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委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探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例
1
作者 梁玉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年第5期0161-0163,共3页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具备较强的爱国精神的大学生,结合本单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取得的经验和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平台拓展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探索专业教师...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具备较强的爱国精神的大学生,结合本单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取得的经验和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平台拓展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探索专业教师、学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活动常态化的研究,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可靠的保证,实现课外活动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真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思想工作 爱国精神 实践育人
下载PDF
内蒙古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2
作者 马力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72-73,84,共3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建设,从专业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大化工思想,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轻化工程... 内蒙古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建设,从专业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大化工思想,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轻化工程专业素质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化工程 专业建设 一流专业建设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中的运用
3
作者 王晓霞 马力通 +3 位作者 赛华征 赵悦 张书恒 方晨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重心。“天然产物化学”主要包括天然产物分离、结构鉴定及工艺研究,是精细化工研究方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现在的教学模式上,“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重心。“天然产物化学”主要包括天然产物分离、结构鉴定及工艺研究,是精细化工研究方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现在的教学模式上,“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 天然产物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热驱动CO_(2)多相催化合成化学品研究进展
4
作者 姜瑞君 李玉涛 +3 位作者 王振峰 王玉清 郭小惠 丁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4,400,共14页
CO_(2)分子较高的化学惰性导致其选择性活化及可控转化极具挑战。相对于电和光驱动CO_(2)催化转化反应,热驱动CO_(2)多相催化转化反应具有操作简便、目标产物可调且产品收率较高等优势。通过该类反应实现CO_(2)还原或非还原制备多种化学... CO_(2)分子较高的化学惰性导致其选择性活化及可控转化极具挑战。相对于电和光驱动CO_(2)催化转化反应,热驱动CO_(2)多相催化转化反应具有操作简便、目标产物可调且产品收率较高等优势。通过该类反应实现CO_(2)还原或非还原制备多种化学品,既可促进CO_(2)的资源化利用,又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在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热驱动多相催化CO_(2)转化为CO、CH_(4)、甲酸、甲醇、碳氢化合物和其他精细化学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讨论了反应机理、所用催化剂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前景展望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热驱动多相催化剂 反应体系 高附加值产物
原文传递
改革测评方法 提高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军 《化学教育》 CAS 2008年第4期33-33,41,共2页
针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改革测量评价方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现状 测评 改革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线上组织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文渊 成建国 +2 位作者 段建国 赵悦 马力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74-76,共3页
依托202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探索地方高校竞赛组织与管理新模式。参赛团队指导教师职责明确、学生任务分工合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优势,消除时间和地域限制,即时沟通、每周汇报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资源... 依托202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探索地方高校竞赛组织与管理新模式。参赛团队指导教师职责明确、学生任务分工合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优势,消除时间和地域限制,即时沟通、每周汇报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保障线上化工设计竞赛的任务进度和项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线上组织管理模式
下载PDF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创新实验——褐煤产氢气实验
7
作者 马力通 王颖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53-56,共4页
氢气是一种环境友好、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微生物制氢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褐煤作为高碳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优势矿产资源,褐煤的高水分等特点严重限制了其燃烧、热解、气化等转化利用,但褐煤可微生物转化产生氢气。内蒙古丰富的... 氢气是一种环境友好、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微生物制氢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褐煤作为高碳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优势矿产资源,褐煤的高水分等特点严重限制了其燃烧、热解、气化等转化利用,但褐煤可微生物转化产生氢气。内蒙古丰富的褐煤作为原料,以褐煤自有化学成分腐植酸中的可溶于水的黄腐酸作为外源物质,进行褐煤微生物转化制氢气实验。创新源自实践,通过开展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创新实验,建立可操作的新工科建设中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生产 褐煤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下载PDF
褐煤降解产高值化学品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马力通 李丽萍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17-20,共4页
褐煤储量丰富却是劣质燃料,但氧含量高使其成为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前驱体。褐煤降解及其产物分离是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关键。通过褐煤有机质的降解,褐煤降解产高值化学品,既能提高褐煤的经济效益,又能减轻褐煤直接燃烧对环境造成的... 褐煤储量丰富却是劣质燃料,但氧含量高使其成为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前驱体。褐煤降解及其产物分离是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关键。通过褐煤有机质的降解,褐煤降解产高值化学品,既能提高褐煤的经济效益,又能减轻褐煤直接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从而实现褐煤的非能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高值化学品 降解
下载PDF
Co掺杂La_(1.5)Sr_(0.5)Ni_(1−x)Co_(x)O_(4+δ)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稳定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宁 李松波 +3 位作者 安胜利 杜旭 薛良美 倪洋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1-518,共8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_(1.5)Sr_(0.5)NiO_(4+δ)掺杂Co的阴极材料La_(1.5)Sr_(0.5)Ni_(1−x)CoxO_(4+δ)(x=0、0.2、0.4、0.6)。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探究了材料的相结构、元素组...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_(1.5)Sr_(0.5)NiO_(4+δ)掺杂Co的阴极材料La_(1.5)Sr_(0.5)Ni_(1−x)CoxO_(4+δ)(x=0、0.2、0.4、0.6)。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探究了材料的相结构、元素组成、热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具有类钙钛矿型结构的单一纯相,掺杂Co元素使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所提高。将该材料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进行了电导率及电化学阻抗谱的测定。结果发现,La_(1.5)Sr_(0.5)Ni_(1−x)CoxO_(4+δ)的电导率随着Co元素掺杂量的提高而升高,当x=0.4时La_(1.5)Sr_(0.5)Ni_(0.6)Co_(0.4)O_(4+δ)的电导率最高,达51.21 S/cm(800℃);当x值大于0.4时,其电导率明显下降。此外,La_(1.5)Sr_(0.5)Ni_(0.6)Co_(0.4)O_(4+δ)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中也呈现出了最低的极化电阻(4.180Ω·cm^(2),700℃),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类钙钛矿 阴极材料
下载PDF
煤化工大发展下的煤化学化工实验课程改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健 刘慧敏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9期226-226,211,共2页
煤化学化工实验是煤化工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煤化工的蓬勃发展、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具有现代煤化工特色的实验课程改革的方向,阐述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案,致力于为煤... 煤化学化工实验是煤化工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煤化工的蓬勃发展、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具有现代煤化工特色的实验课程改革的方向,阐述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案,致力于为煤化工企业输送就业匹配度高、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与工艺 煤化工 实验课程改革
下载PDF
进料顺序对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何泓江 张永强 +2 位作者 路晓晨 刘松涛 赫文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97-200,共4页
磷酸锰锂(LiMnPO_(4))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效正极材料,其锂离子的低电子导电性和单一的扩散通道要求该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颗粒尺寸和形状控制。通过改变溶剂热法原料进料顺序合成了不同形貌的LiMnPO_(4)/C材料,结果表明,LiMnPO_(... 磷酸锰锂(LiMnPO_(4))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效正极材料,其锂离子的低电子导电性和单一的扩散通道要求该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颗粒尺寸和形状控制。通过改变溶剂热法原料进料顺序合成了不同形貌的LiMnPO_(4)/C材料,结果表明,LiMnPO_(4)/C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粒度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应用Mn-P-Li序列制备的LiMnPO_(4)/C纳米棒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下放电容量可达155 mAh/g,且在0.5 C下循环100次后仍有96.9%的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锂 进料顺序 锂离子电池 溶剂热法 纳米化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探究
12
作者 王玉清 王子蒙 +2 位作者 兰大为 丁健 赫文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20期32-34,共3页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较多,公式烦杂,手工做图误差较大,目前普遍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数据和图形处理。该文基于Microsoft Excel软件和Origin软件对实验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并采用一阶、二阶和三阶多项式拟合的处理方法,以离心泵串、并联性能测...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较多,公式烦杂,手工做图误差较大,目前普遍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数据和图形处理。该文基于Microsoft Excel软件和Origin软件对实验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并采用一阶、二阶和三阶多项式拟合的处理方法,以离心泵串、并联性能测定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为例,将其应用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该方法不仅具有便捷、耗时少和准确度高等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串并联 性能参数 特性曲线 计算机软件
下载PDF
基于教练技术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方法的研究
13
作者 王晓敏 冀虹 张恩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0087-0090,共4页
为提高大一学生潜在心理疾病的筛查准确率,降低高年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防止学生极端心理疾病的发生,提出基于教练技术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方法的研究。充分运用教练技术理念和逻辑,以“预防为主,防扰结合”为研究主线,通过基于... 为提高大一学生潜在心理疾病的筛查准确率,降低高年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防止学生极端心理疾病的发生,提出基于教练技术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方法的研究。充分运用教练技术理念和逻辑,以“预防为主,防扰结合”为研究主线,通过基于教练技术的问卷调查、谈心谈话和系列素质拓展活动开展,实现对潜在心理疾病的早发现、早干扰,防止大学生心理疾病进一步恶化,杜绝大学生恶性事件的发生。通过基于教练技术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方法的研究,为在校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提供一种新方法,为学生打开解脱自身心理障碍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练技术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预防方法
下载PDF
无机化学药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4
作者 雅兰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10期0039-0042,共4页
社会经济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愈发紧密,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关注下,我们对工业进步领域的环境问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视。一方面,多个领域和行业开始更深入地理解无机化合物,这为工业废水处理的稳定推进奠定... 社会经济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愈发紧密,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关注下,我们对工业进步领域的环境问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视。一方面,多个领域和行业开始更深入地理解无机化合物,这为工业废水处理的稳定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化学品的细微分类,从业人士能够更加充分地考虑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使用无机物的具体模式和方向,以提出改进工业标准的有希望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药剂 工业废水处理 应用
下载PDF
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茶碱和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15
作者 王晓霞 马力通 +4 位作者 孙吉盛 聂智华 赛华征 成建国 段建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721,共8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等方法以及分子对接模拟法对茶碱(TPL)与胃蛋白酶(PEP)的结合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分子层面探讨TPL与PEP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助于...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等方法以及分子对接模拟法对茶碱(TPL)与胃蛋白酶(PEP)的结合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分子层面探讨TPL与PEP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助于对TPL的药理毒性、药效进行深入研究。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在298、 303和308 K三种温度下TPL对PEP的动态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远大于最大动态荧光猝灭常数2.0×10^(10)L·(mol·s)^(-1),证明TPL对PEP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随着TPL浓度的不断升高,PEP的动态猝灭常数Ksv呈规律性下降趋势,TPL可以有效对PEP的内源荧光进行猝灭,进一步判定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三维荧光图谱分析表明,体系中随着TPL浓度的不断升高,PEP中代表色氨酸残基与酪氨酸残基以及肽链骨架结构的荧光强度峰值明显降低,且峰位发生红移,表明TPL对PEP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同步荧光图谱分析表明TPL与PEP结合时,主要集中在色氨酸的残基上。红外光谱表明TPL引起PEP内官能团伸缩振动,使PEP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紫外吸收光谱表明随着混合体系中TPL浓度增大,吸收峰峰值逐渐增大,表明TPL可以改变PEP的二级结构。分子对接模拟法表明,TPL与PEP中氨基酸残基GLU13、 VAL30、 TRP39、 GLY76、 GLY78、 PHE117的结合作用力为范德华力,与氨基酸残基THR77、 GLY217形成氢键,与氨基酸残基TYR75、 LEU112、 ILE120、PHE111之间存在疏水作用力,证明两者主要通过范德华力与氢键结合,进一步证明TPL改变了PEP的二级结构。圆二色谱分析显示PEP中β-折叠的占比从50.2%下降至48.8%, α-螺旋结构的占比从8.1%上升到8.4%;β-转角的占比从18.3%上升到18.7%;无规则结构的占比从29.1%上升到29.2%,表明TPL改变了PEP的二级结构。实验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TPL与PEP的结合作用机制,为TPL的使用及研究提供了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碱 胃蛋白酶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模拟
下载PDF
风化煤腐植酸的提取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力通 李丽萍 刘玉龙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37,共7页
风化煤含氧量高、发热量低使其失去了作为燃料的价值,作为煤炭资源衍生而来的矿产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经济价值。但是,风化煤富含腐植酸,可以制备高附加值腐植酸,进而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基于风化煤的化学性质和特点,简单介绍了风... 风化煤含氧量高、发热量低使其失去了作为燃料的价值,作为煤炭资源衍生而来的矿产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经济价值。但是,风化煤富含腐植酸,可以制备高附加值腐植酸,进而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基于风化煤的化学性质和特点,简单介绍了风化煤腐植酸的结构表征方法,对风化煤的预处理方法及碱溶酸析法、催化法、微生物溶解法、絮凝法、序贯溶解法等腐植酸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风化煤腐植酸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风化煤腐植酸提取新工艺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风化煤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腐植酸 提取 表征方法 应用
下载PDF
均相体系中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17
作者 谭磊 姚睿 +3 位作者 郝燕 杨卉 杨慧敏 马力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2,229,共6页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分离水中的染料离子,在均相体系中,以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ell-g-PGMA,并通过FT-IR、XRD和TGA对接枝共聚物进...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分离水中的染料离子,在均相体系中,以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ell-g-PGMA,并通过FT-IR、XRD和TGA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接枝时间、温度、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同时在不同吸附时间、温度、吸附剂用量和初始浓度下考察了Cell-g-PGMA对亚甲基蓝(MB)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对MB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71.39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均相接枝改性 吸附 亚甲基蓝
原文传递
稀土金属有机骨架吸附CO_(2)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明扬 王延铭 +1 位作者 杨启山 于戈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0-273,279,共5页
近年来,稀土金属有机骨架(Ln-MOFs)因具有捕获CO_(2)的优势而备受关注。Ln-MOFs因自身镧系离子存在特殊的电子排布而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在气体吸附方面有一定潜能。综述了Ln-MOFs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配体选择及吸附结果,... 近年来,稀土金属有机骨架(Ln-MOFs)因具有捕获CO_(2)的优势而备受关注。Ln-MOFs因自身镧系离子存在特殊的电子排布而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在气体吸附方面有一定潜能。综述了Ln-MOFs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配体选择及吸附结果,总结了提高CO_(2)捕获能力的方法,同时分析了Ln-MOFs材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Ln-MOFs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有机骨架 稀土 CO_(2)吸附 配体 捕获
原文传递
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负载氧化镁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19
作者 田甜 张学奇 +3 位作者 王玉清 于戈文 丁健 赫文秀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MgO吸附剂因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再生能耗低等优势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广泛,但比表面积低限制了其吸附性能。以高表面积、多级孔结构的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POL-PPH_(3)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和超声煅烧法制备得到POL-PPH_(3)负载的Mg... MgO吸附剂因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再生能耗低等优势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广泛,但比表面积低限制了其吸附性能。以高表面积、多级孔结构的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POL-PPH_(3)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和超声煅烧法制备得到POL-PPH_(3)负载的MgO吸附剂(MgO/POL-PPH_(3)),用于CO_(2)捕集。探究制备方法、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MgO/POL-PPH_(3)吸附剂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浸渍煅烧法优于超声煅烧法,且随着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增加,MgO/POL-PPH_(3)样品上CO_(2)吸附容量逐渐降低。采用浸渍煅烧法,煅烧温度300℃,煅烧时间1 h时,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获得最优CO_(2)吸附量,达0.55 mmol/g。在组成为12%CO_(2),其余为氮气的模拟烟道气中,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CO_(2)吸附容量达0.02 mmol/g,200℃吸附60 min,370℃脱附15 min条件下,该吸附剂稳定循环使用5次后,CO_(2)吸附容量仍保持不变。结合N 2物理吸附、热重、FT-IR、XRD、SEM-EDX等表征手段,阐明MgO/POL-PPH_(3)吸附剂上吸附CO_(2)的构效关系。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采用浸渍煅烧法不同煅烧温度下获得的3种吸附剂上CO_(2)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而不同煅烧时间下获得的3种吸附剂包括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CO_(2)吸附行为以化学吸附为主。高比表面积及多级孔道结构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及CO_(2)传输与扩散,进而增大MgO/POL-PPH_(3)吸附剂的CO_(2)吸附容量。MgO在载体上高度分散也有利于增强与CO_(2)的接触,以加快CO_(2)吸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 MgO吸附剂 CO_(2)捕集 CO_(2)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硫氮共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子庆 赫文秀 +3 位作者 张永强 刘斌 蒋梦 刘君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12-2719,共8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经冷冻干燥制备氧化石墨烯(GO),以硫脲作为还原剂和掺杂剂,按GO与硫脲的质量比为1∶10、1∶20、1∶30、1∶40的用量分别加入硫脲,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硫氮共掺杂石墨烯。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 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经冷冻干燥制备氧化石墨烯(GO),以硫脲作为还原剂和掺杂剂,按GO与硫脲的质量比为1∶10、1∶20、1∶30、1∶40的用量分别加入硫脲,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硫氮共掺杂石墨烯。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脱附分析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通过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技术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GO∶硫脲=1∶30(质量比)时,得到的硫氮共掺杂石墨烯(SNG)中硫掺杂量最高为1.86%(质量分数)、氮掺杂质量分数最高为7.73%,比表面积达175.8m2/g,且具有较窄的孔径分布,集中在3~5nm。在电流密度为1A/g时,SNG的比电容最高达197.2F/g,经过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为177.3F/g,电容保持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水热 制备 显微结构 电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