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成果与研究展望(上)
1
作者 朱健 侯诒然 +1 位作者 李冰 贾睿 《科学养鱼》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年产量近2亿吨,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5%,全国约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迅速推进,农业和农村形势正发... 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年产量近2亿吨,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5%,全国约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迅速推进,农业和农村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在现有国家粮食价格政策保障下,单一种植水稻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稻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地区中低产稻田撂荒现象较为严重,稻田流转中“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撂荒现象 积极性和主动性 非粮化 单一种植 主要粮食作物 非农化 城市化
下载PDF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成果与研究展望(下)
2
作者 朱健 侯诒然 +1 位作者 李冰 贾睿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1-2,共2页
5.稻渔综合种养养殖容量和养殖模式研究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和水动力学与养殖容纳量的关系,建立水域能量收支交换与个体、群体营养需求模型,估算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某个或几个养殖种类的容纳量;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多元养殖模式... 5.稻渔综合种养养殖容量和养殖模式研究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和水动力学与养殖容纳量的关系,建立水域能量收支交换与个体、群体营养需求模型,估算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某个或几个养殖种类的容纳量;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多元养殖模式,生态要素对养殖生物生长、生物生理变化及行为、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构建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容纳量 养殖种类 生态要素 水动力学 养殖生物 生物生理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稻田陆基生态渔场:基于稻渔综合种养的设施渔业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奎 石伟 +1 位作者 张福宽 管卫兵 《中国水产》 CAS 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基于复合生态系统,通过将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整合在一起,实现营养互补的复合生态模式。水产养殖尾水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可以被水稻等植物有效利用,实现污染资源化。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将稻渔共生模式和多种水产养殖方...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基于复合生态系统,通过将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整合在一起,实现营养互补的复合生态模式。水产养殖尾水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可以被水稻等植物有效利用,实现污染资源化。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将稻渔共生模式和多种水产养殖方法相结合,创建形成陆基生态渔场构建技术。本文简要阐述了基于稻渔综合种养的设施渔业相关研究进展,供相关从业者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模式 设施渔业 水产养殖 复合生态系统 水稻种植 营养物质 陆基 营养互补
下载PDF
稻-黑斑蛙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全杰 徐钢春 高建操 《科学养鱼》 2022年第6期40-41,共2页
黑斑蛙的人工驯养由来已久,在湖北、安徽等地区养殖规模较大,且多为稻蛙综合种养模式。2020年5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农渔发〔2020〕15号文件指出,黑斑蛙等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黑斑蛙的人工驯养由来已久,在湖北、安徽等地区养殖规模较大,且多为稻蛙综合种养模式。2020年5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农渔发〔2020〕15号文件指出,黑斑蛙等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现将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主管部门 人工驯养 养殖规模 黑斑蛙 人工繁育 综合种养 水生动物 关键技术
下载PDF
稻鳝种养模式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褚向乾 吕卫光 +7 位作者 樊海丹 白娜玲 郑宪清 李双喜 张娟琴 张海韵 张月 张翰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0-1359,共10页
为深入了解稻鳝种养模式对土壤氮循环关键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稻鳝种养模式下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完全氨氧化微生物(Comammox)]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明确该模式... 为深入了解稻鳝种养模式对土壤氮循环关键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稻鳝种养模式下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完全氨氧化微生物(Comammox)]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明确该模式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常规稻田处理和稻鳝种养处理),分别在处理小区的中心区域和沟渠边缘区域取样,即:常规稻田中心区域(CCS)、常规稻田沟渠边缘区域(CMS)、稻鳝种养处理中心区域(ICS)和稻鳝种养处理沟渠边缘区域(IMS)。结果表明:与常规稻田处理相比,稻鳝种养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pH,减少了稻田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间有机质和总氮的含量差异,增加了土壤硝化势;相较于常规稻田处理,稻鳝种养模式显著提高了AOA、Comammox Clade-A和Comammox Clade-B的丰富度,显著降低了AOB的丰富度;同时,IMS显著提高了AOA的群落多样性,但降低了AOB的群落多样性;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氮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的关键环境因子(P<0.05);AOA和Comammox促进了土壤硝化速率,而AOB反之;稻鳝种养模式改变了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并增强了氨氧化微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其内部连接更加紧密。研究表明,稻鳝种养模式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因子,特别是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氮,显著影响了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增强了氨氧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氮循环关键微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鳝种养 氨氧化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哈尼梯田稻-鱼-菜综合种养技术
6
作者 邵乃麟 聂志娟 +2 位作者 孙毅 高建操 徐钢春 《科学养鱼》 2022年第5期18-19,共2页
红河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以及常年流动的山泉水可以为梯田稻-鱼-菜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提供生长所需的充足条件,而将蔬菜、水稻、鱼这3个品种科学组合且形成连贯种养是打开农渔结合、开拓收入的新钥匙,真正在保护梯... 红河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以及常年流动的山泉水可以为梯田稻-鱼-菜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提供生长所需的充足条件,而将蔬菜、水稻、鱼这3个品种科学组合且形成连贯种养是打开农渔结合、开拓收入的新钥匙,真正在保护梯田的基础上助力红河百姓脱贫致富。一、梯田改造11月中下旬水稻收割后,使用块状的半湿硬泥对现有梯田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高至0.5米、宽0.4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山泉水 高原季风气候 科学组合 红河州 水稻收割 脱贫致富 综合种养技术
下载PDF
海拔对稻田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7
作者 杨立 蒙庆米 +3 位作者 白天泉 李嘉尧 姚俊杰 马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7,共10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析其肠道的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结果】低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绒毛高度(521.04μm)显著高于中海拔组(438.01μm)和高海拔组(419.39μm)(P<0.05);中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胰蛋白酶活性(4541.65 U/mg)显著高于低海拔组(4023.72 U/mg)和高海拔组(3722.10 U/mg)(P<0.05);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软壁菌门是稻田金背鲤肠道的主要菌群门类。【结论】不同海拔对稻田金背鲤的肠道形态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产生影响。虽然稻田金背鲤的肠道菌群在不同海拔下出现相应的变化,但是,仍保持以放线菌门为主的相对稳定菌群,说明金背鲤的肠道具有对稻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稻田 金背鲤 肠道 消化酶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无沟化“一稻一虾”养殖技术试验与探讨
8
作者 常国亮 陈焕根 +4 位作者 王苗苗 强晓刚 徐敏 成永旭 李嘉尧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1期38-39,共2页
近年来,无沟化“一稻一虾”轮作新模式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基于此,在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和上海海洋大学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2023年,项目组在金湖县银涂镇永祥村开展了“小龙虾绿色养殖新技术新模... 近年来,无沟化“一稻一虾”轮作新模式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基于此,在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和上海海洋大学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2023年,项目组在金湖县银涂镇永祥村开展了“小龙虾绿色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示范与推广”项目—“无沟化‘一稻一虾’”小龙虾养殖试验,实现亩产小龙虾140千克,亩效益1 512.7元(不含水稻种植效益),现将技术管理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养殖新技术 上海海洋大学 渔业技术推广 金湖县 技术管理要点 示范与推广 项目组
下载PDF
复合生态沟渠对池塘养殖尾水和稻田退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呙金亮 李奎 +4 位作者 孙静妤 李敏 石伟 邱文杰 管卫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6-213,共8页
[目的]研究复合生态沟渠系统中的水质沿程变化以及其净化效果,以期为稻渔共作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合理构建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一种由不同类型生态沟渠联通耦合的复合生态沟渠系统,于2020年和2021年对沿程水体进行采样... [目的]研究复合生态沟渠系统中的水质沿程变化以及其净化效果,以期为稻渔共作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合理构建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一种由不同类型生态沟渠联通耦合的复合生态沟渠系统,于2020年和2021年对沿程水体进行采样监测,研究复合生态沟渠对池塘养殖尾水和稻田退水的净化效果。[结果]2020年池塘养殖尾水磷酸盐去除率为96.21%,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91.27%,氨氮去除率为94.75%。2021年池塘养殖尾水磷酸盐去除率为68.96%,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61.36%,氨氮去除率为51.92%;稻田退水净化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结论]复合生态沟渠应用于池塘养殖尾水和稻田退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沟渠 池塘养殖尾水 稻田退水 净化效果
下载PDF
稻田增加沟坑对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0
作者 马兰 蒙庆米 +4 位作者 李嘉尧 秦国兵 姚俊杰 王秀龙 杨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7,共9页
【目的】探究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稻田适应性特征及其肠道与不同稻田生长环境的关系。【方法】以在平板式、“一”字沟以及“十”字沟稻田生长的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酶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稻田增加沟坑... 【目的】探究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稻田适应性特征及其肠道与不同稻田生长环境的关系。【方法】以在平板式、“一”字沟以及“十”字沟稻田生长的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酶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稻田增加沟坑对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十”字沟组金背鲤肠道的绒毛最宽(173.59μm),其次是“一”字沟组(157.72μm),最窄的是平板式组(139.69μm)。“十”字沟组、“一”字沟组的胰蛋白酶活性分别为4662.65、4676.12 U·mg^(−1),显著高于平板式组的3752.34 U·mg^(−1)(P<0.05)。从门水平看,稻田增加沟坑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仍然是优势菌门,但放线菌门取代梭杆菌门成为优势菌门;从属水平看,平板式组的优势菌属为链球菌属、鲸杆菌属、红杆菌属,“一”字沟组和“十”字沟组优势菌属变化较大,在各组前3位的优势菌属中,“一”字沟组有1种发生改变,“十”字沟中有2种发生改变。【结论】稻田中增加沟坑后金背鲤肠道的结构、消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优势菌群会发生改变,通过调节代谢以适应新的稻田水环境,但金背鲤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沟坑 金背鲤 肠道结构 消化酶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食性差异
11
作者 廖河庭 郑尧 +1 位作者 刘祝萍 陈家长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4-810,共7页
为研究藕虾共作模式和精养模式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食物组成和食性差异,在养殖期间通过测定克氏原螯虾、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并利用SIAR混合模型计算了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表... 为研究藕虾共作模式和精养模式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食物组成和食性差异,在养殖期间通过测定克氏原螯虾、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并利用SIAR混合模型计算了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藕虾共作模式中饲料和天然饵料的δ^(13)C值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30.81‰~-20.54‰,0.46‰~4.04‰,精养模式饲料和天然饵料的δ^(13)C值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31.91‰~-20.73‰,2.33‰~8.05‰;藕虾共作模式克氏原螯虾食物来源主要为水花生(34.31%)和莲(20.32%),精养模式食物来源主要为饲料(30.08%)和伊乐藻(18.69%)。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在藕虾共作模式中偏向于摄食水生植物,在精养模式中主要摄食饲料,藕虾共作模式的食物来源分布较精养模式更均匀,且植物性饵料贡献率较精养模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食性 稳定同位素 藕虾共作 精养模式
下载PDF
拟穴青蟹对盐度变化的生态适应及渗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傅愔 马凌波 成永旭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软甲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和其他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是中国传统海水养殖蟹类之一。...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软甲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和其他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是中国传统海水养殖蟹类之一。该蟹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对青蟹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仅通过海捕天然蟹苗或增加养殖密度,难以达到预期的产量,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合理规划拟穴青蟹养殖区域,拓展养殖空间,是推动青蟹产业迅速发展、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力举措。目前,青蟹养殖还未充分利用河口和沿岸地区众多亟待开发的不同盐度水域。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报道,总结了青蟹对盐度变化的生态适应性,尤其是盐度对青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渗透调节的分子机制,为不同盐度水域养殖推广,以及青蟹耐盐等新品种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 盐度变化 生态适应 渗透调节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13
作者 孙静妤 李敏 +4 位作者 呙金亮 李奎 石伟 邱文杰 管卫兵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1,共9页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盐、亚硝态氮、氨氮等水环境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9.2%、14.0%、100%,2021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5.1%、100%,2022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6.9%、74.4%、100%。试验结果显示,2022年稻田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最好。由此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水平,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池塘养殖尾水 净化
下载PDF
杜仲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航 袁泉 +3 位作者 吕巍巍 黄伟伟 胡炜 周文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杜仲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含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及多糖等100余种活性成分,具有强筋健骨,降血压、血脂、血糖以及抗菌、抗炎、抗氧化和保肝护肾等多种药理作用。近些年,随着绿色养殖业的发展,逐渐应用到水产养殖... 杜仲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含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及多糖等100余种活性成分,具有强筋健骨,降血压、血脂、血糖以及抗菌、抗炎、抗氧化和保肝护肾等多种药理作用。近些年,随着绿色养殖业的发展,逐渐应用到水产养殖动物中并发现多种有益效果。本文综述了杜仲皮和叶的主要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和生物学功能,及其添加在不同水产养殖品种饲料中促进生长、改善肉质、糖脂代谢能力以及提高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等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杜仲作为水产饲料原料以及添加剂的可行性,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杜仲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生物学功能 水生动物生产 应用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干流鱼类多样性与外来种入侵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王鑫洋 夏聪 +3 位作者 戴逢斌 张媛媛 唐文乔 刘东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20,共15页
【目的】确定长江鱼类多样性变化的驱动因素。【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长江干流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比较历史和现今两个时期鱼类群落系统发育的α、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现今长江干流土著鱼类174种,隶... 【目的】确定长江鱼类多样性变化的驱动因素。【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长江干流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比较历史和现今两个时期鱼类群落系统发育的α、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现今长江干流土著鱼类174种,隶属于92属22科9目。现今较历史时期,长江干流土著种减少47种,特有鱼类减少27种,入侵种增加11种。长江中游与上游干流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性,上游干流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高于中游,群落分歧主要为43个物种贡献。从历史到现今,所有物种和土著种α水平的平均分类学差异性指数(Δ^(+))增加,分类学差异性变异指数(Λ^(+))值差异减小,土著种的丢失,造成群落α多样性差异变小。中游与上游干流群落β多样性变化明显,变化过程主要由群落嵌套驱动。中游与上游干流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分类学差异性指数(β_(sor.phy))由0.290到0.314的变化,以群落嵌套β_(sne.phy)由0.054到0.085的变化为主要贡献,土著种变化不明显,外来入侵种的获得,导致群落分类群单元变化,增加了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差异值。【结论】长江干流土著种的丢失和外来种的入侵,改变了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人类活动和生境变化显著地影响了长江干流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物种入侵 长江
原文传递
不同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6
作者 穆红城 成永旭 +4 位作者 徐旭 孙梦芹 李京昊 李娅 李嘉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面浓度规律为CK>D1>D2>D3。CK组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4.36 mg·m^(-2)·h^(-1)和0.19 mg·m^(-2)·h^(-1),D1、D2和D3处理CH_(4)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9.0%、19.0%和27.4%,N_(2)O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13.4%、21.6%和27.2%。CK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10.14 tCO_(2)e·hm^(-2),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剖面气体、总氮、地温、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环境因子会受到小龙虾密度的调控,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与GWP的关联度。D1、D2和D3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3.65%、69.26%和67.4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虾净产值最高的是D2组为3.15×10^(4)元·hm^(-2),显著高于D1组和D3组(P<0.05)。不同养殖密度组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为D2<D1≈D3(P<0.05)。研究表明,田块淹水情况下引入小龙虾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温室气体排放量随小龙虾放养密度增加而升高,但从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来看,小龙虾放养密度为6.5尾·m^(-2)时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规格,同时具有较低的GWP和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前虾 克氏原螯虾 养殖密度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下载PDF
两种育肥方式与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的比较
17
作者 肖昌伦 孙云飞 +1 位作者 鹿珍珍 成永旭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6,共16页
【目的】了解育肥中华绒螯蟹和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方法】采用配合饲料(CF)和冰鲜鱼(CTF)分别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1个月的育肥实验,并与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LC)比较可食率、常规营养物质、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结果】①... 【目的】了解育肥中华绒螯蟹和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方法】采用配合饲料(CF)和冰鲜鱼(CTF)分别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1个月的育肥实验,并与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LC)比较可食率、常规营养物质、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结果】①冰鲜鱼育肥中华绒螯蟹性腺指数(GSI)显著高于配合饲料育肥和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而肝胰腺指数(HSI)显著低于配合饲料育肥和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在3种中华绒螯蟹间无显著性差异。②配合饲料育肥和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育肥中华绒螯蟹,而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鱼育肥中华绒螯蟹;对于性腺,冰鲜鱼育肥中华绒螯蟹水分和总脂含量显著低于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卵巢营养物质无显著差异;雌性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育肥和冰鲜鱼育肥中华绒螯蟹,其余营养物质无显著差异。③配合饲料育肥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C18:2n6(LA)、ΣPUFA和Σn-6PUFA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育肥和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冰鲜鱼育肥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卵巢EPA、DHA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育肥和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④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的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高于2种育肥中华绒螯蟹,而丝氨酸(Ser)、亮氨酸(Leu)、络氨酸(Tyr)和赖氨酸(Lys)含量低于育肥中华绒螯蟹,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性腺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2种育肥中华绒螯蟹。【结论】冰鲜鱼能够促进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性腺指数最高,3种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精巢常规营养物质存在一定差异,2种育肥中华绒螯蟹脂肪酸组成优于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而湖泊养殖中华绒螯蟹的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2种育肥中华绒螯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育肥方式 性腺 肝胰腺
原文传递
不同水草种类的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质量评价
18
作者 华清红 赵雨轩 +4 位作者 肖霖 徐克 葛永春 孙云飞 成永旭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为探讨零换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水草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评价法、平均污染指数、断面综合水质指数(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ndex, CWQI)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了养殖池塘水质。种植水草... 为探讨零换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水草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评价法、平均污染指数、断面综合水质指数(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ndex, CWQI)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了养殖池塘水质。种植水草的种类为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分别记为Class Ⅰ—Ⅲ组,水源组为对照组,记为CK。选取pH、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高锰酸钾指数(CODMn)、总氮(Total nitrogen, TN)、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磷酸盐(PO_(4)^(3-)-P)和亚硝酸盐氮(NO_(2)^(-)-N)作为监测水质指标。结果显示,各组单因素评价均为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Class Ⅰ—Ⅲ组池塘的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为1.65、1.59、2.97,对照组为2.00;Class Ⅰ和Class Ⅱ组池塘的CWQI水质评价等级优于其他2组;Class Ⅰ—Ⅲ组池塘主成分得分总体低于CK组。综上,零换水养殖模式下种植伊乐藻或苦草,与外界水源比较,水质均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零换水养殖模式 水草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尾水处理前后吉富罗非鱼几种免疫因子比较
19
作者 尹统统 李全杰 +1 位作者 朱昊俊 郑尧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研究团队构建了“两坝三区”即“沉淀区-溢流坝-生态区-潜流坝-曝气区”耦合循环水生态养殖体系,并采用该尾水处理模式对全国九省市淡水养殖池塘进行了生态化改造。为探究改造是否具有提升鱼类免疫能力,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 研究团队构建了“两坝三区”即“沉淀区-溢流坝-生态区-潜流坝-曝气区”耦合循环水生态养殖体系,并采用该尾水处理模式对全国九省市淡水养殖池塘进行了生态化改造。为探究改造是否具有提升鱼类免疫能力,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比较养殖尾水未处理与处理组血清中几种免疫因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应用过程中成本核算这一产业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处理过后的养殖尾水,并不会影响该批鱼特定生长率SGR和肝体指数HSI(P>0.05),且对鱼体的生长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血清免疫因子α1-AT和LYS含量,促炎因子(IFN-γ)和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研究发现,不同处理之间的罗非鱼生长差异与尾水浓度无关,养殖尾水处理后罗非鱼血清中几种免疫因子含量变化显著,可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分泌型炎症因子,持续提高了其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水 两坝三区模式 成本核算 炎症因子 免疫因子
下载PDF
2种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喻召雄 陶先法 +5 位作者 贾睿 侯诒然 李子万 董寅 李冰 朱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7-1367,共11页
【目的】研究2种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耕层下部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及相关微生物对矿化作用的响应机制,为稻虾共生模式中虾类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及制定氮肥施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对比试验,测定分析稻—红螯... 【目的】研究2种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耕层下部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及相关微生物对矿化作用的响应机制,为稻虾共生模式中虾类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及制定氮肥施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对比试验,测定分析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RC)与稻—罗氏沼虾共作模式(RM)耕层下部(10~20 cm)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相关参数、土壤氮素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并分析微生物群落与矿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试验初期相比,末期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有所下降,初期RC模式与RM模式间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末期RC模式全氮含量显著低于RM模式(P<0.05,下同);试验末期RC模式中土壤累积氮矿化量、矿化势、可矿化氮比例分别为131.21±2.12 mg/kg,242.62±5.18 mg/kg,(0.31±0.01)%,分别显著高于RM模式的119.85±1.36 mg/kg,217.51±1.83 mg/kg,(0.28±0.01)%。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至试验末期,RC模式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RM模式,2种模式间群落结构组成有显著差异,RC模式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RM模式,而脱硫杆菌门、粘菌门、硝化菌门相对丰度则显著低于RM模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累积氮矿化量、矿化势、可矿化氮比例与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而与拟杆菌门、脱硫杆菌门、粘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虾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导致2种稻虾共作模式耕层下部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产生差异。在江苏省靖江市,与稻—罗氏沼虾共作模式相比,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中有机氮的矿化作用更强,矿化势等相关参数更高,具有较高的供氮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罗氏沼虾 有机氮矿化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