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矿粉添加量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演化的影响
1
作者 詹亚斌 魏雨泉 +5 位作者 杨利 夏贤格 刘波 陶兴玲 李季 陈云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4-1447,1453,共5页
为了研究磷矿粉添加量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演化的影响,一共设置了4个处理,整个堆肥周期持续30 d。结果表明:(1)添加10%(质量分数,下同)、15%的磷矿粉可促进堆肥的腐殖化。(2)添加10%的磷矿粉有利于胡敏酸(HA)中复杂组分(C3、C4)的形... 为了研究磷矿粉添加量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演化的影响,一共设置了4个处理,整个堆肥周期持续30 d。结果表明:(1)添加10%(质量分数,下同)、15%的磷矿粉可促进堆肥的腐殖化。(2)添加10%的磷矿粉有利于胡敏酸(HA)中复杂组分(C3、C4)的形成。(3)磷矿粉添加有利于促进高温双岐菌(Thermobifida)、芽孢杆菌(Bacillus)、慢生芽胞杆菌(Lentibacillus)和薄壁芽孢杆菌(Gracilibacillus)的生长,抑制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的生长,因此有利于腐殖酸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磷矿粉 餐厨废弃物 腐殖酸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形成及微生物演替的影响
2
作者 詹亚斌 张阿克 +2 位作者 陈云峰 夏贤格 杨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0,158,共7页
针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不稳定易降解的问题,研究生物炭添加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形成的影响。一共设置两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BC,按照堆体干质量添加5%生物炭),整个堆肥周期持续15 d。堆肥结束时,BC的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分别... 针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不稳定易降解的问题,研究生物炭添加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形成的影响。一共设置两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BC,按照堆体干质量添加5%生物炭),整个堆肥周期持续15 d。堆肥结束时,BC的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分别为2.05、1.57、2.25 mg/g,分别比CK低1.97、0.68、0.43 mg/g;BC的胡敏酸(HA)、HA/富里酸(FA)(质量比)分别为17.04 mg/g、1.85,较CK提升了61.21%、110.23%。BC的气单胞菌(Aerococcus)、土地芽孢杆菌(Terribacillus)、蜡样芽孢杆菌(Cerasibacillus)、巨球菌(Macrococcus)、Tepidanaerobacter相对丰度比CK高0.30、0.04、0.01、0.01、0.03百分点,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相对丰度比CK分别低0.79、0.16百分点。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有利于:(1)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向腐殖酸的转化;(2)促腐微生物(气单胞菌、土地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巨球菌、Tepidanaerobacter)的生长;(3)堆肥的腐殖化。本研究对生物炭在餐厨废弃物肥料化上的应用以及堆肥腐殖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腐殖酸 餐厨废弃物 堆肥
下载PDF
氮肥优化对凤头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3
作者 徐大兵 周剑雄 +3 位作者 胡洪涛 朱凤娟 袁家富 赵书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46-50,共5页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来凤县凤头姜最佳施氮量及优化施肥对凤头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凤头姜产量、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以450~495 kg/hm2施氮量为最佳。不同施氮量...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来凤县凤头姜最佳施氮量及优化施肥对凤头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凤头姜产量、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以450~495 kg/hm2施氮量为最佳。不同施氮量对凤头姜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增加施氮量却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与常规施肥(CF)相比,专用肥(SF)和缓控释肥(SRF)处理凤头姜产量分别增加了25.23%和13.96%,专用肥能够获得更高的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施肥而言,专用肥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19.33%、62.58%和25.23%,而缓控释肥处理则分别增加了13.33%、34.66%和1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凤头姜 专用肥 缓释肥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包菜废弃物好氧堆肥初始条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童善坤 李方敏 +2 位作者 夏贤格 唐芷馨 陈云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5-180,共6页
为建立适宜叶类蔬菜废弃物的快速好氧堆肥工艺,以包菜废弃物为主要堆肥原料,探索包菜废弃物直接堆肥或添加少量辅料情况下堆肥的可能性,以及叶菜废弃物细碎程度对堆肥效果的影响,共设置两个试验。试验一,调节包菜废弃物和秸秆粉混合物... 为建立适宜叶类蔬菜废弃物的快速好氧堆肥工艺,以包菜废弃物为主要堆肥原料,探索包菜废弃物直接堆肥或添加少量辅料情况下堆肥的可能性,以及叶菜废弃物细碎程度对堆肥效果的影响,共设置两个试验。试验一,调节包菜废弃物和秸秆粉混合物料初始含水量分别至70%、65%、60%、55%、50%,结果表明,当含水量低于70%时,混合物料外观以秸秆粉的黄褐色为主,且含水量在最优状态时(50%~60%),碳氮比难以在理想状态(20~40)。试验二,以不粉碎、不添加秸秆的包菜废弃物堆肥为对照,设置不粉碎、粗粉碎、细粉碎3个处理(均添加5%秸秆),测定堆肥温度、pH、有机质、养分、种子发芽指数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包菜废弃物直接堆肥能完成整个堆肥过程;相较于对照,添加秸秆粉显著提升了堆肥温度、pH、有机质及种子发芽指数,降低了养分含量和电导率;粉碎程度对有机质、养分、种子发芽指数、电导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高含水量的包菜废弃物在不脱水、不粉碎的情况下,添加少量秸秆即可取得较好的堆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好氧堆肥 包菜 初始条件 种子发芽指数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鄂西高山萝卜-甘蓝轮作体系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剑雄 田威 +3 位作者 赵书军 徐大兵 韩伟 陈细桂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21-26,共6页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鄂西高山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甘蓝(Brasscia oleracea L.)轮作体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处理萝卜产量分别增加...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鄂西高山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甘蓝(Brasscia oleracea L.)轮作体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处理萝卜产量分别增加了11.09%和38.59%,且除优化施肥处理的钾素回收利用率外,2个处理氮、磷、钾素的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收获指数均不同程度增加。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优化施肥模式磷肥施用量减少了50.00%,钾肥施用量减少了16.67%,但甘蓝产量仅减少了1.68%,且除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有所降低外,其他氮、磷、钾素养分利用率指标和收获指数均有所增加;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甘蓝产量增加了4.49%,氮、钾素的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磷素的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有所增加。由此可知,优化施肥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在提高鄂西高山萝卜-甘蓝轮作体系的产量及养分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甘蓝(Brasscia oleracea L.)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养分利用率 鄂西
下载PDF
红菜薹废弃物还田对四季豆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大兵 谢媛圆 +3 位作者 夏贤格 周剑雄 袁家富 赵书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63-66,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 Tsen et Lee)废弃物还田以及化肥减施对四季豆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红菜薹废弃物半量和全量还田四季豆产量分别增加了13.4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 Tsen et Lee)废弃物还田以及化肥减施对四季豆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红菜薹废弃物半量和全量还田四季豆产量分别增加了13.41%和29.43%,与红菜薹废弃物全部还田相比,全部还田+化肥用量减施30%使得四季豆产量降低了25.41%;与单施化肥相比,全部还田+化肥用量减施30%处理四季豆生物量增加了9.38%。红菜薹还田氮素、磷素和钾素累积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8.72%~32.55%、6.35%~38.22%和5.73%~41.87%,且富集的氮、钾主要存在茎、叶片和果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 Tsen et Lee)废弃物 养分累积量 原位还田 化肥减施
下载PDF
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途径 被引量:55
7
作者 陈云峰 夏贤格 +3 位作者 杨利 刘波 张敏敏 聂新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9-307,共9页
秸秆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利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利用(燃料化、原料化)两大类。在国家层面上,目前的原则为"多元利用、农用优先",但对于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这三化并没有设立优先原则。本文在比较秸秆农业... 秸秆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利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利用(燃料化、原料化)两大类。在国家层面上,目前的原则为"多元利用、农用优先",但对于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这三化并没有设立优先原则。本文在比较秸秆农业利用的历史、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自然适应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后,认为在当前农业形势下,秸秆还田是最优、最现实的农用模式。此外,还从秸秆腐解规律及其调控的角度证明了秸秆还田是一个可以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树立"多元利用、农用优先、还田为主"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原则,并从秸秆还田补贴、农机农艺配套、病虫草害控制及新型秸秆腐熟剂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秸秆还田政策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肥料化 秸秆饲料化 秸秆基料化 有机碳周转
下载PDF
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估算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大兵 赵书军 +4 位作者 陈云峰 袁家富 刘冬碧 邱正明 夏贤格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2,共7页
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对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为206万t,其中有机质164万t,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5.12万、2.79万、5.74万t,占全省化肥用量的4.08%。武汉市蔬菜... 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对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为206万t,其中有机质164万t,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5.12万、2.79万、5.74万t,占全省化肥用量的4.08%。武汉市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占全省的19.36%。湖北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为1 666kg·hm^(-2),其中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为1 334 kg·hm^(-2)和126 kg·hm^(-2)。全省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以仙桃市和鄂西南较低,其次是鄂东南和鄂西北,湖北中部包括江汉平原分布最高。湖北省24个蔬菜监测县市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为4.22万t,其中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和嘉鱼县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达到了3.38万t和3 180 t。全省各县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以枣阳市最高,宣恩县和咸丰县较低。不同种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差异较大,为2.71万~47.32万t,其中根茎类蔬菜最高,其次是甘蓝类和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产废系数 有机质 养分 分布
下载PDF
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养分特征分析——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徐金刚 夏贤格 +5 位作者 李方敏 杨利 张敏敏 段小丽 聂新星 陈云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0-257,共8页
集散地是蔬菜废弃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目前大多数蔬菜废弃物养分调查主要集中在大田上,对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养分特征的调查较少。以武汉市白沙洲蔬菜批发市场为例,调查8种叶菜类蔬菜、10种茄果类蔬菜、12种块茎类蔬菜的废弃物养分特征... 集散地是蔬菜废弃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目前大多数蔬菜废弃物养分调查主要集中在大田上,对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养分特征的调查较少。以武汉市白沙洲蔬菜批发市场为例,调查8种叶菜类蔬菜、10种茄果类蔬菜、12种块茎类蔬菜的废弃物养分特征,并与大田、混合来源的废弃物养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作为堆肥原料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集散地蔬菜废弃物为高含水量(84.84%~92.57%)、低碳氮比(11.61~23.27)的富氮原料,且有机质含量高(557.02~632.56 g·kg^(-1))、养分含量高(5.34%~8.97%)、弱酸性(p H为4.86~5.33)。不同类蔬菜废弃物之间养分特征差异较大,碳氮比、半纤维素含量为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氮磷钾养分则为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与大田或混合来源的蔬菜废弃物相比,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半纤维素含量更高,pH及纤维素含量则较低。总之,集散地蔬菜废弃物是一种合适的堆肥原料,但水分过高,在原料配比中应注意水分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废弃物 茄果类蔬菜废弃物 块茎类蔬菜废弃物 堆肥 蔬菜集散地
下载PDF
氮肥优化对高山避雨栽培番茄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大兵 焦忠久 +3 位作者 佀国涵 邱正明 袁家富 赵书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6,共6页
以避雨栽培番茄为试材,采用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高山避雨栽培番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高山避雨番茄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05 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 以避雨栽培番茄为试材,采用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高山避雨栽培番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高山避雨番茄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05 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番茄果实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与习惯施肥相比,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均能获得略高的番茄产量(0.73%~2.92%),氮肥、磷肥用量分别减少了11.11%和20.00%、51.85%和51.85%,而氮素农学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25.44%和28.60%、15.79%和25.91%。综上所述,在水肥协同条件下,鄂西高山避雨栽培番茄最适施氮量为405 kg·hm^(-2),且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能够获得与习惯施肥相当产量和更高的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蔬菜 养分累积 氮素利用率 氮素农学效率 氮素偏生产力
原文传递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Cd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晨 刘晓继 +5 位作者 柯晓畅 曹文 程艳 洪俊 刘波 杨利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0-890,共11页
为验证不同土壤调理剂在轻度Cd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北大冶连续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0种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糙米Cd含量、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并选取2021年试验中具有代表性的4种调理剂(... 为验证不同土壤调理剂在轻度Cd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北大冶连续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0种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糙米Cd含量、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并选取2021年试验中具有代表性的4种调理剂(有机类:P3、P4,无机类:P11、P12),探究其对Cd在土壤-植株中转运累积和在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转化的影响。两年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调理剂处理后水稻产量变化幅度为-9.80%~20.09%,糙米Cd降幅为8.05%~79.57%,土壤pH提高了-0.01~1.13个单位,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4.79%~25.00%,且连续两年土壤pH值与有效态Cd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021年试验中4种调理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Cd从土壤到水稻根系的转运系数,且无机类调理剂(P11、P12)效果显著优于有机类(P3、P4);各类调理剂(P3、P4、P11、P12)处理使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碳酸盐结合态Cd占比分别降低5.91~17.77个百分点和6.33~8.88个百分点;使土壤中Fe-Mn结合态Cd、有机结合态Cd和残渣态Cd占比分别增加3.47~16.31、0.80~6.50个百分点和4.82~7.05个百分点。有机类调理剂(P3、P4)倾向于将土壤中Cd向有机结合态Cd转化,无机类调理剂(P11、P12)则更倾向将土壤中Cd向Fe-Mn结合态Cd转化。研究表明,选取适宜的调理剂能够实现Cd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荐无机类P12调理剂(主要成分CaO≥28%)作为湖北大冶轻度Cd污染修复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水稻 土壤调理剂 富集 转运 赋存形态转化
下载PDF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聂新星 陈晨 +5 位作者 张敏敏 段小丽 洪俊 周雷 曹文 杨利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_(7+3+0)、N_(5+3+2)和N_(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_(7+3+0)、N_(5+3+2)和N_(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虾稻1号产量整体表现为N_(7+3+0)<N_(5+3+2)≈N_(3+3+4)。提高氮肥在穗肥中的比例,虾稻1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配施硅肥或硅锌肥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应,但对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N_(5+3+2)运筹方式可实现虾稻1号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而配施硅锌肥有助于其产量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硅肥 锌肥 虾稻1号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稻-大球盖菇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13
作者 彭瑞雪 程艳 +6 位作者 宋娜 杨利 周维 杨俊 杨青 吴启侠 段小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9,共11页
为探讨栽培大球盖菇及其菌种用量与基料配方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开展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冬闲田对照处理CK,4个栽培大球盖菇处理:T1(30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2(3000kg·hm... 为探讨栽培大球盖菇及其菌种用量与基料配方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开展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冬闲田对照处理CK,4个栽培大球盖菇处理:T1(30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2(3000kg·hm^(-2)菌种量+75%稻草配25%玉米芯基料)、T3(45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4(4500kg·hm^(-2)菌种量+75%稻草配25%玉米芯基料)。结果表明:连续2年栽培大球盖菇的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均逐年明显增加,且受菌种用量和基料配方的影响。在第2年,与CK处理相比,各试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分别显著增加32.92%~42.44%、52.96%~77.35%、53.99%~75.09%、88.00%~184.62%、19.12%~38.24%、9.82%~29.46%(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18%~129.28%、166.60%~260.01%(P<0.05)。2年间各试验处理较CK处理的MBC:MBN显著降低,MBC:MBP和MBN:MBP有所增加。冗余分析(RDA)显示,全氮在2021年(F=5.9,P=0.004)和2022年(F=7.4,P=0.002)分别解释了31.1%和36.3%的土壤微生物量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与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栽培大球盖菇,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其中以菌种量3000kg·hm^(-2)、基料75%稻草+25%玉米芯的栽培方式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推广“水稻一大球盖菇”轮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大球盖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秸秆利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江汉平原稻田田面水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富林 吴茂前 +6 位作者 夏颖 翟丽梅 段小丽 范先鹏 熊桂云 刘冬碧 高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0-1200,共11页
在江汉平原地区,因水肥管理粗放,特别是人为排放刚施肥泡田水,水稻种植引发的氮磷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掌握稻田氮、磷动态特征,并据此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不同氮磷梯度,研究了江汉平原稻田田面水氮... 在江汉平原地区,因水肥管理粗放,特别是人为排放刚施肥泡田水,水稻种植引发的氮磷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掌握稻田氮、磷动态特征,并据此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不同氮磷梯度,研究了江汉平原稻田田面水氮磷形态与浓度动态变化特征及施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尿素后,田面水可溶性总氮(DT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铵态氮(NH4^+-N)占总氮(TN)的比例分别在88.0%、44.7%和31.6%以上,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施磷肥后,田面水中颗粒态磷(PP)占总磷(TP)的比例为76%~93%,且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与施氮量之间呈分段线性相关关系,当施氮量分别超过287.8、289.9、231.5和336.7kg·hm^-2后,TN、DTN、NH4^+-N和DON的浓度会跃增;田面水中各形态磷素浓度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施氮肥后,田面水中TN和DTN浓度均在施肥后1d达到峰值,在基肥和分蘖肥后5d、穗肥后2d降低至与不施氮肥基本接近;NH4+-N浓度在基肥和分蘖肥后2d、穗肥后1d达到峰值,基肥和分蘖肥后5d、穗肥后2d后降低至与不施氮肥趋同。施磷肥后TP、PP和可溶性总磷(DTP)的浓度均在施肥后1d达到峰值,3d后急剧降低,降幅均在79.0%以上。可见,在江汉平原地区,施尿素后田面水中氮素以DTN为主,尤其是DON和NH4^+-N,施磷肥后以PP为主。减少氮、磷肥用量可降低稻田氮、磷损失,且氮肥施用量应尽可能控制在231.5kg·hm^-2以内。施基肥和分蘖肥后5d内、施穗肥后2d内是江汉平原稻田氮素损失的关键控制期,施磷肥后3d内是磷素流失的关键控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田面水 形态 动态变化 关键控制期
下载PDF
前氮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段小丽 张富林 +3 位作者 倪承凡 吴茂前 范先鹏 熊桂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5-261,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设置4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T1),4∶3∶3(T2),2∶3∶5(T3),0∶3∶7(T4),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氮肥...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设置4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T1),4∶3∶3(T2),2∶3∶5(T3),0∶3∶7(T4),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的处理相比,将前期氮肥的30%甚至50%后移到穗肥施用,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氮肥后移70%至穗肥会使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田面水中总氮(TN)和可溶性总氮(DTN)浓度在每次施肥后1天达到峰值,铵态氮(NH4+-N)浓度在基肥和分蘖肥后1天达到峰值,穗肥后3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与不施氮肥处理相当。整个基肥期、分蘖肥后20天内和穗肥后9天内是防止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期。施尿素后,DTN是田面水氮素的主要部分,DTN以无机氮(IN)为主,而NH4^+-N在IN中所占比例达64.0%以上。比较水稻生育过程中氮素流失风险期内的TN、DTN和NH4+-N三氮浓度,相比T1,T2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2.9%,1.6%,3.1%,T3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5.5%,14.7%,22.3%,T4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6.1%,22.9%,34.1%,结合产量,确定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2∶3∶5的氮肥后移措施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不下降的同时,有效降低稻田氮素的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水稻 产量形成 田面水氮素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湖北中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东海 陈云峰 +3 位作者 李双来 乔艳 张智 胡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88,共5页
为评价中稻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对中稻产量效应、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于2013~2017年期间在湖北省开展了42个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广水市推荐施肥NE比习惯施肥FP施氮肥低18.0%,磷肥高23.9%和钾肥高8.9%情况下,... 为评价中稻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对中稻产量效应、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于2013~2017年期间在湖北省开展了42个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广水市推荐施肥NE比习惯施肥FP施氮肥低18.0%,磷肥高23.9%和钾肥高8.9%情况下,中稻增产1.4%,差异不显著。赤壁市推荐施肥NE比习惯施肥FP施氮、磷和钾肥分别减少8.8%、32.9%和44.1%的情况下,中稻增产6.9%,差异不显著。中稻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5、9.5和1.3 kg/kg,中稻氮、磷和钾肥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9.8%、6.5%和27.9%。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促进了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增产增收效果,氮肥利用效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在中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NE) 中稻 产量 养分利用率 湖北省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延丰 张富林 +7 位作者 刘冬碧 吴茂前 张志毅 夏颖 范先鹏 王玲 肖依波 肖国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140,共8页
探讨兼顾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的最适施氮量和运筹方式,为实现再生稻高产优质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在湖北省江陵县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量(280 kg/hm^(2))和常规氮肥运... 探讨兼顾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的最适施氮量和运筹方式,为实现再生稻高产优质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在湖北省江陵县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量(280 kg/hm^(2))和常规氮肥运筹(Nc)、常规施氮量和增加提苗肥比例(Ncc)、常规施氮量和100%提苗肥(Ntz)、减氮20%和增加提苗肥比例(N-cc)、减氮20%和100%提苗肥(N-tz)7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和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品质、氮素吸收与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减氮20%处理的再生稻产量与不减氮处理基本持平,总吸氮量略低(N-tz处理降低幅度较大),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偏生产力显著提高;与Nc处理相比,Ntz和N-tz处理再生稻总产量增加9.8%~11.2%,再生季稻谷整精米率提高3.5~4.2个百分点,稻米垩白度降低0.7~1.4个百分点,氮收获指数增加9.8%~14.8%,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氮量降低3.0%~10.8%,氮肥贡献率提高7.6~8.5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提高11.2%~36.7%,农学效率提高74.0%~105.0%,吸收利用率提高4.3~6.6个百分点,生理利用率提高34.3%~70.8%,且大多数氮肥利用率指标再生季优于头季。在目前江汉平原生产条件下,再生稻适宜施氮量在225 kg/hm^(2)左右,其中头季占65%、再生季占35%,在头季施足穗肥的基础上,再生季氮肥可全部作提苗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运筹方式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再生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水稻化肥减施效果评估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利 马朝红 +3 位作者 胡时友 段建设 徐维明 涂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56-62,共7页
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4个二级指标,以有机肥替代化肥量、化肥施用量减少值、政府政策支撑响应程度以及改善农田土壤环境程度等14个三级指标,评价了湖北省稻麦轮作区水稻化肥减施效果。总体效果评价为... 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4个二级指标,以有机肥替代化肥量、化肥施用量减少值、政府政策支撑响应程度以及改善农田土壤环境程度等14个三级指标,评价了湖北省稻麦轮作区水稻化肥减施效果。总体效果评价为较好,其中,技术、经济、社会均评价为较好,环境效果评价为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 模型 化肥减量 效果评估 湖北省
下载PDF
不同反应器好氧堆肥工艺对猪粪中磺胺甲噁唑降解效果研究
19
作者 陈言鑫 王健 +9 位作者 孟海波 丁京涛 周海宾 程红胜 徐鹏翔 张曦 程琼仪 马双双 张朋月 陈云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反应器好氧堆肥工艺对猪粪堆肥及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的降解效果,试验参照相应国家标准和已报道文献中的方法对3种不同反应器好氧堆肥工艺(T1处理组为静态堆肥、T2处理组为静态强制通风、T3处理组为强制通风... 为了研究不同反应器好氧堆肥工艺对猪粪堆肥及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的降解效果,试验参照相应国家标准和已报道文献中的方法对3种不同反应器好氧堆肥工艺(T1处理组为静态堆肥、T2处理组为静态强制通风、T3处理组为强制通风加翻抛)的堆体温度、pH值、碳氮比、含水率、电导率、种子发芽指数、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及SMZ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判定堆肥工艺优劣;根据SMZ降解数据建立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分析SMZ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解析3个处理组SMZ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堆肥21 d后,T1、T2、T3处理组对于SMZ的降解率分别为80.51%、77.52%、93.83%,T3处理组在SMZ的降解中展现出较大的潜力;T1、T2、T3处理组SMZ在堆肥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49,7.76,4.24 d;SMZ含量与碳氮比、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强制通风加翻抛反应器堆肥工艺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堆肥腐熟及SMZ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猪粪 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 磺胺甲噁唑 反应器
原文传递
氮磷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20
作者 杨利 张舒 +5 位作者 马朝红 吕亮 刘华林 涂涛 董金梅 蒋先斌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4-9,共6页
分析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氮、磷养分利用特性,筛选氮、磷节约高产型水稻品种,旨在为不同品种(组合)种植时合理实现化肥减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证粮食产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湖北省水稻生产中常用的20个主栽品种(组合... 分析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氮、磷养分利用特性,筛选氮、磷节约高产型水稻品种,旨在为不同品种(组合)种植时合理实现化肥减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证粮食产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湖北省水稻生产中常用的20个主栽品种(组合)进行了研究,试验对氮、磷二个因子分别设置高、中、低、和不施四个施肥水平,分别考察了各品种(组合)的氮肥、磷肥的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等。结果表明,在兼顾水稻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同时,‘深两优5814’、‘广两优476’、‘杨两优6号’、‘Y两优527’、‘天优华占’、‘c两优华粘’、‘广两优香66’等品种(组合)表现较好,属氮、磷高效利用品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高效利用 湖北省 品种筛选 象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