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中心、三协同”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明
李娟
丁超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3期39-44,共6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与之对应的智能建造人才需求迫切,培养适应建筑业未来发展需求、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创新型智能建造人才已成为相...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与之对应的智能建造人才需求迫切,培养适应建筑业未来发展需求、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创新型智能建造人才已成为相关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与挑战。地方院校是培养智能建造人才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智能建造人才培养中,地方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设置难、多专业组织协调难度大、人才引进培养难等问题。如何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克服以上困难,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凝练办学特色,建立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地方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胜任力为中心,以现代产业学院、虚拟教研室、工程研究中心共同驱动的“一中心、三协同”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正是针对地方院校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痛点进行的有效探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一中心、三协同”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践为例,阐述该体系的内涵、特点及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其他地方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升级转型、人才培养及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人才培养体系
现代产业学院
虚拟教研室
工程研究中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内蒙古西部绿色低碳农宅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2
作者
金国辉
史雅婕
+1 位作者
史智婕
张凯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0-3348,共9页
为推进内蒙古西部农村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结合走访调查、文献收集的数据,通过DeST和Trnsys软件联合模拟农宅能耗,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法获得多组方案,采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围护结构、采暖系统等方...
为推进内蒙古西部农村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结合走访调查、文献收集的数据,通过DeST和Trnsys软件联合模拟农宅能耗,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法获得多组方案,采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围护结构、采暖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研究,选出最适合内蒙古西部的绿色低碳农宅方案。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绿色低碳农宅最优方案具体为:建筑朝向坐北朝南、层高3.4 m、地面为20 mm聚苯乙烯挤塑保温板(XPS)瓷砖地面、屋面为120 mm膨胀型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EPS)倒置式混凝土砌块屋面、外墙为160 mm聚苯乙烯挤塑保温板(XPS)外墙外保温混凝土砌块墙、外窗为6C+12Ar+6C的6 mm双层普通玻璃惰性气体塑钢窗、南向窗墙比0.5、北向窗墙比0.5、阳光间进深1.2 m、阳光间材质为6C+12Ar+6C的6 mm双层惰性气体普通玻璃+塑钢窗框+保温窗帘、风能发电效率45%。最优方案的采暖能耗为2661.15 kW·h,室内最冷日平均温度为11.62℃,碳排放减少量为10.02 t/a,太阳能得热量为67702.75 kW,净现值>0,经济性良好,在内蒙古西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性,为内蒙古西部农宅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农宅
DeST和Trnsys
随机森林算法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绿色低碳转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中心、三协同”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明
李娟
丁超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教务处
内蒙古科技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智能建造与运维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3期39-44,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土木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教高厅函[2022]13号,第68)
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土木工程智能建造虚拟教研室建设内涵研究与实践”(JGZD2022022)。
文摘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与之对应的智能建造人才需求迫切,培养适应建筑业未来发展需求、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创新型智能建造人才已成为相关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与挑战。地方院校是培养智能建造人才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智能建造人才培养中,地方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设置难、多专业组织协调难度大、人才引进培养难等问题。如何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克服以上困难,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凝练办学特色,建立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地方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胜任力为中心,以现代产业学院、虚拟教研室、工程研究中心共同驱动的“一中心、三协同”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正是针对地方院校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痛点进行的有效探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一中心、三协同”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践为例,阐述该体系的内涵、特点及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其他地方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升级转型、人才培养及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智能建造
人才培养体系
现代产业学院
虚拟教研室
工程研究中心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Modern Industry Colleg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TU17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内蒙古西部绿色低碳农宅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2
作者
金国辉
史雅婕
史智婕
张凯歌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智能建造与运维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师范
大学
计算机与人工
智能
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0-334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68053)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19MS05007,2022MS05005)。
文摘
为推进内蒙古西部农村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结合走访调查、文献收集的数据,通过DeST和Trnsys软件联合模拟农宅能耗,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法获得多组方案,采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围护结构、采暖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研究,选出最适合内蒙古西部的绿色低碳农宅方案。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绿色低碳农宅最优方案具体为:建筑朝向坐北朝南、层高3.4 m、地面为20 mm聚苯乙烯挤塑保温板(XPS)瓷砖地面、屋面为120 mm膨胀型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EPS)倒置式混凝土砌块屋面、外墙为160 mm聚苯乙烯挤塑保温板(XPS)外墙外保温混凝土砌块墙、外窗为6C+12Ar+6C的6 mm双层普通玻璃惰性气体塑钢窗、南向窗墙比0.5、北向窗墙比0.5、阳光间进深1.2 m、阳光间材质为6C+12Ar+6C的6 mm双层惰性气体普通玻璃+塑钢窗框+保温窗帘、风能发电效率45%。最优方案的采暖能耗为2661.15 kW·h,室内最冷日平均温度为11.62℃,碳排放减少量为10.02 t/a,太阳能得热量为67702.75 kW,净现值>0,经济性良好,在内蒙古西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性,为内蒙古西部农宅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绿色低碳农宅
DeST和Trnsys
随机森林算法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绿色低碳转型
Keywords
green and low-carbon farmhouses
DeST and Trnsys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gra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TU241.4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中心、三协同”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陈明
李娟
丁超
《高等建筑教育》
202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内蒙古西部绿色低碳农宅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金国辉
史雅婕
史智婕
张凯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