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8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科研仪器发展趋势
1
作者 于婷 韩铁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6年第6期848-850,共3页
将生物医学科研仪器作为以人为本的一类工具加以认识,着眼于科研人员在生物医学科研工作中对仪器的客观与主观需求,分析了生物医学科研仪器在自动化、高通量、可视化和集成化方面不断发展的必然性,阐释了生物医学科研仪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医学 科研仪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人源化小鼠抗人交联纤维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1 刘士辉,王国力,黄君健 等.鼠抗人纤维蛋白抗体 Fv 片段的三维结构模建.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7,21(2):1202 王 翔,俞炜源.多菌落分组 P C R 法从高背景中筛选重组子.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6;20(4):2333  Kutem ri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刚 俞炜源 +2 位作者 王 翔 王国力 黄君健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人源化小鼠抗人交联纤维蛋白单链抗体。方法:首先依照人源化单链抗体的蛋白序列设计并优化人源化单链抗体的核苷酸序列,然后在化学合成 14 条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片段的基础上,利用二次 P C R 方法构建完整的... 目的:克隆和表达人源化小鼠抗人交联纤维蛋白单链抗体。方法:首先依照人源化单链抗体的蛋白序列设计并优化人源化单链抗体的核苷酸序列,然后在化学合成 14 条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片段的基础上,利用二次 P C R 方法构建完整的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并把构建的全长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直接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利用表达筛选和测序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挑选正确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的 I P T G 诱导表达。结果:构建并挑选到序列正确的全长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而且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高表达。结论:基因的部分化学合成, P C R构建及表达筛选是克隆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纤维蛋白 单链抗体 大肠杆菌 表达 克隆
原文传递
科索沃战争对未来军事医学的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套兴 蒋铭敏 +4 位作者 黄留玉 王德文 樊飞跃 李君文 杨国山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315,共3页
1999年 3月 2 4日至 6月 10日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继 78天的大规模空袭 ,给南联盟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后又一场大量使用高技术兵器、以空袭和反空袭为主要作战形式的局部战争。本文... 1999年 3月 2 4日至 6月 10日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继 78天的大规模空袭 ,给南联盟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后又一场大量使用高技术兵器、以空袭和反空袭为主要作战形式的局部战争。本文在论述了这场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军事医学的影响之后 ,着重谈了对未来军事医学研究如下几点启示 :( 1)要重视对贫铀弹的危害与医学防护 ;( 2 )加强军事应激的研究 ,增强官兵战时的精神、心理适应能力 ;( 3)建立反空袭作战的综合卫生保障体系 ;( 4 )重视电磁脉冲等新的致伤因素的生物效应研究 ;( 5)加强战时睡眠和战斗疲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索沃战争 军事医学 影响 医学防护 贫铀弹
下载PDF
2009~2013年某研究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北平 凌焱 +1 位作者 于婷 韩铁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5期708-711,共4页
对某研究所2009~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从项目类别、所属学科、申请人员年龄、职称等级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总结了该单位在人才建设和课题申报管理上的经验,为今后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统计分析 科研管理
下载PDF
维生素C生物转化的代谢工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袁红杰 张惟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本文从代谢工程角度出发,综述维生素C(Vc)生物转化代谢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3条产生Vc重要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LG)反应路线的代谢机制、反应酶系及代谢工程菌构建等方面的问题;并对Vc生物转化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维生素C 生物转化 代谢工程 2-酮基-L-古龙酸 反应路线 代谢工程菌
下载PDF
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及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田靖 张惟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3期447-450,共4页
阿维菌素(avermectin)是由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产生的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农业和畜牧业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有关除虫链霉菌基因组序列分析、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以及阿维菌素育种和代谢工程的研究... 阿维菌素(avermectin)是由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产生的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农业和畜牧业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有关除虫链霉菌基因组序列分析、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以及阿维菌素育种和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链霉菌 阿维菌素 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下载PDF
Vero细胞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及其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佃亮 肖成祖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4年第3期130-133,共4页
过去人用生物制品的生产只允许用原代或二倍体细胞。随着这个规定的打破,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成为异倍体细胞中首先用于人用生物制品生产的细胞基质。Vero细胞所以受到生物工程工作者重视,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①不能合成干扰素,对... 过去人用生物制品的生产只允许用原代或二倍体细胞。随着这个规定的打破,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成为异倍体细胞中首先用于人用生物制品生产的细胞基质。Vero细胞所以受到生物工程工作者重视,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①不能合成干扰素,对多种病毒敏感,适于疫苗生产;②猿猴很接近人类,故用该细胞生产的生物制品有减少免疫学问题的可能;③具有多层生长现象,但无致瘤性,适于高密度培养。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培养 VERO细胞 细胞基质 灌流培养 微载体 疫苗生产 异倍体 二倍体细胞 生长现象 生产基因
下载PDF
噬菌体表面显示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照中 苏国富 黄翠芬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8年第3期61-64,共4页
利用噬菌体表面显示技术,将蛋白质或短肽分子在噬菌体表面表达,可以对抗原表位及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位点进行定位与模拟,并用于蛋白质的体外亲和力优化以及新基因的克隆,在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和筛选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环肽结构的设计... 利用噬菌体表面显示技术,将蛋白质或短肽分子在噬菌体表面表达,可以对抗原表位及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位点进行定位与模拟,并用于蛋白质的体外亲和力优化以及新基因的克隆,在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和筛选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环肽结构的设计以及筛选策略和方法的改进,逐步推动着噬菌体表面显示技术在免疫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表面显示技术 生物医学 应用
下载PDF
浅谈美国对生物工程的管理
9
作者 文立民 张兆山 +1 位作者 王锦梅 黄翠芬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7年第1期47-48,共2页
生物技术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它已在基础研究、工业和商业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实属必要。1986年,美国政府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协调大纲(Coordinated Framework)的出台标志着管理政策的开始。 协调大... 生物技术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它已在基础研究、工业和商业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实属必要。1986年,美国政府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协调大纲(Coordinated Framework)的出台标志着管理政策的开始。 协调大纲是一项广泛而复杂的协调政策,它解释了现存的对生物工程管理政策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产品 管理政策 OFFICE 管理措施 协调管理 基因治疗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食品添加剂 医学科学院 重组DNA技术
下载PDF
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虹 张惟材 汪建华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5年第4期448-451,共4页
聚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物。本文讨论了以聚酮生物合成酶为核心的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以及近年来有关代谢工程在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主要包括将聚酮生物合成途径引入新的宿主、代谢流量... 聚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物。本文讨论了以聚酮生物合成酶为核心的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以及近年来有关代谢工程在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主要包括将聚酮生物合成途径引入新的宿主、代谢流量分析在提高聚酮化合物中的应用及合成新的聚酮化合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酮化合物 代谢工程
下载PDF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实验记录及其存档与管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立利 谢英华 徐池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优良实验记录规范在生物医学工作者养成科学素养、提供科研首先发现权证据、开展数据分析、发表论文、科研协作、同行评议,乃至支持知识产权诉求和抗辩学术不端行为指控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院一直极为重视实验记录的规范... 优良实验记录规范在生物医学工作者养成科学素养、提供科研首先发现权证据、开展数据分析、发表论文、科研协作、同行评议,乃至支持知识产权诉求和抗辩学术不端行为指控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院一直极为重视实验记录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先后建立起一整套实验记录的职责、格式、内容、检查评比、归档和档案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和要求,为科研成果申报、提高科研规范化水平和应对行政监管部门检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记录 规范 管理
下载PDF
甲磺酸雷沙吉兰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及非酪胺控制饮食条件下对中国健康受试者血压的影响
12
作者 王茂 赵巧林 +2 位作者 刘小英 沈浩 游雪丹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1期40-46,共7页
目的初步比较2种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探讨不控制酪胺摄入的情况下服用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对中国健康受试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在24名中国健康受试者中进行随机、开放、两制剂、单剂量、两周期、两序列、双交... 目的初步比较2种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探讨不控制酪胺摄入的情况下服用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对中国健康受试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在24名中国健康受试者中进行随机、开放、两制剂、单剂量、两周期、两序列、双交叉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预试验;同步采集血样、监测血压,获取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估药物安全性,尤其是对血压的影响。结果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空腹组达峰浓度(C_(max))为(8389.09±4159.42)pg/mL、(8325.00±3978.49)pg/mL;0-t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为(5071.98±1610.79)h•pg/mL、(5080.93±2117.82)h•pg/mL;0-∞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为(5149.05±1640.41)h•pg/mL、(5191.22±2149.20)h•pg/mL;餐后组C_(max)为(3258.08±1213.33)pg/mL、(2500.00±730.73)pg/mL;AUC_(0-t)为(5630.80±1817.24)h•pg/mL、(4659.80±1072.91)h•pg/mL;AUC_(0-∞)为(5488.83±1714.69)h•pg/mL、(4697.23±1113.66)h•pg/mL。空腹状态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_(max),AUC_(0-t),AUC_(0-∞)经对数转换后90%置信区间分别为73.13%~138.23%、90.73%~119.50%、89.99%~118.70%;餐后状态下分别为96.96%~162.15%、102.90%~133.59%、102.41%~135.37%。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可比性,进食会影响药物的系统暴露和达峰时间;不控制酪胺摄入的情况下对空腹组与餐后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雷沙吉兰片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非酪胺控制饮食 血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全国医药生物工程2004年学术研讨会及征文第二轮通知
13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4年第3期234-234,共1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医药生物
下载PDF
全国医药生物工程2007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14
《生物产业技术》 2007年第1期90-90,共1页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07年11月中旬在武汉召开《全国医药生物工程2007年学术研讨会》,对医学生物技术与工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和发展前景进行交流和研讨。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医药生物 医学生物
下载PDF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侠 吕秋军 +3 位作者 王林 叶棋浓 温利青 张敏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及相关 的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方法 将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系,MTT法检测样品对HepG2.2.15细胞的毒 性,E...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及相关 的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方法 将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系,MTT法检测样品对HepG2.2.15细胞的毒 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与其上清中总HBV DNA含量,流式细胞仪 检测白藜芦醇时HepG2.2.15的凋亡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白藜芦醇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治疗指 数(TI)分别为(3.26±0.39),(2.91±0.12);在低毒或无毒浓度(0.11 mol·L-1)下降低DNA拷贝数;呈浓度依赖性诱导 HepG2.2.15细胞凋亡。结论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BV DNA复制, 诱导感染HBV的HepG2.2.15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病毒活性。综合评价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活性,即白藜芦醇苷(Rn1)、甲氧 基取代羟基的苷[4′-甲氧基-3,3′,5-二苯乙烯-3-葡萄糖苷(Rn3)]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乙型肝炎病毒 构效
下载PDF
红霉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部昌 赵志虎 马清钧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0-44,共5页
红霉素是一类广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近 10年来用基因工程方法对红霉素结构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基因工程不仅可以改造红霉素内酯环环的大小、环的骨架和环的侧链 ,而且可以对后修饰的羟基、糖基和... 红霉素是一类广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近 10年来用基因工程方法对红霉素结构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基因工程不仅可以改造红霉素内酯环环的大小、环的骨架和环的侧链 ,而且可以对后修饰的羟基、糖基和甲基进行改造。迄今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的新的大环内酯环结构已超过 10 0种 ,所合成的各种红霉素类似物也有数十种 ,且经过基因改造的红霉素类似物都具有生物活性。但基因工程产物产量都普遍降低 ,抑菌活性也不理想 ,因此未来红霉素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应加强产量和高活性结构筛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基因工程 研究进展 大环内酯类
下载PDF
TPO模拟肽与人IgG1 Fc片段的融合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越希 李朝 +3 位作者 陶开华 贾向红 程度胜 黄培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430,共7页
依据本室获得的人TPO模拟肽序列 ,合成了该模拟肽的DNA序列 ,分别连接至 4种不同长度的人IgG1Fc基因片段的 5′端 ,并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pET2 8a(+)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筛选获得了 4种重组工程菌 ,其中3种分别高效表达了 3种不... 依据本室获得的人TPO模拟肽序列 ,合成了该模拟肽的DNA序列 ,分别连接至 4种不同长度的人IgG1Fc基因片段的 5′端 ,并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pET2 8a(+)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筛选获得了 4种重组工程菌 ,其中3种分别高效表达了 3种不同长度的融合蛋白 ,而第 4种工程菌未表达。表达的 3种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分别约为2 8kD、12kD和 12kD ,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30 %左右 ,纯化获得了 3种TPO模拟肽融合蛋白。 3种融合蛋白均有较好的体外活性 ,维持TPO依赖细胞Ba F3-mp1生长的EC5 0分别为 :13、10、10nmol L。用血小板减少症小鼠动物模型 ,测定了它们的体内活性 ,3种融合蛋白均有升高血小板和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功能 ,分别比TPO模拟肽活性提高了 18、8、8倍 ;而对白细胞及红细胞无显著影响。分别用 3种融合蛋白免疫BALB c小鼠 ,均未刺激小鼠产生抗TPO模拟肽抗体 ,并显示了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O模拟肽 人IgG1Fc片段 融合表达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MM工程菌的大规模发酵培养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宏清 王叙甫 +2 位作者 陈明 王焕金 阎明凡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首先在50L发酵罐上研究了MM工程菌的发酵培养工艺。确定了接种量4%,搅拌转速300~500r/min,pH72和糖补加速率0066g.(L·min)-1等参数,活菌数可达每毫升211亿。以氧传递系数为放大准... 首先在50L发酵罐上研究了MM工程菌的发酵培养工艺。确定了接种量4%,搅拌转速300~500r/min,pH72和糖补加速率0066g.(L·min)-1等参数,活菌数可达每毫升211亿。以氧传递系数为放大准则可成功地将该工艺在200L国产发酵罐上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大肠杆菌 发酵 双价基因工程菌
下载PDF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留玉 王恒樑 +2 位作者 史兆兴 朱厚础 苏国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2-438,共7页
关键词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组 序列测定 药物靶位 疫苗 生物功能图谱
下载PDF
芋螺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建华 黄培堂 黄翠芬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34,共5页
从海洋软体动物芋螺中分离纯化的芋螺毒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小肽神经毒素。目前芋螺毒素一方面作为神经生物学的重要分子探针正广泛应用于相关靶受体的基础研究中,另一方面则用于研制特异诊断试剂及疗效特异的新药,并作为分子模... 从海洋软体动物芋螺中分离纯化的芋螺毒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小肽神经毒素。目前芋螺毒素一方面作为神经生物学的重要分子探针正广泛应用于相关靶受体的基础研究中,另一方面则用于研制特异诊断试剂及疗效特异的新药,并作为分子模型用于新药设计。研究涉及蛋白质化学、化学、药理学、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等诸多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芋螺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螺毒素 基因特征 CDNA文库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