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期全球哺乳动物及人类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风险预警
1
作者 孙映雪 宋建德 +2 位作者 张秀娟 王梦瑶 郑雪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数据库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数据,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在25个国家引发310起哺乳动物疫情和70例人间病例,动物感染疫情和人间病例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感染动物包括...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数据库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数据,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在25个国家引发310起哺乳动物疫情和70例人间病例,动物感染疫情和人间病例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感染动物包括家养犬猫以及赤狐、狼等多种陆生哺乳动物,也包括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且动物感染疫情仍在持续发展。本文对报告的动物疫情和人间病例,从地理、时间、NA亚型和动物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风险预警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做好应急预案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5亚型 哺乳动物 风险分析 预警
下载PDF
动物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翔翔 张培培 +2 位作者 范颖 张研博 刘蒙达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共患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疫病,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对其均易感。炭疽杆菌在体外可以形成芽孢,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污染的动物制品或...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共患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疫病,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对其均易感。炭疽杆菌在体外可以形成芽孢,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污染的动物制品或环境而感染。该病严重危害人畜安全,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几年国内多个省份报道了炭疽病的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整理、归纳、分析了动物炭疽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危害、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炭疽杆菌 流行病学 诊断技术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猪感染尼帕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3
作者 张慧 戈胜强 +3 位作者 徐蛟 张永强 王志亮 魏荣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其在猪群中具有高度传染性,人感染后死亡率达40%~75%。NiV主要通过猪只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设备、车辆、衣服、靴子...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其在猪群中具有高度传染性,人感染后死亡率达40%~75%。NiV主要通过猪只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设备、车辆、衣服、靴子以及犬、猫等机械携带传播;猪是NiV传播的放大器,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被感染组织将病毒传播给人。果蝠是NiV的天然宿主,因此养猪场选址要远离果树种植区。目前还没有批准的人用或兽用尼帕病毒病疫苗或药物,但多种疫苗候选株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包括病毒活载体疫苗株、病毒糖蛋白亚单位疫苗株、颗粒样病毒疫苗株等;成功防控NiV感染的关键是做到早发现,在NiV传入高风险地区,对猪群持续进行血清学监测,并对猪场进行严格生物安全管理。本文结合已暴发的猪群尼帕病毒病疫情及人间疫情,探讨猪感染NiV的流行特点,并通过分析暴发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群中防止该病发生及突发疫情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 流行特点 防控
下载PDF
2021—2022年赤羽病通过牛羊调运传入山东省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4
作者 李超 沈朝建 +6 位作者 魏玉荣 张祯涛 王玉英 张毅 何微 黄克和 薛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为分析评估赤羽病通过牛羊调运传入山东省的风险,收集、整理2021—2022年活牛和活羊调入山东省的途径、调出省份、调入数量和批次等信息,利用“情景树”法建立传入风险随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从外省调入感染赤羽病羊的风险值为... 为分析评估赤羽病通过牛羊调运传入山东省的风险,收集、整理2021—2022年活牛和活羊调入山东省的途径、调出省份、调入数量和批次等信息,利用“情景树”法建立传入风险随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从外省调入感染赤羽病羊的风险值为0.0155(95%CI:0.0118~0.0228);从外省调入感染赤羽病牛的风险值为0.0338(95%CI:0.0225~0.0493)。提示:在进行牛羊调运时,做好启运前的产地检疫和到达后的隔离检疫可降低赤羽病传入的风险。本研究为降低赤羽病传入山东省的风险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羽病 定量风险评估 调运 隔离检疫
下载PDF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定量风险评估研究简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超 戴美霞 +3 位作者 王素春 王楷宬 薛峰 王玉英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2期68-72,109,共6页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定量风险评估是描述动物疫病传入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学途径,并对传入发生概率采用数值进行定量推定的过程。跨境动物疫病传入定量风险评估可以带来准确直观的结果,有助于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科学性和口岸检疫的针对...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定量风险评估是描述动物疫病传入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学途径,并对传入发生概率采用数值进行定量推定的过程。跨境动物疫病传入定量风险评估可以带来准确直观的结果,有助于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科学性和口岸检疫的针对性。国内外学者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跨境动物疫病传入后带来的影响及制定的相应措施,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跨境动物疫病传入定量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做好跨境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动物疫病 定量风险评估 监测预警 模型
下载PDF
动物疫病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凯钰太 潘俊慧 +5 位作者 王素春 禹兰平 杨文静 梁晚枫 孙福亮 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47-57,共11页
活载体疫苗是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抗原和治疗因子的载体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毒力返祖风险低、成本低,可诱导免疫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黏膜免疫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基因工程疫苗之一,在动物疫病防控领... 活载体疫苗是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抗原和治疗因子的载体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毒力返祖风险低、成本低,可诱导免疫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黏膜免疫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基因工程疫苗之一,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应用较多。病毒载体包括DNA病毒(如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痘病毒等)和RNA病毒(如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载体包括减毒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两类,主要包括乳酸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活载体疫苗常用的抗原呈递策略有载体-宿主平衡致死系统、微生物表面展示系统。多种疫苗载体的开发及抗原呈递策略的选择,使得活载体疫苗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不同载体疫苗在预防疫病方面均有不同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最适合的活载体疫苗。本文综述了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病毒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及其抗原呈递方式,以期为活载体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载体疫苗 病毒载体 细菌载体 疫苗开发 抗原呈递
下载PDF
赤羽病的流行与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超 薛峰 +2 位作者 王楷宬 王玉英 马晓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0,共5页
赤羽病是由赤羽病病毒感染牛、羊引起的一种以流产、早产、死胎和胎儿先天性畸形为典型病理特征的虫媒传染病,蚊虫和库蠓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赤羽病传播和流行具有明显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可对流行地区的畜牧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赤羽病是由赤羽病病毒感染牛、羊引起的一种以流产、早产、死胎和胎儿先天性畸形为典型病理特征的虫媒传染病,蚊虫和库蠓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赤羽病传播和流行具有明显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可对流行地区的畜牧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牛赤羽病被我国列为三类动物疫病,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属于我国口岸检疫需重点防范的二类传染病。通过对赤羽病病原学、检测诊断技术、传播与流行病学特点、传播媒介、综合防控措施等流行和防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建立赤羽病新型快速诊断方法,从而实现赤羽病的综合防控建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羽病 流行病学 检测诊断 防控技术
下载PDF
全球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和防控
8
作者 宋建德 孙映雪 +4 位作者 袁丽萍 张秀娟 李昂 王梦瑶 郑雪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回顾了全球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牛肺疫)历史流行情况,简述了部分国家牛肺疫消灭史,总结了全球牛肺疫防控成效及进展,分析了全球牛肺疫流行状况及特点。迄今为止,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已经彻底消灭了牛肺疫,全球已有24个国家被世... 本文回顾了全球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牛肺疫)历史流行情况,简述了部分国家牛肺疫消灭史,总结了全球牛肺疫防控成效及进展,分析了全球牛肺疫流行状况及特点。迄今为止,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已经彻底消灭了牛肺疫,全球已有24个国家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认可为无牛肺疫国家;2005—2022年,全球共有34个国家(非洲32个、亚洲2个)累计报告疫情4727起,发病动物365506头/只;亚洲的马来西亚和沙特阿拉伯存在疫情散发,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主要流行区域;总体看,全球牛肺疫流行趋势趋缓,特别是近年报告疫情的国家数量和疫情数都大幅下降。此外,本文还简述了我国牛肺疫消灭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 流行状况 全球 防控 消灭
下载PDF
非洲马瘟暴发的情境分析与防控对策
9
作者 徐天刚 张锋 +3 位作者 左媛媛 迟田英 王淑娟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2期59-67,共9页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AHS)是一种由库蠓叮咬马科动物传播的虫媒病毒病,可造成严重动物福利问题和产业经济影响。该病过去主要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或地区呈地方流行,2020年泰国首次报道发生。鉴于类似虫媒疫病(特别是反刍动...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AHS)是一种由库蠓叮咬马科动物传播的虫媒病毒病,可造成严重动物福利问题和产业经济影响。该病过去主要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或地区呈地方流行,2020年泰国首次报道发生。鉴于类似虫媒疫病(特别是反刍动物蓝舌病)的全球分布正在不断扩大,AHS跨境传播和流行的风险日益增加。在评估AHS传入风险时应重点考虑已知媒介物种的分布变化、本地媒介物种的潜在作用、病毒通过脊椎动物宿主传播、病毒通过媒介昆虫移动传播以及疫苗株毒力返强等问题。一旦发现病毒传入,应尽快采取淘汰病马、追踪动物、免疫疫苗、阻断媒介与宿主间循环等措施。为保护马产业健康发展,应重点调查特定库蠓传播AHS的媒介能力,建立标准化马科动物移动数据库使疫病建模更为准确,开发更加有效和实用的防治方法使动物免于被叮咬,并考虑建立符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认可标准的疫苗库。本文通过综述AHS在无疫国家或地区可能发生的情境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防控经验和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兽医管理和技术人员、马科动物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瘟 虫媒病 库蠓 情境分析
下载PDF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来源、危害与消减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沙 赵格 +4 位作者 赵建梅 张喜悦 刘娜 徐莹 王君玮 《中国乳业》 2023年第5期65-70,76,共7页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为我国生鲜乳全产业链中致病微生物认知、防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生鲜乳不同生产模式,提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致病微生物消减措施:养殖环节要加强饲料、牛舍和牛体的微生物控制;挤奶环节加强挤奶工具、挤奶员工、和药浴时的微生物控制;贮运环节要加强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这些针对性防控策略建议,将促进相关方及时跟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乳制品消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致病微生物 污染来源 危害分析 消减措施
下载PDF
从“One Health”视角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11
作者 王浩然 王琳 +6 位作者 刘俊辉 王娟 赵格 刘娜 张喜悦 王君玮 曲志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0期61-66,94,共7页
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卫生危机,抗生素长期使用所带来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日趋严重,耐药病原菌、多重耐药菌、“超级细菌”等问题逐步成为公共卫生、畜牧兽医、环境卫生等领域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近年来... 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卫生危机,抗生素长期使用所带来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日趋严重,耐药病原菌、多重耐药菌、“超级细菌”等问题逐步成为公共卫生、畜牧兽医、环境卫生等领域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One Health”理念的兴起和探索实践,该理念逐步成为应对AMR挑战、实现人-动物-环境共同健康的共识。本文从“One Health”视角看待AMR问题,综述了“One Health”及AMR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内外应用“One Health”理念遏制AMR问题的方法策略,提出了应对AMR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共同应对AMR挑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 Health 细菌 耐药性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猪只健康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关系
12
作者 戈胜强 崔进 +5 位作者 张慧 徐天刚 尼博 沙洲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2018年传入我国。ASFV流行毒株不断变异,加之缺少有效疫苗,给我国ASF防控带来极大挑战。免疫接种动物的基础健康程度或免疫力水平可显著影...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2018年传入我国。ASFV流行毒株不断变异,加之缺少有效疫苗,给我国ASF防控带来极大挑战。免疫接种动物的基础健康程度或免疫力水平可显著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基础健康程度或免疫力水平较差的猪只感染ASFV后,其感染进程更加剧烈,预后更差。而使用营养干预如饲喂喷雾干燥猪血浆,或增强免疫力措施如移植疣猪粪便微生物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群的ASFV抵抗水平,两者紧密联系。提升猪只健康水平,将是有效防控ASF的根本。本文针对猪只健康状况或免疫力水平影响ASF疫苗免疫和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ASF疫苗研究及防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疫苗 健康水平 免疫状况
下载PDF
越南非洲猪瘟疫苗AVAC ASF LIVE(ASFV-G-ΔMGF)研究工作分析与思考
13
作者 戈胜强 沙洲 +5 位作者 左媛媛 初薛霏 徐天刚 张永强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非洲猪瘟(Afcri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日,越南正式将经临床试验验证的非洲猪瘟弱毒疫苗AVAC ASF LIVE(ASFV-G-ΔMGF)在其全国推广使用。本文对越南非洲猪瘟弱... 非洲猪瘟(Afcri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日,越南正式将经临床试验验证的非洲猪瘟弱毒疫苗AVAC ASF LIVE(ASFV-G-ΔMGF)在其全国推广使用。本文对越南非洲猪瘟弱毒疫苗ASFV-G-ΔMGF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分别从ASFVG-ΔMGF株攻毒保护能力评价、传代细胞培养株临床动物实验、野猪口服接种试验、毒力返强验证等方面,结合国内相关ASFV基因缺失株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发现:越南上市的ASFV-G-ΔMGF疫苗株,二次免疫接种后攻毒保护效果更好,但在对野猪的口服接种评价中,其口鼻接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随着疫苗株在动物体内的不断传代,其存在毒力返强和毒株变异风险,导致接种猪只临床症状明显;ASFV-G-ΔMGF株虽然有较好的攻毒保护能力和可靠的生产优势,但仍缺乏相关研究数据,特别是在垂直传播、交叉保护、基因突变等方面。后续仍需对ASFV-G-ΔMGF株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减毒活疫苗 越南 ASFV-G-ΔMGF疫苗株
下载PDF
非洲猪瘟基因Ⅰ型/Ⅱ型重组病毒研究现状及思考
14
作者 戈胜强 沙洲 +7 位作者 郑辉 刘春菊 左媛媛 胡永新 王晓华 刘爽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基因重组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间广泛存在,它是造成ASFV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SFV基因Ⅱ型毒株2018年传入我国,2021年国内又报道发现基因Ⅰ型毒株和基因Ⅰ型/Ⅱ型重组病毒。我国分离的ASFV基因Ⅰ型/Ⅱ型重组毒嵌合了两个基因型... 基因重组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间广泛存在,它是造成ASFV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SFV基因Ⅱ型毒株2018年传入我国,2021年国内又报道发现基因Ⅰ型毒株和基因Ⅰ型/Ⅱ型重组病毒。我国分离的ASFV基因Ⅰ型/Ⅱ型重组毒嵌合了两个基因型序列并部分整合了二者的生物学特性,毒力与基因Ⅱ型强毒株相当,某些致病指标甚至更高;基因Ⅱ型减毒活疫苗株不能对该重组毒株产生有效保护。该重组毒株在国内的流行演变可能会显著影响ASFV的进化方向,并对ASFV疫苗研究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ASFV基因Ⅰ型/Ⅱ型重组病毒进行综述,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我国ASF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重组病毒 疫苗研发
下载PDF
2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
15
作者 朱峻锋 刘朔 +4 位作者 尹馨 彭程 刘华雷 蒋文明 张传美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致病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与人感染的H10N8和H10N3亚型禽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1.4%~91.5%和95.3%~95.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病毒属于欧亚谱系分支,可能是由包括H1、H2、H3、H4、H9、H10和H11在内的多种AIV亚型重组而来;SPF鸡感染试验显示,F1464和F1473毒株均为低致病性病毒;小鼠感染试验显示,F1464毒株可以在小鼠鼻甲、肺、脾脏中高效复制,并导致小鼠体重下降,而F1473毒株仅在鼻甲和肺中复制,对小鼠的致病力更低。本研究为H10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0N6 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 致病性
下载PDF
鸽腺病毒通用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6
作者 陈璐 朱明慧 +8 位作者 丁雨 李阳 亓丽红 房立春 蒋文明 王静静 刘华雷 李建亮 于晓慧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鸽腺病毒(pigeon adenovirus,PiAdV)是影响鸽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实现PiAdV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根据GeneBank登录的PiAdV-A种和PiAdV-B种病毒pⅧ基因序列的共同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探针,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Pi... 鸽腺病毒(pigeon adenovirus,PiAdV)是影响鸽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实现PiAdV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根据GeneBank登录的PiAdV-A种和PiAdV-B种病毒pⅧ基因序列的共同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探针,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PiAdV通用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佳探针浓度为0.2μmol/L,与鸽群其他常见病毒无交叉反应,对PiAdV的最低检测限为56.9 copies/μL,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8%。利用该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20份疑似PiAdV感染样品进行检测,发现PiAdV通用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iAdV通用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靠性好,可用于PiAdV感染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腺病毒 通用型 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甲磺酸瑞波西汀体外颉颃塞内卡病毒的研究
17
作者 巩有权 周晓翠 +7 位作者 郑辉 陈峰 曹振山 沙洲 张慧 崔进 武瑞 尼博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7,共10页
【目的】从含有127种化合物的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具有颉颃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A,SV A)活性的化合物并研究其作用途径。【方法】利用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结合荧光素酶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抗SVA化合物体外筛选... 【目的】从含有127种化合物的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具有颉颃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A,SV A)活性的化合物并研究其作用途径。【方法】利用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结合荧光素酶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抗SVA化合物体外筛选平台。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浓度为10μmol/L时具有抑制荧光素酶活性效应的化合物,并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抑制活性,通过反映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的细胞毒性试验进而确定其最大无毒浓度。针对病毒感染周期的吸附、入胞、复制和组装释放等4个主要过程,采用不同的细胞处理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病毒滴度测定(TCID_(50))等技术进行化合物分子额顽机制研究。【结果】从包含127种分子的FDA获批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8种候选抗SVA活性分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细胞毒性检测,鉴定出1种安全、有效的化合物——甲磺酸瑞波西汀。在病毒感染细胞36h内甲磺酸瑞波西汀可使SVA VP3蛋白表达量和病毒滴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甲磺酸瑞波西汀处理金黄仓鼠肾细胞(BSR-T7/5)可减少SVA的吸附和入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也显示甲磺酸瑞波西汀能抑制SVA的组装阶段,但它对SVA的复制和释放阶段没有影响。【结论】本试验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了1种细胞毒性较低且颉SVA效果优异的化合物一—甲磺酸瑞波西汀,该化合物通过抑制SVA的吸附、入胞和组装阶段来对抗SVA感染。本研究为抗SVA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SVA) FDA药物库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全球兽药产业发展现状
18
作者 潘俊慧 周凯钰太 +4 位作者 王素春 冷寅赫 陈义平 范根成 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52-58,共7页
兽药产业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全球兽药行业发展状况,对全球兽药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研发投入等进行了综述分析。受全球动物疫病频发、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兽药产业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全球兽药行业发展状况,对全球兽药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研发投入等进行了综述分析。受全球动物疫病频发、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公众对动物源食品卫生安全要求提高、宠物市场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全球兽药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5—2021年全球兽药总销售额从357.16亿美元增长到477.8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70%;全球兽药产业发展高度集中,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掌控了全球80.52%的兽药市场;兽用生物制品市场份额占比持续增长,从2005年的25%增加到2020年的30%,而兽用化学药品市场份额却呈下降趋势,从63%降到59%;全球兽药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宠物行业兽药销售额逐步上升,已接近食品动物份额;兽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全球兽药行业专利授权数量2019年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兽药产业结构及发展变化趋势,了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以期为我国兽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产业 生物制品 发展现状 全球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概述及其在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禹兰平 王楷宬 +6 位作者 潘俊慧 张富友 杨文静 周凯钰太 崔成都 孙福亮 王素春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2期96-103,共8页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以在恒定温度下进行体外核酸扩增的技术,近几年其研究热度很高。本文从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在动物病原检测应用等方面,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交叉引物等...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以在恒定温度下进行体外核酸扩增的技术,近几年其研究热度很高。本文从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在动物病原检测应用等方面,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PA)和赖解旋酶等温扩增技术(HDA)等5种常见等温扩增技术进行了综述。LAMP技术操作简单,不依赖特殊设备,但引物设计较为复杂,研发多重LAMP检测方法有很大困难。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不受场地条件约束,扩增时间短,但容易造成气溶胶污染,因此一般用于实验研究。NASBA技术扩增效率高,不易产生污染,但成本偏高,操作相对复杂,在目前疫病检测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减少。CPA技术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结果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HDA技术引物设计相对简单,但反应体系较为复杂,因此不适合扩增长序列。不同的等温扩增技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条件来选择。等温扩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备许多优点,但仍需要不断改进,未来与微流体芯片、纳米金、CRISPR等技术联合应用,将会实现更加快捷、准确、简便的检测,从而为动物疫病检测提供更好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动物病原检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19—2020年9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分析及候选疫苗株筛选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文明 张琳 +5 位作者 彭程 刘朔 尹馨 李金平 侯广宇 刘华雷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78,共7页
为了解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和抗原变异情况,本研究对选自2019—2020年的9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对抗原性进行分析,并以此筛选出候选疫苗株,开展免疫... 为了解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和抗原变异情况,本研究对选自2019—2020年的9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对抗原性进行分析,并以此筛选出候选疫苗株,开展免疫原性和攻毒保护试验研究。9株病毒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1.2%~98.9%,表明这些毒株之间HA基因分化明显。9株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RSSR,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所有9株病毒HA均含有7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9株病毒HA关键受体结合位点的234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亮氨酸,提示这些毒株具有结合α2,6-Sialidase受体的能力。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各毒株之间出现最大64倍的抗原性差异,交叉中和试验显示各毒株之间出现最大1024倍的抗原性差异。根据中和试验结果,利用AntigenMap制作抗原图谱,可以看出9株病毒可以分为2个主要抗原群。筛选的Y2432毒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鸡群后21 d,针对同源毒株平均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达到13.6 log_2,使用同源毒株和异源毒株进行攻毒,保护率均为100%。Y2432免疫SPF鸡,14 d即可产生高水平抗体,最高可达到14.4 log_2,且抗体可维持140 d以上。筛选的候选疫苗株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较好,为预防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9N2 抗原性 疫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