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饵料饲喂乌鳢最佳养殖容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原居林 孙涛 +3 位作者 储忝江 杨元杰 刘梅 顾志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为进一步探索乌鳢池塘养殖最佳容量,设置3个养殖密度(15 000尾/hm^2、30 000尾/hm^2和45 000尾/hm^2),采用冰鲜鱼和配合饲料2种饵料饲喂乌鳢,通过比较分析56 d养殖后的生物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品质指标、鱼类福利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 为进一步探索乌鳢池塘养殖最佳容量,设置3个养殖密度(15 000尾/hm^2、30 000尾/hm^2和45 000尾/hm^2),采用冰鲜鱼和配合饲料2种饵料饲喂乌鳢,通过比较分析56 d养殖后的生物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品质指标、鱼类福利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提出池塘养殖乌鳢的最佳养殖容量。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水体中TN和TP显著增加(P<0.05),COD_(Mn)有所下降,且配合饲料投喂组水质状况要优于冰鲜鱼投喂组;不同放养密度乌鳢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饲料投喂组(P<0.05),各试验组乌鳢的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养殖密度和投喂不同饲料对乌鳢肌肉综合性营养无显著性作用(P>0.05);不同试验组乌鳢肝脏的3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CP和AKP呈现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酶活下降的变化趋势;纯利润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冰鲜鱼组效益最高,且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利润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投入产出比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冰鲜鱼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乌鳢池塘最佳养殖容量为650 g/m^3(冰鲜鱼投喂)和545 g/m^3(饲料投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养殖容量 池塘养殖 饵料 养殖密度
下载PDF
浙北地区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汉取 韦肖杭 +5 位作者 王俊 张敏 施沁璇 姚伟忠 沈萍萍 崔雁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按照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于2012—2013年在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所属10个不同县(区、市)较大规模的养殖场进行随机采样,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法测定了107个池塘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的质量比。结果表明,Zn的绝对质量比最... 按照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于2012—2013年在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所属10个不同县(区、市)较大规模的养殖场进行随机采样,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法测定了107个池塘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的质量比。结果表明,Zn的绝对质量比最高,两地市分别为221.29 mg/kg和188.63 mg/kg。以全国土壤背景值为标准,两地市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情况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u、Zn、Cd污染指数较高,Cr和As处于尚清洁水平,嘉兴市的Cu内梅罗指数达到9.14。两地市主要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Cd污染最严重,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等级,其他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微,危害从强到弱为Cd、Hg、Pb、Cu、As、Zn、Cr。各县(区、市)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都处于轻微危害状态,以南湖区最高(115.84),海盐县最低(76.14)。鱼类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要大于虾、蟹、鳖类,主要是由于鱼类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较高;不同养殖品种间池塘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学 生态风险评价 池塘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浙北地区
原文传递
放养密度对IPRA养殖太湖鲂鲌生长、抗氧化酶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倩 孙丽慧 +4 位作者 姜建湖 陈建明 郭建林 高令梅 张海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9-487,共9页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太湖鲂鲌幼鱼的合理放养密度,以初始体重为(5.58±0.45)g的太湖鲂鲌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养密度:0.5(SD1)、1.0(SD2)、1.5 kg/m^(3)(SD3),在养殖第90、第120、第15...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太湖鲂鲌幼鱼的合理放养密度,以初始体重为(5.58±0.45)g的太湖鲂鲌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养密度:0.5(SD1)、1.0(SD2)、1.5 kg/m^(3)(SD3),在养殖第90、第120、第150、第180天采样,对其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束后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生长结果表明:养殖120d,当放养密度超过1.0 kg/m^(3)时,太湖鲂鲌幼鱼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P<0.05),养殖150—180d,体重和SGR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血清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养殖90d,太湖鲂鲌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SD3组显著高于SD1组(P<0.05)。养殖150—180d,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养殖180d,SD3组抗氧化酶的活力显著低于SD1组(P<0.05)。肝脏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养殖150—180d,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升高,GSH-Px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养殖前120d,丙二醛(MDA)的水平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养殖180d,SD2和SD3组的MDA水平显著高于SD1组(P<0.05)。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在属水平,各密度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在SD3组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试验条件下,当养殖时间小于120d,放养密度小于1.0 kg/m^(3)时,太湖鲂鲌幼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未受显著影响,建议放养密度小于1.0 kg/m^(3);当养殖时间为150—180d,放养密度大于0.5 kg/m^(3)时,放养密度对太湖鲂鲌幼鱼的生长产生了抑制,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中条件致病菌显著增加、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建议放养密度小于0.5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放养密度 生长 抗氧化酶 肠道微生物群落 太湖鲂鲌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溶解氧、碱度、固体总悬浮颗粒物对水体和罗非鱼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振华 管崇武 +1 位作者 宋红桥 叶雪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2期34-41,共8页
为研究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水质参数变化对水体和养殖对象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7.9±0.87)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在模拟实际工况的小型循环水系统中养殖60天,通过控制不同水质因子包... 为研究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水质参数变化对水体和养殖对象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7.9±0.87)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在模拟实际工况的小型循环水系统中养殖60天,通过控制不同水质因子包括碱度、溶解氧和固体总悬浮颗粒物(TSS)水平的高低,观察其最后对水体和鱼体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碱度对水中Cu、Zn浓度及试验鱼肌肉中Zn含量有显著影响,溶解氧对水中Cu浓度及试验鱼肌肉中Cu、Zn含量有显著影响,而TSS水平高低对水体和鱼肌肉重金属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期间,试验鱼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重金属 碱度 溶解氧 固体总悬浮物浓度
下载PDF
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单晓枫 曹亮 +4 位作者 沈锦玉 陈龙 康元环 陈亨利 钱爱东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8期66-69,共4页
就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DNA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现状、免疫方式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气单胞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湖州市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施沁璇 赵汉取 +4 位作者 王俊 张敏 姚伟忠 盛鹏程 徐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4,共5页
于2013-2014年间对湖州市5个县(区)98个养殖池塘及其周边外河采集表层沉积物,原子吸收法测定Cu、Zn、Pb、Cd、Cr干重,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干重。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相对土壤背景值Cd、Zn污染程度较高,绝对浓度分别为0.24 mg... 于2013-2014年间对湖州市5个县(区)98个养殖池塘及其周边外河采集表层沉积物,原子吸收法测定Cu、Zn、Pb、Cd、Cr干重,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干重。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相对土壤背景值Cd、Zn污染程度较高,绝对浓度分别为0.24 mg/kg和105.82 mg/kg,As较为清洁;县(区)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中等污染水平,远低于周边外河,但高于本地区耕地等土壤的污染水平,说明渔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输入性污染;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中Cd为强、Hg为中等,依次为Cu、Pb、As、Cr、Zn,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水平。此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Cu、Zn、Cr两两之间显著相关,符合这三种重金属在水产饲料中同时添加的特性;而Cd与Cu、Zn显著相关,一定程度上印证了Cd在水产饲料中可能超标的事实,但其生态风险系数远低于周边外河表层沉积物,所以周边流域外源性Cd输入风险也需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来源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夏京津 张海月 +7 位作者 许瑞 张冬星 龙继兵 徐洋 沈锦玉 康元环 单晓枫 钱爱东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4,共5页
为探索不同理化因素对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eramonasveronii,AV)‘TH0426成膜的影响,采用改良微孔板法建立致病性AV生物膜体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VTH0426能够在聚乙烯酶标板表面形成生物膜,PH值4~6,10℃和NaCl浓度4 g/... 为探索不同理化因素对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eramonasveronii,AV)‘TH0426成膜的影响,采用改良微孔板法建立致病性AV生物膜体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VTH0426能够在聚乙烯酶标板表面形成生物膜,PH值4~6,10℃和NaCl浓度4 g/L培养18 h是形成生物膜的最适条件,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的肝脏提取液对AV TH0426形成生物膜有促进作用。这为进一步探讨维氏气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和致病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形成特性 生物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5个湖泊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宇 钟立强 +3 位作者 李潇轩 朱锡和 王崇华 史杨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3-699,共7页
通过对5个湖泊的河川沙塘鳢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1141 bp的序列全长.序列分析显示,cyt b基因序列中A+T含量(55.8%)略高于G+C含量(44.2%),共检测到806个多态位点,115个样本得到87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 通过对5个湖泊的河川沙塘鳢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1141 bp的序列全长.序列分析显示,cyt b基因序列中A+T含量(55.8%)略高于G+C含量(44.2%),共检测到806个多态位点,115个样本得到87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69±0.012,核苷酸多样性为0.20081±0.00742,遗传多样性表现高度多样性.太湖种群与大纵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137,巢湖种群和大纵湖种群之间遗传距离最远,为0.424.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531,变异来自群体内及群体间.cyt b基因序列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5个种群分化成不同的分支系谱,种群间存在的基因交流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