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DV、TGEV与PDCoV S蛋白表位基因三联疫苗的构建及其鉴定
1
作者 刘青 顾天越 +9 位作者 包利霞 朱凡杰 王鑫源 刘婷婷 朱晓琛 鄢明华 董志民 王利丽 张东超 金天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95-3505,共11页
[目的]构建一种同时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的三联表位疫苗,以预防上述病原导致的猪的相关疾病。[方法]本研究运用免疫信息学在线软件对3种猪肠道冠状病毒(SeCoVs)的S蛋白B、T... [目的]构建一种同时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的三联表位疫苗,以预防上述病原导致的猪的相关疾病。[方法]本研究运用免疫信息学在线软件对3种猪肠道冠状病毒(SeCoVs)的S蛋白B、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分析,构建新的表位肽段,命名为PPT,通过ExPASy、VaxiJen、TMHMM、SOPMA、SOLpro和AlphaFlod2等在线软件对PPT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C-IMMSIM在线软件对其免疫反应进行模拟。通过T2A将PPT与PEDV的COE序列、TGEV的SAD序列及PDCoV的CTD序列连接并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A细胞,经DAPI染色、CCK8、RT-PCR及Western blotting试验验证重组质粒在体外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表位蛋白PPT由17条表位肽段组成,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蛋白为非跨膜蛋白,结构稳定,具有抗原性和可溶性,亲水性高,无过敏性。C-IMMSIM结果显示,PPT能引起机体树突状细胞(DC)增加,B、T细胞免疫反应,刺激免疫球蛋白IgG、IgM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升高。重组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分别在3359、2375、1064、944、764和467 bp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与预期相符;重组质粒转染HEK293A细胞后,可见绿色荧光;RT-PCR扩增分别在3359、2375、1064、944、764和467 bp处获得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的条带;CCK-8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对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31.7、16.1、37.9和27.5 ku处出现与目的蛋白分子质量大小一致的条带,重组质粒成功在HEK293A细胞中表达。[结论]本研究基于计算机软件分析设计的PPT表位蛋白成功构建三联疫苗,且在体外表达,为评价PEDV-TGEV-PDCoV三联表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 S蛋白 表位疫苗
下载PDF
半滑舌鳎突触体相关蛋白29基因(SNAP29)克隆及其组织分布和时序表达分析
2
作者 吴茵茵 温思怡 +1 位作者 韩卓然 孙敬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了分析半滑舌鳎突触体相关蛋白29基因(SNAP29)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组织分布特点以及感染海藻希瓦氏菌后的时序表达规律,通过RT-PCR、生物信息学网站、qRT-PCR技术对半滑舌鳎SNAP29基因进行了扩增、生信分析和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半滑舌鳎突触体相关蛋白29基因(SNAP29)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组织分布特点以及感染海藻希瓦氏菌后的时序表达规律,通过RT-PCR、生物信息学网站、qRT-PCR技术对半滑舌鳎SNAP29基因进行了扩增、生信分析和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SNAP29基因CDS区长度为789 bp,编码26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5.39,分子质量为29.71781 ku,有2个典型的SNARE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组成,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基本一致;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半滑舌鳎与欧洲鲈鱼SNAP29基因相似性最高;SNAP29基因在健康半滑舌鳎所测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组织中表达最高,在脑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利用海藻希瓦氏菌人工感染半滑舌鳎后,SNAP29基因在肠道组织、心脏组织和脑组织中表达量主要呈现上调趋势,在肝脏、头肾、脾脏组织中主要呈现下调表达,SNAP29基因在健康半滑舌鳎组织中均有表达;海藻希瓦氏菌感染半滑舌鳎的肠道、脑、心脏、肝脏、头肾、脾脏组织中SNAP29基因呈现差异表达。综上,SNAP29可能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过程或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SNAP29 基因克隆 QRT-PCR 海藻希瓦氏菌
下载PDF
迷迭香粗提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3
作者 王思雨 张国玉 +2 位作者 张永祥 运立媛 张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118-126,共9页
迷迭香具有抑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获得有效抑菌成分,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迷迭香粗提物提取工艺;利用牛津杯法和滤纸圆片法对迷迭香粗提物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并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迷迭香粗提物提... 迷迭香具有抑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获得有效抑菌成分,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迷迭香粗提物提取工艺;利用牛津杯法和滤纸圆片法对迷迭香粗提物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并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迷迭香粗提物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7∶1(mL/g)、提取温度78℃、提取时间62 min、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迷迭香粗提物得率为(32.40±0.52)%。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迷迭香粗提物对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2、22.15、23.22、9.58 mm,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12.5、25.0、25.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粗提物 乙醇回流提取 牛津杯法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