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木耳低盐腌渍食品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剑 弓志青 +3 位作者 王月明 贾凤娟 崔文甲 王文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以干毛木耳丝为原料,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毛木耳低盐腌渍食品的加工工艺。对毛木耳复水条件、调味料配方、调味腌渍时间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毛木耳低盐腌渍食品的最佳制作工艺为:40℃温水泡发毛木耳75min;... 以干毛木耳丝为原料,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毛木耳低盐腌渍食品的加工工艺。对毛木耳复水条件、调味料配方、调味腌渍时间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毛木耳低盐腌渍食品的最佳制作工艺为:40℃温水泡发毛木耳75min;在主料25g、白糖0.5g、香油0.1~0.15g固定的前提下,添加辣椒油2.5g、酱油1.2g、花椒油1.0g、盐0.5g,腌渍60min调味效果最佳;-0.1 MPa条件下真空包装,最后巴氏灭菌80℃,30min。该工艺条件下制作的毛木耳食品色泽均匀,口感较好,风味独特。含盐量为6.1%,属于低盐范畴,可为毛木耳食品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低盐 调味 腌渍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加工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文亮 王月明 +3 位作者 弓志青 崔文甲 王延圣 贾凤娟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23-126,共4页
毛木耳是典型的药食同源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毛木耳的栽培规模迅速扩大,产量逐年递增,但毛木耳的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加工技术滞后。本研究以毛木耳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 毛木耳是典型的药食同源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毛木耳的栽培规模迅速扩大,产量逐年递增,但毛木耳的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加工技术滞后。本研究以毛木耳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油风味毛木耳休闲即食食品相较于其它4种口味,具有更高的感官得分和接受度,其最佳制作工艺为每50g毛木耳原料添加红油4g、盐1g、味精1g、糖1g。真空浸渍是毛木耳即食食品的最佳调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即食食品 精深加工 配方优化
下载PDF
高品质低盐腌渍黄瓜加工工艺研究
3
作者 谢霞 宋莎莎 +5 位作者 王文亮 贾凤娟 官琦 王延圣 崔文甲 李永生 《中国果菜》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针对低盐腌渍黄瓜存在的风味不足、脆度较低等问题,本研究添加姜、蒜、小米辣、青麻椒等调味蔬菜丰富并改善低盐腌渍黄瓜的风味,同时添加钙离子复合外源性果胶甲酯酶提升低盐腌渍黄瓜的质构品质。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 针对低盐腌渍黄瓜存在的风味不足、脆度较低等问题,本研究添加姜、蒜、小米辣、青麻椒等调味蔬菜丰富并改善低盐腌渍黄瓜的风味,同时添加钙离子复合外源性果胶甲酯酶提升低盐腌渍黄瓜的质构品质。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复合腌渍低盐黄瓜最佳配方为食盐2.50%、醋酸1.15%、白砂糖11.00%、酱油3.50%、姜3.50%,蒜5.00%、小米辣3.25%、青麻椒0.75%。以硬度、咀嚼性、弹性等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保脆剂的最佳配方为乳酸钙2.20%、果胶甲酯酶0.70%、处理温度40℃、处理时间4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腌渍 黄瓜 风味 果胶甲酯酶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的研究
4
作者 弓志青 张永琥 +3 位作者 沈小刚 陆秀香 贾凤娟 王文亮 《中国果菜》 2025年第1期8-12,37,共6页
为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添加0.5%~10%的香菇面粉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取含香菇的面粉样本120余份,将96个样品作为定标集,24个作为验证集,进行10000 cm^(... 为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添加0.5%~10%的香菇面粉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取含香菇的面粉样本120余份,将96个样品作为定标集,24个作为验证集,进行10000 cm^(-1)~4000 cm^(-1)近红外全波长扫描,得到添加含香菇面粉的近红外原始光谱,通过Spectrum Quant软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将光谱预处理后与香菇含量建立近红外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与预测。结果表明,最优的预处理方法为MSC+平滑点2+二阶导数降噪2预处理,主因子数10,校正集方程与验证集方程的相关性良好(R2>99%),预测性较好(偏差<5%),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为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快速检测 香菇 面制品
下载PDF
香菇超微粉馒头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玲玲 王文亮 +2 位作者 崔文甲 贾凤娟 弓志青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90-94,共5页
以香菇超微粉为试材,以馒头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探究香菇超微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白糖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优化香菇馒头制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香菇超微粉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香菇超微粉添... 以香菇超微粉为试材,以馒头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探究香菇超微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白糖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优化香菇馒头制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香菇超微粉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香菇超微粉添加量3%、酵母添加量0.6%、发酵时间40 min、白糖添加量2%,此条件下制作的馒头感官评分为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香菇 超微粉 加工工艺 感官评分
下载PDF
两种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凤娟 王文亮 +3 位作者 弓志青 张剑 宋莎莎 王月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121,共5页
文章研究了毛木耳即食食品原料的选择、预处理方式对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两种毛木耳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一潮和二潮毛木耳是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开发的最佳原料,毛木耳最适宜的漂烫温度为一潮80℃,二潮75℃,漂... 文章研究了毛木耳即食食品原料的选择、预处理方式对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两种毛木耳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一潮和二潮毛木耳是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开发的最佳原料,毛木耳最适宜的漂烫温度为一潮80℃,二潮75℃,漂烫时间均为3 min。开发了酱香和糖醋两种风味的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酱香风味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配方为:每50 g毛木耳,豆瓣酱3 g,盐1 g,味精1 g,蚝油1 g;糖醋风味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配方为:每50 g毛木耳,糖6 g,醋10 g,盐1 g,味精1.2 g。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的开发丰富了毛木耳精深加工产品的种类,拓展了毛木耳的开发应用,对于延长毛木耳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即食食品 调味 产品开发
下载PDF
青稞籽粒β-葡聚糖含量及不同加工方式对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新坤 刘超 +4 位作者 杨清梅 程安玮 王月明 王青 孙金月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为探究青稞籽粒中宏量营养素与β-葡聚糖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加工方式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遴选品质优异的青稞品种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对日喀则市来源的13份青稞品种进行炒制、蒸煮、焙烤和发芽处理。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仅与膳食... 为探究青稞籽粒中宏量营养素与β-葡聚糖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加工方式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遴选品质优异的青稞品种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对日喀则市来源的13份青稞品种进行炒制、蒸煮、焙烤和发芽处理。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仅与膳食纤维含量显著相关(P<0.01),与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炒制和焙烤均可显著增加青稞籽粒全粉中β-葡聚糖含量(P<0.05),其中焙烤带来的增益效应更强,与未加工处理相比增幅达到14.97%。鉴于品种和烹饪方式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为实现β-葡聚糖的富集,宜选择棕色品种"喜拉22"进行焙烤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Β-葡聚糖 宏量营养素 加工方式
下载PDF
毛木耳馒头的加工工艺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贾凤娟 王文亮 +3 位作者 弓志青 崔文甲 王延圣 王月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9期33-36,共4页
将毛木耳粉添加到面粉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毛木耳粉添加量、加水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以毛木耳馒头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各因素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毛木耳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同时,对毛木耳... 将毛木耳粉添加到面粉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毛木耳粉添加量、加水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以毛木耳馒头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各因素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毛木耳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同时,对毛木耳馒头和普通小麦馒头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毛木耳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毛木耳粉添加量4%、加水量50%、酵母添加量0.3%、发酵时间30 min。毛木耳馒头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麦馒头。该研究丰富了馒头的品种,拓展了毛木耳的开发应用,提高了毛木耳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馒头 制作工艺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金针菇挂面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崔文甲 刘骏 +2 位作者 王文亮 王月明 张继亭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1,共4页
研究了压片次数、压片厚度和熟化方式等工艺对金针菇挂面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金针菇挂面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金针菇挂面感官评价的影响由大到小是压片厚度>压片次数>熟化方式,最优工艺条件为压片次数12次、压... 研究了压片次数、压片厚度和熟化方式等工艺对金针菇挂面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金针菇挂面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金针菇挂面感官评价的影响由大到小是压片厚度>压片次数>熟化方式,最优工艺条件为压片次数12次、压片厚度1.1 mm、面团熟化15 min加面带熟化15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金针菇挂面的烹调品质符合LS/T3212—2014《挂面》的规定,其质构性质和营养含量优于普通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挂面 加工工艺 烹调品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草菇保鲜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晓琼 高霞 +2 位作者 弓志青 李晓 王文亮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55-159,共5页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及食用历史。目前,草菇保鲜及加工工艺还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草菇进行精深加工。本文对草菇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保鲜及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草菇产业...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及食用历史。目前,草菇保鲜及加工工艺还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草菇进行精深加工。本文对草菇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保鲜及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草菇产业面临的加工技术问题并提出研究方向,为今后草菇营养价值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营养成分 药用价值 保鲜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噬菌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金玉 郭聃洋 +3 位作者 尤金娜.戴.盖 辛雪 裘纪莹 陈蕾蕾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细菌的出现及逐年增多的食物中毒事件,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恶化,因此亟需一种天然、安全的可以对抗食源性病原菌的抗生素替代品。同时,为了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细菌的出现及逐年增多的食物中毒事件,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恶化,因此亟需一种天然、安全的可以对抗食源性病原菌的抗生素替代品。同时,为了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亟需快速、灵敏的食品检验手段。噬菌体具有分布广泛、专一性强、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繁殖速度快且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使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噬菌体的分类与其生命周期以及噬菌体在食品检验、食品生物防治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噬菌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分类 生命周期 食品检验 生物防治 应用优势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下载PDF
叶酸强化面粉贮藏加工过程中叶酸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敏 李渐鹏 +6 位作者 徐同成 徐雪娣 邱斌 宗爱珍 刘玮 刘丽娜 杜方岭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3期18-20,共3页
以人工制备叶酸强化面粉为测试样品,研究了不同包装材料与不同贮藏温度对叶酸强化面粉中叶酸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叶酸强化面粉制成馒头、冷鲜面、面包、曲奇,以这些为测试样品,检测了加工过程中叶酸强化粉产品的叶酸损失率。
关键词 叶酸损失率 包装材料 贮藏条件 食品加工
下载PDF
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杀菌防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凤娟 王月明 +5 位作者 弓志青 崔文甲 王延圣 张剑 宋莎莎 王文亮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46-149,共4页
毛木耳作为药食同源真菌,具有易栽培、产量高的优点,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之一。课题组前期优化了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加工工艺,本研究以开发的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为原料,对其杀菌防腐技术进行研究,为毛木耳... 毛木耳作为药食同源真菌,具有易栽培、产量高的优点,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之一。课题组前期优化了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加工工艺,本研究以开发的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为原料,对其杀菌防腐技术进行研究,为毛木耳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辐照防腐杀菌效果最好,但感官接收度低;化学防腐和生物防腐是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防腐的首选方式,产品在常温下货架期为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即食食品 杀菌 防腐 货架期
下载PDF
食品原料污染防控与风险化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建爱 陈为京 汝医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10期63-64,68,共3页
通过论述食品原料污染的类型、来源渠道、防治措施,科学指导食品原料生产者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环节做好食品原料安全简单力行的措施,并深刻认识做好食品原料安全的重要性、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的义务和自身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 食品原料 食品安全 污染
下载PDF
新型高阻隔气调包装膜对冷鲜羊肉的保鲜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维婷 王守经 +4 位作者 肖欣欣 杜鹏飞 胡鹏 汝医 柳尧波 《肉类工业》 2018年第12期37-41,共5页
为了解新型高阻隔气调包装膜对冷鲜羊肉的保鲜效果,研究评价分析了3种不同膜材料包装对冷鲜羊肉的抑菌效果(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贮藏效果(汁液损失、肉色)及食用品质(p H值、MFI)保持效果。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间,3组处理的p H... 为了解新型高阻隔气调包装膜对冷鲜羊肉的保鲜效果,研究评价分析了3种不同膜材料包装对冷鲜羊肉的抑菌效果(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贮藏效果(汁液损失、肉色)及食用品质(p H值、MFI)保持效果。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间,3组处理的p H值均处于正常肉标准,MFI指数变化也类似且无显著差异。从抑菌效果来看,A、B组处理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C组,同时A组处理的肉色保持效果要优于B组。在汁液损失率方面,C组处理表现最差,B组汁液损失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A、B,2种新型包装材料的抑菌保鲜及贮藏效果均好于对照组,A材料在肉色保持上效果更佳,B材料则有助于抑制肉的汁液流失和重量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膜 冷鲜羊肉 保鲜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贤书 葛月婷 +6 位作者 邱斌 刘丽娜 徐同成 杜方岭 宗爱珍 贾敏 刘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2期9-12,共4页
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对机体多种生理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并在许多慢性炎性疾病的发展中起核心作用,而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底物。本文综述食品添加剂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对机体多种生理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并在许多慢性炎性疾病的发展中起核心作用,而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底物。本文综述食品添加剂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对预防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相关的许多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肠道微生物 健康
下载PDF
藕片热泵干燥工艺优化及全藕粉品质评价
17
作者 贾凤娟 程慧 +3 位作者 王延圣 弓志青 崔文甲 王文亮 《中国果菜》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解决新鲜莲藕采后易霉变、品质下降等问题,以莲藕为原料,以藕片干燥速率、复水性,藕粉色泽、水分含量为指标,研究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和装载量对干燥后莲藕和全藕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干燥温度70℃、切片厚度5 mm、装载量3 kg/m^... 为解决新鲜莲藕采后易霉变、品质下降等问题,以莲藕为原料,以藕片干燥速率、复水性,藕粉色泽、水分含量为指标,研究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和装载量对干燥后莲藕和全藕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干燥温度70℃、切片厚度5 mm、装载量3 kg/m^(2)时,藕片干燥速率较快、复水性较好,全藕粉色泽鲜亮,含水量较低,为莲藕热泵干燥的最优条件。试验将新鲜莲藕加工成全藕粉,可有效保留莲藕的营养成分,为莲藕采后贮藏和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热泵干燥 全藕粉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基于酶解技术的红枣风味酸奶制备及功效评价
18
作者 张剑 于昊琳 +2 位作者 徐婉婷 贾凤娟 王文亮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122,共10页
为开发红枣风味酸奶,增加红枣产品的附加值,本研究以红枣为原料制备红枣汁,采用复合酶(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为1∶1)处理红枣汁并优化其酶解工艺,在此基础上制备红枣风味酸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确定红枣风... 为开发红枣风味酸奶,增加红枣产品的附加值,本研究以红枣为原料制备红枣汁,采用复合酶(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为1∶1)处理红枣汁并优化其酶解工艺,在此基础上制备红枣风味酸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确定红枣风味酸奶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产品的风味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酶添加量为0.40%、酶解温度为55℃、酶解4.5 h的条件下,酶解效果最佳。在红枣汁添加量为20%、木糖醇添加量为9%、发酵菌接种量为0.30%、发酵温度为43℃条件下,红枣风味酸奶感官评价最佳。与空白酸奶相比,经过酶解处理的红枣酸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抗氧化活性也显著提升。该研究可为红枣深加工及新型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风味酸奶 酶解 制备工艺 风味物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生姜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龙 李丹丹 +4 位作者 王文亮 王延圣 弓志青 贾凤娟 林冬梅 《中国果菜》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干燥是生姜的一种加工方式,也是生姜的一种重要的预处理方法。目前,生姜的干燥技术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种生姜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既有单一的干燥方式,如对流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红外辐射干燥、真空冷冻干燥... 干燥是生姜的一种加工方式,也是生姜的一种重要的预处理方法。目前,生姜的干燥技术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种生姜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既有单一的干燥方式,如对流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红外辐射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又有多种方法联合的干燥方式,如微波-热风、红外-热风、真空-微波联合干燥;并分析了不同的干燥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生姜干燥新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单一干燥技术 联合干燥技术
下载PDF
生姜热泵干燥条件优化及产品品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龙 霍秀娜 +7 位作者 李兴凯 李凡宾 王文亮 弓志青 王延圣 张剑 苏晨 贾凤娟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2期32-39,共8页
为研究不同热泵干燥条件对生姜品质的影响,以大姜块为原料,以干燥速率、姜粉色泽、复水性和姜辣素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装载量对干燥后生姜的品质和姜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姜热... 为研究不同热泵干燥条件对生姜品质的影响,以大姜块为原料,以干燥速率、姜粉色泽、复水性和姜辣素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装载量对干燥后生姜的品质和姜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姜热泵干燥的最优条件为温度74℃,切片厚度5 mm,装载量4.85 kg/m2,在这个条件下的干姜片姜辣素含量最高,姜片复水性较好,姜粉色泽鲜亮,干燥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热泵干燥 姜辣素 复水性 色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