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型稀土精矿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过程有价元素的浸出行为
1
作者 邓永春 王亮 +6 位作者 辛文彬 沈成 李文博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李龙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60 min、焙烧温度300℃、酸矿比2.0、不调铁磷比的条件下,RE和Th浸出率分别达94.34%、95.05%,显著减少了放射性废渣的生成,但浸出液静置后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造成浸出液中RE和Th含量下降;通过加入Fe_(2)O_(3)调控焙烧原料中铁磷比至3.0,RE、Th浸出率分别为94.80%、71.20%,有效抑制了浸出液中焦磷酸稀土的析出。结合热力学分析可知,低温(≤300℃)条件下,硫酸与稀土矿物的反应更易进行,且能抑制SO_(2)、SO_(3)酸性气体的排放。相较于高温浓硫酸焙烧法,低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兼具环境友好性与资源高效性,为混合型稀土精矿绿色提取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低温浓硫酸焙烧 水浸 铁磷比
原文传递
稀土石膏母液循环法制备硫酸钙晶须及其晶型转换和性能研究
2
作者 卢琪 皮雯静 +5 位作者 吴锦绣 张一鸣 柳召刚 胡艳宏 张晓伟 李健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5,共8页
以稀土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稀土石膏)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硫酸钙晶须,随后探讨母液循环对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明确了硫酸钙晶须晶型转换条件,最后探究硫酸钙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 以稀土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稀土石膏)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硫酸钙晶须,随后探讨母液循环对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明确了硫酸钙晶须晶型转换条件,最后探究硫酸钙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分析仪(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拉曼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F-4600)等仪器对硫酸钙晶须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母液循环3次后,晶须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稳定,平均长度为92.4μm,长径比为13.7,可见母液循环方案可行。循环后的产物通过调控干燥温度进行烘干,在80℃、90℃和420℃下分别制备出二水、半水和无水硫酸钙晶须,3种硫酸钙晶须均具有吸收紫外光和发射蓝光的性能,其中半水硫酸钙晶须的发光性能最好。固废与母液循环提高了废渣和废液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硫酸钙晶须晶型的调控并赋予硫酸钙晶须发光特性,为探究硫酸钙晶须应用领域提供新方向,同时为稀土冶金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理 硫酸钙晶须 微波法 母液循环 晶型调控
原文传递
稀土La对20CrMnTi齿轮钢中TiN夹杂物改质影响研究
3
作者 汤浩 刘爽 +3 位作者 刘丽霞 彭军 王亚明 王桂林 《炼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20CrMnTi齿轮钢中TiN夹杂物尺寸及分布直接影响钢的力学及服役性能,控制钢中TiN夹杂物形貌及尺寸分布是提升20CrMnTi齿轮钢性能的有效路径。利用试验及热力学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稀土La对20CrMnTi齿轮钢中TiN夹杂物的改质行为。结果表明:... 20CrMnTi齿轮钢中TiN夹杂物尺寸及分布直接影响钢的力学及服役性能,控制钢中TiN夹杂物形貌及尺寸分布是提升20CrMnTi齿轮钢性能的有效路径。利用试验及热力学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稀土La对20CrMnTi齿轮钢中TiN夹杂物的改质行为。结果表明:未加稀土La元素时,析出的TiN微粒会在Al_(2)O_(3)核心上析出长大,逐渐成为尺寸较大的方形Al_(2)O_(3)-TiN复合相夹杂物,此时钢中含TiN夹杂物主要为纯TiN或Al_(2)O_(3)-TiN复合相夹杂物。加入稀土La后,钢中LaAlO3先于Al_(2)O_(3)核心析出,析出的LaAlO3将作为TiN形核核心,后续析出的TiN会在LaAlO3核心上异质形核长大,逐渐成为尺寸较小的LaAlO3-TiN复合相夹杂物,且改质后的TiN夹杂分布较为均匀。稀土La的加入可有效改质钢中TiN夹杂物形貌及尺寸,使得钢中TiN夹杂物由大尺寸棱角尖锐的不规则形状转变为小尺寸夹杂物,此时,钢中含Al_(2)O_(3)-TiN复合相夹杂物被改质为LaAlO3-TiN复合相夹杂物,钢中含TiN夹杂物平均尺寸由4.825μm降至2.84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钢 夹杂物 稀土La 形核核心 改质
下载PDF
富马酸季戊四醇酯基镧稀土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PVC中热稳定性能和抗菌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陈明光 李梦迪 +4 位作者 郁辰 曹鸿璋 于晓丽 柳召刚 罗果萍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本文以富马酸、季戊四醇和醋酸镧为原料,合成了富马酸季戊四醇镧(FGPE-La)稀土化合物,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FGPE-La在聚氯乙烯(PVC)中的热稳定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FGPE-La是兼具热稳定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多功能PVC助剂... 本文以富马酸、季戊四醇和醋酸镧为原料,合成了富马酸季戊四醇镧(FGPE-La)稀土化合物,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FGPE-La在聚氯乙烯(PVC)中的热稳定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FGPE-La是兼具热稳定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多功能PVC助剂,当FGPE-La∶ZnSt2=3∶1时,具有较好的初期白度和长期热稳定性,且当4份FGPE-La单独使用时,热稳定时间达到了68 min,能够显著提高PVC的长期稳定性;当添加6%(质量分数,下同)FGPELa时,PVC的抑菌率达到99.1%,溶血率也仅为4.6%,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化合物 聚氯乙烯 热稳定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校企共建课程的设计与建设——以《稀土产业标准化》新编教材为例
5
作者 尚炜翔 彭军 包金小 《新课程研究》 2024年第33期93-95,共3页
校企共建课程《稀土产业标准化》教材以稀土行业为切入点,全面介绍了标准制订过程、产业标准化、标准体系建立方法,以及标准解读及实施评价等内容。该教材由校企教师共同开发,以确保教材内容切实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该教材遵循教育教... 校企共建课程《稀土产业标准化》教材以稀土行业为切入点,全面介绍了标准制订过程、产业标准化、标准体系建立方法,以及标准解读及实施评价等内容。该教材由校企教师共同开发,以确保教材内容切实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该教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新兴领域和热点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优化教材结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稀土产业标准化的核心技能,培养能够适应稀土行业及标准制订工作的工程师与专业人才,从而为行业输送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产业 标准化 教材建设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稀土在钢中的传承与作用
6
作者 任慧平 计云萍 +3 位作者 高雪云 瞿伟 刘香军 金自力 《包钢科技》 2024年第4期27-36,共10页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量共生矿,搞清稀土在钢中的传承规律,清晰认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及机理,是有效利用稀土资源的关键。文章总结作者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围绕白云鄂博矿稀土在钢中的传承、稀土对钢冶金质量的影响和稀土...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量共生矿,搞清稀土在钢中的传承规律,清晰认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及机理,是有效利用稀土资源的关键。文章总结作者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围绕白云鄂博矿稀土在钢中的传承、稀土对钢冶金质量的影响和稀土在钢中的微合金化作用进行了综述。相关基础研究工作,能够丰富稀土在钢中作用的认识,也能够为白云鄂博矿稀土资源在钢中的高质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稀土 传承 冶金质量 微合金化
下载PDF
对氨基水杨酸稀土配合物对天然橡胶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永刚 郝伟 +4 位作者 柳召刚 王晓丽 马胜梅 张世忠 张凤龙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496-502,共7页
使用稀土类抗氧剂对氨基水杨酸镧(PAS-La)、对氨基水杨酸铈(PAS-Ce)和对氨基水杨酸镧铈(PAS-La-Ce)及受阻酚类抗氧剂2246分别制备了相应的天然橡胶(NR)硫化胶,通过硬度、拉伸性能、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4种抗氧剂对NR热氧老化... 使用稀土类抗氧剂对氨基水杨酸镧(PAS-La)、对氨基水杨酸铈(PAS-Ce)和对氨基水杨酸镧铈(PAS-La-Ce)及受阻酚类抗氧剂2246分别制备了相应的天然橡胶(NR)硫化胶,通过硬度、拉伸性能、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4种抗氧剂对NR热氧老化的防护效果,并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不含抗氧剂和分别含有4种抗氧剂的NR硫化胶的热氧老化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类抗氧剂的防护效果优于受阻酚类抗氧剂2246,PAS-La/NR、PAS-Ce/NR和PAS-La-Ce/NR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保持率高于抗氧剂2246/NR硫化胶,其中PAS-La-Ce/NR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最高,PAS-La的防护效果最佳;5种NR硫化胶在热氧老化过程中均发生了氧化反应,稀土类抗氧化剂和受阻酚类抗氧剂2246的添加均可以提高NR发生热氧降解所需的活化能,增强其热氧稳定性,PAS-La/NR和PAS-Ce/NR硫化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优于抗氧剂2246/NR硫化胶,而PAS-La-Ce/NR硫化胶与抗氧剂2246/NR硫化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水杨酸稀土配合物 抗氧剂 天然橡胶 热氧降解 活化能 耐热氧老化性能
下载PDF
稀土Ce对BT700L钢中TiN夹杂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8
作者 史超 刘锦文 《包钢科技》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汽车大梁钢主要用作重卡汽车底盘上的纵梁、衬梁、横梁等结构件,钢的综合性能对整车的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大尺寸的TiN夹杂物严重危害BT700L钢的加工和使用性能,而稀土能够改善钢中夹杂物数量、形态,提高钢的低温冲击、耐腐蚀... 汽车大梁钢主要用作重卡汽车底盘上的纵梁、衬梁、横梁等结构件,钢的综合性能对整车的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大尺寸的TiN夹杂物严重危害BT700L钢的加工和使用性能,而稀土能够改善钢中夹杂物数量、形态,提高钢的低温冲击、耐腐蚀性能等。文章基于工业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稀土Ce对BT700L钢中TiN夹杂物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加Ce的BT700L钢中形成的主要是纯TiN夹杂物和复合Al-O+TiN夹杂物,而加Ce后BT700L钢中形成的主要是纯TiN夹杂物和复合Ce-Al-O(-S-Ca)+TiN夹杂物。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BT700L钢中随Ce含量增加,TiN夹杂物的析出温度会降低,从而抑制了TiN夹杂物的析出。可采取降低钢中氮和钛含量、增大凝固速率等方式降低TiN夹杂物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700L钢 稀土Ce TIN 夹杂物
下载PDF
白云鄂博稀土、铌、钛影响合金熔体黏度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家辉 刘香君 +3 位作者 郭文涛 白庆伟 金永丽 赵增武 《稀土信息》 2024年第8期22-25,共4页
为提高薄壁合金铸件质量和促进白云鄂博矿的高效平衡利用,需要掌握不同工艺条件下合金熔体黏度的变化规律及机理。白云鄂博矿中富含稀土、铌、钍、钛等金属资源,其中稀土主要通过作用团簇直径和团簇间作用力两种方式改善合金黏度,而原... 为提高薄壁合金铸件质量和促进白云鄂博矿的高效平衡利用,需要掌握不同工艺条件下合金熔体黏度的变化规律及机理。白云鄂博矿中富含稀土、铌、钍、钛等金属资源,其中稀土主要通过作用团簇直径和团簇间作用力两种方式改善合金黏度,而原子序数和混合效应会影响黏度的改善效果。为扭转白云鄂博矿轻稀土供大于求、利用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可以平衡使用轻-重混合稀土,并适当提高轻稀土的比例。本文概括介绍合金熔体黏度和流动性的主要测量方法,综述稀土、铌、钍、钛对Al-Si、Fe-C等合金熔体黏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根据工艺制度选择黏度的测量方式、黏度结果反作用工艺路线、优化和完善并高效利用稀土混合效应的发展方向,助力“两个稀土基地”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合金熔体 黏度 稀土 混合效应
下载PDF
湿法工艺回收钕铁硼废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0
作者 王晓东 张晓伟 +3 位作者 郭峰 李健飞 邓楚璇 王双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钕铁硼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超过30%的稀土金属转移到废料中,导致钕铁硼废料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钕铁硼废料的绿色回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回收钕铁硼废料的湿法工艺研究现状,包括酸... 钕铁硼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超过30%的稀土金属转移到废料中,导致钕铁硼废料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钕铁硼废料的绿色回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回收钕铁硼废料的湿法工艺研究现状,包括酸浸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碱分解法、离子液体回收法、水解法及微生物分解法等多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技术难点,最后提出了未来钕铁硼废料回收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资源二次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 废料 稀土 湿法 回收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二元碱度对CaO-SiO_(2)-Al_(2)O_(3)-CeO_(2)-La_(2)O_(3)渣系黏度和熔渣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赵付恒 辛文彬 +4 位作者 邓永春 张婧 姜银举 曹祚君 王利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6,102,共6页
为合理选择熔渣成分以服务于含稀土熔渣高效富集稀土,采用旋转柱体法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二元碱度条件下混合稀土渣系的黏度和熔体结构。结果表明:二元碱度为0.50、0.86、1.00、1.20时,1550℃下渣系对应的... 为合理选择熔渣成分以服务于含稀土熔渣高效富集稀土,采用旋转柱体法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二元碱度条件下混合稀土渣系的黏度和熔体结构。结果表明:二元碱度为0.50、0.86、1.00、1.20时,1550℃下渣系对应的黏度分别为1.30、0.87、0.60、0.36Pa·s,对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68、220、216、202kJ;Q^(1)(Si)和Q^(2)(Si)在熔渣中的面积分数均在24%以上;随着二元碱度增加,桥氧(O^(0))面积分数减少,非桥氧(O^(-))和自由氧(O^(2-))面积分数增加,代表熔渣聚合度的K值逐渐从0.53降至0.10。随着二元碱度增加,熔渣结构体系趋于简单化是混合稀土渣系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渣 碱度 黏度 熔渣结构 稀土 结晶相 渣系
下载PDF
二元炉渣碱度对微晶铸石析晶行为及抗折强度的影响
12
作者 王晨 王艺慈 +4 位作者 吕智智 柴轶凡 罗果萍 常宏涛 曹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5,共7页
研究了二元碱度对微晶铸石晶化行为及抗折强度的影响。在Facts age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借助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微晶铸石的析晶行为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炉渣碱度在0.90~1.20时,微晶铸石的主晶相为钙铝黄长... 研究了二元碱度对微晶铸石晶化行为及抗折强度的影响。在Facts age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借助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微晶铸石的析晶行为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炉渣碱度在0.90~1.20时,微晶铸石的主晶相为钙铝黄长石和镁黄长石,析晶温度应控制在1100℃以下;炉渣碱度为0.96时,可以获得晶粒分布较为均匀、致密的显微结构;随着碱度的提高,微晶铸石抗折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碱度为0.96时抗折强度达到峰值,为40.08 MPa,当碱度超过0.96时,晶界面积逐渐变小机械强度降低,碱度1.20时抗折强度仅有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碱度 微晶铸石 析晶 抗折强度
原文传递
Ce-MOF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研究
13
作者 张辉 孙懿辉 +3 位作者 吕妍 安胜利 郭瑞华 王瑞芬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1178,共8页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性能的影响机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阻抗、光电流测试和CO_(2)还原性能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光电学性能及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BTC与g-C_(3)N_(4)的复合可能使得g-C_(3)N_(4)层间距发生改变,在细化晶体颗粒的同时提高样品比表面积,使复合样品获得更高的可见光捕获能力且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更高;在仅加入1 mL H2O作为质子提供源的前提下,Ce-BTC/g-C_(3)N_(4)-3拥有最优光催化性能。CO产率为19.02μmol/(h·g),是g-C_(3)N_(4)的2.25倍,循环测试后催化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Ce-BTC 石墨相氮化碳 复合光催化材料
下载PDF
无缝钢管智能化水淬系统的开发与实践
14
作者 杨一帆 王宝峰 +6 位作者 黄军 定巍 杨鹏 张逸尘 苏云帆 田瑞明 张佳伟 《重型机械》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针对无缝钢管水淬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研发了兼具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功能的水淬智能制造系统。经多专业融合形成智能制造方案,感知层用多传感技术获可靠参数与设备状态,分析层建模型寻优并智能识别缺陷,控制层以PLC为核心结合相... 针对无缝钢管水淬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研发了兼具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功能的水淬智能制造系统。经多专业融合形成智能制造方案,感知层用多传感技术获可靠参数与设备状态,分析层建模型寻优并智能识别缺陷,控制层以PLC为核心结合相关技术实现集中管理。开发工艺优化系统并完成联调联试与迭代优化。该系统实现了从原料、工艺、装备、产品到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集成与智能化协同,大幅提升了水淬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在国内某企业应用后,淬火装置运行稳定,提升3.4%的成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淬 智能层控 工艺优化 无缝钢管
下载PDF
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机理
15
作者 魏邦其 李解 +2 位作者 曹钊 马赛赛 张雨涵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0,56,共6页
通过浮选试验、溶液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普通淀粉;酯化淀粉的双极性基团化学吸附在方解石矿物表面,使方解石表面接触角... 通过浮选试验、溶液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普通淀粉;酯化淀粉的双极性基团化学吸附在方解石矿物表面,使方解石表面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加;酯化淀粉使方解石表面Zeta电位负向移动,方解石颗粒之间分散性增加,有效减少浮选产物含水夹带;在油酸钠体系中,酯化淀粉分子空间位阻比油酸钠分子大,与油酸钠分子发生竞争吸附的同时能阻碍油酸钠分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淀粉 方解石 浮选 油酸钠 抑制剂 化学吸附 接触角
下载PDF
Ce_(0.8)Sm_(0.15-x)Nd_(x)Bi_(0.05)O_(2-δ)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武泽栋 周芬 +3 位作者 郜建全 宋希文 陈霞 张庆彪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_(0.8)Sm_(0.15-x)Nd_(x)Bi_(0.05)O_(2-δ)(x=0,0.05,0.10,0.15)系列电解质粉体。使用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仪(UV-Vis)分别对前驱体的分解过程、粉体的结构、表面化学状态及...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_(0.8)Sm_(0.15-x)Nd_(x)Bi_(0.05)O_(2-δ)(x=0,0.05,0.10,0.15)系列电解质粉体。使用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仪(UV-Vis)分别对前驱体的分解过程、粉体的结构、表面化学状态及禁带宽度进行表征;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EIS)技术分别对试样的断面形貌及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可知,前驱体的热分解温度约为291.4℃,XRD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Ce_(0.8)Sm_(0.15-x)Nd_(x)Bi_(0.05)O_(2-δ)电解质粉体呈单一的立方萤石结构。由拉曼光谱分析可知,Ce_(0.8)Sm_(0.1)Nd_(0.05)Bi_(0.05)O_(1.5)的氧空位浓度最高。各试样的禁带宽度为1.86~2.59 eV。电解质经1300℃烧结5 h后,晶粒大小均匀、致密度良好。在500~700℃,电导率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700℃时,Ce_(0.8)Sm_(0.1)Nd_(0.05)Bi_(0.05)O_(1.5)的电导率最大,其值为2.84×10^(-2)S/cm,而且随着Nd3+掺杂量的增加,不同组分电解质的电导率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基电解质 共沉淀法 共掺杂 电导率
下载PDF
Ce_(0.8)(Sm_(1-x)Sr_(x))_(0.2)O_(2-δ)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
17
作者 张庆彪 周芬 +2 位作者 郜建全 宋希文 武泽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Sr和Sm共掺杂的Ce_(0.8)(Sm_(1-x)Sr_(x))_(0.2)O_(2-δ)电解质粉体。焙烧后的粉体经过成型后,在空气中,1500℃烧结5 h得到陶瓷试样。通过热重分析(TG-DSC)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Sr和Sm共掺杂的Ce_(0.8)(Sm_(1-x)Sr_(x))_(0.2)O_(2-δ)电解质粉体。焙烧后的粉体经过成型后,在空气中,1500℃烧结5 h得到陶瓷试样。通过热重分析(TG-DSC)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交流阻抗谱(AC)、热膨胀仪等分别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电性能、热膨胀系数(TEC)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TG-DSC分析确定Ce_(0.8)(Sm_(1-x)Sr_(x))_(0.2)O_(2-δ)前躯体的焙烧温度为650℃。经650℃焙烧2 h后的Ce_(0.8)(Sm_(1-x)Sr_(x))_(0.2)O_(2-δ)粉体具有单一的立方萤石结构。试样经1500℃烧结后较致密,样品表面有少量气孔并有过烧现象,其相对密度均大于92%。组成为Ce_(0.8)(Sm_(0.8)Sr_(0.2))_(0.2)O_(2-δ)的样品在700℃时电导率最大为5.4×10^(-2)S/cm。随Sr^(2+)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热膨胀系数为(10.16^11.38)×10^(-6)K^(-1)。Ce_(0.8)(Sm_(0.8)Sr_(0.2))_(0.2)O_(2-δ)有望用作中温SOFC的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的氧化铈 共掺杂 沉淀法 电导率
原文传递
回火处理对3Cr17NiMoV模具钢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唐黎明 钟昌辉 +3 位作者 刘香军 杨昌桥 贾晓斌 张鸣一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2期43-45,共3页
热处理是提高模具钢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以3Cr17NiMoV模具钢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机、硬度测试仪,以及进行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分析回火处理对3Cr17NiMoV模具钢力学性能... 热处理是提高模具钢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以3Cr17NiMoV模具钢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机、硬度测试仪,以及进行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分析回火处理对3Cr17NiMoV模具钢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高温回火处理较300℃中温回火处理更适宜用于提高3Cr17NiMoV模具钢的塑韧性;500℃回火处理后3Cr17NiMoV模具钢的强度降低了5.92%、维氏硬度降低了4.30%,但延伸率提高了10.39%、冲击功增长了23.45%;500℃回火处理略微降低了3Cr17NiMoV模具钢的耐腐蚀性能,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浸泡14 d时,腐蚀速率由9.56 mm/a增大至12.75 mm/a、腐蚀电流密度由3.09×10^(-6) A/cm^(2)增大至4.56×10^(-6) A/cm^(2);回火处理达到了改善3Cr17NiMoV模具钢塑韧性的目的,但略微降低了其耐腐蚀性能。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需综合考虑热处理工艺,以平衡模具钢塑韧性及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r17NiMoV模具钢 回火处理 塑韧性 腐蚀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氟和磷的研究
19
作者 王振华 文明 +2 位作者 王涛 徐伟民 公衍行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白云鄂博矿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工业价值可回收的元素众多。为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的氟、磷,实验采用NaOH的液固反应体系,主要探究了球磨时间、初始NaOH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白云鄂博矿中氟、磷浸出率的影响。实验... 白云鄂博矿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工业价值可回收的元素众多。为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的氟、磷,实验采用NaOH的液固反应体系,主要探究了球磨时间、初始NaOH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白云鄂博矿中氟、磷浸出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优的浸出条件为:球磨时间5 h,初始NaOH浓度700 g/L,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 h,液固比4∶1。氟浸出率达92.92%,磷浸出率达到63.87%。经XRD、SEM及FIRT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矿中的含氟、磷矿物几乎全部被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氢氧化钠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持续化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婧 罗果萍 +2 位作者 王艺慈 辛文彬 王永斌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8期156-159,共4页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展持续化教学改革。通过培养方案修订、具体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重新合理设置等措施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工作的要求。同时,以钢铁冶金工艺学课程为例阐释持续改进后的...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展持续化教学改革。通过培养方案修订、具体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重新合理设置等措施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工作的要求。同时,以钢铁冶金工艺学课程为例阐释持续改进后的课程综合评价分析具体过程,以保证更优地完成课程目标达成工作及教学培养学生过程中的良好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进 达成度评价 钢铁冶金 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