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个体自我教育机理及其实现: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研究视角 |
呼和
彭庆红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2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探究 |
呼和
楚鲁
胡宇慧
|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
2015 |
1
|
|
3
|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
毛丽娜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5
|
|
4
|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形成 |
张翔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5
|
内蒙古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
张翔
孙晓光
|
《前沿》
|
2007 |
4
|
|
6
|
草原生态的空间网络化补偿模式研究 |
巩芳
常青
郝晓燕
文宗川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09 |
5
|
|
7
|
“父”系人物与张炜小说的道德文本嬗变——兼对张炜小说“父”系人物道德意义的考察 |
刘绪才
胡宇慧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8
|
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 |
毛丽娜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9 |
2
|
|
9
|
试议《涵芬楼文谈》“恃乎笔力”的修辞论 |
兰培
胡宇慧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0
|
高校新闻网站的困境与出路 |
孙志强
胡宇慧
吴斌
|
《语文学刊》
|
2016 |
0 |
|
11
|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探析 |
胡宇慧
|
《教育界(高等教育)》
|
2013 |
1
|
|
12
|
也说语气词“呢”的形成和发展 |
任晓彤
胡宇慧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3
|
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短语系统的比较 |
胡宇慧
任晓彤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4
|
江湖诗派形成初探 |
赵海霞
胡宇慧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5
|
高校师生应重视“学习学”的学习与研究 |
毛丽娜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6
|
中华精神断想 |
梁焕琨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
17
|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与择业的困惑 |
马邦梁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8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
东禾文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9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现路径探析 |
毛丽娜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8
|
|
20
|
以创新教育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毛丽娜
|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