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产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格 赵建梅 +6 位作者 王琳 王君玮 刘娜 刘俊辉 曲志娜 王娟 张喜悦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1期44-53,共10页
为更好地进行畜禽产品中微生物风险监管,构建一套覆盖畜禽产品全生产链的微生物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系统成为迫切需求。针对畜禽养殖、屠宰生产、储存和流通销售等环节,以肉蛋奶中常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和数... 为更好地进行畜禽产品中微生物风险监管,构建一套覆盖畜禽产品全生产链的微生物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系统成为迫切需求。针对畜禽养殖、屠宰生产、储存和流通销售等环节,以肉蛋奶中常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和数学运算以及预警阈值和预警方法,结合BP神经网络等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构建了一套涵盖基础数据库、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决策三大模块,面向企业、监管和技术机构三类用户的可视化风险评估预警系统,以期利用该系统对畜禽产品中致病微生物对产品安全性的影响和生产链中风险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同时对畜禽产品中微生物风险状况进行实时预警,从而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产品 微生物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预警系统
下载PDF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流行现状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思宇 赵格 +5 位作者 刘俊辉 宋时萍 王娟 王琳 王君玮 曲志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均具有严重威胁。通过对鸡肉供应链各环节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以及相关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在肉鸡供应全链条中,屠宰和零售环节的沙门菌分离率显著高于养殖环节;沙门菌耐药性严重...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均具有严重威胁。通过对鸡肉供应链各环节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以及相关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在肉鸡供应全链条中,屠宰和零售环节的沙门菌分离率显著高于养殖环节;沙门菌耐药性严重,耐药谱广,多重耐药率最高达100%;不同区域和环节的沙门菌流行率、耐药性及耐药谱有差异;鸡源沙门菌的流行风险主要与初始污染水平和交叉污染有关,屠宰过程中杀菌方法、厨房烹饪过程中的温度等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目前针对国内肉鸡源沙门菌耐药性相关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今后需要加大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鸡源沙门菌的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力度,基于“同一健康”理念加强对鸡源沙门菌流行及耐药风险干预措施的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沙门菌 耐药性 流行状况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禽肉产品主要药物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玉东 宋翠平 +7 位作者 戴廷灿 董国强 刘坤 李伟红 付红蕾 苗在京 王淑婷 赵思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通过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的禽肉产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督数据,结合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及相关风险监测和评估单位近年来开展禽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获得的风险监测数据,发现乌鸡、地方品种土... 通过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的禽肉产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督数据,结合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及相关风险监测和评估单位近年来开展禽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获得的风险监测数据,发现乌鸡、地方品种土鸡、鲜(冻)鸡肉、鸭肉等禽肉产品中,恩诺沙星(或以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计)、氧氟沙星、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胺)、氯霉素、尼卡巴嗪及残留标志物、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金刚烷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噁唑烷基酮(AOZ)、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和呋喃它酮代谢物5-吗啉甲基-3-氨基-2-噁唑烷基酮(AMOZ)]、五氯酚酸钠等药物存在较大残留安全风险,针对这些主要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了有关控制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公告等贯彻落实和强制性培训制度,加快制定我国地方品种畜禽养殖生产加工规范类标准和产品标准,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数据信息共享,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合格证制度,加快“两品一标”畜禽产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肉产品 主要药物 风险因素分析 控制对策
下载PDF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向月 马文瑾 +2 位作者 安博宇 程古月 黄玲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8-957,共10页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成本低、价格低、抗菌谱广及抗菌活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养殖业,由于其在动物体内吸收较少,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随动物的粪便、尿液进入环境。多项研究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暴露量大,吸附能...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成本低、价格低、抗菌谱广及抗菌活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养殖业,由于其在动物体内吸收较少,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随动物的粪便、尿液进入环境。多项研究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暴露量大,吸附能力强、迁移能力弱,微生物、光照及温度都会影响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其在环境中的暴露对植物生长、水生生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和抗性基因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作者综述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暴露现状、吸附及降解行为特性、效应研究及其在环境中的风险评估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重视,为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去除提供参考,并对今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风险评估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环境 吸附 降解 生态毒性
下载PDF
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畜禽肉中5种硒形态含量 被引量:9
5
作者 魏益华 黄青青 +7 位作者 张金艳 邱素艳 涂田华 袁林峰 戴廷灿 张标金 李伟红 严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22-3827,共6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畜禽肉类中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硒酸根和亚硒酸根含量的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样品中有机硒通过胰蛋白酶和蛋白酶(XIV,链霉蛋白酶)酶解提取,无机硒通过碘乙酰胺溶液提取,于5... 建立了一种测定畜禽肉类中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硒酸根和亚硒酸根含量的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样品中有机硒通过胰蛋白酶和蛋白酶(XIV,链霉蛋白酶)酶解提取,无机硒通过碘乙酰胺溶液提取,于55℃水浴200 r·min-1振荡提取20 h,提取液高速离心后再经超滤管离心净化,C18反相色谱柱分离,30 mmol·L^(-1)磷酸氢二铵、0.5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和5%(V/V)甲醇为流动相,用20%(V/V)甲酸调节流动相溶液pH至6.0,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5种硒形态含量。采用与标准样品对照法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硒酸根和亚硒酸根在5~2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其检出限分别为0.89,0.78,0.55,0.94和0.70μg·L^(-1),加标回收率为76.8%~109%,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2.7%~7.8%和3.5%~12.3%。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畜禽肉类样品中硒形态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畜禽肉 硒形态
下载PDF
欧盟、美国及国内畜禽屠宰环节沙门氏菌监控现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月华 赵格 +2 位作者 赵建梅 刘俊辉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6期69-75,共7页
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屠宰环节是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之一,欧盟及美国等均对畜禽屠宰环节中的沙门氏菌污染采取了系统、科学的风险监控措施,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组织/国家对... 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屠宰环节是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之一,欧盟及美国等均对畜禽屠宰环节中的沙门氏菌污染采取了系统、科学的风险监控措施,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组织/国家对屠宰环节畜禽胴体的取样计划、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检测不合格所对应的纠偏措施,并将沙门氏菌基底监测和风险评估作为制定控制技术规范的基础。鉴于我国生鲜肉品致病微生物监测、风险评估以及限量标准和法规的缺乏,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较高,建议进一步优化畜禽屠宰环节病原危害监控措施,持续开展微生物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畜禽屠宰环节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和监测控制技术规范。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更好地保障国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屠宰 沙门氏菌 监测 控制
下载PDF
生鲜肉类产品中腐败细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尹德凤 张莉 +1 位作者 张大文 罗林广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8年第3期21-29,共9页
肉类生鲜产品因其自身丰富的营养组成,极易受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本文介绍了生鲜肉类产品中的各种常见腐败微生物,分析了各种腐败微生物在肉类产品中的生长代谢特征、污染途径、腐败能力、相互间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腐败微生物... 肉类生鲜产品因其自身丰富的营养组成,极易受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本文介绍了生鲜肉类产品中的各种常见腐败微生物,分析了各种腐败微生物在肉类产品中的生长代谢特征、污染途径、腐败能力、相互间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腐败微生物的污染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肉 腐败细菌 代谢特征 污染途径
下载PDF
武汉地区宠物源肠球菌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覃凯莉 王文惠 +2 位作者 吴莹 郝海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探究武汉市2022年度宠物源肠球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对121株宠物源肠球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121株肠球菌对阿米卡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为98.3%、96.7%;其次为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为探究武汉市2022年度宠物源肠球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对121株宠物源肠球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121株肠球菌对阿米卡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为98.3%、96.7%;其次为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水平较低。有90.1%的菌株对3种及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有33.0%的菌株对6种及6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在“同一健康”理念下,通过检测武汉地区宠物源肠球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分析宠物源细菌的耐药情况及宠物主人和宠物之间细菌传播联系评估其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宠物源 耐药性
下载PDF
国内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预警开展现状与启示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琳 赵建梅 +1 位作者 赵格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4期65-71,共7页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组织以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纷纷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展开了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并建立了快速信息共享、紧急预防、快速反应的风险预警体...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组织以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纷纷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展开了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并建立了快速信息共享、紧急预防、快速反应的风险预警体系。我国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预警方面引入了微生物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大数据,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估要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平台,用以探索风险预警与交流机制等。我国食品微生物预警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仍存在数据缺乏标准化、预警技术不完善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实现数据共享,并深入开展预警技术研究。本文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和开展风险预警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食品安全 风险预警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动物源性产品中9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 被引量:9
10
作者 肖勇 万伟杰 +3 位作者 邬磊 王冬根 周瑶敏 徐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牛肉中9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HPLC-MS/MS方法。样品中加乙酸铵缓冲溶液,经β-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2%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硫酸镁和乙酸钠盐析,采用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十八烷基硅烷C1... 建立了一种测定牛肉中9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HPLC-MS/MS方法。样品中加乙酸铵缓冲溶液,经β-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2%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硫酸镁和乙酸钠盐析,采用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十八烷基硅烷C18净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内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9种β-受体激动剂在0.25~4.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均为0.25μg/kg;0.25、0.50、2.50μg/kg共3个浓度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在67.73%~114.13%之间,变异系数在1.45%~9.14%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效率高,可用于畜产品中常见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检测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激动剂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生猪屠宰过程沙门菌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传播风险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云哲 赵格 +10 位作者 赵建梅 王琳 杨腾腾 高玉斌 黄秀梅 张青青 张喜悦 刘俊辉 耿国芹 王君玮 邹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6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沙门菌在生猪屠宰各环节和猪肉产品中的污染分布和耐药状况,揭示沙门菌在猪肉生产过程中的传播及耐药情况。选取山东省5个代表性生猪屠宰场为风险观测点,采集肛拭子、屠宰环境拭子、水样品和胴体拭子共552份,参照食...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沙门菌在生猪屠宰各环节和猪肉产品中的污染分布和耐药状况,揭示沙门菌在猪肉生产过程中的传播及耐药情况。选取山东省5个代表性生猪屠宰场为风险观测点,采集肛拭子、屠宰环境拭子、水样品和胴体拭子共552份,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其中沙门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参照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沙门菌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58株沙门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0.5%(58/552);中小型屠宰场(15.6%,33/212)较大型屠宰场(7.4%,25/340)沙门菌污染严重;屠宰环节预冷前样品检出率最高,为26.7%(8/30);不同类型样品中肛拭子样品的检出率最高,为15.1%(16/106)。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5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6.6%,56/58),多重耐药率为96.6%(56/58);中小型屠宰场分离株较大型屠宰场的整体耐药严重,胴体拭子(46.4%,26/56)和肛拭子(28.6%,16/56)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于环境拭子(25.0%,14/56)。MLST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8株沙门菌共对应6个ST型,其中ST40型分布最为广泛,在各个环节中均有检出;其次是ST19型。结果表明,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污染较为严重,需加强屠宰过程的卫生管控;各规模屠宰场应关注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在产业链和食物链的传播,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防范其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屠宰 沙门菌 污染风险 耐药传播 分子分型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和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云哲 王琳 +3 位作者 张喜悦 邹明 王君玮 赵格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0期37-44,共8页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次性可对几十万到几亿的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了解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以及在...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次性可对几十万到几亿的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了解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以及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和溯源方面的应用,以期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风险识别 溯源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乳杆菌耐药风险及其药敏检测标准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可 王俊豪 +1 位作者 万晓宝 郝海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1-1333,共13页
本文简述了乳杆菌作为益生菌的商业应用情况和作为致病菌造成临床感染的致病情况及乳杆菌耐药传播风险,总结了与乳杆菌相关的4个国际权威机构对其制定的抗菌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标准程序方法,对近15年内研... 本文简述了乳杆菌作为益生菌的商业应用情况和作为致病菌造成临床感染的致病情况及乳杆菌耐药传播风险,总结了与乳杆菌相关的4个国际权威机构对其制定的抗菌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标准程序方法,对近15年内研究发现的乳杆菌耐药表型、基因型进行了汇总。发现在我国,对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应用最多,乳杆菌可能联合其他致病菌对免疫低下者造成合并感染,但总体而言乳杆菌的致病风险较低,乳杆菌的可转移耐药问题更值得关注,目前发现的乳杆菌的耐药基因包括tet、van、erm、mef、gyr、par、aad、aph、ant、aac、sul、dfr、cat、fex、rpo、mef和lnu等。值得关注的是,乳杆菌存在与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相关的抗性基因(tet、erm和cat)的转移的风险,4个组织机构制定的抗菌药敏试验方法在药敏肉汤和选择测试药物上存在主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抗菌药敏试验 国际乳品联合会 益生菌
下载PDF
蛋鸡产蛋前用药后氟苯尼考在鸡蛋中的残留代谢规律研究
14
作者 张莉 董一帆 +4 位作者 袁丽娟 向建军 廖且根 邱素艳 张大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700,共10页
【目的】旨在研究蛋鸡产蛋前用药后氟苯尼考在鸡蛋中的残留代谢规律,探明其在蛋鸡产蛋前的休药时间,为指导鸡蛋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78只健康的罗曼粉壳蛋鸡为试验对象,对蛋鸡产蛋前进行氟苯尼考混饲给药,采集鸡蛋样品,... 【目的】旨在研究蛋鸡产蛋前用药后氟苯尼考在鸡蛋中的残留代谢规律,探明其在蛋鸡产蛋前的休药时间,为指导鸡蛋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78只健康的罗曼粉壳蛋鸡为试验对象,对蛋鸡产蛋前进行氟苯尼考混饲给药,采集鸡蛋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鸡蛋样品中的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代谢残留模型和休药期软件(WT 1.4)计算出氟苯尼考在蛋鸡产蛋前用药的休药时间。【结果】蛋鸡产蛋前使用氟苯尼考后,鸡蛋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随用药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到停药第1天时,药物残留量达到峰值,约为307.64μg/kg;然后随着停药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至停药第10天,鸡蛋中药物残留总量降至10μg/kg以下;至停药第12天,残留量降至检出限以下。利用残留消除规律模型和WT1.4软件计算的氟苯尼考在蛋鸡产蛋前的休药时间分别是9.70 d和10.26 d。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停药第9天后,所有鸡蛋样品中药物残留量均降至10μg/kg以下,结合休药期计算结果,建议氟苯尼考在蛋鸡开产期前用药的安全间隔期为10 d。而试验期间鸡群从第1枚鸡蛋生产到理论开产期的时间间隔为32 d。【结论】由于蛋鸡在理论开产期前产蛋的不规律性,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建议将蛋鸡产蛋前使用氟苯尼考粉后的休药时间定为理论开产期前的4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残留 产蛋前 鸡蛋
下载PDF
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及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方圆 王琳 +10 位作者 刘耀蓬 宋时萍 郭皖露 刘娜 高玉斌 王娟 黄秀梅 赵建梅 刘俊辉 曲志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61-68,共8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而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其感染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在长期面对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也使动物成为耐药基因的储存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而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其感染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在长期面对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也使动物成为耐药基因的储存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通过分析国内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不断提高,多重耐药程度不断加重,尤其北方高纬度地区面临更为严峻的耐药形势;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丰富的分子流行特征,其中ST9、ST97、ST398为优势分型且分布广泛,MRSA SCCmecⅫ、SCCmecⅢ和SCCmecⅣ3种分型近年来呈现扩散分布趋势;为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问题,国内正在研究中药制剂、噬菌体、益生菌、抗菌肽等4种抗生素代替方法,这些制剂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可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耐药防控
下载PDF
生鲜乳中16种致病微生物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沙 赵格 +6 位作者 赵建梅 向祝 宋时萍 刘娜 张喜悦 徐莹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86-95,116,共11页
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16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 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16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建立了稳定的4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人工污染的生鲜乳样品对所建立的方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显示: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有效识别并扩增,每组体系中引物探针未发现交叉反应,对其余3组体系的12株非目标菌均未有特异性反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该方法对布鲁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对阪崎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等7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FU/mL,对蜡样芽胞杆菌、弯曲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8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4) CFU/mL;所建方法和传统培养法对人工污染不同致病菌的各25份样品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可实现对生鲜乳样品中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快速高效检测,为生鲜乳微生物性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微生物 多重荧光定量PCR 生鲜乳 集成检测技术
下载PDF
甘草查尔酮A与三种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文惠 包红霞 +3 位作者 王俊豪 黄远玲 王文惠 郝海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45,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单体与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小鼠的影响。本试验以甘草查尔酮A(licorice chalcone A,LCA)为代表药物,探究LCA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和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确定与中药单体...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单体与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小鼠的影响。本试验以甘草查尔酮A(licorice chalcone A,LCA)为代表药物,探究LCA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和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确定与中药单体LCA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测定了产气荚膜梭菌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的杀菌曲线、溶血试验、滑动试验以及对小鼠的气性坏疽治疗效果,比较不同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与LCA联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克林霉素(clindamycin,CLDM)、四环素(tetracycline,TCN)、替米考星(tilmicosin,TMS)三种抗生素与LCA有协同作用。根据杀菌曲线结果显示,8μg·mL^(-1)LCA和16μg·mL^(-1)TMS几乎可以完全杀灭产气荚膜梭菌;2μg·mL^(-1)LCA与2μg·mL^(-1)TMS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细菌的溶血性,溶血几乎完全被抑制(溶血定量为9.08%)。值得注意的是,LCA对细菌的迁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菌毛介导的运动性,与TMS联用后其促进作用显著提升。动物体内试验结果表明,CLDM单独使用时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治疗效果显著;TCN和TMS分别与LCA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指数为0.375),同时治疗时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效果。因此,在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时,TMS与LCA联合作用,可以降低药物使用量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A 产气荚膜梭菌 气性坏疽 替米考星 四环素 克林霉素
下载PDF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抗微生物药耐药性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玉花 黎畅 +2 位作者 陈云霞 李刚 郝海红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抗微生物药物在食物链各环节的不合理使用所引发的食源性抗微生物药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是保障食品安全与公平贸易的国际组织,其制修订的食... 抗微生物药物在食物链各环节的不合理使用所引发的食源性抗微生物药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是保障食品安全与公平贸易的国际组织,其制修订的食源性AMR相关法典文本为全球遏制和减少食源性AMR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AMR管理机构和策略进行系统性研究,重点讨论了CAC制修订的食源性AMR相关法典文本,为我国食源性AMR管理策略、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微生物药耐药性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食源性 政策措施
下载PDF
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意 张喜悦 +4 位作者 赵建梅 赵格 曲志娜 刘立恒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83-89,共7页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扩增片段多态性为主,基于PCR扩增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为主,基于测序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多位点序列分型、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全基因组测序为主。这三大类分子分型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有助于揭示不同沙门菌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但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研究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多种分型技术,从而达到对沙门菌精准分型的目的。本文对限制性内切酶、PCR扩增以及测序这三大类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食品中沙门菌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溯源和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分型技术 PFGE PCR 测序 MLST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鼠伤寒沙门氏菌OmpC-FliC多表位疫苗
20
作者 刘意 张喜悦 +7 位作者 李昕 向祝 郎雨辰 宋时萍 赵格 曲志娜 刘立恒 王君玮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4-109,116,135,136,共9页
为了设计鼠伤寒沙门氏菌OmpC-FliC多表位疫苗,试验在NCBI网站的Protein数据库中获取OmpC和Fli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Expasy服务器分析其理化性质,通过在线工具AllerTopV.2.0和Vexijen分析其抗原性和致敏性,应用NPS~@服务器分析二级结构... 为了设计鼠伤寒沙门氏菌OmpC-FliC多表位疫苗,试验在NCBI网站的Protein数据库中获取OmpC和Fli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Expasy服务器分析其理化性质,通过在线工具AllerTopV.2.0和Vexijen分析其抗原性和致敏性,应用NPS~@服务器分析二级结构,应用IEDB在线工具分析OmpC和FliC的B、T细胞表位。选取优势表位设计鼠伤寒沙门氏菌OmpC-FliC多表位疫苗,对其理化性质、抗原性、致敏性及三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OmpC和FliC均是亲水性蛋白,无致敏性,抗原性较高;OmpC和FliC蛋白均筛选出3个B细胞优势表位,2个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优势表位,1个辅助T细胞(Th细胞)优势表位。设计的多表位疫苗为亲水性的稳定蛋白,抗原性预测的分数为1.1422分,且为非致敏原,预测三级结构模型的可信度大。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OmpC-FliC多表位疫苗对动物无致敏性,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生物信息学 OMPC FLIC 表位 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