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委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探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例
1
作者 梁玉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年第5期161-163,共3页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具备较强的爱国精神的大学生,结合本单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取得的经验和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平台拓展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探索专业教师...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具备较强的爱国精神的大学生,结合本单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取得的经验和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平台拓展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探索专业教师、学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活动常态化的研究,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可靠的保证,实现课外活动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真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思想工作 爱国精神 实践育人
下载PDF
内蒙古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2
作者 马力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72-73,84,共3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建设,从专业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大化工思想,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轻化工程... 内蒙古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建设,从专业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大化工思想,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轻化工程专业素质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化工程 专业建设 一流专业建设
下载PDF
改革测评方法 提高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军 《化学教育》 CAS 2008年第4期33-33,41,共2页
针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改革测量评价方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现状 测评 改革
下载PDF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4
作者 陈晓霞 李国祥 +2 位作者 刘媛媛 王震平 杜金花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41-44,共4页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理念,把工科课程“落地赋能”作为改革的方向,同时将思政元素引入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做人。课程设计上从教师思政素养的提...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理念,把工科课程“落地赋能”作为改革的方向,同时将思政元素引入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做人。课程设计上从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考核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达到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情操修为的统一,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化学实验 课程思政 落地赋能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中的运用
5
作者 王晓霞 马力通 +3 位作者 赛华征 赵悦 张书恒 方晨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重心。“天然产物化学”主要包括天然产物分离、结构鉴定及工艺研究,是精细化工研究方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现在的教学模式上,“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重心。“天然产物化学”主要包括天然产物分离、结构鉴定及工艺研究,是精细化工研究方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现在的教学模式上,“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 天然产物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线上组织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文渊 成建国 +2 位作者 段建国 赵悦 马力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74-76,共3页
依托202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探索地方高校竞赛组织与管理新模式。参赛团队指导教师职责明确、学生任务分工合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优势,消除时间和地域限制,即时沟通、每周汇报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资源... 依托202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探索地方高校竞赛组织与管理新模式。参赛团队指导教师职责明确、学生任务分工合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优势,消除时间和地域限制,即时沟通、每周汇报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保障线上化工设计竞赛的任务进度和项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线上组织管理模式
下载PDF
煤化工大发展下的煤化学化工实验课程改革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健 刘慧敏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9期226-226,211,共2页
煤化学化工实验是煤化工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煤化工的蓬勃发展、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具有现代煤化工特色的实验课程改革的方向,阐述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案,致力于为煤... 煤化学化工实验是煤化工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煤化工的蓬勃发展、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具有现代煤化工特色的实验课程改革的方向,阐述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案,致力于为煤化工企业输送就业匹配度高、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与工艺 煤化工 实验课程改革
下载PDF
热驱动CO_(2)多相催化合成化学品研究进展
8
作者 姜瑞君 李玉涛 +3 位作者 王振峰 王玉清 郭小惠 丁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4,400,共14页
CO_(2)分子较高的化学惰性导致其选择性活化及可控转化极具挑战。相对于电和光驱动CO_(2)催化转化反应,热驱动CO_(2)多相催化转化反应具有操作简便、目标产物可调且产品收率较高等优势。通过该类反应实现CO_(2)还原或非还原制备多种化学... CO_(2)分子较高的化学惰性导致其选择性活化及可控转化极具挑战。相对于电和光驱动CO_(2)催化转化反应,热驱动CO_(2)多相催化转化反应具有操作简便、目标产物可调且产品收率较高等优势。通过该类反应实现CO_(2)还原或非还原制备多种化学品,既可促进CO_(2)的资源化利用,又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在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热驱动多相催化CO_(2)转化为CO、CH_(4)、甲酸、甲醇、碳氢化合物和其他精细化学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讨论了反应机理、所用催化剂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前景展望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热驱动多相催化剂 反应体系 高附加值产物
原文传递
La-NiCo LDH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9
作者 李琦 李成美 +1 位作者 刘验娇 赫文秀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简称LDH)是一种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理论上La掺杂可优化这种材料的性能,但具体影响尚未被揭示。因此,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a^(3+)掺杂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La-NiCo LDH)复合材料。在此...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简称LDH)是一种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理论上La掺杂可优化这种材料的性能,但具体影响尚未被揭示。因此,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a^(3+)掺杂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La-NiCo LDH)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XRD、XPS、SEM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物质的量比La^(3+)的掺杂对La-NiCo LDH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La^(3+)的引入使样品形貌由蜂窝状微球转变为花瓣状微球,材料的比电容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对样品进行La^(3+)掺杂后,样品比电容提升由812 F/g至1458 F/g。同时也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 La^(3+) 超级电容器 元素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回收炭渣电解质的热力学和旋风燃烧实验研究
10
作者 郭小惠 赵娜 +1 位作者 伍永福 王日昕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从电解铝阳极炭渣中高效回收电解质,对于电解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电解质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回收过程中,同时确保炭和电解质的高效分离及高纯度回收,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提出低温燃烧策略,采用... 从电解铝阳极炭渣中高效回收电解质,对于电解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电解质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回收过程中,同时确保炭和电解质的高效分离及高纯度回收,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提出低温燃烧策略,采用旋风燃烧技术回收炭渣中电解质,并结合电解质热力学相图分析,实现了炭渣低温燃烧回收电解质。热力学相图计算表明,在富氧区、炭渣燃烧温度可以提高到900℃。燃烧实验表明,温度为830℃时、电解质回收率和炭燃烧率分别可达82.4%和32.03%,有望实现废渣零排放,高效回收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炭渣 旋风燃烧器 热力学相图 电解质
下载PDF
预处理对褐煤非燃料化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力通 白月姝 +1 位作者 梁宏旺 孙慎光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褐煤的高水分、低热值等特性严重限制了其燃烧、热解、气化和液化等转化利用。预处理是褐煤资源深度充分利用不可或缺的步骤,将褐煤从燃料回归化工原料的本质,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改变褐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促进褐煤作为化工原料... 褐煤的高水分、低热值等特性严重限制了其燃烧、热解、气化和液化等转化利用。预处理是褐煤资源深度充分利用不可或缺的步骤,将褐煤从燃料回归化工原料的本质,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改变褐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促进褐煤作为化工原料的非燃料化利用。主要从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和微生物预处理等3方面对褐煤非燃料化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推动褐煤资源的深度充分清洁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工程 褐煤 预处理 资源转化 碳中和
下载PDF
Pt_(3)Co高指数晶面氧还原过程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2
作者 刘磊 郭瑞华 +3 位作者 王丽 王艳 张国芳 关丽丽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I0001-I0005,共13页
Pt_(3)Co催化剂是Pt基合金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合成Pt_(3)Co高指数晶面(HIFs)是一种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但具有最高ORR活性的HIFs尚未明确,并且目前缺乏对Pt_(3)Co HIFs ORR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六种不同Pt_(3... Pt_(3)Co催化剂是Pt基合金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合成Pt_(3)Co高指数晶面(HIFs)是一种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但具有最高ORR活性的HIFs尚未明确,并且目前缺乏对Pt_(3)Co HIFs ORR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六种不同Pt_(3)Co HIFs,通过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计算证明了其稳定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六种Pt_(3)Co HIFs的ORR过程中间物*O、*OH、*OOH的结合能(BE),通过d带中心(εd)、Bader电荷及配位数(CN)解释了其在台阶与边缘位点BE不同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吸附原子CN与εd的关系,通过ORR自由能台阶图分析了ORR过程中的过电位(η),发现η大小主要与*OH结合能(BE-*OH)有关,其中η最小的晶面为Pt_(3)Co(211),其在台阶处的η达到了0.294 eV。本工作为高ORR活性HIFs催化剂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_(3)Co催化剂 高指数晶面 密度泛函理论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硫氮共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子庆 赫文秀 +3 位作者 张永强 刘斌 蒋梦 刘君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12-2719,共8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经冷冻干燥制备氧化石墨烯(GO),以硫脲作为还原剂和掺杂剂,按GO与硫脲的质量比为1∶10、1∶20、1∶30、1∶40的用量分别加入硫脲,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硫氮共掺杂石墨烯。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 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经冷冻干燥制备氧化石墨烯(GO),以硫脲作为还原剂和掺杂剂,按GO与硫脲的质量比为1∶10、1∶20、1∶30、1∶40的用量分别加入硫脲,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硫氮共掺杂石墨烯。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脱附分析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通过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技术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GO∶硫脲=1∶30(质量比)时,得到的硫氮共掺杂石墨烯(SNG)中硫掺杂量最高为1.86%(质量分数)、氮掺杂质量分数最高为7.73%,比表面积达175.8m2/g,且具有较窄的孔径分布,集中在3~5nm。在电流密度为1A/g时,SNG的比电容最高达197.2F/g,经过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为177.3F/g,电容保持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水热 制备 显微结构 电化学
下载PDF
抗坏血酸和单宁酸进行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和特性研究
14
作者 黄天文 王婧 +4 位作者 谭磊 郝燕 杨卉 杨慧敏 马力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分别采用绿色还原剂抗坏血酸(AA)和单宁酸(T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TA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A)。通过对RGO和RGOA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AA和TA均可有效地还原GO。制得的RGO和RGOA... 分别采用绿色还原剂抗坏血酸(AA)和单宁酸(T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TA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A)。通过对RGO和RGOA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AA和TA均可有效地还原GO。制得的RGO和RGOA形貌、亲水性和导电性存在显著区别:RGO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且碎裂、无序固体结构,电导率显著提高,与RGOA相比还原程度更高,但亲水性较差;RGOA则由于TA的多酚羟基的引入,呈现为膨胀卷曲絮状结构,电导率有所提升,亲水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化学还原 抗坏血酸 单宁酸
原文传递
CeO_(2)@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电解质的制备及半导体离子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彦贝 王若名 +7 位作者 刘娟 Taimoor Raza 陆玉正 Rizwan Raza 朱斌 李松波 安胜利 云斯宁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3-1362,共10页
开发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对于提升半导体离子燃料电池(SIFC)在中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为此,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核-壳结构CeO_(2)@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CeO_(2)@LSCF)复合电解质材料,通过对其物相信息、微... 开发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对于提升半导体离子燃料电池(SIFC)在中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为此,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核-壳结构CeO_(2)@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CeO_(2)@LSCF)复合电解质材料,通过对其物相信息、微观形貌及价态演变进行分析,进一步将其作为SIFC电解质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和燃料电池性能,研究核-壳结构异质界面电荷传输及内建电场作用机理。结果表明:550℃时,CeO_(2)@LSCF作为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在1.08 V开路电压下,获得942.2 mW·cm^(-2)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作为混合离子和电子导体的SIFC电解质材料,核-壳结构CeO_(2)@LSCF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燃料电池 电解质 核-壳结构 内建电场 异质结
下载PDF
覆钴型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赫文秀 张永强 +1 位作者 蒋文全 张文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5-1429,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积方法,在球形Ni(OH)2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Co(OH)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测试其表面微观形貌和充放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倍率放电性能与包覆Co(OH)2的量有一定的关系,在高倍率放电条件下,包覆层含Co(O... 采用化学共沉积方法,在球形Ni(OH)2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Co(OH)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测试其表面微观形貌和充放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倍率放电性能与包覆Co(OH)2的量有一定的关系,在高倍率放电条件下,包覆层含Co(OH)2量最佳范围为2%~3.6%,镶嵌Co(OH)2包覆层的球形Ni(OH)2具有良好的放电容量和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型Ni(OH)2 氢氧化钴 包覆 大电流 放电容量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球形Li4Ti5O12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慧 其鲁 +4 位作者 张鼎 王正德 刘云颖 王晓霞 朱铁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2-1248,共7页
以LiOH溶液和不同粒径的自制球形TiO2为反应物,通过水热法快速地合成了尖晶石型结构的球形Li4Ti5O12,并考察了材料合成的水热反应机理和电化学性能。TiO2在100℃、5 mol/L Li OH溶液中经水热反应20 h得到前驱体,再经800℃热处理2 h便可... 以LiOH溶液和不同粒径的自制球形TiO2为反应物,通过水热法快速地合成了尖晶石型结构的球形Li4Ti5O12,并考察了材料合成的水热反应机理和电化学性能。TiO2在100℃、5 mol/L Li OH溶液中经水热反应20 h得到前驱体,再经800℃热处理2 h便可得到粒径大小不同(0.5-1.5μm)且分布均匀的球形尖晶石Li4Ti5O12材料。Li OH在水热反应条件下扩散到球形TiO2内部,得到在分子水平混合均匀的Li-Ti-O中间体,利于高温下生成纯相的尖晶石Li4Ti5O12。所得粒径大小不同的Li4Ti5O12材料均表现出稳定的电化学循环充放电性能,其中,粒径为0.5μm的Li4Ti5O1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室温下,以0.2 C的倍率进行充放电,其可逆容量达到158 m Ah/g,70周后容量保持率高于99%;同时还表现出优异的高温循环稳定性,55℃下以0.2 C的倍率进行充放电,50次循环后其可逆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125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水热法 球形 LI4TI5O12
下载PDF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嘉 刘金彦 +2 位作者 周建梅 谢英娜 袁春华 《当代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400-402,共3页
分析了当今社会对人才和专业的需求形势,回顾了国内外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阐述了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应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和化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分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概况、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研... 分析了当今社会对人才和专业的需求形势,回顾了国内外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阐述了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应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和化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分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概况、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研究、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条件等,并且对照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深刻反思了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专业建设 实践
下载PDF
水热温度对Ni(OH)_2/RGO复合材料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兴盛 赫文秀 +2 位作者 张永强 孟晶 于慧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00-8204,8210,共6页
以氧化石墨(GO)和硝酸镍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氢氧化镍/还原氧化石墨烯(Ni(OH)_2/RGO)复合材料,通过FT-IR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谱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以氧化石墨(GO)和硝酸镍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氢氧化镍/还原氧化石墨烯(Ni(OH)_2/RGO)复合材料,通过FT-IR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谱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水热温度为100℃时,制备了具有α相与β相互嵌型的α/β-Ni(OH)_2/RGO复合材料。在电解液为6 mol/L的KOH溶液中,放电倍率0.2C时复合材料比容量高达388.6mAh/g,放电倍率为10C时,复合材料比容量为266.1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68.5%,显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还原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多孔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斌 赫文秀 +1 位作者 张永强 刘君红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通过两步法,以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先采用抗坏血酸(VC)、KMn O4和Na2CO3为还原剂,水热反应还原氧化石墨烯,再分别利用化学刻蚀法和硝酸超声波法,制备多孔石墨烯。通过XRD、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热重(... 通过两步法,以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先采用抗坏血酸(VC)、KMn O4和Na2CO3为还原剂,水热反应还原氧化石墨烯,再分别利用化学刻蚀法和硝酸超声波法,制备多孔石墨烯。通过XRD、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热重(TG)等测试分析材料的表面微观结构和还原程度;采用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及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VC为还原剂,制得还原程度较好且孔结构明显的石墨烯,用硝酸超声波处理后的石墨烯孔径小而且均匀,以1 A/g的电流在0~0.56 V循环,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为87.50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法 还原剂 电极材料 多孔石墨烯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