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美钊 马爱红 +6 位作者 杨小凡 牛一平 路子云 刘文旭 李建成 李文香 冉红凡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0-56,61,共8页
梨小食心虫为世界性果树害虫,主要为害仁果类(如苹果、梨等)、核果类果树(如桃等)的新梢和果实。该虫虫体小、钻蛀性为害,隐蔽性强,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生产上防治困难。而过度化学防治会导致“三R”问题严重,梨小食心虫发生为害... 梨小食心虫为世界性果树害虫,主要为害仁果类(如苹果、梨等)、核果类果树(如桃等)的新梢和果实。该虫虫体小、钻蛀性为害,隐蔽性强,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生产上防治困难。而过度化学防治会导致“三R”问题严重,梨小食心虫发生为害已成为限制果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农业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与其对不同昆虫侵染差异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曹伟平 宋健 +3 位作者 甄伟 王金耀 冯书亮 杜立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球孢白僵菌对不同目标昆虫的侵染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应用4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2龄小菜蛾和棉铃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分生孢子在试虫体表的萌发及侵染过程,同时测定了4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外酶水平等生物学... 球孢白僵菌对不同目标昆虫的侵染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应用4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2龄小菜蛾和棉铃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分生孢子在试虫体表的萌发及侵染过程,同时测定了4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外酶水平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HFW-05的生长速率及酶活性均高于其余3菌株;菌株HFW-05对小菜蛾致病力较高,处理6 d后校正死亡率为87.1%,其余3株为30%左右;4菌株对棉铃虫6 d后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HFW-05附着在小菜蛾表皮12 h后,孢子萌发后直接或产生较短芽管穿透表皮,36 h后,未穿透小菜蛾表皮的菌丝体断裂为芽生孢子;其余处理分生孢子在试虫表皮均能萌发,但芽管多呈蔓延生长直至断裂为芽生孢子,未能有效穿透寄主表皮,且孢子生长周期均长于菌株HFW-05。单纯依据孢子萌发率、产孢量或酶活评价筛选高毒力菌株是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分生孢子 表皮侵染 扫描电镜 小菜蛾 棉铃虫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其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继敏 杨晓津 +7 位作者 赵建江 王文桥 孟润杰 闫磊 韩秀英 马志强 张金林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6-503,共8页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及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9株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平均EC50值为(0.358±0.14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其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未获得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而通过紫外诱导的方法获得了6个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5.74~22.96倍之间,突变频率为1.09×10^-7,适合度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且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双炔酰菌胺与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氟吡菌胺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与烯酰吗啉之间有交互抗性关系。据此推测黄瓜霜霉病茵对双炔酰茵胺的抗性风险为低到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双炔酰菌胺 敏感性 紫外线诱变 抗性菌株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黄萎病 被引量:12
4
作者 鹿秀云 赵卫松 +10 位作者 白颖 马丽 张丽红 商俊燕 苏振贺 郭庆港 张晓云 王培培 闫磊 马平 李社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0-287,共8页
马铃薯黄萎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土传兼种传维管束病害,危害大且防治困难。利用活体微生物杀菌剂是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了微生物杀菌剂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出苗和生长的安全性,在河北省... 马铃薯黄萎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土传兼种传维管束病害,危害大且防治困难。利用活体微生物杀菌剂是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了微生物杀菌剂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出苗和生长的安全性,在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制剂有效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使用方法和适宜施用剂量,并在河北省涞源县、围场县和永年区3县区分别开展了田间示范应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5、30和45 kg/hm2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安全,对马铃薯生长没有不良影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在围场县试验田中,该制剂30 kg/hm2拌种处理单独使用或30 kg/hm2拌种加15 kg/hm2初花期滴灌使用均能显著减轻马铃薯黄萎病的发生,分别增产15.53%和17.10%;在新乐市试验田,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16.38%。田间示范应用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在涞源县和围场县防治马铃薯黄萎病效果显著,防效分别为84.22%和72.93%,两地分别显著增产24.30%和9.27%;在邯郸市永年区,相比化学药剂对照处理,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19.73%。本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黄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的增产效果,为该制剂在马铃薯生产中高效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黄萎病 枯草芽胞杆菌 大丽轮枝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2 位作者 陈丹 张晓 杜立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0-675,共6页
为明确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河北省韭菜主产区基于日晒高温覆膜措施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就覆膜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并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覆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 为明确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河北省韭菜主产区基于日晒高温覆膜措施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就覆膜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并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覆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晒高温覆膜技术对韭蛆各龄期幼虫的防治效果达到100%,覆膜12 d后韭菜株高、茎粗、叶宽、色泽、百株鲜重及根长等生长发育指标与未覆膜的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影响;覆膜后土壤中全磷量显著增加;根据Biolog-ECO培养第144 h的AWCD值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韭菜生长及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晒高温覆膜 韭菜 韭菜迟眼蕈蚊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分析高温覆膜对韭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健 张海剑 +3 位作者 刘莉 杜立新 柳健虎 曹伟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8-945,共8页
为明确高温覆膜对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本研究在覆膜前后对韭菜根际土壤中总DNA进行提取,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和真菌的ITS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高温覆膜前后韭菜... 为明确高温覆膜对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本研究在覆膜前后对韭菜根际土壤中总DNA进行提取,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和真菌的ITS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高温覆膜前后韭菜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覆膜前后分别获得细菌OTUs 1849个和1819个,真菌OTUs 148个和151个,无显著差异。覆膜前后物种分类显示,细菌种类均隶属于24门53纲112目218科322属,其中优势类群为蛋白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覆膜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3.79%、21.70%、21.03%和42.36%、17.55%、23.92%。真菌种类均隶属于4门10纲21目27科34属,优势类群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覆膜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2.48%、15.28%和51.13%、40.95%。可见,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真菌,覆膜前后微生物总量无显著变化,细菌、真菌在多样性指数上无显著差异,而在结构组成上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覆膜 高通量测序 韭菜迟眼蕈蚊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路子云 李建成 +5 位作者 刘文旭 冉红凡 马爱红 李辉利 李中建 屈振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5,共4页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5cm土层中越夏、10~15cm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逐步升高,越冬幼虫从下部土层逐步向上移动至0~5cm土层,6月中旬在土中开始化蛹,蛹发生期长达40d;卵产在距地表1~3mm的表土层,或产在干枯的玉米叶片上,散产或呈块状,少的2~3粒,多的一块卵达32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褐足角胸叶甲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分枝列当种子萌芽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亚娇 郑光泽 +3 位作者 纪莉景 栗秋生 王连生 孔令晓 《杂草学报》 2016年第1期16-21,共6页
以寄生于番茄的分枝列当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预培养阶段温度、时间、渗透势以及培养阶段温度、萌发刺激物(独月却金内酯类似物GR24)的浓度和渗透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从而可以人为创造控制分枝列当生长的环境... 以寄生于番茄的分枝列当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预培养阶段温度、时间、渗透势以及培养阶段温度、萌发刺激物(独月却金内酯类似物GR24)的浓度和渗透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从而可以人为创造控制分枝列当生长的环境,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结果表明:预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培养时间为6 d,最适的渗透势为0 MPa;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GR24浓度为1μmol/L,最适的渗透势为-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性杂草 分枝列当 种子 萌发率 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 渗透势
下载PDF
一种梨小食心虫幼虫寄生蜂——丽下腔茧蜂的形态描述、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潜力 被引量:2
9
作者 冉红凡 马爱红 +2 位作者 刘文旭 路子云 李建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田间采集梨小食心虫室内饲养过程中发现一种寄生蜂,经鉴定为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的丽下腔茧蜂Therophilus festivus(Muesebeck,1953)。用体视解剖镜观察并描记其形态特征,对其学名变迁进行了介绍... 田间采集梨小食心虫室内饲养过程中发现一种寄生蜂,经鉴定为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的丽下腔茧蜂Therophilus festivus(Muesebeck,1953)。用体视解剖镜观察并描记其形态特征,对其学名变迁进行了介绍。另外对该蜂的寄生时期、田间自然寄生率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成虫寿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蜂寄生于梨小食心虫幼虫,2014—2017年田间调查自然寄生率分别为27.51%、43.08%、38.37%、23.91%;用纯净水、10%白糖水、5%蜂蜜水、10%蜂蜜水、20%蜂蜜水饲喂丽下腔茧蜂成虫寿命分别为3.4、6.6、5.67、5.67、6.75 d,以20%蜂蜜水补充营养的成虫寿命最长;在15、20、25和30℃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分别为19、12、6.5、6.83 d,以15℃条件下成虫寿命最长。该寄生蜂对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自然寄生率较高,而且寄生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丽下腔茧蜂 形态描述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潜力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洁 张海剑 +5 位作者 王振营 秦雁宇 李娟 陈丹 郭宁 杨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二点委夜蛾已成为我国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目前对其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研究少见文献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虫龄结构及老熟幼虫生物学特性,对其寄生性昆虫天敌和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 二点委夜蛾已成为我国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目前对其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研究少见文献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虫龄结构及老熟幼虫生物学特性,对其寄生性昆虫天敌和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4龄以上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均可做茧休眠越冬,翌年大部分幼虫直接在茧中化蛹,部分幼虫爬出茧外继续取食后化蛹。越冬代老熟幼虫的体长、体重和头壳宽度变化较大,且三者间无显著相关性。越冬代蛹个体间大小差异较大。大多数雌蛾的体长比雄蛾略小,雌虫产卵期可持续5~11 d,卵量平均为277粒/雌,单粒散产,雌、雄蛾平均寿命较主害代长,分别为11.00 d和18.67 d。死亡虫体寄生物分离鉴定发现,5.22%被寄生蜂寄生,发现3种寄生蜂,1种重寄生蜂;从60.29%的死亡虫体中分离出4种真菌,分别为球孢白僵菌、绿僵菌、黄曲霉和青霉;从21.74%死亡虫体中分离出细菌,除黏质沙雷氏菌外,还有一种球菌和一种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越冬代 生物学特性 寄生蜂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生物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志刚 安静杰 +4 位作者 高占林 党志红 潘文亮 袁文龙 李耀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系统测定和分析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食料混药法测定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生物活性,分析观察和触药时间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供试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氟铃脲、... 【目的】系统测定和分析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食料混药法测定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生物活性,分析观察和触药时间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供试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氟铃脲、氟啶脲和杀铃脲对绿盲蝽均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氟铃脲和氟啶脲还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氟铃脲处理后1~4 d,随着时间延长,试虫死亡率逐渐增加,至第4 d后不再变化。试虫接触氟铃脲超过24 h后,随着触药时间的延长,最终死亡率保持稳定。【结论】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表现出较好的胃毒作用,氟铃脲和氟啶脲还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但其活性明显受观察时间和试虫触药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 绿盲蝽 生物活性测定 胃毒作用
下载PDF
生物除草菌剂Br-2对番茄列当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亚娇 纪莉景 +4 位作者 栗秋生 陈连芳 薛根生 王连生 孔令晓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68,共4页
分枝列当是一种恶性寄生性杂草,对番茄产量影响极大。通过盆栽及田间防治试验,对生物除草菌剂Br-2防治番茄列当的施用浓度及施用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除草菌剂Br-2单次施用的最适施用时期和施用量为番茄移栽期10g·穴^(-1)... 分枝列当是一种恶性寄生性杂草,对番茄产量影响极大。通过盆栽及田间防治试验,对生物除草菌剂Br-2防治番茄列当的施用浓度及施用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除草菌剂Br-2单次施用的最适施用时期和施用量为番茄移栽期10g·穴^(-1);播种期(每百株50g)和移栽期(10g·穴^(-1))同时施用生物除草菌剂Br-2比播种期或移栽期单独施用的防治效果好,其盆栽试验寄生度防效为84.13%、田间试验寄生度防效为8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草菌剂 分枝列当 施用技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四株白僵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2 位作者 甄伟 陈丹 杜立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374-376,共3页
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 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分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华北大黑鳃金龟致病球孢白僵菌JCF的鉴定和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伟平 程佳旭 +3 位作者 丰硕 赵聚莹 陈丹 宋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9-1008,共10页
【目的】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是花生等多种农作物、果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本研究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为华北大黑鳃金龟的生物防... 【目的】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是花生等多种农作物、果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本研究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为华北大黑鳃金龟的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对罹患病害的华北大黑鳃金龟虫尸上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及回接试验,分离纯化出致病菌株JCF;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PCR扩增JCF的rDNA-ITS序列并测序,构建JCF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浸渍法和田间模拟试验测定其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的致病力。【结果】JCF菌株菌落初期为白色绒状,后期变为黄色或浅黄色絮状,背面无色。产孢细胞呈瓶状簇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呈穗状,着生在营养菌丝上;分生孢子单生,透明,近球形,直径(2.0~3.5)μm×(1.5~2.0)μm。rDNA-ITS序列分子鉴定表明菌株JCF为球孢白僵菌。这一球孢白僵菌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值为2.124×10^(7)孢子/mL,用其2×10^(8),1×10^(8)和5×10^(7)孢子/mL孢悬液处理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时,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LT_(50))值分别为6.267,6.852和7.455 d;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1,2和3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5.47×10^(6),1.59×10^(8),2.50×10^(8)孢子/mL;1×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1和2龄幼虫的LT_(50)值分别为8.6和18.6 d;5×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2和3龄幼虫的LT_(50)值分别为10.3和13.2 d。田间模拟试验2×10^(8)孢子/mL球孢白僵菌JCF孢悬液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同样表现出良好的致病效果。【结论】球孢白僵菌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均有较高致病力,为开发白僵菌制剂防治金龟科害虫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对生物防治金龟科害虫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华北大黑鳃金龟 致病力 RDNA-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对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员如何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丽贤 刘金利 +1 位作者 马广源 李海山 《农业科技管理》 2020年第2期87-89,93,共4页
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为例,分析了青年科技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研究方向不固定、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科研诚信不足、科技人员心浮气躁等,提出了加强青年科技人员自我修养、加强科研环境专项整治、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 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为例,分析了青年科技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研究方向不固定、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科研诚信不足、科技人员心浮气躁等,提出了加强青年科技人员自我修养、加强科研环境专项整治、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激励青年科技人员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青年科技人员 科技创新 主力军 昌黎果树研究所
下载PDF
甘薯茄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陈心 高波 +3 位作者 马娟 李秀花 陈书龙 王容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8期557-562,574,共7页
[目的]明确甘薯腐烂溃疡病病原菌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条件。[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称重法、孢子萌发计数法和人工接种薯块的方法,对影响病原菌生长和侵染的碳源、氮源、pH值和温湿度条件进行了研究... [目的]明确甘薯腐烂溃疡病病原菌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条件。[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称重法、孢子萌发计数法和人工接种薯块的方法,对影响病原菌生长和侵染的碳源、氮源、pH值和温湿度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碳源中的葡萄糖、乳糖和氮源中的蛋白胨、硝酸钾促进菌丝生长作用较强,碳源中的麦芽糖和氮源中的蛋白胨促进菌丝生长量作用较强,碳源中的乳糖、葡萄糖和氮源中的硝酸钾、甘氨酸、蛋白胨处理的孢子萌发率较高;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4℃处理10min;在9~19℃温度范围内,9℃处理的菌丝生长最慢,24h孢子不能萌发;在30%~70%相对湿度范围内,30%相对湿度的病害发病程度较轻;在11~19℃范围内,11℃处理病害发病程度较轻。[结论]综合分析,甘薯茄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钾;菌丝在28℃条件下生长最快,最适pH值为5~6;孢子在25℃萌发率最高,致死温度为54℃处理10min。在模拟贮藏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和湿度的降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病害发展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甘薯 腐烂溃疡病
下载PDF
桃树梨小食心虫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爱红 李文林 +4 位作者 路子云 冉红凡 刘文旭 孙海鹏 李建成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27-29,共3页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是世界性分布的蛀果害虫,为害多种果树,严重影响桃树产量和质量。详细介绍了梨小食心虫的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发生分布、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等,以期为生产上对梨小食心虫进行综合防治提供技...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是世界性分布的蛀果害虫,为害多种果树,严重影响桃树产量和质量。详细介绍了梨小食心虫的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发生分布、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等,以期为生产上对梨小食心虫进行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桃园 发生规律 为害特点 综合防控
下载PDF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草坪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
18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杜立新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67-69,共3页
为了明确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草坪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蛴螬)的防治效果,试验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3 240 g/hm2、480 g/L毒死蜱乳油用量6 750 m L/hm2(药剂对照,用于药效对照)和清水1 350 L/hm2(用于安全性测试)3个处理,利用全株... 为了明确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草坪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蛴螬)的防治效果,试验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3 240 g/hm2、480 g/L毒死蜱乳油用量6 750 m L/hm2(药剂对照,用于药效对照)和清水1 350 L/hm2(用于安全性测试)3个处理,利用全株喷雾法,2013年6月12日进行田间第1次施药,间隔30 d进行第2次施药,每次施药后目测草坪草的药害症状并于施药后第30 d调查虫口密度,根据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分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草坪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吡虫啉后未观察到草坪草出现药害症状,且草坪盖度明显较好,颜色较深,根系发达;2次施药后蛴螬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药剂对照,其中第2次施药后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且2次防效均>85%(分别为85.88%和85.16%)。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草坪草生长安全,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优于毒死蜱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华北大黑鳃金龟 草坪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推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烝 崔丽贤 +2 位作者 柳春红 孙祥瑞 马广源 《农业科技管理》 2022年第1期92-96,共5页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新闻外宣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新闻宣传意识薄弱、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宣传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针对问题提出了重视统筹规划、创新工作形式、强化党建政治引领、...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新闻外宣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新闻宣传意识薄弱、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宣传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针对问题提出了重视统筹规划、创新工作形式、强化党建政治引领、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宣传工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新闻宣传工作 信息宣传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7种作物的产卵与取食偏好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小凡 冉红凡 +3 位作者 马爱红 路子云 刘文旭 李建成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60-64,共5页
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禾本科、豆科和锦葵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性,采用罩笼选择试验和叶蝶法,分别比较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7种作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差异,并探究了取食经历对初... 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禾本科、豆科和锦葵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性,采用罩笼选择试验和叶蝶法,分别比较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7种作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差异,并探究了取食经历对初孵幼虫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盆栽和田间罩笼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均对玉米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偏好,其次是高粱,在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上的产卵选择性均较低。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有显著差异,偏好在玉米中上层叶片上产卵。草地贪夜蛾幼虫对7种作物的取食选择性具有差异,初孵幼虫对玉米的取食率最高,其次是高粱,对花生、大豆和棉花的取食选择率均较低。分别用玉米、高粱、谷子、花生和大豆幼苗饲养繁殖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相似,均对玉米的取食率最高,取食经历对初孵幼虫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对不同作物的选择性不同,其中对禾本科的玉米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和取食偏好性,其次是高粱,对豆科的花生和大豆以及锦葵科的棉花选择性均较差。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作物上的为害风险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寄主植物 玉米 产卵选择 取食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