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静 施竹凤 +3 位作者 高东 刘林 朱有勇 李成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0-1398,共9页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农作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生物灾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抗病品种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导致...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农作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生物灾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抗病品种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导致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水平严重降低,因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过度丧失已成为可持续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利用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能减轻作物病害发生和作物产量损失,达到保护作物多样性,减少农药过量施用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最终目的,而揭示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机制能有效地指导生产上对不同作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轮换,建立作物不同组合的优化搭配和种植模式。文章从分子、生理和生态水平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机制、以及影响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因素、覆盖作物等几方面对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同时对今后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机制还需加强的研究部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作物 病害 生态环境 抗病基因
下载PDF
水稻品种多样性遗传分析与稻瘟病控制(英文) 被引量:24
2
作者 朱有勇 孙雁 +6 位作者 王云月 李炎 何月秋 何霞红 Christopher C.Mundt Tom W.Mew Hei Leung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7-716,共10页
以 2个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A)和汕优 2 2 (B)、2个地方糯稻品种———黄壳糯 (C)和紫糯 (D)和 3个粳稻品种———合系 4 1(E)、楚粳 12 (F)和 812 6 (G)为材料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ResistanceGeneAnalogue ,RGA)遗传分析。结果... 以 2个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A)和汕优 2 2 (B)、2个地方糯稻品种———黄壳糯 (C)和紫糯 (D)和 3个粳稻品种———合系 4 1(E)、楚粳 12 (F)和 812 6 (G)为材料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ResistanceGeneAnalogue ,RGA)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杂交稻品种间以及粳稻品种间的抗性遗传较为相似 ,其相似系数分别为 0 86和 0 84。糯稻品种间以及糯稻、杂交稻和粳稻间的抗性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系数为 0 4 5。聚类分析表明 ,RGA结果与品种的系谱来源相吻合 ,与品种的田间抗性基本一致。根据品种的抗性遗传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 ,在云南籼稻区的建水和石屏县以及温暖粳稻区的泸西县分别选用 5种 (A/C、A/D、B/C、B/D和A/B)和 2种 (E/C和E/F/G)不同的品种组合进行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控制稻瘟病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抗性遗传差异大 (相似性 :0 4 5~ 0 77)的 5个品种混合间栽组合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 ,尤其是在混合间栽中高度感病的优质地方稻品种稻瘟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极显著的下降 ,防治效果达 5 4 4 7%~ 92 18% ;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性 :0 84~ 0 90 )的 2个混栽组合混栽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 15 12 %~ 2 5 5 4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多样性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稻瘟病控制
下载PDF
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亚强 张立敏 +8 位作者 杨进成 杨坚 高锐 陈亮新 董雪梅 孙继红 肖关丽 李正跃 陈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8-627,共10页
为探讨甘蔗间作玉米种植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云南元江和陇川甘蔗种植区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甘蔗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川试验点甘蔗... 为探讨甘蔗间作玉米种植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云南元江和陇川甘蔗种植区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甘蔗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川试验点甘蔗间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分别比甘蔗单作田提高7.08%、11.25%、63.16%、1.31%和2.26%;元江试验点,甘蔗间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分别比甘蔗单作田提高10.58%、48.40%、43.42%、0.20%和1.65%。由此表明甘蔗间作玉米种植提高了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甘蔗间作玉米种植提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且元江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低于陇川。与单作甘蔗相比,元江试验点间作甘蔗根际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胺类、羧酸类和酚酸类利用率分别提高141.71%、50.53%、62.38%、92.82%、43.21%和6.30%,陇川试验点分别提高42.90%、51.50%、33.30%、42.64%、16.72%和24.47%。其中,两个试验区间作田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D-纤维二糖、D,L-a-甘油、D-半乳糖-γ-内酯、L-丝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和2-羟苯甲酸的利用率比单作显著提高100%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甘蔗与玉米间作改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其代谢功能,且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氨基酸这3类碳源是区分甘蔗单作和间作处理间差异的敏感碳源。陇川试验点,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影响较大的碳源主要包括2种多聚化合物、6种碳水化合物、2种羧酸类化合物、4种氨基酸和1种酚酸;元江试验点,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影响较大的碳源主要包括1种多聚化合物、5种碳水化合物、3种羧酸类化合物、4种氨基酸和2种胺类化合物。综上所述,宿根甘蔗间作玉米提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研究结果可为作物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增产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间作玉米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
下载PDF
水稻遗传多样性栽培控制稻瘟病的灰色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汉明 房辉 +5 位作者 周惠萍 谢勇 刘林 冯建孟 李成云 朱有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4-727,共4页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间栽模式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病害发生过程是一个多因子互作的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本文利用水稻间栽模式下的8个田间生态指标,根据灰色理论和方法对各生态指标与糯稻冠层孢子捕捉数...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间栽模式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病害发生过程是一个多因子互作的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本文利用水稻间栽模式下的8个田间生态指标,根据灰色理论和方法对各生态指标与糯稻冠层孢子捕捉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和权重的分析,并对不同混栽模式下的上述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糯稻冠层稻瘟病孢子捕捉数与田间风速和湿度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其次温度,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灰色关联度最小。此外,随着糯稻和杂交稻行比的增加,反映间作生态系统抑制或降低病害发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递增趋势。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具备传统数理统计方法不具有的处理贫信息和非正态分布等不确定性数据的优势,因此,本研究结果具有相对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栽 稻瘟病 生态指标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敏 殷绒 +4 位作者 张国涛 邵建辉 杜飞 邓维萍 朱书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2-400,共9页
【目的】明确香格里拉地区不同区域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为香格里拉产区葡萄根际微生物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香格里拉地区4个不同葡萄园中葡萄根际土壤,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 【目的】明确香格里拉地区不同区域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为香格里拉产区葡萄根际微生物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香格里拉地区4个不同葡萄园中葡萄根际土壤,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根际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根际真菌的测定可以将其归类到6门131属,其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菌;根际细菌的测定可以将其归类到50门467属,其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是优势类群。不同海拔葡萄园的土壤样品中真菌相对丰度较高的为镰刀菌属(Fusarium)、Laetisaria、生赤壳属(Bionectria)、和Archaeorhizomyces,细菌相对丰度较高的为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Steroidobacter。不同葡萄园间根际土壤菌群丰度存在差异,达日葡萄园土样中真菌的丰度增加明显,包括镰刀菌属(Fusarium)、生赤壳属(Bionectria)、毛壳菌属(Chaetomium)、白赤壳属(Haematonectr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和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奔子栏葡萄园土样中细菌的丰度增加明显,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席藻属(Phormidium)、Blautia、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对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影响较大,而速效磷和pH值影响不明显。【结论】香格里拉产区葡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达日葡萄园土样中真菌丰度明显增加的种类较多,奔子栏葡萄园土样中细菌的丰度增加明显。不同区域根际细菌群落受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香格里拉产区葡萄园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为利用和开发产区特色微生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根际微生物 多样性 香格里拉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生物群落β多样性量化水平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立敏 高鑫 +2 位作者 董坤 陈斌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8-585,共8页
群落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β多样性)是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客观描述群落组成及其变化是群落生态学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生态系统功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简析了生物群落... 群落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β多样性)是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客观描述群落组成及其变化是群落生态学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生态系统功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简析了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结构,进一步明确β多样性的量化含义,归纳和对比了3类β多样性指标,综合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α多样性的β多样性指标代表了经典群落β多样性含义,计算简洁,但未考虑群落组成结构,且不能进一步解释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2)基于相似性指数的β多样性指标直观地表述了群落结构的变化幅度,并为β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量化基础,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β多样性评价方法;(3)基于模型的β多样性参数可综合时空动态信息描述群落的组成及变化,其将是群落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鉴于实践的困难目前研究较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β多样性指数 评价方法 物种相似性指数
下载PDF
物种多样性与病虫草害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一 杨雅婷 +3 位作者 杨静 刘林 朱有勇 李成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1-810,共10页
农业生物多样性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流行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包括形态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互作的多样性,互作物质的多样性和互作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互作结果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品种之间,作物... 农业生物多样性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流行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包括形态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互作的多样性,互作物质的多样性和互作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互作结果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品种之间,作物之间、作物与非作物之间的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来促进植物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是有效控制农林有害生物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该领域近年来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同时提出以后研究的建议和方向,即应用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后基因组学及植物生理生化等综合技术,系统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直接和间接互作机制的基础,根据不同的防控对象及环境条件确定多样性的结构和模式,通过大数据进行管控,才能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物多样性 病虫害控制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云南元阳梯田稻作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韶松 陈斌 +3 位作者 李正跃 孙跃先 孟国成 刀丽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2-945,共4页
2007年和2008年4~10月,采用马氏帐幕诱捕器对云南元阳梯田稻田生态系统中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元阳梯田生态系统,鞘翅目昆虫有22科130种984头。物种丰富度、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8.7,5.27,0... 2007年和2008年4~10月,采用马氏帐幕诱捕器对云南元阳梯田稻田生态系统中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元阳梯田生态系统,鞘翅目昆虫有22科130种984头。物种丰富度、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8.7,5.27,0.75,4.99。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诱捕的鞘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依次为叶甲科>瓢虫科>天牛科>鳃金龟科>丽金龟科>叩甲科=步甲科>象甲科>负泥虫科>绒金龟科>拟步甲科=花金龟科。根据鞘翅目昆虫的食性,将鞘翅目昆虫分为植食性、捕食性和腐食性3类。其中捕食性鞘翅目昆虫有34种139头,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6.69,4.48,0.88。植食性鞘翅目昆虫有94种843头,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3.80,4.70,0.72。腐食性有2种2头。根据4~10间鞘翅目昆虫的群落动态的系统聚类结果,昆虫群落种群消长分为3类,第1类为4月和8月,第2类为7,9,10月,第3类为5,6月。其中第3类的5,6月份鞘翅目昆虫群落中种群数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昆虫 梯田 帐幕诱捕器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三七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付丽娜 魏兰芳 +3 位作者 王震铄 刘峰 李淼 姬广海 《生物技术进展》 2017年第3期211-216,共6页
三七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但由于三七连作障碍使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受到极大的影响。通过对三七根际土壤(种植2年、种植3年、种植健康三七以及感病三七)微生物群落多态性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土壤微生态组成与健康三七生... 三七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但由于三七连作障碍使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受到极大的影响。通过对三七根际土壤(种植2年、种植3年、种植健康三七以及感病三七)微生物群落多态性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土壤微生态组成与健康三七生长的相关性。基于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率的差异,在Biolog ECO生态培养板上培养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分别培养4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来检测其代谢水平的变化;同时还针对不同年限和健康状况的三七根际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等土壤肥力属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三七根际土与感病三七根际土的各项指标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健康三七根际土中的氮、磷、钾、镁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理活性均高于感病根际土;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有机质等土壤肥力属性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和微生物结构组成简单。研究结果为三七种植克服其连作障碍提供了一定的土壤生态学信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微生物群落 BIOLOG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云南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2
10
作者 汪娅婷 付丽娜 +5 位作者 姬广海 杨俊 王星 张晋豪 王彦芳 刘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1-500,共10页
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和玉米品种类型对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对云南不同海拔和品种类型的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OTU数量和Chao1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且饲料玉米高于鲜... 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和玉米品种类型对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对云南不同海拔和品种类型的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OTU数量和Chao1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且饲料玉米高于鲜食玉米,不同海拔和品种类型的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玉米根际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5.91%)和芽孢杆菌属(8.88%)为玉米根际的优势属,但高海拔地区的玉米根际特异检测到芽单胞菌属(4.34%);水恒杆菌属(6.10%)为鲜食玉米的优势属;玉米根际真菌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被孢霉(7.42%)、镰孢霉属(10.88%)和青霉菌属(4.03%)是优势属。海拔高度和品种类型是影响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品种类型 玉米根际微生物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菌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9
11
作者 修建华 姬广海 +2 位作者 王敏 杨云亮 李成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25,共4页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E.c.c.);第2组群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E.ch.);还有一组未能确定的菌株。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通用引物BOX和J3进行Rep-PCR特异性扩增,引起软腐病的菌株E.c.c.和E.ch.(ITS-PCR鉴定)种内的Rep-PCR指纹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经聚类分析,在0.1水平上把E.c.c.13株区分为5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欧文氏菌 致病性 CVP培养基 ITS—PCR Rep—PCR
下载PDF
云南地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保护意义 被引量:38
12
作者 朱明雨 王云月 +1 位作者 朱有勇 卢宝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为了研究云南地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对采自云南17个村落的82份品种以及代表籼粳不同类型的3份标准样的遗传背景进行SSR分析。19对引物共检测出83条多态带(分子量变异范围是100~500bp)。根据UPGMA法用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 为了研究云南地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对采自云南17个村落的82份品种以及代表籼粳不同类型的3份标准样的遗传背景进行SSR分析。19对引物共检测出83条多态带(分子量变异范围是100~500bp)。根据UPGMA法用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85份水稻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152~0.900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均匀的按地理位置分布,而是在相似系数为0.152的水平上明显分为2个不同类群:籼稻类群和粳稻类群。从不同村落采集的叫同一名称的品种的遗传背景并不相近。研究表明,保护云南地方水稻品种十分必要,但是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确保有效保护活动。另外选择合适的SSR引物是区分籼粳类型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云南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保护 SSR 聚类分析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应用中性理论分析局域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立敏 陈斌 李正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6-1563,共8页
如何解释群落中物种的丰富与稀少,并对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进行合理的量化评价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中期,MacArthur将影响自然群落稳定性的因素归结为物种数量多少以及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大小,20世纪末Doak等学者... 如何解释群落中物种的丰富与稀少,并对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进行合理的量化评价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中期,MacArthur将影响自然群落稳定性的因素归结为物种数量多少以及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大小,20世纪末Doak等学者提出群落的容纳能力和物种间的维持机制是决定群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同时对群落结构及物种间维持机制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Hubbell提出"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统一的中性理论(Unified Neutral Theory of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为群落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群落中性理论的基本假设出发,对Hubbell中性理论中局域群落的物种多度动态模型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群落中性理论中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的量化关系。封闭的局域群落中,出现物种灭绝或单物种独占的时间与群落大小及物种相对多度成正比,物种多样性程度的增加可延长物种灭绝或独占的时间;开放的局域群落中,物种多度期望值与局域群落大小、物种在集合群落中的物种相对多度成正比,周围群落中物种的灭绝会引起局域群落中相应物种的灭绝,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降低;群落中物种多度的方差与局域群落大小、迁移率、物种在集合群落中的物种相对多度相关,局域群落物种多度的波动幅度随着群落间生态隔离的减弱或物种多样性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由此,集合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影响局域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生态隔离程度的减弱及物种多样性的增加都将增强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中性理论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局域群落 集合群落 马尔可夫链
下载PDF
水稻遗传多样性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静 何霞红 +2 位作者 王云月 李作森 朱有勇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8-471,共4页
采用 7个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品种 ,将来自 2 0 0 0年云南省石屏县水稻品种净栽和混栽田块的 62个稻瘟病菌株鉴定为 7群 1 5个小种。其中 ,来自净栽黄壳糯田块的 1 0个菌株被鉴定为 4个种群 ,来自净栽汕优 63田块的 2 8个菌株鉴定为 3个种... 采用 7个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品种 ,将来自 2 0 0 0年云南省石屏县水稻品种净栽和混栽田块的 62个稻瘟病菌株鉴定为 7群 1 5个小种。其中 ,来自净栽黄壳糯田块的 1 0个菌株被鉴定为 4个种群 ,来自净栽汕优 63田块的 2 8个菌株鉴定为 3个种群 ,来自汕优 63 /黄壳糯混栽田块的 2 4个菌株鉴定为 6个种群。本实验结果表明 ,混栽田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比净栽田块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多样性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下载PDF
云南普洱紫花三叉白及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棋 成文章 +2 位作者 拜如霞 董竞成 蒋智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6-1050,共15页
为探究云南普洱紫花三叉白及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掌握昆虫群落多样性发展变化的时空动态,进一步明确紫花三叉白及害虫的种类和发生时间,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棋盘式取样法,通过定时定点和大范围随机普查的方法,于201... 为探究云南普洱紫花三叉白及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掌握昆虫群落多样性发展变化的时空动态,进一步明确紫花三叉白及害虫的种类和发生时间,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棋盘式取样法,通过定时定点和大范围随机普查的方法,于2016年对云南省普洱市紫花三叉白及标记的样点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期间共调查到节肢动物76种,分属于4纲12目56科。其中植食性节肢动物亚群落46种,分属于34科;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14种,分属于10科;寄生性节肢动物亚群落8种,分属于8科;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8种,分属于6科。其中科数及物种数最多为双翅目,个体数量最多的为膜翅目。对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双翅目昆虫群落丰富度最高,蜘蛛目优势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均是膜翅目最高。时间上,6月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均最大,4月个体数量最多。不同类群分析结果为,植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量最多,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量时间动态相对比较稳定。通过黄板及扫网采集,物种数量的变化趋势与总群落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总群落个体数与物种数的变化基本由黄板与扫网采集到的类群主导。通过调查及分析可知,紫花三叉白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量变化基本由植食类类群主导,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较高,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量时间动态相对比较稳定,非天敌亚群落的群落多样性与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优势集中性与优势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入雨季之后,个体数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持续性降雨与暴雨天气是导致个体数量迅速减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三叉白及 昆虫群落 多样性 时间动态
下载PDF
云南葡萄炭疽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维萍 杜飞 +5 位作者 杨敏 杨积忠 何霞红 王海宁 李成云 朱书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本研究利用β-tub2,ef1-α和his4基因部分序列对60株采自云南省不同葡萄产区的葡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基因谱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不仅包括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本研究利用β-tub2,ef1-α和his4基因部分序列对60株采自云南省不同葡萄产区的葡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基因谱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不仅包括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还有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其他种或炭疽菌属其他种。来源于不同产地不同葡萄品种上的炭疽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分子水平的多样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种类、形态特征及对红提致病力方面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遗传多样性 葡萄炭疽病 β-tub2基因 ef1-α基因 his4基因
下载PDF
紫茎泽兰入侵对不同植物群落类型中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智林 邓丹丹 +2 位作者 刘万学 万方浩 李正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08-2015,共8页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不同植物群落中昆虫群落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群落抵御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紫茎泽兰不同入侵程度和未入侵不同功能型植物群落样地,采用巴氏罐诱法、扫网法结合黄板法对各样地...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不同植物群落中昆虫群落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群落抵御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紫茎泽兰不同入侵程度和未入侵不同功能型植物群落样地,采用巴氏罐诱法、扫网法结合黄板法对各样地地表昆虫进行调查分析。在各样地共采集到昆虫标本12 099个,隶属于11目64科168种。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昆虫,占总种数的94.86%。随紫茎泽兰的入侵,群落中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昆虫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膜翅目、半翅目昆虫在群落中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紫茎泽兰群落中的同翅目、半翅目昆虫所占比例较不同功能型本地植物群落低,而膜翅目昆虫所占比例较其他群落高。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加重,昆虫多样性指数D、H、E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昆虫优势度指数C则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群落的昆虫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紫茎泽兰群落,与紫茎泽兰群落间的差异最小,且有较高的相似性(0.602),可能是对紫茎泽兰的入侵具有较强抵御作用的指示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昆虫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昆虫群落组成 不同植物群落
下载PDF
云南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广祖 王晶晶 +3 位作者 陈斌 肖关丽 李正跃 和淑琪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33,361,共8页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虫生真菌,在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云南虫生真菌多样性内容,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不同地区及不同寄主来源的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虫生真菌,在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云南虫生真菌多样性内容,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不同地区及不同寄主来源的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ISSRs可用于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PCR扩增,每个引物扩增5~15条DNA带。供试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99.09%,不同寄主来源亚种的Nei基因多样性(He)为0.347 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72 4,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51 8,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326 3,不同寄主亚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6.404 4;不同地理来源白僵菌种群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44 4,Shannon指数I为0.515 2;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47 3,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213 1,亚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86 2。综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复杂、遗传异质性明显,从寄主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小,居群内遗传分化较大;从地理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大,居群内表现遗传变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球孢白僵菌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琳 姬广海 +2 位作者 马改转 王永吉 张丽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4-269,共6页
选取云南、贵州、四川不同省市地区的水稻条斑病菌菌株141株,利用Rep-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引物J3、ERIC、JELIR的扩增多态性较好,不同毒性菌株间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通过聚类分析显示,我国西... 选取云南、贵州、四川不同省市地区的水稻条斑病菌菌株141株,利用Rep-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引物J3、ERIC、JELIR的扩增多态性较好,不同毒性菌株间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通过聚类分析显示,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群体遗传分化明显,菌株的遗传族群与其致病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强、中、弱毒性菌株大致归为不同的类群。因此,Rep-PCR技术可用于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变异与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小种 遗传多样性 REP-PCR
下载PDF
云南水稻条纹病毒RNA3的分子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龙亚芹 王万东 +2 位作者 李凡 杨文娟 陈海如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0-574,共5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云南水稻条纹病毒(RSV)分子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对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和昆明市宜良县2个分离物的RNA3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RNA3YWS和RNA3YYL全长序列,2个分离物的RNA3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489和2490 b...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云南水稻条纹病毒(RSV)分子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对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和昆明市宜良县2个分离物的RNA3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RNA3YWS和RNA3YYL全长序列,2个分离物的RNA3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489和2490 bp。并将获得的序列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RNA3全长序列进行比较,并对22条RNA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YWS和YYL与YBS、YA、FYi等分离物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与云南以外的中国分离物和日本T和M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表明RSV在自然界中的分子变异与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不同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差异,探讨了22条RNA3的分组情况,YWS和YYL同属于第一组,即云南组;同时对RNA3 2个编码基因及IR3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综合分析了云南RSV不同分离物RNA3的分子变异。推测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能是造成云南RSV复杂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RNA3 分子变异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