、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等沙地的治理工作,同时开展黄河干流水文、气象、泥沙、冰情、地形等监测工作,应用数值模式、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等多方法开展黄河生态水利方面的研究,从而建设黄河数值水利和智慧水利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多元侵蚀 生态水利 泥沙 冻融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艳龙 石椿珺 +6 位作者 王昊 武麟 王亚东 冷爽 张佳璐 李可欣 李永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4-851,共8页
认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修复放牧退化草地和制定可持续放牧体系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开展了基于草地放牧留茬高度的适应性放牧实验,连续4年监测了无牧(NG)、轻牧(LG)、中牧(MG)和重牧(... 认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修复放牧退化草地和制定可持续放牧体系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开展了基于草地放牧留茬高度的适应性放牧实验,连续4年监测了无牧(NG)、轻牧(LG)、中牧(MG)和重牧(HG)条件下草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和家畜生产性能,分析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G相比,HG显著降低了优势种的相对生物量,提高了伴生种的相对生物量(P<0.05);LG和MG处理下主要提高了优势种的生产力,而在HG处理主要提高了伴生种的生产力;在所研究的典型草原采用适应性放牧方式下,中度放牧可获得最佳的草地植物生产和家畜生产性能。研究为制定合理的草原放牧制度、促进草地群落结构优化和草畜平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典型草原 草地生产力 采食量 日增重
下载PDF
草原流域地下水化学时空特征及环境驱动因素——以内蒙古巴拉格尔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房丽晶 高瑞忠 +3 位作者 贾德彬 于瑞宏 刘心宇 刘廷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61-2169,共9页
为查明内蒙古草原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及其环境意义,选择巴拉格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内梅罗指数法等对2018~2019年丰水期、枯水期46处92个浅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 为查明内蒙古草原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及其环境意义,选择巴拉格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内梅罗指数法等对2018~2019年丰水期、枯水期46处92个浅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现弱碱性环境,属于淡水,枯水期多数离子含量高于丰水期,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样,以HCO_(3)^(–)-Ca^(2+)·Na^(+)型占主导,HCO_(3)^(–)-Ca^(2+)型、HCO_(3)^(–)-Ca^(2+)·Mg^(2+)型、HCO_(3)^(–)-Na^(+)型和HCO_(3)^(–)-Ca^(2+)·Na^(+)·Mg^(2+)型等多种共存;不同河段枯水期水化学差异不显著,但丰水期地下水离子具空间特征,地下水化学成分来源变化复杂;地下水化学离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Ca^(2+)、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其中碳酸盐占主导,Na^(+)、K^(+)来自岩盐的溶解;地下水级别较好水居多,其次为较差和良好,极差、优良水占比最小,总体水质偏好;碳酸盐岩石风化、水岩溶滤作用和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流域生态水文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主成分分析 质量评价 PIPER Gibbs 环境驱动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枯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东杰 乔鲜果 +3 位作者 高趁光 赵海卫 赵利清 郭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9-565,共7页
枯落物是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利用野外监测和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枯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的枯落物蓄积量显著高于羊草(Leymus chinensis... 枯落物是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利用野外监测和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枯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的枯落物蓄积量显著高于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和克氏针茅(S.krylovii)群落的。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高,羊草的最低,均与大针茅的和克氏针茅的有显著差异;羊草群落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克氏针茅群落的和大针茅群落的。3种群落保留枯落物的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去除枯落物的,在春季和夏季尤为明显,但在秋季具有趋同化的特征。降雨时,枯落物会降低小雨对2.5cm处土壤水分的补充,但对中雨和大雨无显著影响。降雨后,枯落物可使土壤保持较高水分。综合枯落物的截留作用与保水效应,枯落物可以间接增加降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枯落物蓄积量 枯落物持水量 土壤水分 降雨有效性
下载PDF
内蒙古岛状多年冻土区公路冻害特征研究
12
作者 赵宇琴 徐湘田 +3 位作者 张洪伟 王学营 钱宏宇 李高升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42-548,共7页
针对内蒙古岛状多年冻土区公路冻害问题,对区域内博克图至牙克石、室韦至拉布大林、伊尔施至柴桥三条公路进行了冻害调查统计。基于调查结果以及冻土地基和路基温度场计算结果阐述了冻土路基主要病害类型与形成原因,分析了区域内外界环... 针对内蒙古岛状多年冻土区公路冻害问题,对区域内博克图至牙克石、室韦至拉布大林、伊尔施至柴桥三条公路进行了冻害调查统计。基于调查结果以及冻土地基和路基温度场计算结果阐述了冻土路基主要病害类型与形成原因,分析了区域内外界环境对公路冻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路域环境具有地表植被茂密、水体丰富、季节性积雪融水等显著特征;博克图至牙克石和室韦至拉布大林两条公路病害主要是由多年冻土融沉作用引起,而伊尔施至柴桥公路的病害主要由冻胀作用导致;区域内新建公路会破坏原有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从而影响路基结构内部的热状态以及永久冻土;路域环境地表丰富水体、路基坡脚积水或径流、季节性积雪融水也会增加路基路面的病害风险,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岛状多年冻土区 公路冻害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蒙古哈素海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13
作者 冯彦博 董少刚 +2 位作者 雷君豪 张敏 王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2-530,共9页
哈素海区域高砷地下水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揭示其形成演化机制对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Piper三线图、PHREEQC的砷形态计算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 哈素海区域高砷地下水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揭示其形成演化机制对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Piper三线图、PHREEQC的砷形态计算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构建砷形态模型(SM)和砷吸附模型(HSM),以揭示高砷地下水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砷浓度为0.2~231.5μg/L,高砷区主要分布在大青山以南的冲湖积平原区;地下水砷的类型以As(Ⅲ)为主,SM分析显示优势形态为H_(3)AsO_(3),HSM分析显示存在Hfo_wH_(2)AsO_(3)和H_(3)AsO_(3)两种主要形态。地下水中的砷化物可能来源于山区富砷岩石的风化溶解以及第四系富砷河湖相沉积物;研究区河湖相沉积环境是高砷水形成的前提,有机质分解主导的还原环境是导致砷从含水介质释放到地下水中的主要因素,弱碱性环境和HCO-3的竞争吸附也会引起砷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水 砷形态 还原环境 PHREEQC 竞争吸附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14
作者 徐林芳 米媛婷 +3 位作者 柳兰洲 温璐 李永宏 许继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77-1987,共11页
为探究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以内蒙古中东部自西向东连续分布的荒漠-典型-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揭示真菌群落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三种草原的土... 为探究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以内蒙古中东部自西向东连续分布的荒漠-典型-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揭示真菌群落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三种草原的土壤均呈碱性且以沙粒为主,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P<0.05);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总氮和总磷)最低,草甸草原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荒漠草原土壤真菌的Shannon指数、Chao 1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不同类型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P<0.05);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是优势真菌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是共有优势属;草原土壤真菌以腐生营养型为主,主要功能群丰度无明显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是不同类型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类型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4种典型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彩云 张雷 +4 位作者 高孝威 苏艳龙 李琳 王晓江 杨九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99-2009,共11页
分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源涵养、固碳能力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从而为大青山植被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大青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 分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源涵养、固碳能力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从而为大青山植被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大青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天然灌丛和天然草地等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均方根偏差(RMSD)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为:白桦天然次生林(2.81)>虎榛子天然灌丛(1.8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80)>天然草地(1.78);土壤肥力为:白桦天然次生林(71.14 g·kg^(−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7.01 g·kg^(−1))>虎榛子天然灌丛(52.50 g·kg^(−1))>天然草地(35.58 g·kg^(−1));水源涵养为:白桦天然次生林(618.42 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603.30 t·hm^(−2))>虎榛子天然灌丛(573.85 t·hm^(−2))>天然草地(561.02 t·hm^(−2));固碳能力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68.92 t·hm^(−2))>虎榛子天然灌丛(415.31 t·hm^(−2))>白桦天然次生林(291.97 t·hm^(−2))>天然草地(129.37 t·hm^(−2))。4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属于权衡关系,其中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多样性分别与水源涵养、土壤肥力和固碳能力呈中等程度的权衡(ERMSD=0.149、0.159、0.145),表现为水源涵养具有较高的收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能力与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土壤肥力呈较高程度的权衡(ERMSD=0.214、0.183、0.184),表现为固碳能力具有较高的收益。各植被类型的4种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一定差异,白桦天然次生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强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能力占重要地位。由此可知,适当调整经营措施,提高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注重改善天然林的固碳能力,可维持内蒙古大青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协同 均方根偏差 大青山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资源的生态足迹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佳宁 姚林杰 +3 位作者 张恒瑞 赵艳云 张庆 刘朋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88-2003,共16页
可持续性可通过区域生态足迹水平进行衡量。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各盟(市)草地资源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每5 a为一期,测算了内蒙古草地1990—2020年的生态足迹,并结合人口分布数据刻画了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 可持续性可通过区域生态足迹水平进行衡量。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各盟(市)草地资源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每5 a为一期,测算了内蒙古草地1990—2020年的生态足迹,并结合人口分布数据刻画了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可持续模型评价了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内蒙古各盟(市)草地的产量因子差异较大,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特点。(2)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也呈东高西低特点,30 a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3)人均生态足迹逐期上升,2000—2005年由生态盈余转变为生态赤字。生态足迹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通辽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南部和鄂尔多斯市东部地区。(4)内蒙古草地资源可持续性逐期下降,由1990年的中度可持续性退化为2020年的弱不可持续性。可持续性退化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研究结果旨在为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草地资源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盖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物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估研究
17
作者 张娜 张文星 +2 位作者 任燕 邰阳 张一心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年第1期55-57,共3页
以内蒙古地区乌拉盖河流域及其支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含量变化,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As、Cd、Pb的平均... 以内蒙古地区乌拉盖河流域及其支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含量变化,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65、11.91、11.14、42.54、7.73、0.091、14.11mg·kg^(-1)。重金属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的污染程度较大,Zn、As、Cu的污染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内蒙古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 被引量:15
18
作者 徐智超 刘华民 +3 位作者 韩鹏 陆学岩 王立新 温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54-4366,共13页
生态安全是平衡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本土化参数的生态足迹模型对1990—2018年内蒙古地区各盟市生态足迹、生态盈亏及生态压力指数... 生态安全是平衡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本土化参数的生态足迹模型对1990—2018年内蒙古地区各盟市生态足迹、生态盈亏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测算,采用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计算生态安全指数,评价区域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状况,结合空间分析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并解析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蒙古总体上呈“供不应求”的生态赤字状态,但生态承载增速大于生态足迹增速,2018年较199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提高了0.9—5.8倍和1.5—10.8倍,生态安全指数由大于5.0的不安全状态转变为小于4.0的安全状态,生态系统总体呈向好趋势发展。2)研究期间内蒙古地区生态足迹呈“东高西低”分布,生态承载力呈“中间高,两翼低”分布,生态安全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3)经济水平、消费支出、产业结构是内蒙古地区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是导致其空间差异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安全 时空格局 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内蒙古牧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2000-2015) 被引量:7
19
作者 常虹 翟琇 +4 位作者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地;16年间,该地区建筑用地、林地、耕地、盐碱地面积增加,水域、沙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从草地向耕地、建筑用地、林地转移,从沙漠、水域向草地转移;全域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呈增加态势;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服务,草地占比最大,其次为沙漠和耕地。该区域应注重保护草地、林地,扩大草地面积,治理沙漠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碳固定 土壤保持 内蒙古牧区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牧户经营生态旅游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桠楠 王治轶 +4 位作者 苏日古嘎 张乐 李艳龙 程建伟 李永宏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686-2694,共9页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畜牧生产、调节环境和文化休闲等多种服务功能。开展草原生态旅游是充分发挥草原生态系统多服务功能、增强牧区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对锡林郭勒盟5个旗(市)的45对“旅游+牧业”型牧...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畜牧生产、调节环境和文化休闲等多种服务功能。开展草原生态旅游是充分发挥草原生态系统多服务功能、增强牧区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对锡林郭勒盟5个旗(市)的45对“旅游+牧业”型牧户和“纯牧业”型牧户家庭牧业、旅游业经营状况和草地状况的调查表明:1)“旅游+牧业”型牧户年均净收入为6.06万元,显著高于“纯牧业”型牧户1.14万元(P<0.01);2)“旅游+牧业”型牧户旅游业净收入为6.53万元,与其牧业净收入6.64万元相当,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旅游+牧业”型牧户草地植被盖度不低于“纯牧业”型牧户,草地优势植物中出现退化指示种的比例低,表明草地状况优于“纯牧业”型牧户。这个研究表明,在草原家庭牧场兼顾发展季节性旅游业,投资小,经济与生态效益大,是草原牧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双赢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引导和大力促草原生态旅游,并增强旅游中生态知识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草原可持续利用和牧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牧业型 纯牧业型 经济效益 草场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