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银锡多金属矿床的遥感找矿研究
1
作者 戴涛杰 刘新星 +1 位作者 王瑛雪 尚东汇 《华东地质》 2025年第1期89-103,共15页
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地区成矿条件优越,银、锡等矿产资源富集,矿化蚀变广泛发育,且地质构造控矿作用明显。文章利用ASTER、Landsat-8 OLI和DEM等数据,采用DEM山体阴影渲染、坡度分析、高通滤波和方向滤波等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等... 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地区成矿条件优越,银、锡等矿产资源富集,矿化蚀变广泛发育,且地质构造控矿作用明显。文章利用ASTER、Landsat-8 OLI和DEM等数据,采用DEM山体阴影渲染、坡度分析、高通滤波和方向滤波等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地区解译出329条线性构造和4个环形构造。同时,利用ASTER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Fe^(3+)、Al-OH、Mg-OH、碳酸盐化、硅酸盐化和泥化蚀变信息,依据蚀变信息与构造信息圈出3处找矿有利区。结果表明:采用基于DEM、Landsat-8OLI和ASTER数据的构造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找矿预测,可以准确指示构造和蚀变的关键找矿标志,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是快速有效找矿勘查的重要手段,也可为区带内银锡多金属矿床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仁达坝—维拉斯托 银锡多金属矿床 蚀变信息 构造解译 找矿远景区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田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韩燿徽 王翠芝 +3 位作者 吴志杰 吕古贤 张宝林 张启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6-1091,共16页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技术对该矿田进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 8和GF-2遥感影像,结合“主成分分析+最佳指数因子”的方法组合,对柴胡栏子金矿田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根据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设计去除干扰信息-异常信息提取-异常分级-异常信息处理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案,对Landsat 8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在前人区域地质、矿田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蚀变信息特征,结合地质解译成果圈定3个找矿靶区。研究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对研究区进行地质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基本能够满足辅助中比例尺找矿预测及地质综合调查的需要,并提升找矿效率。研究成果对柴胡栏子金矿田未来找矿勘查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栏子金矿田 多源遥感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蚀变信息提取 主成分分析 找矿预测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新街矿区煤质特征分析
3
作者 魏竣滨 谭晋昉 徐军 《西部资源》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煤层煤质特征的研究对提高煤炭开采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孔资料和样品测试数据,对东胜煤田新街矿区煤的煤岩特征、化学成分及工艺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发育可采煤层8层,其中3-1、3-2、4-1、4-2中、4-2下、6-2中... 煤层煤质特征的研究对提高煤炭开采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孔资料和样品测试数据,对东胜煤田新街矿区煤的煤岩特征、化学成分及工艺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发育可采煤层8层,其中3-1、3-2、4-1、4-2中、4-2下、6-2中煤层较稳定,2-中、5-1煤层不稳定;区内煤级大部分为不粘煤,零星为长焰煤,主要的宏观煤岩组分为暗煤,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型—半亮型煤为主;镜质组是主要的有机显微组分,无机显微组分以黏土矿物为主。煤质特征为特低灰、中高挥发分、特低—低硫、特低—低磷、高发热量煤,主要可以用于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街 煤岩类型 工艺性能 煤质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1
4
作者 柳长峰 刘文灿 周志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2-1002,共11页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_Pb及少量Rb—S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至少经历了奥陶纪、石炭纪-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以及三叠纪等4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奥陶纪岩浆活动时限在5...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_Pb及少量Rb—S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至少经历了奥陶纪、石炭纪-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以及三叠纪等4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奥陶纪岩浆活动时限在508-454Ma,出露面积少,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经历较强的变质变形作用。石炭纪-早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1~299Ma,分布面积最少,岩石组合为辉长岩、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有弱变形或未变形。中晚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为271~253Ma,出露面积最大,岩石组合有富含暗色包体的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少量的角闪正长岩。三叠纪岩浆活动时限为250~224Ma,出露面积较大,岩石组合有白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岩。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四子王旗地区在此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奥陶纪岩浆活动和石炭纪-早二叠世岩浆活动可能与古亚洲洋多次俯冲作用相关。中晚二叠世岩浆活动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作用有关。三叠纪岩浆活动与造山后伸展作用及岩石圈拆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四子王旗 兴蒙造山带 锆石U—Pb 侵入岩活动期次
下载PDF
内蒙古银额盆地额济纳旗赛汉陶来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卢进才 魏仙样 +4 位作者 魏建设 姜亭 牛亚卓 陶继雄 徐永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53-1664,共12页
在对赛汉陶来地区19口石油及煤田钻井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分布特征、含煤层段岩性特征及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含煤层段岩性组合为沉火山碎屑岩或再搬运的沉火山岩、泥岩夹煤层,具有典型裂谷盆地... 在对赛汉陶来地区19口石油及煤田钻井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分布特征、含煤层段岩性特征及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含煤层段岩性组合为沉火山碎屑岩或再搬运的沉火山岩、泥岩夹煤层,具有典型裂谷盆地沉积特征。该套地层横向分布稳定,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可进行对比,单井平均可采煤层的厚度为4.77m。煤岩演化程度较低,为不粘煤。含煤层段沉火山角砾岩获得的锆石年龄为295.0Ma±1.3Ma^303.4Ma±2.8Ma,对应地层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干泉组。银额盆地赛汉陶来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的发现不仅指示了良好的煤炭资源前景,并且对石炭纪—二叠纪盆地构造演化、沉积体系,以及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埋藏史等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盆地 石炭系一二叠系 裂谷盆地 煤层
下载PDF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珍军 李学源 +5 位作者 于赫楠 孙国胜 朱继浩 陆丽娜 薛怀宇 苏蓉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91-602,共12页
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和S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属H2O-NaC1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352℃,盐度[w (NaCl)/%]为... 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和S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属H2O-NaC1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352℃,盐度[w (NaCl)/%]为1.05% ~ 5.99%.δ18 O值为-1.1‰~ 3.0‰,说明成矿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特征,仍以岩浆水和后期大气降水为主;δ34SV-CDT组成为0.6‰ ~4.3‰,平均值0.817‰,极差为3.1‰,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幔源,其次为围岩.综合分析认为,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在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浅成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测试 稳定同位素 金厂沟梁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及周边地区构造形迹的“米字型”分布及其控矿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9 位作者 余建国 张启鹏 史晓鸣 魏竣滨 王翠芝 毕珉烽 张腾飞 焦建刚 雷武超 苏艳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7-1273,共7页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共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呈现“米字型”结构的展布特点,分别控制了晚古生代岩浆岩(脉岩)和主要金矿床的展布。在柴胡栏子金矿区,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也组成了“米字型”结构,控制了矿体(矿化带)和化探异常的展布。矿田和矿区级别的构造形迹均呈现“米字型”分布特点,是新华夏构造体系分级控岩控矿规律的具体表现。上述认识为矿床成因研究和矿田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栏子金矿田 构造体系 “米字型”结构 地质力学 构造控岩控矿
下载PDF
内蒙古扎兰屯二道河铅锌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军 王忠 +6 位作者 张达 于秋野 狄永军 孙燕杰 熊光强 赵红涛 刘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98-499,共2页
内蒙古扎兰屯二道河铅锌银铜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取得的重要找矿成果之一(王忠等,2012)。该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金属成矿带中。大兴安岭成矿带地处近EW向的古亚洲洋与NE向的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结合部位。自元古代以... 内蒙古扎兰屯二道河铅锌银铜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取得的重要找矿成果之一(王忠等,2012)。该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金属成矿带中。大兴安岭成矿带地处近EW向的古亚洲洋与NE向的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结合部位。自元古代以来该带历经多期次的构造变形及岩浆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地质特征 大兴安岭北段 成矿带 构造变形 海拉尔盆地 古亚洲洋 环太平洋 成矿域 沉凝灰岩
原文传递
内蒙古扎鲁特旗一带石炭系本巴图组地层层序
9
作者 王弢 陶继雄 +2 位作者 张占飞 王羽 张晓欣 《西部资源》 2012年第4期151-153,共3页
通过在扎鲁特旗一带的1:5万区调工作,原1:20万区调时划分的"大石寨组"中,发现了一套走向近北东的地层,经区域对比及采集化石,与大兴安岭乌奴尔地区本巴图组、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巴丹吉林地区本巴图组相似。区内该地层可分为... 通过在扎鲁特旗一带的1:5万区调工作,原1:20万区调时划分的"大石寨组"中,发现了一套走向近北东的地层,经区域对比及采集化石,与大兴安岭乌奴尔地区本巴图组、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巴丹吉林地区本巴图组相似。区内该地层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岩石组合一段为岩石类型为深灰色千枚状含砂质板岩、灰色泥质板岩夹灰色含砂质微晶颗粒灰岩薄层;二段为变质酸性火山岩为主夹薄层状千枚状板岩、千枚岩等;三段岩石组合为蚀变玄武岩夹变质砂泥质。岩石内含腕足、珊瑚、苔藓虫3个门类化石。时代属于中石炭世,归属为本巴图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鲁特旗 本巴图组 地层层序
下载PDF
内蒙古托克托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凤禹 祝艳 +1 位作者 王喜宽 康红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2-1028,共7页
选取内蒙古主要产粮基地之一的托克托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1556个表层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多元地学数据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eoExpl)对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进行描述统计及空... 选取内蒙古主要产粮基地之一的托克托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1556个表层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多元地学数据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eoExpl)对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进行描述统计及空间分布分析,并采用模糊数学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对区内的土壤养分综合质量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中等,土壤养分因子的含量水平为全钾>全磷>有机质>全氮,磷元素和钾元素是土壤养分的主要贡献因子,氮元素为土壤养分的最主要限制性因子;从养分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看,研究区北部及西北部的土壤养分状况较好。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综合质量、地形及地表状况对研究区进行了简单的农业分区规划,认为研究区西北部的平原区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模糊综合评价 改进的内梅罗指数 农业分区规划 托克托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地区柴胡栏子金矿区中性脉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建国 张宝林 +9 位作者 吕古贤 张启鹏 史晓鸣 魏竣滨 王翠芝 毕珉烽 张腾飞 雷武超 焦建刚 苏艳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902,共14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大规模金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有关更早期的金成矿作用研究较少。柴胡栏子金矿是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部典型的热液型金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内与矿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中性脉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 华北克拉通北缘大规模金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有关更早期的金成矿作用研究较少。柴胡栏子金矿是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部典型的热液型金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内与矿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中性脉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得到矿区成矿前闪长玢岩的年龄为(332.4±1.7)Ma,成矿后闪长玢岩的年龄为(257.1±1.6)Ma,闪长岩脉的年龄为(266.1±0.6)Ma。结合前人所测矿区截断矿体的闪长玢岩年龄(290.9±4.3)Ma,将柴胡栏子金矿的成矿时代限定在(332.0±1.7)~(290.9±4.3)Ma,金矿化发生在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是华北克拉通北缘少见的晚古生代金成矿事件,推测该金矿的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北缘陆-弧碰撞后构造体制由挤压向拉张的环境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闪长玢岩 成矿时代 成矿构造背景 柴胡栏子金矿
原文传递
内蒙古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区细粒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继雄 王弢 +2 位作者 陈郑辉 唐伟 王任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5-1530,共6页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隐伏细粒二长花岗岩与钼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为了揭示本区成矿规律...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隐伏细粒二长花岗岩与钼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为了揭示本区成矿规律,对细粒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单颗粒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1.3±1.6Ma(MSWD=1.7),该年龄与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34.1±3.3Ma基本一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地质勘查成果表明,矿床的形成主要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上述同位素年龄的获得,为本区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二长花岗岩 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年龄 乌兰德勒 中蒙边界
下载PDF
内蒙古敖汉旗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森 渠洪杰 +9 位作者 王欢 宋殿兰 程慕利 谭春亮 冉灵杰 冯跃文 陈英富 崔玉良 岳永东 林广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67,共18页
在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工作基础上,对内蒙古敖汉旗北部波罗和硕-萨力巴-步登皋一带原划分为二叠系额里图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岩石学特征表明这套火山岩以玄武岩和流纹岩组合为主... 在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工作基础上,对内蒙古敖汉旗北部波罗和硕-萨力巴-步登皋一带原划分为二叠系额里图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岩石学特征表明这套火山岩以玄武岩和流纹岩组合为主,局部发生弱变质作用,两者呈相间或互层出露。地球化学成分上由基性和酸性两个岩石端元组成,在中性岩的范围出现了明显的间断,表现出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特征。选取4件代表性流纹岩样品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研究,分别获得了(361±2)Ma、(359±2)Ma、(350±28)Ma和(338±1)Ma的成岩年龄,时代上属于晚泥盆世末期-早石炭世,根据区域对比应将其划为朝吐沟组(D3-C1ch)。流纹岩表现出高硅富碱贫铝铁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与典型的A型花岗岩或碱性流纹岩平均成分接近,属于造山后火山岩。玄武岩相对低MgO、高FeO,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成因上可能与弧陆碰撞后伸展造山环境有关;结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及认识,认为华北板块北缘赤峰地区晚泥盆世伸展作用持续到早石炭世,根据本文获取的最近年龄结果,将该期伸展作用的时间上限确定为338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朝吐沟组 玄武岩 流纹岩 敖汉旗
下载PDF
内蒙古准苏吉花铜钼多金属矿找矿模型
14
作者 余存林 张金祥 丁明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3期47-48,共2页
通过对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成果的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该矿床的找矿模型,即特定的地质标志+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该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二连——东乌旗一带及其他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准苏吉花 多金属矿 找矿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东七一山花岗质杂岩的形成演化及对成矿的贡献: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善明 胡雅璐 +4 位作者 王根厚 胡二红 胡华斌 周彦波 何泽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816,共26页
内蒙古东七一山钨多金属矿位于北山造山带东段,是一个以钨为主,共伴生锡、钼、铷、铍、铌、钽、铁和萤石的综合型矿床。本次工作对含矿花岗质杂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及辉钼矿Re-Os年代学研究。富W-Sn-Mo花岗岩岩性为细粒... 内蒙古东七一山钨多金属矿位于北山造山带东段,是一个以钨为主,共伴生锡、钼、铷、铍、铌、钽、铁和萤石的综合型矿床。本次工作对含矿花岗质杂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及辉钼矿Re-Os年代学研究。富W-Sn-Mo花岗岩岩性为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结晶年龄分别为220.6±1.6Ma、220.4±1.3Ma和220.0±1.1Ma。富Rb-Be-Nb-Ta花岗岩岩性为中粗粒钠长石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19.9±1.9Ma。辉钼矿Re-Os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211±1Ma(MSWD=0.83),说明成岩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含矿花岗质杂岩均具有高硅、富碱、贫铁镁钙特征,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中,富W-Sn-Mo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而富Rb-Be-Nb-Ta花岗岩为强过铝质花岗岩。杂岩体轻重稀土具一定分馏,呈现显著的负Eu异常,均富集Rb、K、U、Ta,强烈亏损Ba、Nb、Sr、P、Ti、Zr、Hf。与富W-Sn-Mo花岗岩相比,富Rb-Be-Nb-Ta花岗岩具更低的稀土总量,更显著的Eu负异常,并显示微弱的稀土四分组效应,更高的Li、Ta含量,更低的P、Ti、Zr、Hf、W、Mo、Bi含量。时空关系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杂岩体为同一次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均经历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和较强的熔体-流体相互作用。相比而言,富Rb-Be-Nb-Ta花岗岩比富W-Sn-Mo花岗岩结晶分异程度更高,熔体-流体作用更强,花岗质岩浆的高程度分离结晶和熔体-流体相互作用是形成该杂岩体并促使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辉钼矿RE-OS定年 W-Sn-Mo Rb-Be-Nb-Ta 东七一山 北山
下载PDF
内蒙古额济纳旗微波山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二红 张善明 +6 位作者 贺中银 张华 刘瑞钦 胡宇超 何世明 刘婷 孙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3-1317,共15页
地球化学勘查是发现远景区、缩小靶区最快捷的找矿方法之一。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研究了内蒙古额济纳旗微波山地区18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元素分布规律,发现本区Rb、Nb、W、Mo、Bi、Au、Cu等元素异常显著,由此圈... 地球化学勘查是发现远景区、缩小靶区最快捷的找矿方法之一。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研究了内蒙古额济纳旗微波山地区18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元素分布规律,发现本区Rb、Nb、W、Mo、Bi、Au、Cu等元素异常显著,由此圈定综合异常10处,并对主要异常进行成矿潜力评价,综合分析认为AP5乙2异常具寻找金多金属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AP6乙1异常具寻找大型铷铌钽矿的潜力,AP8乙2异常具寻找钨钼稀土矿的潜力,异常查证在AP5异常内发现了金矿(化)体,AP6与AP8异常内发现了稀有稀土矿(化)体。其中花岗伟晶岩型铌钽铷与高温热液型钼-稀土矿化类型的发现是内蒙古北山地区的首例,为内蒙古地区找矿思路的转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元素分布规律 稀有稀土多金属矿 找矿潜力 微波山地区 内蒙古额济纳旗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地区林西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树才 张雄华 +2 位作者 李沅柏 杨欣杰 张亮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据古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据古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老龙头组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基于古生物、沉积构造、碳酸盐岩微相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方面证据确定出林西地区林西组和老龙头组为陆相河湖沉积,其沉积演化序列为河流→浅湖→深湖→浅滨湖,与天山-兴蒙地区二叠纪主要的陆相盆地沉积演化序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老龙头组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陆相
下载PDF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振亮 赵克强 +5 位作者 杨剑洲 邓友茂 付燕刚 段壮 林鲁军 左光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4-1000,共17页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_(2))=74.73%~76.60%)、富碱(w(Na_(2)O+K_(2)O)=6.20%~7.03%)、高铝饱和指数(A/CNK=1.43~1.58)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Rb、K、Th、U富集,Ba、Sr、Ti、Nb、P呈明显V字型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有负Eu异常(δEu=0.46~0.67)、高分异指数(I_(D)=88.89~91.55)和低固结指数(I_(S)=1.68~4.78)的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的趋势;^(176)Hf/^(177)Hf值为0.282850~0.282951,ε_(Hf)(t)值为9.2~12.5,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范围为910~603 Ma,表明二长花岗岩岩浆可能是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阶段,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构造环境从挤压转换成碰撞后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晚石炭世 后造山环境 古亚洲洋 兴蒙造山带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复兴屯超大型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军 张善明 +7 位作者 梁新强 胡二红 郝智慧 王亚楠 武斌 康建飞 白涛 周立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5-1194,共20页
复兴屯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宝石火山沉积盆地内,是内蒙古近年来地质找矿的一大突破。文章通过分析复兴屯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详细介绍了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在该矿床找矿过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矿床的找矿标志。... 复兴屯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宝石火山沉积盆地内,是内蒙古近年来地质找矿的一大突破。文章通过分析复兴屯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详细介绍了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在该矿床找矿过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矿床的找矿标志。复兴屯银铅锌矿体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相火山碎屑岩内,其形态、规模、产状受火山机构-网格状断裂构造体系控制,呈“拱形”产出。矿床以独立银矿体、银铅锌共生矿体为主,其次为锌矿体、铅矿体、锌铅矿体,均为隐伏矿体。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主要矿化蚀变有叶腊石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菱锰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黄铁矿化,局部见黄铜矿化。该矿床推断Ag金属资源量5258 t,平均品位198.21 g/t;Zn金属推断资源量17.6万t,平均品位1.61%;Pb金属推断资源量3.3万t,平均品位1.36%,达超大型规模。文章初步总结出复兴屯矿床找矿标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相火山碎屑岩、网格状断裂构造体系、破火山口和火山盆地、矿化蚀变(铁锰碳酸盐化、硅化、叶腊石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平面及垂向Ag-Pb-Zn-CuAu元素异常组合、环状平稳负磁异常和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复兴屯超大型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类似矿床提供找矿思路,同时也为该区寻找隐伏矿体提供一种有效的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银铅锌矿床 复兴屯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依肯脑包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宝成 刘波 李海东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依肯脑包石墨矿为一套角闪-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矿区构造以褶皱构造和脆性断裂为主,形成该区的构造格架。矿区地层主要为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岩组二岩段,矿体分布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部分为透镜状,其产状...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依肯脑包石墨矿为一套角闪-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矿区构造以褶皱构造和脆性断裂为主,形成该区的构造格架。矿区地层主要为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岩组二岩段,矿体分布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部分为透镜状,其产状与围岩一致。通过地质填图、探槽揭露、激电异常等方法,最终圈定出6条石墨矿(化)体,其走向呈北西向,矿体平均品位在3.97%~4.77%之间。该矿的成矿物质与东五分子岩组(二云)石英片岩同时沉积,片岩中赋存的成矿物质经3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晶质石墨。因此,该矿床属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东五分子岩组 地质特征及成因 依肯脑包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