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忆敬 陈言东 +3 位作者 管秀静 丁斌斌 郑兆祥 王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4期14-16,19,共4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并进一步探讨FD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排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FD患者89例,症状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入选病例行胃镜检查,根据快速尿素酶检测法及病理活组织检查将患者分为HP阳性...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并进一步探讨FD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排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FD患者89例,症状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入选病例行胃镜检查,根据快速尿素酶检测法及病理活组织检查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49例和HP阴性组40例,同时选取无症状健康对照组30例。利用实时超声胃窦单切面法,分别测量空腹、500 m L饮水后即刻和饮水后20 min时胃窦近端单切面截面积,并计算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评估两组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D患者的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均有改变,差异显著(P<0.05);2FD患者的HP感染率为55.1%,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相比,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略有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较无症状健康人群明显降低;FD患者是否合并HP感染,对胃排空功能无显著影响,推测FD的胃排空功能异常机制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旋杆菌 胃排空功能
下载PDF
消化科能自理的禁食水患者2种口腔护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马秀娟 赵美娥 +1 位作者 李学琴 许美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口腔护理 患者 禁食 消化科 漱口 临床研究 常规 口腔感染 口腔黏膜 唾液分泌
下载PDF
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龙 冯岳 《智慧健康》 2019年第34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探讨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奥曲肽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对两组缓解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治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肝硬化 顽固性腹水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大肿瘤抑制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立聪 田旭阳 贾彦彬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568-572,共5页
大肿瘤抑制激酶1(LATS1)和LATS2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功能的激酶,二者高度同源,并且在功能上有所重叠。LATS1和LATS2蛋白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包括软组织肉瘤、白血病、星形细胞瘤、乳腺癌、前列腺癌... 大肿瘤抑制激酶1(LATS1)和LATS2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功能的激酶,二者高度同源,并且在功能上有所重叠。LATS1和LATS2蛋白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包括软组织肉瘤、白血病、星形细胞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研究表明LATS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如在基因转录调控、调节细胞周期检查点、诱导凋亡、抑制细胞移行、维持遗传稳定以及调节器官组织大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了解LATS1和LATS2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是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文章就LATS基因的发现、蛋白结构与表达、作用靶点、功能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大肿瘤抑制激酶1 大肿瘤抑制激酶2 生物学功能
原文传递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浆中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晶 杨耀娴 +1 位作者 李明娟 裴中美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浆中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例,Chli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8例,C级1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观察肝硬化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浆中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例,Chli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8例,C级1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18例,无上消化道出血组30例。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其血浆中PGI2和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lid—pugh分级A级患者血浆中6-Ke—to—PGF1a和TXB2含量分别为(108.8±34.2)ng/L和(87.5±19.3)ng/L,B级为(139.4d±38.3)ng/L和(106.6±20.7)ng/L,C级为(181.9±53.2)ng/L和(128.5±26.3)ng/L,对照组为(90.6±23.6)ng/L和(73.6±18.3)ng/L,经方差分析,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2、4.63,P均〈0.01);各组间经SNK—q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浆中6-Keto—PGF1a和TXB2含量在Chlid—pugh分级A、B、C级患者中逐级增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单纯肝硬化患者血浆中6-Keto—PGF1a含量分别为(152.26±70.45)、(120.15±34.06)ng/L,TXB2含量分别为(110.09±50.32)、(99.01±25.23)ng/L,经两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2.27,P均〈0.01)。结论PGI2和TXA2含量的变化参与并促进了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前列环素 血栓素A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