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强 刘佳 +1 位作者 张旻 陈永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6期33-35,共3页
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有创新思维方式、科研能力和临床处理能力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其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 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有创新思维方式、科研能力和临床处理能力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其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口腔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口腔医学专业亟需高端人才,特别对高、精、尖类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要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这既有利于将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也利于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作者在指导研究生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出了自己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研究生 科研能力 科研训练 科研兴趣 培养
下载PDF
心理应激对牙周炎组织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道坤 刘佳 +4 位作者 杨久慧 张旻 陈永进 杨阳 李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明确心理应激对大鼠牙周炎组织局部病损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实验性牙周炎组(EP)、实验性牙周炎+心理应激组(EP+PS)以及实验性牙周炎+心理应激+药物... 目的:明确心理应激对大鼠牙周炎组织局部病损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实验性牙周炎组(EP)、实验性牙周炎+心理应激组(EP+PS)以及实验性牙周炎+心理应激+药物组(EP+PS+DR),每组10只。分别采用丝线结扎法和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和心理应激模型。EP组动物仅用丝线结扎右上颌第二磨牙颈部,EP+PS组动物同时接受丝线结扎和心理应激刺激,EP+PS+DR组动物除上述处置外,按5 mg/kg/日剂量腹腔注射氟西汀,而C组大鼠无任何干预措施。4周后对所有动物进行糖水偏爱度测试、行为学观察和血清学检测,并计算牙槽骨丧失和附着丧失情况,同时测量牙龈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导致大鼠旷场实验中央区移动距离减少(P<0.05)、中央区停留时间增加(P<0.05)、糖水偏爱度降低(P<0.05)、血清皮质酮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升高(P<0.05);并且应激大鼠的牙槽骨丧失和附着丧失明显大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同时,心理应激状态下大鼠牙龈组织的氧化还原代谢异常,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低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氟西汀在拮抗心理应激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牙周炎组织局部降低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升高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P<0.05)。结论:心理应激可以导致牙周炎组织的氧化损伤加重,有效拮抗心理应激有助于减轻牙周炎性组织病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牙周炎 氧化还原反应
原文传递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秦青 宋杨 +1 位作者 刘佳 李强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7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 interacting protein-1,CKIP-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人牙周膜组织,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hPDLSCs... 目的探讨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 interacting protein-1,CKIP-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人牙周膜组织,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hPDLSCs,将P4代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感染对照载体)、CKIP-1 siRNA慢病毒组(感染CKIP-1 siRNA慢病毒)以及CKIP-1组(感染CKIP-1过表达慢病毒)。对各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21 d,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矿化结节形成情况,并用分光光度计法对矿化结节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qPCR技术检测各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等,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信号通路成骨相关调控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KIP-1 siRNA慢病毒组出现更多的矿化结节(P<0.05),矿化沉积量明显增多(P<0.05),Runx2、ALP、OCN、RANKL等,以及BMP信号通路的转录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CKIP-1下调可促进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这与成骨相关调控因子转录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骨量丧失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1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SIRNA干扰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致大鼠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的自然转归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杨 刘晓波 +2 位作者 李强 赵雅娟 陈永进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5期312-320,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引起的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受损的转归,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动物实验经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实验动物管理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伦审字081号)。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引起的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受损的转归,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动物实验经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实验动物管理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伦审字081号)。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去除2周组、应激去除4周组、应激去除8周组。对大鼠施加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oderate stress,CUMS)包括24 h潮湿垫料、12 h倾斜饲养、4 h噪音、昼夜颠倒、强迫浸水、夹尾、束缚应激,持续8周;在去除应激2周、4周、8周后观察其血清学、行为学以及髁突软骨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大鼠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的变化,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抑郁样情绪的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髁突软骨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的表达。结果应激组在CUMS刺激持续8周末时,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中CORT和ACTH水平增高(P<0.01),行为学表现为摄糖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延长(P<0.01),说明出现了明显的快感缺失、抑郁、绝望情绪,证明CUMS模型建立成功;并且髁突软骨表现出明显的退行性改变,软骨表面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蛋白多糖合成减少;髁突中的IL-1α和MMP-3在各层软骨的胞内和细胞外基质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升高(P<0.01)。应激去除2周后CORT和ACTH血清学水平下降,但高于对照组(P<0.01),行为学检测与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1);髁突软骨表面仍可看到松解的胶原纤维,增殖层内可见一些游离细胞区;髁突中的IL-1α和MMP-3在各层软骨的表达较应激组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去除4周后,CORT和ACTH血清学变化恢复到正常水平,行为学测试与对照组仍有差异(P<0.05),髁突软骨表面有少量胶原纤维,IL-1α和MMP-3的表达与应激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其中IL-1α水平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但MMP-3的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去除8周后,行为学变化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胶原纤维增多,呈现波纹状,并未发生严重的软骨下骨的损伤,未发生不可逆损害,IL-1α和MMP-3的表达水平均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CUMS引起的行为学改变和髁突软骨损伤在应激因素去除后可以随时间自然恢复,IL-1α和MMP-3表达的下降可能是这种自我修复过程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抑郁样情绪 髁突软骨 白细胞介素-1Α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自然转归
下载PDF
minTBP-1/IGF-1融合蛋白钛涂层对高糖高脂环境下成骨细胞分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骥 王君俊 +3 位作者 张旻 程百祥 李德华 张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9期5611-5617,5664,共8页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minTBP-1与IGF-1融合蛋白涂层修饰的纯钛表面对高糖高脂环境下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借助互联网Prot Param工具设计并筛选出亲水性较高的minTBP-1与IGF-1融合蛋白,用于修饰钛表面,分别将正常成骨细胞...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minTBP-1与IGF-1融合蛋白涂层修饰的纯钛表面对高糖高脂环境下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借助互联网Prot Param工具设计并筛选出亲水性较高的minTBP-1与IGF-1融合蛋白,用于修饰钛表面,分别将正常成骨细胞和高糖高脂环境下培养的成骨细胞接种于其表面,以钛表面无涂层的正常成骨细胞为对照组,通过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S染色及定量,比较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周、2周时,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ALP、Ι型胶原、Runx2和OC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1周、2周和3周时,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成骨细胞ALP、OC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高糖高脂环境下培养的成骨细胞扁平、呈不规则多边形,其ALP的表达、钙化结节形成均低于正常成骨细胞(P<0.05)。高糖高脂环境下,在目标融合蛋白修饰的钛表面接种成骨细胞1周时,ALP基因及蛋白均有明显表达,与正常成骨细胞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周时Ι型胶原、Runx2以及OCN的基因明显高表达,第3周时OCN蛋白显著表达,与正常成骨细胞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nTBP-1与IGF-1融合蛋白涂层修饰的纯钛表面有利于改善高糖高脂环境下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促进了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望为2型糖尿病条件下钛-骨结合的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高脂环境 钛minTBP-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