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灌浆相关基因TaGIF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小萍 王光浩 +1 位作者 张宏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40,共11页
GIF1(grain incomplete filling 1)编码了一种质外体途径中催化蔗糖不可逆水解的细胞壁蔗糖转化酶,主要在组织生长旺盛并且需要供能的库中表达,是影响灌浆的关键基因。根据水稻OsGIF1基因序列,同源克隆了普通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 GIF1(grain incomplete filling 1)编码了一种质外体途径中催化蔗糖不可逆水解的细胞壁蔗糖转化酶,主要在组织生长旺盛并且需要供能的库中表达,是影响灌浆的关键基因。根据水稻OsGIF1基因序列,同源克隆了普通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的TaGIF1基因,它包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与水稻OsGIF1基因结构相似。小麦TaGIF1-2A基因含有237 bp的5′UTR、1986 bp的ORF、262 bp的3′UTR,编码661个氨基酸。通过分析15份大小粒小麦品种的gDNA序列,在TaGIF1-2A基因中共发现21个SNP位点,9个位于编码区,12个位于非编码区。SNP分组发现,15份大小粒小麦品种中TaGIF1-2A基因共存在8种单倍型。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共存在2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余SNP位点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大小粒品种中无特异SNP变异,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高度保守。就TaGIF1-2A启动子区而言,大粒材料元件数量和种类均多于小粒材料,而且这些元件均与籽粒发育相关,说明TaGIF1-2A基因启动子的活跃程度与最终籽粒灌浆饱满度的形成可能存在密切联系。qRT-PCR分析表明,TaGIF1-2A在籽粒和颖壳中都有表达,在不同小麦材料中表达模式相同,说明与籽粒大小无关;而在2~6 DAA的籽粒中,表达量剧烈上调,而后急剧下调,由此推测TaGIF1-2A可能影响籽粒灌浆,在灌浆前期与籽粒发育密切相关。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GIF1-2A主要作用在细胞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蔗糖转化酶 TaGIF1 启动子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小麦TaGeBP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蒙蒙 张香宇 +5 位作者 张露 徐晓敏 王琦 王长有 吉万全 张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3-1072,共10页
无表皮毛增强子结合蛋白GeBP(GLABROUS1 enhancer-binding protein)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可调控植物表皮毛的生长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衰老、抗逆、防御反应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对自发斑点细胞坏死RILs(N13039H/N)进... 无表皮毛增强子结合蛋白GeBP(GLABROUS1 enhancer-binding protein)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可调控植物表皮毛的生长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衰老、抗逆、防御反应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对自发斑点细胞坏死RILs(N13039H/N)进行转录组学比较,发现一个未知功能基因在两个材料中表达差异显著。为深入了解小麦中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通过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CDS区域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3D染色体上,CDS编码区长度为1527 bp,共编码508个氨基酸,含有1个DUF573结构域和3个核定位信号。InterPro比对表明,编码蛋白属于GeBP家族,故将该基因命名为TaGeBPL。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GeBPL定位于细胞核。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侵染条件下的定量qRT-PCR结果表明,TaGeBPL基因在感白粉病近等基因系N9134S中的表达模式呈双峰曲线变化,侵染12和36 h时,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N9134R中的表达呈单峰曲线变化,在侵染12 h时显著下调。TaGeBPL在N9134S中的相对表达量始终高于在N9134R中的表达量,由此推测TaGeBPL基因可能参与病原菌响应的相关途径。酵母转录激活试验表明,TaGeBPL转录因子没有转录自激活活性。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GeBP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GeBP转录因子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自激活
下载PDF
白粉菌诱导下小麦TaNHO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晖 徐晓敏 +2 位作者 罗腾丽 吉万全 张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6-1426,共11页
非寄主抗性基因NHO1(non-host resistance 1)编码的甘油激酶(glycerol kinase,GK),是甘油代谢中的限速酶之一,参与植物对多种病害的抵御过程。为进一步探究其响应小麦白粉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转录自抗病种质N913... 非寄主抗性基因NHO1(non-host resistance 1)编码的甘油激酶(glycerol kinase,GK),是甘油代谢中的限速酶之一,参与植物对多种病害的抵御过程。为进一步探究其响应小麦白粉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转录自抗病种质N9134的三个部分同源染色体的小麦NHO1基因(分别命名为TaNHO1-2A、TaNHO1-2B和TaNHO1-2D),分析三个TaNHO1同源基因的序列、启动子组成元件和表达模式,并明确了其亚细胞定位。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NHO1-2A/2B/2D基因CDS区序列全长分别为1605、1599和1605 bp,分别编码534、532和534个氨基酸残基;3个同源基因均含有与AtNHO1(AT1G80460.1)基因以及OsNHO1(Os04G0647800)基因高度相似的FGGY_N端和FGGY_C端结构域。经对启动子区结构分析,该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植物激素及逆境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意味着TaNHO1可受到多种植物激素诱导并参与小麦抗病过程。qRT-PCR结果表明,在N9134抗病近等基因系响应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侵染过程中,三个同源基因在不同时间点表达模式不同,其中TaNHO1-2A、TaNHO1-2B基因在侵染早期均上调表达,而TaNHO1-2D则表现出多次波动的表达模式;在N9134感病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下,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病菌侵染后48 h均表现出下调,说明该基因能够响应白粉菌侵染。经亚细胞定位分析,该基因主要作用于细胞质、细胞膜以及核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NHO1 调控元件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双重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及抗条锈病鉴定
4
作者 刘文豪 尚立辉 +7 位作者 王斯文 杨晓莹 程小方 赵继新 邓平川 陈春环 吉万全 王长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9-677,共9页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Popd.)Barkworth and Dewey]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茎秆粗壮、穗长花多等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课题组从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份抗条锈病的衍生系C...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Popd.)Barkworth and Dewey]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茎秆粗壮、穗长花多等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课题组从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份抗条锈病的衍生系CH18067,本研究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抗条锈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CH1806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2条,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可均等分离,表明其细胞学遗传稳定。利用寡核苷酸探针Oligo-pTa535(红色)和Oligo-pSc119.2(绿色)对CH18067进行FISH鉴定,结果显示,CH18067缺失小麦2D和4D染色体,同时含有2对具有特殊带型的染色体;通过对CH18067进行FISH-GISH、mc-GISH、液相芯片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对具有特殊带型的染色体中,在长臂和短臂末端均呈现Oligo-pTa535探针红色带型的染色体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2J染色体,在着丝粒位置和长臂末端均呈现Oligo-pTa535探针红色带型的染色体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4J^(S)染色体,说明CH18067为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2J(2D)+4J^(S)(4D)双重异代换系。在第二部分同源群和第四部分同源群分别筛选出3个特异性标记,可用于追踪小麦遗传背景中长穗偃麦草的2J和4J^(S)染色体。形态学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CH18067具有矮秆、长粒等特性,且在成株期高抗小麦条锈病。以上结果表明,CH18067可作为小麦条锈病抗性育种和遗传研究的候选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双重异代换系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条锈病抗性
下载PDF
小麦-滨麦衍生系18DM134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及赤霉病抗性鉴定
5
作者 尚立辉 刘文豪 +7 位作者 王斯文 杨晓莹 程小方 邓平川 陈春环 赵继新 王长有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5-695,共11页
滨麦[Leymus mollis(Trin.) Pilger]作为小麦的野生亲缘种之一,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同时对多种小麦病害具有良好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前期从八倍体小滨麦M842和硬粒小麦D4286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 滨麦[Leymus mollis(Trin.) Pilger]作为小麦的野生亲缘种之一,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同时对多种小麦病害具有良好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前期从八倍体小滨麦M842和硬粒小麦D4286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个抗赤霉病的衍生系18DM134,为给该材料的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细胞遗传学、原位杂交、液相芯片、分子标记等技术对其染色体组成进行鉴定,并对其农艺性状和赤霉病抗性进行调查。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18DM134的染色体构型为2n=42=21Ⅱ。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8DM134含有38条小麦染色体、2条完整的Ns染色体以及2条易位染色体,其中整条6A染色体和5DS染色体缺失,2条Ns染色体片段易位到3DS染色体,2条3DL染色体易位到5DL染色体。液相芯片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8DM134中来自滨麦的6Ns染色体替换了小麦6A染色体,部分5Ns染色体片段与3DS染色体发生了易位,5DS染色体缺失。因此,18DM134为小麦-滨麦代换易位系,其染色体组成为12A+14B+10D+2(6Ns)+2(T3DS-5Ns片段)+2(T3DL-5DL)。农艺性状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8DM134具有矮秆、大穗和高千粒重等特性,且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的抗性。因此,18DM134可应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改良和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滨麦 代换易位系 细胞遗传学 赤霉病抗性
下载PDF
三个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附加系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初步鉴定
6
作者 谢林财 屈晓健 +2 位作者 吉万全 赵继新 张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5-1503,共9页
华山新麦草是我国华山地区特有小麦近缘物种,具有抗逆、早熟、优质等特点,对小麦的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也具有良好的抗性,是小麦重要的三级基因库。为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华山新麦草基因资源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细胞学方法、原位杂交技术... 华山新麦草是我国华山地区特有小麦近缘物种,具有抗逆、早熟、优质等特点,对小麦的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也具有良好的抗性,是小麦重要的三级基因库。为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华山新麦草基因资源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细胞学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农艺性状评估和抗病性鉴定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材料进行鉴定,并获得了20H11、17H21、18H28三个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系。结果表明,20H11、17H21和18H28的染色体数都是44条,均携带2条属于华山新麦草的Ns染色体和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利用华山新麦草的特异分子标记进行检测,证明20H11、17H21和18H28分别为3Ns、4Ns和2Ns二体附加系。通过农艺性状调查,3个试验异染色体系与亲本7182相比,株高和小穗粒数的差异不显著;分蘖数目与亲本7182有显著差异;20H11的穗长显著短于亲本7182;17H21的分蘖数显著少于亲本7182。经条锈病抗性鉴定,18H28高抗条锈病小种CYR32和CYR34。因此,这三个华山新麦草衍生系可作为中间材料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条锈病
下载PDF
糜子绿豆间作模式下糜子光合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7
7
作者 宫香伟 党科 +7 位作者 李境 罗艳 赵冠 杨璞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139-4153,共15页
【目的】探索不同间作系统对糜子光合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筛选适于西北旱作农业区糜子与绿豆最佳间作模式,以期为糜子高产高效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连续2个作物生长季,在陕西榆林小杂粮试验示范站... 【目的】探索不同间作系统对糜子光合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筛选适于西北旱作农业区糜子与绿豆最佳间作模式,以期为糜子高产高效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连续2个作物生长季,在陕西榆林小杂粮试验示范站设置4种间作模式,包括2行糜子间作2行绿豆间作(2P2M)、4行糜子间作2行绿豆间作(4P2M)、4行糜子间作4行绿豆间作(4P4M)、2行糜子间作4行绿豆间作(2P4M),单作糜子(SP)和单作绿豆(SM)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糜子绿豆间作系统下糜子地上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地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利用效率,分析糜子产量效益。【结果】与单作糜子相比,间作处理使开花期糜子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2.9%—13.5%、5.0%—32.3%、1.3%—6.3%和2.1%—8.7%,2P4M和2P2M处理使其达到最大值,提高了糜子叶片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糜子//绿豆显著增加糜子旗叶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L)及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使其间作糜子增强对光能的捕获和转化能力,减少无效的漏光损失和热量损耗,提高对高光的利用能力。间作复合系统降低糜子土壤含水量,且中层(60—140 cm)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上层(0—40 cm)与下层(160—200 cm),这与复合群体作物根系深浅搭配具有直接关系。间作有利于提高糜子的水分利用效率,2年间2P2M、4P2M、4P4M和2P4M处理平均分别比单作增加11.5%、2.3%、20.8%和30.1%,促使水分利用最大化;间作处理下的糜子生物量和产量也显著上升,4P2M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增加6.7%,2P4M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增加36.8%,增产效果明显,且间作绿豆作为劣势作物产量降低幅度较小,所创造出的土地利用率最大。【结论】糜子与绿豆间作能够增强糜子地上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延缓叶片衰老,同时改善西北旱作农业区糜子地下土壤水分利用环境,提高农田土地和水分生产力。2P4M间作模式具有最高的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势,适合于西北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间作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400份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成株期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尉法刚 王光浩 +7 位作者 王长有 张宏 刘新伦 田增荣 朱建峰 陈春环 吉万全 王亚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6-854,共9页
发掘新抗源,不断拓宽抗病遗传资源,是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为明确400个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表现及抗条锈基因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混合小种(CYR31、CYR32和CYR33)在田间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同时以Yr5、Yr9、Yr1... 发掘新抗源,不断拓宽抗病遗传资源,是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为明确400个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表现及抗条锈基因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混合小种(CYR31、CYR32和CYR33)在田间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同时以Yr5、Yr9、Yr10、Yr15、Yr17、Yr18和Yr26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筛查,综合分析供试材料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在400份材料中,成株期对混合菌种表现高抗至免疫(IT=0~1)的品种(系)有177份,占44.25%;中抗(IT=2)品种(系)62份,占15.5%;中感或高感(IT=3/4)品种(系)161份,占40.25%。结合抗病表现和已知Yr基因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小麦中121份材料携带Yr5,占30.25%;96份携带Yr9,占24%;10份携带Yr10,占2.5%;19份携带Yr15,占4.75%;150份携带Yr17,占37.5%;15份携带Yr18,占3.75%;127份携带Yr26,占31.75%。其中定西24、N7187等25份材料未发现携带Yr5、Yr9、Yr10、Yr15、Yr17、Yr18和Yr26,推测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抗性基因或新基因。该研究结果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抗源鉴定和评价体系,筛选出177份具有不同抗病性特征的抗源材料,其中25份可能含有新抗源,为进一步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成株期 抗病基因 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播期对糜子农艺性状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罗艳 屈洋 +8 位作者 杨清华 张伟丽 宫香伟 李境 高小丽 高金锋 杨璞 王鹏科 冯佰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154-4165,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播期对糜子籽粒性状、农艺性状和籽粒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后续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陕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20日(B1)、5月10日(B2)、5月30日(B3)、6月20日(B4)4个播期,全生育期保持土壤充足... 【目的】分析不同播期对糜子籽粒性状、农艺性状和籽粒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后续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陕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20日(B1)、5月10日(B2)、5月30日(B3)、6月20日(B4)4个播期,全生育期保持土壤充足供水。系统研究糜子成熟期农艺性状指标、籽粒性状及籽粒淀粉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播期下糜子株高、穗长、穗柄长、穗分枝数、千粒重、籽粒长/宽/圆度等农艺性状指标,研究淀粉晶体结构,粒径分布、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的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变化,总结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与形态指标、粒径分布及粒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的株高、穗长、穗柄长极显著增加,主茎分蘖、分枝显著减少,穗二级分枝数和籽粒粒宽显著降低。籽粒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且与其他播期相比,B1播期下粒径>28μm颗粒的比例最高(25.5%),5—28μm颗粒的比例最低(67.5%)。播期不影响糜子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了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强度。B1播期的直链淀粉含量(1.3%)极显著高于其余播期处理(0.18%—0.53%)。不同播期的籽粒淀粉的热焓特性相关指标中,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值温度(Tc)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热焓值(ΔH)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下的糜子淀粉糊化特性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B3的峰值黏度(Pv)、谷值黏度(Tv)、最终黏度(Fv)和破损值(BD)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而回生值(SB)及糊化温度(PT)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破损值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B1淀粉的热糊稳定性最强,B3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强,但热糊稳定性最差,B2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差,B4的冷糊、热糊稳定性均处于中间水平。【结论】适宜的播期可以提供充分满足糜子生长需要的光、温条件。早播使糜子籽粒千粒重显著增加,籽粒更加饱满,且籽粒淀粉的平均粒径增加,具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更加适合加工热食,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播期不影响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淀粉的X-射线的衍射峰强度,也会影响糊化特性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糜子 淀粉 糊化特性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的室内苗期抗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金峰 马小龙 +11 位作者 寇旭丹 白士超 谷建华 王亚娟 王长有 张宏 赵继新 田增荣 朱建峰 陈春环 吉万全 刘新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5-1303,共9页
为给小麦抗蚜品种(系)培育提供有价值的抗源,在温室盆栽网罩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68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中抗和低抗麦长管蚜的品种(系)分别占1.46%、9.69%和22.62%。参试品种(系)抗蚜材料百分比排... 为给小麦抗蚜品种(系)培育提供有价值的抗源,在温室盆栽网罩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68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中抗和低抗麦长管蚜的品种(系)分别占1.46%、9.69%和22.62%。参试品种(系)抗蚜材料百分比排名前3的地区分别是河南省、山东省和湖北省,抗蚜比例最低的3个地区分别是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四川省。在供试材料中,华麦8号、华麦9号、扬麦158、良星99、济麦22和陕229可作为小麦抗蚜育种的优良亲本,其大部分衍生后代对麦长管蚜具有较强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苗期 抗蚜 遗传背景
下载PDF
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小麦-卵穗山羊草衍生后代100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龙得雨 王艳珍 +3 位作者 王永福 陈春环 吉万全 王亚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3-1021,共9页
卵穗山羊草中蕴含着许多小麦改良所需的优良基因,是小麦重要的三级基因库。为了解其更多遗传特性,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形态学和抗病性鉴定等技术对小麦-卵穗山羊草SY159的衍生后代1003进行鉴定。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卵穗山羊草中蕴含着许多小麦改良所需的优良基因,是小麦重要的三级基因库。为了解其更多遗传特性,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形态学和抗病性鉴定等技术对小麦-卵穗山羊草SY159的衍生后代1003进行鉴定。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1003含有4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22个二价体且配对良好,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4条染色体且均等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显示,1003含有42条小麦染色体和2条卵穗山羊草染色体;EST和PLUG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导入的染色体属于7M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表明,1003中含有38条与中国春标准核型相一致的染色体,4A、5A和7M的FISH信号有变异;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003对白粉病生理小种E09免疫,对条锈病生理小种条中23(CYR23)高抗;形态学调查表明,1003的农艺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千粒重高于双亲。因此,1003是一个具有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的小麦-卵穗山羊草二体异附加系,可为小麦品种改良和抗病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穗山羊草 异附加系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抗病性
下载PDF
抗条锈病小麦-滨麦Lm#3Ns二体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欣 杜少帅 +4 位作者 马兵 王艳珍 陈春环 吉万全 王长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滨麦(Leymus mollis)是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具有改良小麦所需的许多优良性状。为了将滨麦中的优异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通过远缘杂交获得小麦-滨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以选自普通小麦7182与滨麦衍生后代M42(2 n=54)F 6代的株系M1... 滨麦(Leymus mollis)是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具有改良小麦所需的许多优良性状。为了将滨麦中的优异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通过远缘杂交获得小麦-滨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以选自普通小麦7182与滨麦衍生后代M42(2 n=54)F 6代的株系M11005-1-2-7-10-1-1(M11005A)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抗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M11005A有44条染色体且配对良好,可以稳定遗传。原位杂交及分子标记结果表明,M11005A含有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1对来自滨麦Lm#3Ns的染色体,并且用Oligo-pTa535探针得到了Lm#3Ns的FISH核型;筛选出6个EST及8个PLUG特异分子标记可以用来鉴定Lm#3Ns染色体,其中只有1个EST和4个PLUG标记可以同时在M11005A中扩增出滨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条带,说明滨麦的Lm#3Ns染色体与华山新麦草的3Ns基因组之间存在差异。M11005A的穗长、穗型、小穗数、千粒重与亲本7182无显著差异,但分蘖数较7182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抗条锈病鉴定结果显示,苗期M11005A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和CYR34表现高抗,对CYR32表现高感,成株期对CYR32和CYR33混合小种表现高抗,推测滨麦的Lm#3Ns染色体携带对CYR29和CYR34小种的抗性基因,又携带了成株期对CYR32和CYR33的抗性基因。因此,M11005A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滨麦 二体附加系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条锈病抗性
下载PDF
抗条锈病普通小麦-滨麦6BS·6NsS附加易位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13
作者 杜少帅 林益达 +4 位作者 于军伟 杜欣 杨晓莹 吉万全 王长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7-905,共9页
易位系是向小麦转移外源种属优异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普通小麦-滨麦衍生系M13063A-1由小麦-滨麦第六部分同源群二体异附加系材料连续自交获得。为了给普通小麦-滨麦衍生系M13063A-1的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 易位系是向小麦转移外源种属优异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普通小麦-滨麦衍生系M13063A-1由小麦-滨麦第六部分同源群二体异附加系材料连续自交获得。为了给普通小麦-滨麦衍生系M13063A-1的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等技术,对该材料进行了鉴定。细胞学鉴定结果显示,M13063A-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44条,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且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可均等分离。原位杂交结果表明,M13063A-1含有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1对普通小麦-滨麦易位染色体,易位染色体长臂为滨麦Ns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短臂为6BS。分子标记分析确定M13063A-1携带的滨麦染色体片段为6NsS。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显示,M13063A-1抗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1和条中32。因此,M13063A-1是一个抗条锈病的普通小麦-滨麦6BS·6NsS附加易位系,可以用作小麦抗病育种的桥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滨麦 附加易位系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抗条锈病
下载PDF
中国苦荞主产区苦荞种质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诗涵 李境 +6 位作者 周达 任慧莉 高金锋 王鹏科 高小丽 冯佰利 杨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254-7266,共13页
苦荞药食同源,富含生物类黄酮和微量元素,具有众多营养保健功效。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苦荞主产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苦荞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中国的339份苦荞种质,2014-2015年连续2年在陕西杨凌种植,考察株高、主茎粗... 苦荞药食同源,富含生物类黄酮和微量元素,具有众多营养保健功效。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苦荞主产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苦荞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中国的339份苦荞种质,2014-2015年连续2年在陕西杨凌种植,考察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二级分枝数、花簇数、千粒重、粒形、粒色9个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39份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大部分农艺性状呈显著的相关性;二级分枝数、花簇数的变异系数大于20%,变异程度较大;一级分枝数、主茎粗、株高、千粒重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依次降低。(2)主成分分析将7个数量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9.08%。聚类分析将苦荞资源分为三组。中国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变异广泛。苦荞种质性状特征与所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关联性。研究结果将为中国苦荞资源的遗传改良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