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黄鼬和鼬獾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敬慧 张守峰 +5 位作者 刘晔 陈奇 苗富春 王林栋 李易潞 扈荣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为确定江西省除鼬獾外夜行肉食类野生动物黄鼬是否携带狂犬病病毒,对该地区黄鼬和鼬獾进行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其感染状况。方法在江西部分地区采集黄鼬和鼬獾脑组织样品,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样品中狂犬病毒抗原,小鼠颅内... 目的为确定江西省除鼬獾外夜行肉食类野生动物黄鼬是否携带狂犬病病毒,对该地区黄鼬和鼬獾进行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其感染状况。方法在江西部分地区采集黄鼬和鼬獾脑组织样品,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样品中狂犬病毒抗原,小鼠颅内接种实验(MIT)分离病毒,RT-PCR扩增其核蛋白和糖蛋白全基因进行测定,并与我国其他地区狂犬病病毒的核酸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黄鼬脑组织样品FAT结果阳性率为0(0/1 102),鼬獾阳性率为1.9%(4/210)。经MIT分离到4株狂犬病病毒之间N基因和G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6%~100%和99.7%~100%,与浙江和江西其它鼬獾狂犬病病毒分离株同源性为96.0%~99.3%和98.7%~99.1%,与浙江和福建犬源分离株(ZJ-QZ,D01,FJ008,FJ009等)同源性为88.2%~88.8%和87.6%~87.7%。结论采样地区黄鼬样品中未发现狂犬病病毒感染,而鼬獾感染狂犬病病毒阳性率较高,说明其种群内存在狂犬病的流行;犬与鼬獾狂犬病病毒株同源性较低,二者交叉传播或溢出的可能性较低;黄鼬和鼬獾尽管同属夜行动物,但二者交互感染的可能性很低。有必要对该地区野生动物狂犬病进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黄鼬 鼬獾 流行病学监测
下载PDF
我国狂犬病现状与防控意见 被引量:59
2
作者 张菲 张守峰 +3 位作者 唐青 唐建蓉 刘晔 扈荣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8,共8页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人兽共患传染病 世界性分布 防控 死亡人数 统计数字 夏威夷
下载PDF
狂犬病动物抗体水平检测和监测 被引量:8
3
作者 扈荣良 张守峰 +1 位作者 刘晔 张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5,共3页
关键词 抗体水平检测 狂犬病抗体 动物体内 抗体监测 中和抗体水平 预防免疫 免疫覆盖率 免疫水平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富集表位基因克隆及其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雷 李忠 +3 位作者 刘晔 崔艳 卢彦欣 扈荣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构建狂犬病病毒标准强毒株(CVS-24)糖蛋白富集表位基因原核表达系统。方法通过RT-PCR扩增CVS-24株糖蛋白两段表位富集区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G1和pET-G2,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IPTG诱导表达。表达... 目的构建狂犬病病毒标准强毒株(CVS-24)糖蛋白富集表位基因原核表达系统。方法通过RT-PCR扩增CVS-24株糖蛋白两段表位富集区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G1和pET-G2,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分别经12%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大肠杆菌可高效表达目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可被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识别。经薄层扫描分析,目的蛋白表达量可占菌体总蛋白的42%(G1)和34%(G2)。结论已成功构建了狂犬病病毒标准强毒株(CVS-24)糖蛋白富集表位基因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有可能作为检测狂犬病病毒血清抗体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糖蛋白 富集表位 原核表达
下载PDF
4株狂犬病街毒的分离及其核蛋白和糖蛋白序列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潘铁骊 张守峰 扈荣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以4株狂犬病街毒分离株及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狂犬病病毒街毒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核蛋白及糖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及进化分析,比较我国狂犬病流行毒株与人用及兽用狂犬病疫苗株间的基因及抗原性差异,为相关疫苗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 目的以4株狂犬病街毒分离株及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狂犬病病毒街毒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核蛋白及糖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及进化分析,比较我国狂犬病流行毒株与人用及兽用狂犬病疫苗株间的基因及抗原性差异,为相关疫苗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疑似狂犬病的犬脑标本,以乳鼠颅内接种法(MIT)和细胞培养分离技术(CIT)分离狂犬病病毒,并进行TCID50和LD50测定;以RT-PCR法扩增其核蛋白(N)和糖蛋白(G)基因,克隆入T载体并测序后,下载GenBank内已有的狂犬病病毒数据资源,以(Clustal和MEGA3软件)进行基因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从广东、河北两省分离到狂犬病病毒街毒4株,分别命名为GN07、WJ07-1、WJ07-2、GC07;序列分析表明4株狂犬病病毒均为基因1型,其N基因与G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9.5%-99.9%和87.9%-99.9%,其中GN07与WJ07-1、WJ07-2、GC07的同源性较低。与己知的基因1型狂犬病毒相比,WJ07-1、WJ07-2、GC07与湖南、湖北、云南、浙江等地分离株及印度尼西亚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8%-99.4%和92.2%;GN07与CTN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4.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株病毒与CTN疫苗株同源性较高,与人用狂犬病疫苗3aG、PV株及兽用狂犬病疫苗ERA株和Flury疫苗株的同源性相对较远。适应细胞培养后,四株街毒的LD50和TCID50最高者为GN07,而WJ07-1较低,差别较大。结论4株狂犬病分离株与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狂犬病流行毒株的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在进化关系上分属于不同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核蛋白 糖蛋白 同源性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里新 靳玉珠 扈荣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口蹄疫是被列为A类疫病的家畜传染病之一,接种疫苗是防止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口蹄疫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饲疫苗、合成肽疫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工程弱毒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及空病毒衣壳蛋白... 口蹄疫是被列为A类疫病的家畜传染病之一,接种疫苗是防止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口蹄疫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饲疫苗、合成肽疫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工程弱毒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及空病毒衣壳蛋白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