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解读及中国远洋渔业应对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峰华 岳冬冬 +2 位作者 熊敏思 李励年 崔雪森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由于其特有的海洋环境和地理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中国远洋渔业重点开发利用的渔场之一。2012年2月24日经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台湾等缔约方协商制定《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 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由于其特有的海洋环境和地理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中国远洋渔业重点开发利用的渔场之一。2012年2月24日经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台湾等缔约方协商制定《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本文对公约的目的、规定的范围、海域的主要渔业资源、基本原则、成立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的职能、及相关船旗国和港口国的主要职责等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结合中国在北太平洋公海相关渔业生产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与应对策略,为确保可持续和合理利用开发北太平洋公海海域渔业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公海 渔业资源 公约 解读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我国远洋渔业渔具发展概况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勋 张禹 +2 位作者 周爱忠 徐国栋 郁岳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9,共4页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船1 800余艘,作业区域遍布三大洋及38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层拖网发展至拖网、围网、钓、刺网等多种型式。渔具研发也非常迅速,也从20年前单纯引进发展至引进与自主创新...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船1 800余艘,作业区域遍布三大洋及38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层拖网发展至拖网、围网、钓、刺网等多种型式。渔具研发也非常迅速,也从20年前单纯引进发展至引进与自主创新并行。阐述了我国远洋渔业中几种主要渔业的渔具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远洋渔业渔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渔业 渔具 捕捞技术
下载PDF
我国远洋渔业现状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衡 唐峰华 +2 位作者 程家骅 张胜茂 吴祖立 《中国渔业经济》 2015年第5期16-22,共7页
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远洋渔业大国,渔业总产量和捕捞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但应注意到我国远洋渔业仍然未能摆脱大而不强的窘境,远洋装备和捕捞勘探等技术水平、船员教育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各远洋渔业强国尚有一定差... 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远洋渔业大国,渔业总产量和捕捞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但应注意到我国远洋渔业仍然未能摆脱大而不强的窘境,远洋装备和捕捞勘探等技术水平、船员教育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各远洋渔业强国尚有一定差距。为此,本文梳理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历程、近期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问题,结合了国内外远洋渔业的现实情况和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对策和建议,重新审视我国远洋渔业的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渔业 发展 对策 产业升级
下载PDF
浙江省远洋渔业绿色食品品牌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海洋经济》 2017年第4期44-50,共7页
品牌建设在提升远洋渔业产业链附加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食品已经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首先分析了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现状与产值效益,认为2008—2016年浙江省远洋渔业产值效益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然后通过对... 品牌建设在提升远洋渔业产业链附加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食品已经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首先分析了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现状与产值效益,认为2008—2016年浙江省远洋渔业产值效益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然后通过对全国绿色食品数据进行检索分析,认为浙江省在绿色水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两个特征:占全国绿色水产品数量比重小;远洋渔业绿色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最后提出了制定远洋渔业绿色食品认证发展计划、加强远洋渔业绿色食品认证扶持政策、扩大远洋渔业绿色食品宣传力度和建立远洋渔业绿色食品认证考核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浙江省远洋渔业绿色食品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渔业 绿色食品 品牌建设 浙江省
下载PDF
《南印度洋渔业管理协议》概况及中国远洋渔业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熊敏思 樊伟 +2 位作者 唐峰华 吴祖立 李励年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第4期299-305,共7页
《南印度洋渔业管理协议》于2012年6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目前,澳大利亚、库克群岛、欧盟、法国、日本、韩国、毛里求斯和塞舌尔是《南印度洋渔业管理协议》的缔约方,目前该协议无合作非缔约方。本文主要对该协议产生的背景及过程、生... 《南印度洋渔业管理协议》于2012年6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目前,澳大利亚、库克群岛、欧盟、法国、日本、韩国、毛里求斯和塞舌尔是《南印度洋渔业管理协议》的缔约方,目前该协议无合作非缔约方。本文主要对该协议产生的背景及过程、生产作业范围、海域主要的生物资源、协议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等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目前我国不是该协议的成员国,但基于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及在印度洋的渔业生产现状,应考虑尽快加入该协议,在印度洋公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争取相关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印度洋渔业管理协议 公海 渔业资源 远洋渔业 管理措施
下载PDF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控措施 被引量:42
6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1 位作者 杨林林 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其在提升增殖种类资源量的同时,也会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诸多生态风险。现阶段,系统评价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实施有效的生态风险防控已成为...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其在提升增殖种类资源量的同时,也会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诸多生态风险。现阶段,系统评价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实施有效的生态风险防控已成为构建负责任增殖放流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个层面系统评述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生态风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阐述相应的生态风险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生态风险 生态适合度 负责任措施 资源修复 渔业管理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东海小黄鱼资源评估与管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尊雷 严利平 +6 位作者 袁兴伟 杨林林 刘勇 黎雨轩 李圣法 程家骅 吴颖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9-1049,共11页
为建立稳定环境和波动环境机制下预防性渔业管理生物参考点,整合调查设计和渔捞日志等多源资源指标构建混合矩阵,利用logistic和Fox剩余产量模型的两步分析技术,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业资源动态进行评估。模型估算... 为建立稳定环境和波动环境机制下预防性渔业管理生物参考点,整合调查设计和渔捞日志等多源资源指标构建混合矩阵,利用logistic和Fox剩余产量模型的两步分析技术,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业资源动态进行评估。模型估算参数和管理参考点显示,Fox模型对渔获量和CPUE拟合的方差贡献率高于logistic模型,两者分别为68%和57%,环境承载力和内禀增长率相差较大。logistic模型估算了相对较低的承载力和较高的内秉增长率、初始开发率以及MSY。稳定环境下资源状况评判结果表明:1999―2008年间多数年份的捕捞强度超过捕捞水平限制参考点,渔业遭受过度开发,平均资源量保持在中位水平且未达到过度捕捞状态,但已超过目标参考点;波动环境条件下的判别结果显示:logistic和Fox模型拟合的渔业水平均已达到过度捕捞。采用保护性捕捞参考点可增强渔业资源稳定性,当捕捞死亡从参考点FMSY降至预防性参考点Fopt,logistic模型估算资源量从8.1 t上升到10.1 t,而渔获量从13.1 t下降至12.3 t;Fox模型资源量则从11 t增加到15.9 t,相应的捕捞产量从12.8 t下降到11.6 t。Fox模型评估结果较为保守,适合预防性渔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小黄鱼 混合矩阵 产量模型
下载PDF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动态的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尊雷 谢汉阳 +5 位作者 严利平 袁兴伟 杨林林 黎雨轩 吴颖 程家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7-632,共6页
根据2006—2007年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种群的生长、死亡参数,比较了两海域小黄鱼资源变动的空间特征差异,并利用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黄海南... 根据2006—2007年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种群的生长、死亡参数,比较了两海域小黄鱼资源变动的空间特征差异,并利用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种群渔获年龄主要为0~1+a,以当龄鱼(0 a)为主;平均极限体长(L∞)分别为226.47、257.25 mm,平均生长速度(K)分别为0.39/a、0.43/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分别为-0.80 a、-0.31 a;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1.81/a、3.05/a,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42/a、2.62/a,东海种群的捕捞强度大于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分析显示: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为25%、50%和75%的选择体长分别为103.6、112.4、121.2 mm,东海种群分别为110.5、122.4、130.5 mm,东海种群的开捕体长稍大于黄海南部种群。动态综合模式分析表明,黄海南部种群资源利用参考点E0.1(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曲线初始斜率为10%时的开发率)、E50%(资源量为初始资源量50%时的对应开发率)、E max(最大产量时的对应开发率)分别为0.560、0.386和0.649,东海种群分别为0.563、0.356和0.669,当前开发率已经超过了目标参考点E0.1,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生长 死亡 渔获概率 Beverton-Horl模型
下载PDF
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7
9
作者 唐峰华 李磊 +1 位作者 廖勇 王云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96-702,共7页
根据2010年春、夏两季对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渔场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示范区海域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等.调查中共有渔获物63种,其中鱼类29种、虾类19种、蟹类12种、头足类3种.无论在种类数、重量和尾数渔获量以... 根据2010年春、夏两季对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渔场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示范区海域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等.调查中共有渔获物63种,其中鱼类29种、虾类19种、蟹类12种、头足类3种.无论在种类数、重量和尾数渔获量以及在重量和尾数资源密度上,夏季都明显高于春季.春、夏两季度,渔业资源平均品种重量和资源密度蟹类最高,为78.864kg·km-2,其次是虾类、鱼类、头足类;平均品种尾数资源密度虾类最高,为2.976 5×104 ind·km-2,其次是鱼类、蟹类、头足类.渔获物中出现了大黄鱼、鳀、海鳗等高经济鱼种,但数量和比例相对较低,而低经济价值的虾虎鱼科比重较大,渔业资源总体偏向个体小型化.港湾内渔业资源的种类和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与其地形及水文特征有密切关系.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海域生态重量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且有呈严重趋势,这可能与过度捕捞或是人为活动扰动有关.建议适当控制捕捞强度或捕捞时间,加强对渔民政策法规教育、加大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的投放力度,这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渔业资源 时空分布 群落结构 资源密度
下载PDF
基于底拖网调查的东海区小黄鱼资源密度不同估算方法差异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兴伟 严利平 +1 位作者 刘尊雷 程家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6,共7页
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是衡量资源丰度的相对指标,其均值的估算是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2004年~2006年东海区底拖网大面定点调查渔获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 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是衡量资源丰度的相对指标,其均值的估算是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2004年~2006年东海区底拖网大面定点调查渔获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利用算术平均值法、重抽样估值法、对数正态分布法、Δ-分布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法和Finney-Sichel估值法分别对小黄鱼资源密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评估不同方法的相对优劣性和稳健性。结果表明,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3种方法的均值估值较大,尤以Δ-分布法最大,而算术平均值法和重抽样估值法估值较小,且均值较接近;两两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Δ-分布法的估值显著高于其他方法的结果(P〈0.05),而其余4种估值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Δ-分布法和重抽样估值法的变异系数较接近,均小于其他结果;结合小黄鱼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大面积调查自身特点,Δ-分布法被认为是5种估值方法中适用性和稳健性最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区 小黄鱼 资源密度 对数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
下载PDF
中国海域两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状况分析及沙海蜇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依据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两种大型食用水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海蜇的年间数量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 依据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两种大型食用水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海蜇的年间数量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为海蜇的产量高峰期,1998年产量最高达43×10^4 t,21世纪以来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的年产量在20×10^4 t左右.随着近年来沙海蜇的持续爆发,该种类也成为主要的食用水母.根据近5年的监测结果,沙海蜇的年捕捞产量波动范围(11.03 ~55.22)×10^4 t,年平均产量28.63×10^4 t,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东海区的年产量维持在10×10^4 t左右;黄渤海的年产量持续增加,2013年已达40×10^4 t以上.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海域的沙海蜇资源量为266.75×10^4 t.目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的主体已经由海蜇转变为沙海蜇,沙海蜇的利用水平为其资源量的1/5左右,有加大开发利用的潜力.针对海蜇资源衰退和沙海蜇资源量较大的现实,今后应该继续加强海蜇的增殖放流工作,加大捕捞外海沙海蜇的强度,继续加强食用水母的资源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食用水母 利用 沙海蜇 资源量 评估
下载PDF
东海、黄海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平均营养级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1-702,共12页
为了探讨东海、黄海渔业生物群落结构长期、连续的变化特征,采取聚类和平均营养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连续14年的底拖网秋季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结构的变化阶段和规律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将主要的渔业生物进行了类群划分,并分析了... 为了探讨东海、黄海渔业生物群落结构长期、连续的变化特征,采取聚类和平均营养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连续14年的底拖网秋季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结构的变化阶段和规律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将主要的渔业生物进行了类群划分,并分析了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资源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间范围内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水母暴发前期(1999—2003年),水母暴发期(2004—2007年)和水母暴发后期(2008—2012年)。暴发前期,资源量波峰与波谷变化周期为2年,后期则变为1年。水母暴发后,经过5年的剧烈波动发展,群落结构变化恢复到接近暴发前状态的趋势。此外,研究的主要渔业生物品种可以划分为暴发(沙海蜇)、优势(带鱼和小黄鱼)、异常(竹筴鱼)、常见(刺鲳、银鲳和黄鲫)、水母伴随(白色霞水母和海月水母)和偶见(日本鲭、龙头鱼等)6个物种类群。另据物种资源量在水母暴发前后的发生水平,偶见类群中的物种又可分为前期高后期低(龙头鱼、多棘腔吻鳕等)、前期低后期高(蓝点马鲛、大管鞭虾等)和没有变化(日本鲭)3个小类群,这些小类群中的物种具备了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指示种的特征。最后,14年的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总资源密度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具体关系式为TL=-0.896 5·ln(CPUE)+14.142 1(TL为平均营养级,CPUE为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此结果显示在营养级降低的同时会伴随整体资源量的增加,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拖网 渔业生物群落结构 平均营养级 东海北部 黄海南部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婷婷 张涛 +1 位作者 侯俊利 高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时空分析方法,空间信息技术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极富优势,并能在未来加强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水平。本文总结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模型、空间统计学)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 作为一种重要的时空分析方法,空间信息技术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极富优势,并能在未来加强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水平。本文总结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模型、空间统计学)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在渔业生态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测中的应用;(2)在渔业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3)在渔业资源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包括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模拟、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生态热点区的确定(产卵场、迁移通道等)、鱼类关键生境评估、渔业资源量大小估算;(4)在渔业管理及决策中的应用: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s,MPAs)和进行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cosystem-Based Fishery Management,EBFM)。相较传统的方法而言,尽管空间信息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其在渔业生态监测和评价中也面临不少挑战:如数据的有效采集、海量多源数据库需要大量的调整和重构等。今后,渔业资源保护趋向运用整体生态系统方法进行监测和评价,而这需要通过利用多种空间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渔业资源 生态监测 生态评价 应用展望
下载PDF
秋季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沙海蜇资源分布及其与底层温盐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1-378,共8页
根据2006~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和温盐度的同步监测数据,对秋季沙海蜇的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和底层温盐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沙海蜇的高生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以下... 根据2006~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和温盐度的同步监测数据,对秋季沙海蜇的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和底层温盐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沙海蜇的高生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海域:(1)南黄海西侧浅水海域;(2)南黄海中央深水区(32°30'N~34°00'N、123°00'E~124°30'E);(3)大沙和长江口外海水域。前2个高生物量分布区某些年份会连成一片,第二个高生物量区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第三个高生物量区某些年份可能不会出现。结合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沙海蜇高生物量区主要出现在黄海冷水团的前缘或冷暖水团的交汇处,且在冷暖水团的交汇处,更易形成高生物量聚集。而在暖水团控制的海域内,其生物量较低,在垂直分布上,沙海蜇可能主要活动区域在30 m以深的水温相对较低(低于15℃)且变化幅度较小、盐度处于中盐水平(32.0~33.5)的水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 沙海蜇 资源分布 底层温盐度
下载PDF
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3-1236,共14页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的"三明治"结构或组合。各季"三明治"结构分布可能与渔业资源的生理周期洄游活动相关,结构中心水域可能对应多数渔业生物洄游活动主要范围。各季均出现高、低多样性类群直接相联、多样性呈现空间上跳跃性变化的水域,这些水域的资源生物量普遍相对较低,但一般都是毗邻生物量相对较高水域,其分布范围与毗邻相对高生物量水域的绝对生物量水平呈负向关系。春、冬季各类群对应生物平均重量和数量等级一致,而夏、秋季则不一致,这可能与各季渔业生物产卵、生长、补充等不同生命周期过程相关。不管重量还是尾数,多样性指数随生物量增加而下降的情形均多于增加的情形;多样性指数随生物尾数增加的正向关系明显高于与生物重量之间的正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渔业生物群落 多样性 时空分布 东海 黄海
下载PDF
日本资源管理型渔业体系下的典型作业方式管制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媛媛 周雨思 +1 位作者 王茜 陆亚男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4年第3期221-225,共5页
通过文献研究,对日本资源管理型渔业体系下的典型作业方式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典型作业方式准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对围网、底拖网、刺网和流网、定置网及鱿钓等5种日本渔业主要作业方式的管理措施体系进行了分类和介绍... 通过文献研究,对日本资源管理型渔业体系下的典型作业方式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典型作业方式准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对围网、底拖网、刺网和流网、定置网及鱿钓等5种日本渔业主要作业方式的管理措施体系进行了分类和介绍,认为日本的渔业管理通过不同层级的权限许可,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属性差异采取区域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恢复渔业资源为目标,逐步推进从总可捕量管理制度向捕捞努力量控制制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资源管理型渔业 典型作业方式 管制实践
下载PDF
日本开发秋刀鱼资源近况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茜 江航 +2 位作者 耿瑞 周雨思 陆亚男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日本是全球主要的渔业国家。秋刀鱼是日本重要的渔获品种之一。本文主要对日本秋刀鱼资源现状,秋刀鱼捕捞近况和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阐述。近年来,秋刀鱼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对此,北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采取措施,对秋刀鱼资源进行保护,... 日本是全球主要的渔业国家。秋刀鱼是日本重要的渔获品种之一。本文主要对日本秋刀鱼资源现状,秋刀鱼捕捞近况和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阐述。近年来,秋刀鱼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对此,北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采取措施,对秋刀鱼资源进行保护,日本也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渔业 秋刀鱼 渔业资源 捕捞 出口
下载PDF
日本远洋底层渔业在国际公海的作业情况与经验借鉴
18
作者 程若冰 缪圣赐 +4 位作者 李励年 王茜 周雨思 熊敏思 陆亚男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远洋渔业国家。日本政府从1897年开始推行远洋渔业,至今已持续100多年。本文回顾了日本远洋渔业的发展历程,详述了日本远洋深海底层渔业在北太平洋中部公海、西南印度洋公海、东南大西洋公海以及南极周边海域的作业情况...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远洋渔业国家。日本政府从1897年开始推行远洋渔业,至今已持续100多年。本文回顾了日本远洋渔业的发展历程,详述了日本远洋深海底层渔业在北太平洋中部公海、西南印度洋公海、东南大西洋公海以及南极周边海域的作业情况,分析和探讨了日本在开发远洋深海底层渔业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远洋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底层渔业 公海 日本 渔场
下载PDF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贺露露 耿智 +6 位作者 黄晓荣 冯广朋 庄平 赵峰 张涛 杜楠 李春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为研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亲蟹的交配(盐度0、2、4、6、8,后续补充盐度1、3、5)、产卵(盐度0、3、6、9、12、15、18、21)及其胚胎孵化(盐度0、3、6、9、12、15、18、21)实验。测... 为研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亲蟹的交配(盐度0、2、4、6、8,后续补充盐度1、3、5)、产卵(盐度0、3、6、9、12、15、18、21)及其胚胎孵化(盐度0、3、6、9、12、15、18、21)实验。测定并分析不同盐度下亲蟹的交配率、产卵率、胚胎孵化率、性腺成熟系数(GSI)、肝胰腺指数(HSI)、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可交配的最低盐度为1,在此盐度下雌蟹的平均交配率为(6.67±5.77)%,适宜交配的盐度范围为4~21;能够正常产卵的最低盐度为6,适宜产卵的盐度范围为9~21;2)在盐度0~21环境下,当盐度为0时,中华绒螯蟹胚胎虽可继续发育,但不能孵化出膜,其他盐度下的孵化率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当盐度为15时,胚胎的孵化率最高,盐度15中第15天时平均孵化率达到了(70.00±5.23)%;3)在盐度0~8范围内,雌雄蟹交配后各盐度组间HSI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蟹GSI随盐度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雄蟹GSI则先下降后上升;4)在盐度6~21范围内,随盐度的升高,雌蟹的产卵量、生殖力及生殖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盐度为6时,雌蟹的产卵量和生殖指数均为最低(P<0.05),分别为(13.26±2.99)万粒和(5.47±1.70)%。当盐度升至18时,雌蟹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达到峰值,分别为(31.83±2.61)万粒、(11.45±1.70)%和(0.51±0.05)万粒·g^(-1),且与其他各盐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的盐度下限阈值分别为为1和6,适宜交配的盐度范围为4~21,适宜产卵的盐度范围为9~21;从原肠期开始,胚胎最佳孵化盐度为15,适宜孵化的盐度范围为12~18;中华绒螯蟹在盐度18时繁殖性能最佳。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产卵及胚胎孵化等具有一定影响。研究确立了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和胚胎孵化的最低盐度值及适宜盐度范围,可以为中华绒螯蟹的繁育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合理划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育场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繁殖性能 交配 产卵 胚胎孵化
下载PDF
小黄鱼生物学特征与资源数量的演变 被引量:29
20
作者 严利平 刘尊雷 +3 位作者 张辉 凌建忠 袁兴伟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1-488,共8页
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资源动态和生物学特征演变,阐述其生物学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变动机理,揭示种群兴衰的关键因素,评估小黄鱼的渔业风险.结果显示,小黄鱼资源动态由上世纪50年代的丰盛期演变至80... 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资源动态和生物学特征演变,阐述其生物学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变动机理,揭示种群兴衰的关键因素,评估小黄鱼的渔业风险.结果显示,小黄鱼资源动态由上世纪50年代的丰盛期演变至80年代的衰退低谷期、转而又发展到90年代初期的恢复期乃至此后的稳定丰厚期;年龄结构由50年代的10龄以上缩短到80年代的1~5龄、并继续缩小至90年代以来的1~3龄,世代周期缩短;以1龄鱼为初届性成熟年龄比例由50年代的少量(5%)扩大到80年代的中等(40%)、进一步演变到21世纪初以来的大量(74%~100%);个体绝对繁殖力从6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显著提高,90年代以来无显著变化;生长参数K随资源丰厚与衰退而相应地减缓与加速,具有可逆的表型特征.小黄鱼资源数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变动机理表明过度捕捞可导致开发性鱼类种群衰退,但鱼类种群为抗御过度捕捞而诱导生命史特征演变,并在适宜的渔业管理措施下有望实现鱼类种群恢复;性成熟提前和繁殖力提高是种群恢复的关键因素,针对性成熟和繁殖力的演变进化程度已接近极限或达最大潜力,如不控制捕捞强度,小黄鱼渔业面临着崩溃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年龄结构 生长参数K 繁殖力 性成熟 资源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