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产品中病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格 王玉东 王君玮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6年第6期41-46,共6页
畜禽产品中致病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风险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组成与常用研究工具,综述了其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解析了我国开展畜禽产品中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所面临的... 畜禽产品中致病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风险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组成与常用研究工具,综述了其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解析了我国开展畜禽产品中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畜禽产品 定量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下载PDF
畜禽产品中游离棉酚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卫东 郑文新 +4 位作者 高维明 左晓佳 毛琼玲 胡波 师帅 《草食家畜》 2014年第5期12-15,共4页
中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棉籽粕等副产品作为优质蛋白饲料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大多未经脱毒,会造成畜产品中游离棉酚的残留。国内外对相关棉酚对家畜和人的危害性及危害表现有一定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畜产品中棉酚残留检测的标准,对畜... 中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棉籽粕等副产品作为优质蛋白饲料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大多未经脱毒,会造成畜产品中游离棉酚的残留。国内外对相关棉酚对家畜和人的危害性及危害表现有一定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畜产品中棉酚残留检测的标准,对畜产品中游离棉酚的残留危害风险性评估研究性工作相对滞后,有必要开展相关畜产品中棉酚残留的检测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产品 棉酚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猪肉产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大文 王冬根 +5 位作者 胡丽芳 廖且根 李伟红 罗林广 周瑶敏 魏本华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4年第6期34-37,共4页
本文于2013年1-12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域各选择了一个农贸市场进行长期的取样监测,通过分析猪肉产品中各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残留水平,评估江西省猪肉产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风险。结果表明,江西省猪肉... 本文于2013年1-12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域各选择了一个农贸市场进行长期的取样监测,通过分析猪肉产品中各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残留水平,评估江西省猪肉产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风险。结果表明,江西省猪肉产品中未检出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残留,土霉素和强力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2.26%和21.89%,这表明强力霉素是江西省猪产品中残留主要的四环素类药物;猪肉阳性样品中土霉素和强力霉素残留范围分别为2.10μg/kg^11.20μg/kg和0.90μg/kg^42.50μg/kg,均值分别为6.77μg/kg和11.21μg/kg,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100μg/kg);江西省猪肉产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食品安全指数均值为3.74×10-3,最小值为0.30×10-3,最大值为14.17×10-3,远远低于1,表明江西省猪肉产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水平是可以接受的,不会对人群产生不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四环素类药物 兽药残留 风险评估 江西
下载PDF
猪肉产品中沙门菌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鲜鲜 黄秀梅 +5 位作者 周波 万思敬 孙璐 邹明 王君玮 王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7-100,共4页
随着食品中毒事件的频发,人们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生猪屠宰由于环节较多,容易造成污染,是造成猪肉产品污染的源头。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外多采用风险评估(即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及风险特征描述)对屠宰环节中... 随着食品中毒事件的频发,人们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生猪屠宰由于环节较多,容易造成污染,是造成猪肉产品污染的源头。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外多采用风险评估(即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及风险特征描述)对屠宰环节中沙门菌污染的风险大小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沙门菌污染风险。我国由于风险评估起步较晚,关于沙门菌的风险评估很少,目前也在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论文对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的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生猪屠宰污染严重的环节提供降低污染的有效措施,并为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屠宰环节 沙门菌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猪肉引发厨房沙门氏菌交叉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莉 尹德凤 +1 位作者 张大文 罗林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184,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猪肉为厨房沙门氏菌污染来源,计算其交叉污染即食食物导致沙门氏菌中毒的风险,探明厨房内引发交叉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采用文献数据分析我国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概率和水平,结合居民消... 目的:本研究以猪肉为厨房沙门氏菌污染来源,计算其交叉污染即食食物导致沙门氏菌中毒的风险,探明厨房内引发交叉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采用文献数据分析我国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概率和水平,结合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数据,建立沙门氏菌的生长模型,采用@Risk软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定量评估我国消费者因猪肉导致厨房即食食物交叉污染引发的沙门氏菌中毒风险。评估从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危害特征描述和风险分析4个部分进行。结果:已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显示,市场上生鲜猪肉沙门氏菌初始污染率为15.5%,从市场进入厨房再到冰箱冷藏放置,最后到接触砧板进行制作切割时,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平均值为-1.95(lg(CFU/g)),90%置信区间为-5.32~0.67(lg(CFU/g))。生鲜猪肉通过接触砧板、手和刀具等对即食食品发生交叉污染。通过生长模型、交叉污染模型等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消费者每人每天因食用即食食物摄入的沙门氏菌总量为-4.77(lg(CFU/g)),90%置信区间为-8.73^-1.24(lg(CFU/g))。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因生鲜猪肉导致沙门氏菌污染即食食物而引发的厨房沙门氏菌中毒概率为4.15×10-6,每年因此而引发的沙门氏菌病例数约为95 299例。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厨房的生鲜猪肉沙门氏菌初始污染水平对厨房中的交叉污染影响最大,而厨房中生熟混用也是导致交叉污染的主要原因;控制食物存放冰箱的温度和时间可以降低交叉污染风险。结论:我国厨房因猪肉交叉污染导致的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发生概率,最终取决于猪肉在进入厨房时的整体污染水平、消费者厨房生熟分隔的习惯以及冰箱使用习惯等,而这些又与季节和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生鲜猪肉 即食食物 交叉污染 定量风险评估
下载PDF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格 刘娜 +7 位作者 赵建梅 李月华 王娟 曲志娜 盖文燕 黄秀梅 王玉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4期26-31,共6页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以不同分布描述各变量,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结果显示,通过构建的模型模拟屠宰加工后终端鸡肉产品中的沙门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0~9MPN之间,而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换算为5.3 MPN,说明模型可信。根据过程中各环节的模拟数据,分析了肉鸡携带的沙门菌消长变化,发现预冷后沙门菌污染总量明显下降,但分割传送后污染总量又有所回升。通过拟合的相关系数分析,明确了传送带上的沙门菌是影响终端鸡肉沙门菌污染的最关键风险点。本研究构建的肉鸡屠宰加工全过程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为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的卫生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屠宰加工 沙门菌 定量风险评估 关键风险点 传送带
下载PDF
饲料及畜禽产品中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国良 彭大鹏 +2 位作者 韩肖亚 刘振利 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57-1767,共11页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可污染动物饲料及畜禽产品,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作者介绍了饲料与畜禽产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其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总结了近年来快速检测技术在霉菌毒素检测方面...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可污染动物饲料及畜禽产品,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作者介绍了饲料与畜禽产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其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总结了近年来快速检测技术在霉菌毒素检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分析了霉菌毒素抗体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快速检测技术 抗体
下载PDF
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污染的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格 刘娜 +7 位作者 赵建梅 王娟 黄秀梅 李月华 盖文燕 曲志娜 王玉东 王君玮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8年第2期21-25,共5页
为构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探讨猪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本文采用2015年部分生猪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数据和调研数据,构建以浸烫刮毛后作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去内脏、去头蹄劈半和冲淋预冷的... 为构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探讨猪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本文采用2015年部分生猪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数据和调研数据,构建以浸烫刮毛后作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去内脏、去头蹄劈半和冲淋预冷的模块化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以不同分布描述各变量,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所构建的模型模拟屠宰后单猪猪肉中沙门菌的污染量95%的可能分布在0~23.8 MPN,而依据实际监测数据计算为9.0 MPN,说明模型可信。根据过程各环节的模拟数据,构建了猪肉沙门菌携带的消长变化图,发现去内脏过程明显增加了沙门菌污染,但后期冲淋预冷后沙门菌污染量显著下降。通过敏感性分析,明确了屠宰刀具上污染的沙门菌是影响终端猪肉沙门菌污染的最关键风险点(相关系数为0.60)。本研究首次构建了生猪屠宰过程的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以为防控生猪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的卫生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屠宰环节 沙门菌 定量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饶地区武夷山百花蜜的质量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瑞丽 尹德凤 +3 位作者 严寒 昌晓宇 温显利 张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11-214,共4页
对上饶地区武夷山百花蜂蜜产品理化和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其质量安全状况。按照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H/T18796-2012《蜂蜜》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该武夷山百花蜂蜜的色泽、气味等感官指标、菌落总数等微生... 对上饶地区武夷山百花蜂蜜产品理化和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其质量安全状况。按照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H/T18796-2012《蜂蜜》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该武夷山百花蜂蜜的色泽、气味等感官指标、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以及水分、果糖和葡萄糖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内外蜂蜜相关标准要求,其中羧甲基糠醛含量、淀粉酶值等指标符合优级蜂蜜的标准。该蜂蜜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安全要求,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百花蜂蜜 感官要求 微生物限量 理化指标 质量评价
下载PDF
羊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的初步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君玮 赵格 +7 位作者 雷宇平 熊仲良 盖文燕 谢建华 王治维 李岩 王玉东 王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9期31-36,共6页
[目的 ]评估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和消费环节羊肉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 [目的 ]评估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和消费环节羊肉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情况下的感染人数和消费者因烹调不当发生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结果 ]构建了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感染风险模型。假设接触漏检羊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概率为20%,那么0.001%、0.08%、1.5%三种漏检概率可能导致的感染人数分别为0~4人、0~114人和7~1 829人(90%置信区间);不同接触感染概率的感染人数有较大差异:5%概率时每年有0~541人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60%概率时,多数情况下有155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最多可达到6 473人。应用该模型对某省居民消费漏检布鲁氏菌病羊肉后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人数的估算结果表明:按照0.1%概率计算,该省2016年度屠宰313.25万只羊可能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病例111~148例(90%置信区间)。如果因厨房生熟不分、烹调不当等因素而使感染概率提高至1%,则可能出现1 234~1 352个新增病例。[结论 ]羊屠宰环节存在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现象,从业人员受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较高;消费环节存在因烹调不当而导致的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应加强养殖环节羊群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和宰前检疫,提升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布鲁氏菌病危害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风险评估 检疫漏检 感染 屠宰环节
下载PDF
牛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定量风险评估
11
作者 王君玮 赵格 +5 位作者 雷宇平 张卫国 高玉斌 盖文燕 李岩 王治维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7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了评估牛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布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病检疫漏检概率以及漏检后从业人员感染... 为了评估牛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布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病检疫漏检概率以及漏检后从业人员感染布病的风险,构建了牛屠宰环节布病漏检感染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牛布病检疫漏检概率呈pert分布Risk Pert(0,0.06,1),根据屠宰量不同,单个屠宰场年漏检数量在0~998头之间,多数情况下可能漏检布病牛6头。模型假设1头漏检布病感染牛有5名从业人员接触,则单个场年屠宰牛可能感染布病的人数为0~151人次,90%的可能会出现0~19人次的布病感染。屠宰量大、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场感染布病的概率更大。应用模型对某省2016年度牛屠宰量3.26万头进行因屠宰接触感染新增布病人数估计,该省可能因此新增布病感染病例0~11例次(90%置信水平),最多可达50例次。随着感染概率递增,感染人数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应加强养殖环节牛群布病的控制和出栏前检疫、宰前检疫,加大屠宰监管力度,提升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布病危害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屠宰环节 检疫漏检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兽用抗菌药耐药性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安博宇 胡蔓 +6 位作者 徐向月 马文瑾 黄玲利 王福南 戴梦红 袁园园 程古月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用抗菌药物被大量使用于动物身上,并且用量逐年上升。由于兽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引发了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治疗失败问题,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人和动物健康所...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用抗菌药物被大量使用于动物身上,并且用量逐年上升。由于兽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引发了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治疗失败问题,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人和动物健康所造成的风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兽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预测药物引发的耐药性风险大小,揭示兽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产生的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的耐药性风险。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开展的兽用抗菌药耐药性风险评估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耐药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抗菌药 耐药性 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江西省畜禽产品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冬根 袁丽娟 +3 位作者 张莉 张大文 罗林广 魏本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6-221,共6页
为了探索江西省畜禽产品中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污染现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江西省5个畜禽主产市市售猪、鸡、鸭各组织(n=260)样品中PFOS和P... 为了探索江西省畜禽产品中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污染现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江西省5个畜禽主产市市售猪、鸡、鸭各组织(n=260)样品中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湿质量计算可知,鸡血中PFOA的污染水平最高,为0.52 ng/g,其次为猪肝(0.24 ng/g),然后依次为鸡肝(0.14 ng/g)、鸭血(0.12 ng/g)、鸭肝(0.029 ng/g),猪肉、鸡肉、鸭肉和猪血中均未检出PFOA的污染;PFOS仅在猪肝中检出,其均值为0.20 ng/g。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猪、鸡和鸭各组织中PFOA和PFOS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即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畜禽产品 风险评估 全氟化合物
下载PDF
畜禽动物中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梦红 陆启荣 +5 位作者 程古月 李丽 刘孟轲 郝海红 王旭 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4-869,共6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它们以RNA的形式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多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它们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lncRN...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它们以RNA的形式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多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它们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lncRNA在畜禽动物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发现lncRNA在动物生长发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对近十五年来畜禽动物如猪、鸡、羊和牛中lncRNA的高通量筛选与鉴定、表达、在不同物种中的进化以及功能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畜禽动物 高通量筛选 表达 进化 功能
下载PDF
宁都黄鸡鸡胸肉冷藏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德凤 向建军 +2 位作者 廖且根 张大文 张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81-85,共5页
在洁净环境下,以托盘有氧方式对宁都黄鸡鸡胸肉进行包装后,于(4.0±0.5)℃温度下冷藏,对冷藏过程中鸡胸肉的菌落总数、肌苷酸(IMP)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进行测定,了解鸡胸肉在冷藏过程中各营养品质的变... 在洁净环境下,以托盘有氧方式对宁都黄鸡鸡胸肉进行包装后,于(4.0±0.5)℃温度下冷藏,对冷藏过程中鸡胸肉的菌落总数、肌苷酸(IMP)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进行测定,了解鸡胸肉在冷藏过程中各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冷藏7 d时间里,肌苷酸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增加而呈缓慢下降趋势,17种氨基酸含量在保藏期内的变化并不显著。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在冷藏期间发生缓慢变化,至冷藏第7天时,均在标准限量值规定范围内。鸡胸肉中的菌落总数对数值在第6天时为5.44±0.02,在第7天时为6.25±0.27,超过新鲜肉菌落总数限量对数值6。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不进行任何保鲜处理下,以托盘有氧包装的宁都黄鸡鸡胸肉在(4.0±0.5)℃温度下,保鲜期为6 d,在这6 d时间内,宁都黄鸡鸡胸肉的营养品质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黄鸡 鸡胸肉 冷藏 品质
下载PDF
畜禽长链非编码RNA的功能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启荣 刘孟轲 +5 位作者 李丽 程古月 郝海红 王旭 戴梦红 袁宗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25-2434,共10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RNA分子,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能力,主要参与脂肪代谢、肌肉发育、胚胎发育、性别决定与分化等多种生物过程和疾病的调控。在LncRNA研究中,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起...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RNA分子,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能力,主要参与脂肪代谢、肌肉发育、胚胎发育、性别决定与分化等多种生物过程和疾病的调控。在LncRNA研究中,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简述了LncRNA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学功能,重点介绍了LncRNA的主要研究方法:基因芯片、RNA-seq、Northern blotting、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RNA结构平行分析(PARS)、快速预测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CatRAPID)等,同时介绍了LncRNA与DNA、RNA及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RNA-pulldown、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光活性增强的核糖核苷交联和免疫共沉淀(PAR-CLIP)、RNA反义纯化(RAP)、RNA纯化的染色质分离(CHIRP)及RNA靶标的捕获杂交分析(CHART)、交联,连接以及混合测序(CLASH),为畜禽动物中LncRNA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畜禽 生物学功能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多肽类抗生素的环境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磊 徐向月 +6 位作者 马文瑾 霍美霞 孙磊 侯旖璇 刘海燕 林旭东 黄玲利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7期81-88,共8页
多肽类抗生素(ABPs)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抗生素种类之一。该类化合物不易被生物体吸收,多数以原型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环境中ABPs的暴露情况及检测方法,揭示了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 多肽类抗生素(ABPs)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抗生素种类之一。该类化合物不易被生物体吸收,多数以原型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环境中ABPs的暴露情况及检测方法,揭示了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降解特性及生态效应,同时介绍了其耐药菌和抗性基因的产生和去除技术,分析了该类抗生素环境安全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ABP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研究应从多药联合使用方面及发生机理等进一步深入,未来应开发出更有效地ABPs抗性基因去除技术。本文为全面评估ABPs的环境安全性及有效避免或降低该类抗生素耐药性及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类抗生素 环境行为 生态效应评估 抗性基因 去除
下载PDF
鸡滑液囊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流行病学临界值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紫莹 黄安雄 +1 位作者 阮紫涵 郝海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1-2715,共15页
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是现在规模化禽养殖业中危害最大的支原体之一,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为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现状。本课题参考CLSI和EUCAST中制定流行病学/野生型临界值(epidemiological/wi... 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是现在规模化禽养殖业中危害最大的支原体之一,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为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现状。本课题参考CLSI和EUCAST中制定流行病学/野生型临界值(epidemiological/wildtype cut-off values, ECOFFs/CO_(WT))的方法,通过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收集汇总近5年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MS对各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数据,应用肉眼观察法、ECOFFinder软件分析法和正态化耐药解释法(NRI)综合分析从而得到ECOFFs,随后计算相应的耐药率。结果显示,MS对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万菌素、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和大观霉素的ECOFF值分别为1、0.5、0.5、2、4、2、2、2、8和4μg·mL^(-1)。在CLSI和EUCAST缺乏MS对各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折点下,本课题为临床合理用药,耐药性工作的开展,减少MS耐药性的产生以及治疗与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流行病学临界值 耐药性 ECOFFinder软件 正态化耐药解释法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猪尿液中30种不同种类“瘦肉精”药物残留 被引量:28
19
作者 孙晓亮 李雪莲 +7 位作者 曹旭敏 杨艳菲 王娟 王淑婷 王玉东 王晓茵 曲志娜 赵思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简单地同时测定猪尿液中30种不同种类"瘦肉精"药物(赛庚啶、可乐定及28种β-受体激动剂类)残留的方法。对液相色谱分离条件、MS/MS检测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方式进行了优化。试样经5000 r/min离...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简单地同时测定猪尿液中30种不同种类"瘦肉精"药物(赛庚啶、可乐定及28种β-受体激动剂类)残留的方法。对液相色谱分离条件、MS/MS检测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方式进行了优化。试样经5000 r/min离心5 min后直接经MCX柱净化,分别用3 m L水和3 m L甲醇淋洗,5%氨化甲醇进行洗脱,N2吹干后以流动相进行复溶,UPLC-MS/M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0种药物可在5.0 min内有效分离;各药物在0.1~1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L,定量限为0.3μg/L。在3个浓度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67.6%~103.2%,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16.8%和2.6%~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痕量残留 猪尿液 瘦肉精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和中国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现状 被引量:47
20
作者 程古月 李俊 +6 位作者 谷宇锋 贾思凡 郝海红 王旭 刘振利 戴梦红 袁宗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65-674,共10页
随着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中的使用,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危害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人类、动物和食品之间的活动,加强了耐药细菌及耐药基因的传播。本文综述了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国家和我国近年来对来源于人医和兽医上的耐药细菌的监测... 随着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中的使用,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危害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人类、动物和食品之间的活动,加强了耐药细菌及耐药基因的传播。本文综述了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国家和我国近年来对来源于人医和兽医上的耐药细菌的监测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耐药性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