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1
作者 王志超 李卫平 +3 位作者 杨文焕 敬双怡 殷震育 高静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67-70,共4页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推进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土木水利专业学位人...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推进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土木水利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基于目前我国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重点从人才培养创新性导向、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学位论文应用性导向、“产出”反向促进“培养”和“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指导模式等方面构建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创新能力 研究生 土木水利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内蒙古呼伦湖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及环境污染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卫平 李畅游 +3 位作者 贾克力 张生 史小红 张晓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9-343,共5页
对呼伦湖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TP和TOC)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营养元素的环境评价和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新开河、乌尔逊河及克鲁伦河入湖点(A10、F9、I2)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低于... 对呼伦湖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TP和TOC)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营养元素的环境评价和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新开河、乌尔逊河及克鲁伦河入湖点(A10、F9、I2)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低于其他采样点,且TOC与TN和TP的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和TP的沉积与生物有机质的沉积相伴随;呼伦湖沉积物碳氮比的均值约为10.2,说明内、外源有机质基本达到平衡状态。通过对沉积物的环境污染评价发现,呼伦湖沉积物有机污染较轻,仍处于较清洁状态,但有机氮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地积累指数评价显示,主要污染元素为Cd和As,而Hg、Cu和Zn属于无污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沉积物 重金属 营养元素 环境评价
下载PDF
内蒙古乌梁素海氮、磷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环境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卫平 李畅游 +1 位作者 史小红 崔冰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本文通过对乌梁素海氮磷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的pH值、温度、pe值下的地球化学环境分析,尝试用地球化学研究湖泊水体中富营养元素—氮、磷的存在形态。
关键词 氮磷 分布特征 地球化学 乌梁素海
下载PDF
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内蒙古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瑾瑾 金光 +2 位作者 王宇星 郝楠 郭少朋 《分布式能源》 2018年第1期50-57,共8页
为推广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能源资源现状,总结分布式能源在内蒙古地区的相关政策,并针对典型地区用户进行经济性分析,对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具有天然气... 为推广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能源资源现状,总结分布式能源在内蒙古地区的相关政策,并针对典型地区用户进行经济性分析,对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具有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且储量可观,为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提供了基础;其次,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促进了该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另外,经济性分析表明,采用太阳能-天然气互补系统的投资回收期为7a,内部收益率为19%,投资利税率为20.49%,CO_2和NO_x减排率分别为53.96%和69.27%,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综上,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和推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可行性 资源储量 政策引导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兴 李畅游 +3 位作者 李卫平 史小红 代文婕 勾芒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5-890,共6页
为揭示不同形态氮在乌梁素海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ArcGIS统计模块分析了2006-2007年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的时空变异.研究表明:乌梁素海水体中各监测点总氮浓度夏、冬季高,秋季低,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秋、冬季氨氮平均浓度明... 为揭示不同形态氮在乌梁素海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ArcGIS统计模块分析了2006-2007年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的时空变异.研究表明:乌梁素海水体中各监测点总氮浓度夏、冬季高,秋季低,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秋、冬季氨氮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夏季;不同季节亚硝态氮平均浓度明显高于硝态氮.在空间分布上,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分布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总之,乌梁素海氮素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主要污染源为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沿总干渠区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水体的流动氮污染减少,但某些区域因芦苇、水草密集而使不同形态氮有不同程度的增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不同形态氮 时空分布 ARCGIS
下载PDF
内蒙古某煤矸石制备沸石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莉荣 张娜 +1 位作者 杜明展 刘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7-171,共5页
煤矸石作为一种巨量固体废弃物,研究其开发利用途径,对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某煤矸石为原料、模拟稀土生产的氨氮废水为吸附对象,采用碱熔—陈化—晶化工艺,研究了焙烧温度、陈化过程液固比、陈化时间、... 煤矸石作为一种巨量固体废弃物,研究其开发利用途径,对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某煤矸石为原料、模拟稀土生产的氨氮废水为吸附对象,采用碱熔—陈化—晶化工艺,研究了焙烧温度、陈化过程液固比、陈化时间、晶化时间对合成沸石吸附模拟废水中氨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600℃、陈化过程的液固比为14 mL/g、陈化时间为20 h、晶化时间为1 h条件下合成的煤矸石沸石对模拟废水中的氨氮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应的氨氮吸附量为3.74 mg/g,去除率达74.80%。产品的SEM和XRD分析表明,碱熔使煤矸石组成发生了改变,碱熔产物经陈化—晶化,获得了结晶度较好的煤矸石合成沸石,该沸石属于A型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沸石 碱熔法 陈化 晶化 氨氮
下载PDF
内蒙古呼伦湖水量平衡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志杰 李畅游 +1 位作者 李卫平 张生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81,共9页
根据呼伦湖的实际水文过程,计算1963-1980年月水量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库容与径流、径流+降雨、径流+降雨-蒸发的相关性.利用累积和分析水位、径流、降雨、蒸发年均值的突变情况,进而重点论述了2000年后水位持续降低的原因.同时,探讨... 根据呼伦湖的实际水文过程,计算1963-1980年月水量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库容与径流、径流+降雨、径流+降雨-蒸发的相关性.利用累积和分析水位、径流、降雨、蒸发年均值的突变情况,进而重点论述了2000年后水位持续降低的原因.同时,探讨各水平衡项的年内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后水位的急剧降低是气候变化(暖干化)造成的.河川径流对水位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湖面降雨.每年4、5月,冰封期积累的降雪融化渗入地下补给湖泊,其他时间则由湖泊补给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水量平衡 呼伦湖 累积和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金光 陈正浩 +1 位作者 郭少朋 郝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341,共8页
为探讨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在内蒙古地区的供暖可行性,从内蒙古地区资源条件出发,选取呼和浩特市某大型建筑进行供暖季内的TRNSYS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运行5 a内,补热模式与辅助模式下系统COP平均值分别为3.87和4.83,均处于北方... 为探讨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在内蒙古地区的供暖可行性,从内蒙古地区资源条件出发,选取呼和浩特市某大型建筑进行供暖季内的TRNSYS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运行5 a内,补热模式与辅助模式下系统COP平均值分别为3.87和4.83,均处于北方地区热泵系统供暖COP平均值在3~5之间,运行5 a后的土壤温降分别为0.39、0.31℃,辅助模式下供暖更佳;辅助模式下与燃煤锅炉和热电联产供暖相比可节约53.98%和34.82%的能耗,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与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燃油锅炉及热电联产供暖几种供暖方式的相对运行费用分别为1.88、1.42、4.74、13.13与1.00,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供暖的运行费用略高于燃煤锅炉和热电联产供暖,但远低于燃气锅炉和燃油锅炉供暖;利用模糊分析法得到几种供暖方式的环境优度分别为0.781、0.292、0.841、0.531和0.347,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供暖的环境优度略低于燃气锅炉供暖,但远高于其他供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泵系统 供暖 可行性 模糊分析法
原文传递
内蒙古某尾矿库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肖作义 赵鑫 +4 位作者 孟庆学 许欣 杜伟旗 马飞 郑春丽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5-142,共8页
以内蒙古包头市境内某有色金属尾矿库周边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尾矿库周边共布设44个土壤样品采集点,检测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r、Cd含量。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US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土壤... 以内蒙古包头市境内某有色金属尾矿库周边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尾矿库周边共布设44个土壤样品采集点,检测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r、Cd含量。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US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健康风险和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种重金属均值含量都高于河套地区背景值,尤其是Pb、Zn、Cd分别是背景值的3.64、2.36、3.25倍。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研究区以Pb、Zn、Cd污染为主,但污染范围较小。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研究区土壤中五种重金属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源解析分析结果为土壤中Pb、Zn、Cd含量主要受尾矿渣的影响,Cu、Cr主要受土壤母质影响,其次为交通运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单因子污染指数 健康风险评价 源解析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金光 张宏葛 +1 位作者 郭少朋 郝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1-756,共6页
通过对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模式及性能参数进行研究,得到适合该地区运行的最佳方式.以包头市住宅建筑为模型,建筑面积为6451.94 m^2,对该建筑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辅助模式与补热模式两种模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 通过对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模式及性能参数进行研究,得到适合该地区运行的最佳方式.以包头市住宅建筑为模型,建筑面积为6451.94 m^2,对该建筑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辅助模式与补热模式两种模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辅助模式明显优于补热模式.集热器参数在最优条件下,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连续运行5a时,辅助模式下的土壤温度仅下降0.32℃.COP均值为4.82,辅助模式较补热模式的COP值提高24.9%.又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热泵机组制热量及系统的耗电量,辅助模式较补热模式下热泵机组的年制热量降低49.3%,年耗电量降低了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地源热泵 TRNSYS 土壤温度 运行模式 集热器参数
下载PDF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氮素时空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兴 李畅游 +2 位作者 李卫平 张春媛 勾芒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7-40,44,共5页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在内蒙古乌梁素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了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的时空变异性。研究表明:在时间上,乌梁素海水体中各监测点总氮平均浓度夏季高,秋季低,而氨氮浓度与此相反,季节性差异较为...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在内蒙古乌梁素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了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的时空变异性。研究表明:在时间上,乌梁素海水体中各监测点总氮平均浓度夏季高,秋季低,而氨氮浓度与此相反,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在空间上,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和随机性,较小尺度上影响不同形态氮转化的作用过程可以忽略,不同形态氮都具有中强等级空间相关性,大多数属于强度空间相关性。总之,乌梁素海氮素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主要污染源为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形态氮 时空分布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内蒙古智力支持系统能力演化的时序性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佩文 郭喜 +1 位作者 郭世英 智颖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25-128,共4页
智力支持系统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应用教育投入指数、科技资源指数和政府效率对近20年来内蒙古智力支持系统综合水平与产出效应进行时序性和地区间差异与关... 智力支持系统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应用教育投入指数、科技资源指数和政府效率对近20年来内蒙古智力支持系统综合水平与产出效应进行时序性和地区间差异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智力支持系统指数从1995年的94.3上升到2013年的108.4,2013年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列第24位。其中,教育能力指数从基期的99.7上升到2014年的120.6,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能力指数从基期的87.4上升到2013年的104.2,但科技资源指数、科技产出指数和科技贡献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管理能力指数从基期的95.8上升到2013年的109.5,但政府效率指数和经济社会调控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比较,1995年内蒙古地区智力支持系统能力(94.3)低于新疆(97.2)和宁夏(95.9),但高于,广西(93.2)和西藏(83.1)。到2013年,内蒙古智力支持系统水平(108.4)低于宁夏(108.8),高于广西(107.8)、新疆(106.9)和西藏(98.0),但与我国东、中平均水平仍有巨大的差距。内蒙古综合现代化水平居全国第15位,第一次现代化水平均位居全国第12位,列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首。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其它区域和少数民族地区智力支持系统能力提升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支持系统 科技资源指数 归一化系数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承载力历史演化及预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路 白晶晶 郑春丽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5期155-163,共9页
论文选取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研究区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各类指标数据,建立生态承载力三维评价模型,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模型中的指标进行赋权,计算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现状及对其变化敏... 论文选取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研究区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各类指标数据,建立生态承载力三维评价模型,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模型中的指标进行赋权,计算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现状及对其变化敏感的指标,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保护我国北疆的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指标为人均水资源量和森林覆盖率,研究区整体生态承载力呈逐渐上升趋势,但短期仍处于中低水平,需加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互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将逐渐增高,增长速率加快,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具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三维评价模型 马尔科夫链 灰色预测模型 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包头段水体氨氮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哲 戴宝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044-8045,共2页
通过对黄河包头段氨氮污染状况水质监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黄河包头段氨氮污染近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污染还是较为严重;一年中6~10月氨氮含量较低,其他月份氨氮含量增高,且氨氮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
关键词 氨氮污染 变化状态 黄河包头段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63
15
作者 王志超 孟青 +4 位作者 于玲红 杨文焕 李卫平 杨建林 杨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09,共6页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其与覆膜年限、灌溉类型等的响应关系,该文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地膜覆膜现状,并考虑覆膜年限(覆膜5、10、20 a)及灌水方式(滴灌和畦灌)2...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其与覆膜年限、灌溉类型等的响应关系,该文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地膜覆膜现状,并考虑覆膜年限(覆膜5、10、20 a)及灌水方式(滴灌和畦灌)2个因子,探索了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颜色、粒径等赋存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微塑料表面特征及表面附着物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覆膜年限下(5、10、20 a)土壤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2526.00、4352.80、6070.00个/kg,单层土的微塑料含量最大值(2133.50 ind/kg)出现在覆膜20 a的0~10 cm土层,最小值(678.00个/kg)出现在覆膜5 a的>20~30 cm土层;不同覆膜年限和灌溉类型影响土壤微塑料丰度,滴灌农田微塑料丰度值略大于畦灌农田,在不同土层深度上微塑料丰度值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微塑料类型主要有纤维类(23.34%)、碎片类(26.31%)、薄膜类(38.57%)和颗粒类(11.78%)等4种,且薄膜类在不同土层占比都较高,微塑料颜色包括黑色、透明、绿色、红色、蓝色等,比例分别为24.56%、23.83%、19.34%、16.52%和15.75%,其中0~10 cm土层中微塑料以黑色为主,占比30.25%,在>10~20、>20~30 cm土层中微塑料以透明为主,占比30.15%和29.23%,粒径则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呈逐渐减少趋势,粒径小于1 mm的微塑料居多,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微塑料粒径在0~10、>10~20、>20~30 cm土层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且粒径大小与灌溉类型无显著关系(P>0.05);微塑料样品表面特征粗糙,呈现不规则孔隙,纤维类、薄膜类和碎片类微塑料均具有较多规则微小孔隙,而颗粒类微塑料表面孔隙则不规则且呈凹凸状,土壤中微塑料的多孔特性造成微塑料比表面积增大,进而增加对土壤中其他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吸附;微塑料的表面孔隙附着有机体和污染物,表面存在稳定的铁氧化物、稀土元素等,并容易形成有机-无机复合污染效应。研究对于明晰微塑料在河套灌区土壤中的分布现状及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微塑料 分布特征 灌溉 河套灌区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彬 李邵宇 +5 位作者 古琛 赵萌莉 邹俊明 段红梅 刘浩杰 李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55-3363,共9页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通过对群落特征和4种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冷蒿(Artemisia frigid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生物量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放牧梯度下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生物量权衡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荒漠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盖度、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呈降低趋势;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均表现出向地下权衡,且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权衡值变大;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冷蒿和银灰旋花根冠比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理解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权衡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冰封期内蒙古南海湖细菌菌群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文焕 毋凡琛 +2 位作者 申涵 李卫平 张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5-81,共7页
【目的】探究寒旱区湖泊冰封期细菌菌群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海湖不同湖区12个采样点水体及沉积物细菌进行测定,分析了多样性指数、细菌群落组成并进行了相关性热图分析。【结果】不同区域物种多样性有... 【目的】探究寒旱区湖泊冰封期细菌菌群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海湖不同湖区12个采样点水体及沉积物细菌进行测定,分析了多样性指数、细菌群落组成并进行了相关性热图分析。【结果】不同区域物种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从门水平来看,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沉积物中以变形菌门(40%)和绿弯菌门(24%)居多,水体中以蓝藻门(29%)和放线菌门(33%)居多,菌群丰度在旅游开发区较大。从属水平分析,优势类群集中在硫杆菌属(thiobacillus)、未分类蓝细菌科(unclassified-c-Cyanobacteria)、未分类绿弯菌科(unclassified-p-Chloroflexi)。沉积物中以硫杆菌属居多,约占21%,水体中以未分类蓝细菌科居多,约占24%,其在4个区域均有大量分布,旅游开发区最多。TN、DO、T(温度)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TN、NH_4^+-N、C/N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控制其量是控制南海湖水华爆发的重要条件。【结论】南海湖在冰封期富营养化加剧,在各区域沉积物中均有Thiobacillus,其在南海湖冰封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预防黑臭水体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南海湖 冰封期
下载PDF
内蒙古某尾矿废弃地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荟 郑春丽 +1 位作者 白晶晶 梁瞻宝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第6期55-62,共8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境内某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区域,对其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进行研究;共布设32个土壤样品采集点,检测样品中重金属Cr、Ni、Cu、Cd、Pb、As、Hg、Zn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再结合... 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境内某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区域,对其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进行研究;共布设32个土壤样品采集点,检测样品中重金属Cr、Ni、Cu、Cd、Pb、As、Hg、Zn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再结合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①所有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筛选值。②Cr、Ni、Zn、Cu四种重金属均值含量高于河套地区背景值。③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Cu污染最严重,其次Cd、Zn污染次之,但污染范围较小。④源解析分析结果Cu、Cd、Zn主要受废弃尾矿砂的影响,Cr主要受工业排放和煤炭燃烧的影响。总的来说,研究区受重金属的污染较轻,可采用微生物与城市固废的修复技术进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单因子污染指数 地累积污染指数法 源解析
下载PDF
旱作区秸秆覆盖还田对黑土土壤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吕明子 田德龙 +2 位作者 王国帅 王志超 李卫平 《农机市场》 2025年第4期104-107,共4页
黑土旱作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土壤环境状况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秸秆覆盖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 黑土旱作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土壤环境状况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秸秆覆盖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黑土旱作区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土壤环境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展望,以期为黑土旱作区秸秆覆盖还田的推广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旱作区 秸秆覆盖还田 土壤环境 农业 可持续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改革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俊俊 庞赟佶 +1 位作者 王晓彤 刘素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6期225-226,共2页
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发展形式和特点,结合我校的定位和学生培养目标,指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流体力学》课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