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冻复合保鲜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庄文静 包建强 +4 位作者 郑稳 宫萱 黄可承 李雪艳 成谦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363,共10页
水产品在实际运输贮藏销售环节,易受到环境温度、微生物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腐败变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微冻保鲜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食品原有风味。但是其温度控制严格,单一的微冻保鲜不能很好地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因... 水产品在实际运输贮藏销售环节,易受到环境温度、微生物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腐败变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微冻保鲜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食品原有风味。但是其温度控制严格,单一的微冻保鲜不能很好地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因此常采用微冻与其他技术结合的保鲜技术,以更好地发挥栅栏效应。该文综述了水产品腐败机理及品质变化、单一微冻保鲜应用,微冻与抗冻剂、气调、涂膜、静电场等联合对水产品保鲜的最新应用,并对微冻保鲜存在的问题作出总结与展望。旨在为微冻保鲜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做铺垫,为水产品保鲜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冻 水产品 保鲜技术
下载PDF
水产品中GⅡ型诺如病毒可视化LAMP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姚婉婷 李想 +4 位作者 谢庆超 欧杰 潘迎捷 赵勇 刘海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目的】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针对诺如病毒的保守区域设计了4条引物,并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该反应的最佳体系... 【目的】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针对诺如病毒的保守区域设计了4条引物,并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该反应的最佳体系为:Bst DNA聚合酶0.32 U/μL、MgSO_(4)10 mmol/L、dNTP 1.2 mmol/L、BIP 1.6μmol/L、FIP 1.6μmol/L、F3为0.4μmol/L、B3为0.4μmol/L;最佳反应条件为:63℃下反应50 min,随后升温至85℃继续反应5 min。建立的LAMP法能够特异性识别GⅡ型诺如病毒,其灵敏度为1×10^(-7 )ng/μL,优于传统PCR法。另外,对3种可视化染料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YBR GreenⅠ、苯酚红和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HNB)均对阳性和阴性结果有明显的颜色对比,因此可作为可视化染料。【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且操作简便的GⅡ型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已成功用于水产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GⅡ型诺如病毒 可视化 水产品
下载PDF
水产品中重金属异质性导致的风险 被引量:17
3
作者 曹欢 胡钰梅 +2 位作者 潘迎捷 赵勇 刘海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173,共13页
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可以多种形态广泛存在,人们通过食物链将其摄入,其在人体内的吸收、转化、代谢因形态不同而不同。随着对食品中重金属危害的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具有不同的风险。目前对于水产品中重金属的安全评价主要以总... 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可以多种形态广泛存在,人们通过食物链将其摄入,其在人体内的吸收、转化、代谢因形态不同而不同。随着对食品中重金属危害的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具有不同的风险。目前对于水产品中重金属的安全评价主要以总量为标准,没有完善的具体形态检测及标准,导致了不能准确评价水产品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本文讨论了砷、汞、镉和铅4种水产品中常见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差异,探讨了重金属形态异质性引起的毒性差异,以期准确评估重金属不同形态对环境和生物的风险,为水产品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产品 风险评估 异质性
下载PDF
几种常见生食水产品中生物危害与化学危害测定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庆超 张红敏 +3 位作者 刘海泉 王锡昌 潘迎捷 赵勇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1期52-59,共8页
随着生食水产品消费量逐渐增加,如何有效控制其食用风险隐患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摸清市售常见生食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于2017年5—10月在上海、浙江和福建等地的4家水产品市场,采集市面常见的三文鱼(Oncorhynchus)、金枪鱼(Thunn... 随着生食水产品消费量逐渐增加,如何有效控制其食用风险隐患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摸清市售常见生食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于2017年5—10月在上海、浙江和福建等地的4家水产品市场,采集市面常见的三文鱼(Oncorhynchus)、金枪鱼(Thunnus)、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北极贝(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扇贝(Pectinidae)、甜虾(Pandalus borealis)、寿司虾(Penaeus chinensis)、海胆(Echinoidea)和兰花蚌(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9种共60个生食水产品样品,采用国标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污染情况,并分别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和HPLC-ICPMS法重点对牡蛎的肠道菌群和金枪鱼的汞含量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共检出7个Vp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1.7%;对阳性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判定,只有5株菌株含有tdh毒力基因。2)对7个牡蛎肠道中微生物群落分布分析发现,5种优势菌群中有拟杆菌、假单胞菌2种腐败菌和孤菌1种致病菌。3)7个金枪鱼样品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2个总汞含量超标,但经测定甲基汞含量均未超标。综上说明,Vp仍是常见生食水产品的主要生物危害因子,金枪鱼中甲基汞含量未见超标,建议引导人们改变食用方式,确实需要生食时,厨房用品应注重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以牡蛎为主的冰鲜零售生食水产品的监管,同时对生食水产品全产业链条展开监测,结合测序技术准确找到关键控制点及污染来源,确保生食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本研究评估了影响生食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生物及化学危害因子,回应了行业关切热点,对后续风险评估工作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食水产品 质量安全 副溶血性弧菌 肠道菌群 微生物危害 重金属危害
下载PDF
流化冰技术在水产品冷链流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包海蓉 金素莱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8-345,共8页
流化冰是水产品低温保鲜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新型冷媒,其释冷速度快、冷却终温低、包埋性好、对产品机械损伤小,能有效维持产品的销售外观和理化特性并延长货架期。本综述概述了流化冰的制备方式及特性,重点介绍了流化冰在水产品流通... 流化冰是水产品低温保鲜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新型冷媒,其释冷速度快、冷却终温低、包埋性好、对产品机械损伤小,能有效维持产品的销售外观和理化特性并延长货架期。本综述概述了流化冰的制备方式及特性,重点介绍了流化冰在水产品流通中不同阶段下的应用以及流化冰耦合其他技术联用的应用现状,提出了目前流化冰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完善流化冰技术在水产品冷链中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冰 水产品 冷链流通 低温保鲜
下载PDF
上海市售螃蟹中砷、镉的富集调查及食用安全风险评价
6
作者 王子衡 胡钰梅 +5 位作者 周立法 齐自元 谢晶 潘迎捷 赵勇 刘海泉 《上海农业学报》 2022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为了解上海市售的淡水养殖的中华绒螯蟹与海水养殖的三疣梭子蟹中砷(As)、镉(Cd)的富集情况及食用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别测定三疣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的性腺、肝胰... 为了解上海市售的淡水养殖的中华绒螯蟹与海水养殖的三疣梭子蟹中砷(As)、镉(Cd)的富集情况及食用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别测定三疣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的性腺、肝胰腺、腿肌和胸肌中的As、Cd含量并运用目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和目标致癌风险(Target Cancer Risk,TR)进行食用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中As(8.813 mg/kg)、Cd(2.653 mg/kg)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中As(1.097 mg/kg)、Cd(0.149 mg/kg)含量;两种蟹中As、Cd的富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三疣梭子蟹与中华绒螯蟹的可食组织中,性腺与肝胰腺富集As的能力都显著强于腿肌和胸肌;Cd大部分富集在肝胰腺中。初步评估表明,长期食用As、Cd污染的三疣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并且三疣梭子蟹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风险更大。本研究可为科学指导蟹类的食用以及精准评估蟹类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中华绒螯蟹 富集差异 食用风险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菌株多相异质性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俞文英 张昭寰 +3 位作者 刘海泉 Pradeep Kumar MALAKAR 潘迎捷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96-303,共8页
微生物风险评估是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科学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菌株多相异质性是微生物的固有特性,普遍存在于各类致病菌之中,影响着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食品微生物菌... 微生物风险评估是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科学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菌株多相异质性是微生物的固有特性,普遍存在于各类致病菌之中,影响着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食品微生物菌株多相异质性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菌株多相异质性的概念,从生长和失活异质性、被膜形成异质性、毒力异质性和耐药异质性4 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菌株多相异质性的存在形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菌株多相异质性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影响,进一步展望了降低该影响的4 种解决措施,提出微生物风险评估宏模型的概念,以期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生长和失活异质性 被膜形成异质性 毒力异质性 耐药异质性 风险评估 宏模型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发酵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调查和评估
8
作者 谢庆超 王子 +4 位作者 徐进 张瑞 李银辉 王晔茹 赵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0-56,共7页
该研究旨在使用文献数据的荟萃(Meta)分析估计中国发酵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选择2011—2022年来自5个数据库的总计34篇文献。根据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单增李斯特菌的综合流行率为4.1%(95%CI:2.3%~5.7%),其中发酵香肠、发酵火腿、... 该研究旨在使用文献数据的荟萃(Meta)分析估计中国发酵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选择2011—2022年来自5个数据库的总计34篇文献。根据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单增李斯特菌的综合流行率为4.1%(95%CI:2.3%~5.7%),其中发酵香肠、发酵火腿、中式腊肉单增李斯特菌综合流行率分别为3.1%(95%CI:2.4%~3.9%)、5.9%(95%CI:4.2%~9.3%)、3.9%(95%CI:2.2%~6.1%)。从地区来看,西南地区单增李斯特菌流行率最高达到5.2%(95%CI:2.1%~9.3%)。单增李斯特菌最主要的血清型是4b、1/2a、1/2b和1/2c。就机构类型而言,纳入的研究样本绝大多数来自零售市场。通过了解发酵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流行水平的差异可以清楚其在公共健康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有助于对发酵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可控监测,指导主管部门、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单增李斯特菌 META分析 血清型 流行调查
下载PDF
金华火腿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银辉 张红敏 +8 位作者 孟媛媛 薛甜 王晔茹 白莉 李豪 谢家莹 刘海泉 谢庆超 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70-279,共10页
本研究以现代加工工艺条件下生产制作的金华火腿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因单增李斯特菌而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通过调查生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初始污染率及污染水平,金华火腿生产及销售过程中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参数,如pH、水分活度、... 本研究以现代加工工艺条件下生产制作的金华火腿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因单增李斯特菌而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通过调查生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初始污染率及污染水平,金华火腿生产及销售过程中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参数,如pH、水分活度、温度以及乳酸菌含量等,再结合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模拟其暴露水平,并评估了不同人群因食用即食金华火腿切片而患李斯特菌病的风险。结果显示:金华火腿零售时污染水平为-9.47~7.05 lg CFU/g(90%的置信区间);健康成年人食用即食金华火腿切片的平均患病概率小于10^(-15),易感人群的平均患病概率小于10^(-13)。食用即食金华火腿切片而患李斯特菌病的风险较低,金华火腿的现代加工工艺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控制水平可以与国际接轨。本研究首次定量模拟了金华火腿从生猪肉到腌制发酵至最终产品的全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暴露情况,为发酵火腿中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金华火腿 风险评估 生长模型
下载PDF
假单胞菌噬菌体裂解酶生物信息挖掘与系统分析
10
作者 惠潇然 黄振华 +6 位作者 刘静 吴倩 许天明 段为旦 潘迎捷 赵勇 张昭寰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噬菌体裂解酶具有高效裂解活性和靶向性等特征,可作为有效控制假单胞菌属细菌的新型抗菌剂。随着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噬菌体的基因组信息得到破译,为噬菌体裂解酶...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噬菌体裂解酶具有高效裂解活性和靶向性等特征,可作为有效控制假单胞菌属细菌的新型抗菌剂。随着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噬菌体的基因组信息得到破译,为噬菌体裂解酶生物信息的挖掘提供了数据资源。本研究基于NCBI等数据库,深入挖掘假单胞菌噬菌体裂解酶的理化参数、核心结构域、三维结构等生物信息。结果表明,共筛选获得了81个噬菌体裂解酶序列,此类裂解酶大多为亲水蛋白(80/81),均具有较高的等电点,蛋白总体带正电。在所筛选的裂解酶序列中,共发掘9个保守结构域,分别为Lyz-like super family、yz_endolysin_autolysin、Muramidase、PGRP super family、NlpC/P60、LT-like、Phage_lysis Superfamily、PG_binding_1、PG_binding_3。同源建模分析发现,裂解酶末端α-螺旋上均分布一定的正电荷基团,预测该结构可能赋予其穿透假单胞菌外膜的功能。本研究为假单胞菌噬菌体裂解酶的设计、改造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撑,为假单胞菌的靶向防控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噬菌体裂解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构 功能预测
下载PDF
盐渍冰温脱水虾仁的贮藏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帆 万金庆 +3 位作者 厉建国 邢娜 梁志鑫 冷争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54,共8页
为研究盐渍冰温脱水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贮藏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虾仁分为空白对照组、6%盐浸组(样品∶6%盐液=1∶6,4℃下浸泡6 h,Ⅰ组)、冰温脱水组[用自制冰温干燥装置脱水到含水率(50±1)%,Ⅱ组]和混合组(6%盐浸+冰温脱水... 为研究盐渍冰温脱水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贮藏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虾仁分为空白对照组、6%盐浸组(样品∶6%盐液=1∶6,4℃下浸泡6 h,Ⅰ组)、冰温脱水组[用自制冰温干燥装置脱水到含水率(50±1)%,Ⅱ组]和混合组(6%盐浸+冰温脱水,Ⅲ组),样品经真空包装后置于(-1.0±0.5)℃冰温贮藏,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虾仁的pH值、胰蛋白酶活力、多酚氧化酶(PPO)活力、色差值、质构特性、硫代巴比妥酸(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菌落总数(TVC)并结合电子显微镜评价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样品贮藏期相近,分别为11、12 d,表明6%盐浸和冰温脱水单因素对延长贮藏期作用效果相近;盐渍与冰温脱水叠加处理的Ⅲ组虾仁贮藏期达到18 d,相比空白组(6 d)延长了3倍。研究表明,盐渍+冰温脱水能够显著延长虾仁贮藏期,为虾仁的商业流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盐渍 冰温脱水 酶活力 质构
下载PDF
抗生物被膜材料在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翠芳 张昭寰 +3 位作者 陶倩 吴倩 潘迎捷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5-272,共8页
生物被膜的形成给食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危害之一。抗生物被膜材料具有降低微生物危害、减少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基于此,本文首先... 生物被膜的形成给食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危害之一。抗生物被膜材料具有降低微生物危害、减少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抗生物被膜材料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根据活性物质的种类对抗生物被膜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进一步描述了抗生物被膜材料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抗被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抗生物被膜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促进此类材料在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并为保障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提供有效的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抗生物被膜材料 食品微生物安全 食品微生物危害控制
下载PDF
水产养殖环境中抗生素与重金属耐药共选择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家莹 江梦琪 +4 位作者 张红敏 潘迎捷 刘海泉 谢庆超 赵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224,共12页
抗生素耐药性是公认的公共卫生挑战,它的出现不仅限制了用药的选择范围,同时耐药性的传播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而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另一类制剂是各种金属阳离子,它们可作为营养补充剂加入饲料中以支持和保护水产品生长。而许多... 抗生素耐药性是公认的公共卫生挑战,它的出现不仅限制了用药的选择范围,同时耐药性的传播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而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另一类制剂是各种金属阳离子,它们可作为营养补充剂加入饲料中以支持和保护水产品生长。而许多种类的抗生素可与金属阳离子形成复合物,这可以降低或增强抗生素活性。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重金属驱动了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由于重金属可以在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它作为一种选择压力在抗生素耐药性的共选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传播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水产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污染现状,重金属对抗生素活性和耐药性的影响,并总结了重金属和抗生素在细菌耐药产生过程中潜在的耐药共选择机制,最后讨论了现今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抗生素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阐明了今后水产养殖环境中耐药性综合防控治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重金属 耐药共选择机制 水产养殖环境
下载PDF
冰温酶解贮藏对低盐脱水牡蛎滋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毅 万金庆 +1 位作者 杨帆 童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5-825,共11页
为了探究冰温酶解贮藏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呈味核苷酸及其关联物变化对低盐脱水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滋味的影响,以牡蛎肉(去壳质量为25.0 g±5.0 g)中注射25 U/g风味蛋白酶(F组)和中性蛋白酶(Z组)作为试验组,以注射等量蒸馏... 为了探究冰温酶解贮藏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呈味核苷酸及其关联物变化对低盐脱水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滋味的影响,以牡蛎肉(去壳质量为25.0 g±5.0 g)中注射25 U/g风味蛋白酶(F组)和中性蛋白酶(Z组)作为试验组,以注射等量蒸馏水作为对照组(D组),脱水后进行冰温贮藏(-2.0℃±0.5℃),每3 d测定一次理化指标(pH、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K值、Ca^(2+)-ATPase活力、总巯基含量、TCA-可溶性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并结合电子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冰温贮藏过程中,F和Z组在18 d内满足鲜度要求,D组在24 d内满足鲜度要求;与D组相比,F和Z组蛋白质降解明显,TCA-可溶性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游离氨基酸味道强度(TAV)值上升;肌苷酸(IMP)积累与鲜味氨基酸协同增鲜使得F和Z组味精当量(EUC)与D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电子舌分析显示,F、Z和D组滋味差异能被有效区分且酶解前期和后期滋味差异明显。研究表明,冰温酶解能提高低盐脱水牡蛎的多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呈味核苷酸降解,对低盐脱水牡蛎起到增鲜作用,其中中性蛋白酶优于风味蛋白酶,本研究结果可为高附加值海珍品加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冰温酶解 风味蛋白酶 中性蛋白酶 滋味 电子舌
下载PDF
基于量子点可视技术快速检测鲜食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谷鑫 胡金庆 +5 位作者 胡钰梅 刘佳妮 欧杰 潘迎捷 赵勇 刘海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20-327,共8页
鲜食农产品营养损失少,食用方便,已成为健康饮食新食材和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在运输、贮藏等环节中易受到环境条件影响导致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从而引发腐败变质和食品安全事件,因此,针对鲜食农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开发... 鲜食农产品营养损失少,食用方便,已成为健康饮食新食材和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在运输、贮藏等环节中易受到环境条件影响导致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从而引发腐败变质和食品安全事件,因此,针对鲜食农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开发出操作简单、可视化的快速检测技术至关重要。量子点是一类能够产生荧光的纳米级半导体颗粒,具有稳定性好、可视性强、灵敏度高、量子产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呈数量级增长。文章在总结了量子点的理化性质、合成制备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量子点在鲜食农产品快速检测的主要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阐述,以期为基于量子点的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为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鲜食农产品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水产暂养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对重金属与抗生素的抗性研究
16
作者 谢家莹 张红敏 +2 位作者 潘迎捷 赵勇 谢庆超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9期107-109,共3页
本文以上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商铺中水产品暂养箱中的暂养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对重金属与抗生素的抗性。首先对水样化学性污染物做了本底调查,其次检测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铅、镉、汞、砷含量均未超标... 本文以上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商铺中水产品暂养箱中的暂养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对重金属与抗生素的抗性。首先对水样化学性污染物做了本底调查,其次检测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铅、镉、汞、砷含量均未超标,部分样品硼含量超标;一个样品检出氨苄西林,浓度为0.323ng/mL;有8个样品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为20%。本研究发现水产品暂养环境中硼和氨苄西林有风险隐患,同时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本研究为有效控制水产品暂养环境的水质隐患,提高水产品安全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暂养环境 化学污染物 副溶血性弧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土臭素对淡水鱼品质的影响及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勇 王天艺 +2 位作者 李慷 潘迎捷 刘海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4,共11页
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类摄取食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但以土腥味为代表的特殊异味在淡水养殖的鱼类中经常出现,不但影响水产品的风味,更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制约着水产品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而科学控制和预防水产品中的土腥... 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类摄取食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但以土腥味为代表的特殊异味在淡水养殖的鱼类中经常出现,不但影响水产品的风味,更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制约着水产品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而科学控制和预防水产品中的土腥味是保障水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满足产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仍需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水产品中以土腥味为典型代表的特殊异味,探讨了以土臭素为代表的异味物质在水产品中造成土腥味的机理,并结合目前控制土腥味的常用方法,对未来水产品异味防控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消除水产品中的异味物质,尤其是淡水养殖的水产品中存在的土腥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土腥味 土臭素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群体感应在噬菌体与细菌交互中的核心作用
18
作者 赵勇 王非凡 +1 位作者 张昭寰 潘迎捷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5期473-482,共10页
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复杂互动如同一场微观战争,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则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通信网络。本文综述了QS系统的基本机制、对细菌群体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细菌与噬菌体互作中的重要性。细菌... 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复杂互动如同一场微观战争,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则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通信网络。本文综述了QS系统的基本机制、对细菌群体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细菌与噬菌体互作中的重要性。细菌通过分泌和感知特定信号分子,利用QS系统调控群体行为和基因表达,以应对环境变化和密度压力。而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克星,其编码的蛋白或产物能够干扰宿主的QS系统,从而影响宿主行为,进而提高噬菌体的感染和传播效率。深入研究QS系统在微生物交互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揭示微生物战争的复杂机制,还能推动耐药菌防治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细菌与噬菌体的交互 信号分子 耐药性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剂量效应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奥迪 严佳惠 +3 位作者 张昭寰 刘海泉 赵勇 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7.19)优于其他模型。建议选用Gamma模型作为大鼠急性暴露于AFB1后肝细胞凋亡率的最优剂量效应模型,用于AFB1风险评估框架中的危害特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肝细胞凋亡 风险评估 剂量效应模型
下载PDF
发酵肉制品中的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庆超 王子 +4 位作者 李银辉 刘海泉 白莉 王晔茹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0-238,共9页
发酵肉制品受制作工艺的影响,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受污染,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结合发酵肉制品中的危害因素和防控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发酵肉制品中生物、化学、物理等危害因素,同时总结国内外对相关危害的生物... 发酵肉制品受制作工艺的影响,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受污染,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结合发酵肉制品中的危害因素和防控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发酵肉制品中生物、化学、物理等危害因素,同时总结国内外对相关危害的生物、化学、物理方法的防控措施及机制。最后探讨目前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续发展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发酵肉制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防控机制 生物胺 亚硝胺 发酵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