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胚挽救技术创制葡萄多倍体种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石艳 张剑侠 +2 位作者 王跃进 唐冬梅 张朝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3,F0004,共6页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以二倍体欧洲葡萄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黎明无核和欧山杂种北醇及四倍体欧美杂种藤稔、黑奥林为亲本,进行了红宝石无核×藤稔、黎明无核×藤稔、爱莫无核×黑奥林、藤稔×北醇、...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以二倍体欧洲葡萄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黎明无核和欧山杂种北醇及四倍体欧美杂种藤稔、黑奥林为亲本,进行了红宝石无核×藤稔、黎明无核×藤稔、爱莫无核×黑奥林、藤稔×北醇、黑奥林×北醇5个组合的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杂种幼苗41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术、染色体计数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杂种幼苗进行了早期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有10株杂种为三倍体,6株为四倍体,4株为非整倍体,其余21株为二倍体。这将为进一步选育出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和提供新的育种材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多倍体 胚挽救 流式细胞术 染色体计数 育种
下载PDF
胚挽救技术进行无核葡萄及三倍体新种质创制 被引量:8
2
作者 程琳琳 王跃进 +1 位作者 张剑侠 唐冬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4-1589,共6页
以二倍体无核葡萄作母本,自交,与二倍体有核葡萄、四倍体有核葡萄杂交,采用胚挽救技术对其自交、杂交胚珠进行培养。对无核×四倍体有核葡萄杂种幼苗进行了流式细胞仪的染色体技术进行倍性鉴定,并进行胚挽救苗的炼苗移栽。共获得幼... 以二倍体无核葡萄作母本,自交,与二倍体有核葡萄、四倍体有核葡萄杂交,采用胚挽救技术对其自交、杂交胚珠进行培养。对无核×四倍体有核葡萄杂种幼苗进行了流式细胞仪的染色体技术进行倍性鉴定,并进行胚挽救苗的炼苗移栽。共获得幼苗114个单株,初步鉴定三倍体幼苗4株,胚挽救苗成活82株,成活率平均达9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挽救技术 无核葡萄 三倍体
下载PDF
秦冠与富士苹果杂交F_1代生物学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党伟锋 张军科 +1 位作者 王拓 温博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以秦冠×富士杂交F1群体的158个株系2年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树高、干粗、叶形指数、叶柄指数、新梢长等18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以及部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F1代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大都低于亲中值,F1代表现出了明显的性状退... 以秦冠×富士杂交F1群体的158个株系2年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树高、干粗、叶形指数、叶柄指数、新梢长等18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以及部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F1代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大都低于亲中值,F1代表现出了明显的性状退化现象,但也有个别性状出现了超高亲现象,如高粗比、分枝角度、短枝率等。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成枝数(45.66%),最小的为叶形指数(7.26%)。遗传力最大的是叶形指数(90.92%),最小的为新梢长(16.38%)。树高和干粗与绝大多数性状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分枝数则和叶宽、叶柄长、叶柄粗都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杂交后代 生物学性状 遗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葡萄胚挽救技术优化及无核和玫瑰香味新种质创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贾姗姗 骆强伟 +1 位作者 李莎莎 王跃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344-3355,共12页
【目的】研究葡萄玫瑰香味性状,为无核香味葡萄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探究亲本基因型、胚发育形态以及生长调节剂对胚萌发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无核×玫瑰香味组合胚挽救体系,并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初步对杂交后代进行无核性状鉴定。【... 【目的】研究葡萄玫瑰香味性状,为无核香味葡萄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探究亲本基因型、胚发育形态以及生长调节剂对胚萌发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无核×玫瑰香味组合胚挽救体系,并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初步对杂交后代进行无核性状鉴定。【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方法,对10个玫瑰香味和无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的果实香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从中筛选出浓香型品种作为亲本;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以6个玫瑰香味品种为父本,5个欧洲无核品种为母本,配置13个杂交组合;无菌条件下,从幼果中剥离杂种胚珠,离体黑暗培养8周,随后将发育的杂种幼胚接种于添加不同激素浓度和比例的胚萌发培养基中,通过优化胚萌发培养基配方,提高幼胚萌发率和成苗率。幼苗经温室炼苗后,将成活的F1代移栽至大田。利用分子标记早期辅助选择具有无核性状的F1代杂种株系。【结果】萜烯类物质是玫瑰香味的主要呈香物质,8个玫瑰香味品种均能检测到萜烯类物质,其总含量为0.0246—1.3824。筛选出‘亚历山大’‘阳光玫瑰’‘玫瑰香’等玫瑰香味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可作为杂交亲本,用于创制兼具无核和玫瑰香味新种质;利用胚挽救技术从13个杂交组合获得杂种株系1284个,移栽成活697株;以‘红宝石无核’和‘火焰无核’作为母本的后代成苗率较高,以‘阳光玫瑰’‘爱神玫瑰’‘红亚历山大’为父本的胚挽救成苗较好,其中‘红宝石无核’ב爱神玫瑰’杂交后代胚发育率和成苗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8.59%和51.71%;幼胚萌发率以WPM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 mg·L^-1 KT+0.5 mg·L^-1NAA+1.0 mg·L^-1 ZT的生长调节剂时较高,达11.33%,高于对照的7.41%;分别利用3种无核相关分子标记GLSP1-569、SCF27-2000和SCC8-1018,对101个株系进行无核性状检测,表明使用不同的标记在27个株系均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初步确定以上携带无核特异条带的株系为无核株系。【结论】‘亚历山大’和‘阳光玫瑰’的香味物质含量高,并且与欧洲葡萄杂交后其胚挽救效率高,是合适的香味父本材料;而‘红宝石无核’‘火焰无核’适合作为母本。胚萌发培养时,以WPM培养基添加适当浓度的KT及ZT有较好的促生根效果。通过分子标记对杂交F1代无核性状检测率为26.73%。目前开发的玫瑰香味标记较少,本研究获得的杂种后代可为研究玫瑰香味基因标记提供重要的试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香味性状 胚挽救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无核
下载PDF
农业废弃有机物基质配方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5
作者 徐文俊 程智慧 +3 位作者 孟焕文 柴喜荣 贾荣 闫会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7-133,共7页
【目的】筛选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番茄栽培有机基质配方,为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分别腐熟后,按不同体积比组成A~E 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 【目的】筛选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番茄栽培有机基质配方,为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分别腐熟后,按不同体积比组成A~E 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2∶5∶3)、B(V(稻壳)∶V(玉米芯)∶V(菇渣)=5∶2∶3)、C(V(稻壳)∶V(玉米秸秆)∶V(菇渣)=5∶2∶3)、D(V(稻壳)∶V(玉米芯)∶V(菇渣)=3∶2∶5)、E(V(玉米芯)∶V(麦糠)∶V(菇渣)=2∶3∶5),以常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V(草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以"金棚一号"番茄品种为试材,分析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各配方有机基质的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CK,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体积质量、EC值和pH值基本都在番茄栽培适宜的范围内,总孔隙度偏低。各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及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单果质量、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均以基质B最大,与CK无显著性差异;其次是基质C,基质E总体表现较差。【结论】基质B的理化性状适宜番茄生长,用其栽培的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及产量等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以替代以草炭为主要组分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基质配方 理化性质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大蒜种质产量和品质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57
6
作者 陈书霞 周静 +4 位作者 申晓青 常燕霞 杜俊娜 孟焕文 程智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4,共6页
以40个大蒜品种为供试材料,依据数值分类学的性状选择原则,分别于大蒜生长期和采收后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的采集。估算40个大蒜品种16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 以40个大蒜品种为供试材料,依据数值分类学的性状选择原则,分别于大蒜生长期和采收后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的采集。估算40个大蒜品种16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40份大蒜品种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性状优良的大蒜品种共10个。在聚类图中,在0.14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可以把40份品种分成4类,即由5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Ⅰ;由28份种质聚成的类群Ⅱ;由改良蒜等4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Ⅲ,及苏联蒜等3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Ⅳ。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07~0.64之间,很好地揭示了品种类群间存在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主成分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园艺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书霞 程智慧 +4 位作者 孟焕文 李玉红 张朝红 梁东 赵彩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5064-15066,共3页
分析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园艺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设计。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园艺学概论 实践与应用
下载PDF
葡萄新品种“新郁”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光合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纪薇 孙峰 +1 位作者 骆强伟 张宗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85,共7页
新疆吐鲁番地区多年来作为世界上优质葡萄的主产地之一,气候条件极其特殊(高温、干燥、多风)。高产、优质、环境适应性强的葡萄新品种一直是市场的需求方向。"新郁"是由E42-6("红地球"实生优系)为母本,"里扎马... 新疆吐鲁番地区多年来作为世界上优质葡萄的主产地之一,气候条件极其特殊(高温、干燥、多风)。高产、优质、环境适应性强的葡萄新品种一直是市场的需求方向。"新郁"是由E42-6("红地球"实生优系)为母本,"里扎马特"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于200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研究测定了环境因子对葡萄品种"新郁"光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强光照持续时间长,高温低湿;光合有效辐射(PARi)最高为1 454μmol·m-2·s-1,谷值为111μmol·m-2·s-1,平均为938.889 6-μmol·m2·s-1;大气温度和光照强度在13:00-16:00稳定增长至最高值,净光合速率(Pn)在11:00之前保持稳定增长,在11:00-14:00有"午休"现象,在正午时达最低值,为2.77μmol·m-2·s-1。可见,葡萄新品种"新郁"在新疆的极端天气下生长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属 葡萄 光合作用 新品种 吐鲁番
下载PDF
无核玫瑰香味葡萄种质创新及胚挽救技术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烁 李莎莎 +2 位作者 骆强伟 徐炎 王跃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7,共10页
萜类物质是调控葡萄果实香味的主要物质。研究以‘玫瑰香’等8个鲜食葡萄成熟果实为试材,检测萜类物质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在不同葡萄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此类基因高表达的玫瑰香味葡萄作父本,通过离体胚挽救创新无核香味葡萄种质资源。针... 萜类物质是调控葡萄果实香味的主要物质。研究以‘玫瑰香’等8个鲜食葡萄成熟果实为试材,检测萜类物质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在不同葡萄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此类基因高表达的玫瑰香味葡萄作父本,通过离体胚挽救创新无核香味葡萄种质资源。针对采样时间与培养基成分,对胚挽救技术进行优化。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双亲鉴定,对F1代无核性状进行早期辅助选择。结果表明:萜类物质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玫瑰香’和‘183’中表达高于其他品种;‘京早晶’及‘Fresno Seedless’做母本时最佳采样时间分别为授粉后42 d和36 d;幼胚离体培养以WPM+0.1 mg/L BR+0.2 mg/L 6-BA作胚萌发培养基,胚萌发率较高。通过无核分子标记鉴定出56个株系具有特异性条带,其中14个株系均能在两种不同无核标记下扩增出特异性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无核性状 萜类物质合成基因表达 香味 胚挽救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无核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SRAP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圆圆 张旭彤 +1 位作者 王跃进 张朝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9期57-61,共5页
为充分了解及更合理地利用无核葡萄的种质资源,辅助无核葡萄育种,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国内外主流无核葡萄品种的种质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45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8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36条谱带,其中171条为多... 为充分了解及更合理地利用无核葡萄的种质资源,辅助无核葡萄育种,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国内外主流无核葡萄品种的种质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45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8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36条谱带,其中171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谱带百分率为72.4%。遗传相似分析显示,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58~0.90,遗传距离在1.0313~4.9643范围内变化。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个大类群,在相似系数为0.66处,Ⅰ类群和Ⅱ类群均可分为2个亚群。说明23个品种总体来讲亲缘关系较远,特别欧美杂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部分欧亚种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杂交育种时应注意亲本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葡萄 亲缘关系 SRAP标记 聚类分析 育种
下载PDF
不同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
11
作者 张鹏 文跃 +3 位作者 周国朝 房玉林 鞠延仑 徐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7,共8页
果实套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葡萄栽培管理中,而不同果袋由于透光率和透气性的差异,对果实品质和香气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设置9种果袋处理,不套袋作为对照,比较成熟期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结果表... 果实套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葡萄栽培管理中,而不同果袋由于透光率和透气性的差异,对果实品质和香气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设置9种果袋处理,不套袋作为对照,比较成熟期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袋后果实香气物质总量均有所降低;不同果袋处理中,白无纺布袋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果实粒大、饱满,呈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7.07%,可滴定酸含量仅2.56 g·L^(-1),果实耐压力和果柄耐拉力较强,果实香气物质总量达782.19 ng·g^(-1),并以醛类、萜烯类和醇类物质为主。因此在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白无纺布袋,以改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提高优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阳光玫瑰 品质 香气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晟之 闫凤丹 +2 位作者 李俊 张宗勤 张朝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为减少葡萄园化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和提高果实品质,以5年生户太八号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1 t/667 m^(2)、3 t/667 m^(2)、5 t/667 m^(2)和7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发育及果实... 为减少葡萄园化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和提高果实品质,以5年生户太八号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1 t/667 m^(2)、3 t/667 m^(2)、5 t/667 m^(2)和7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可以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微环境。与单独施用10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相比,用5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的处理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30.98%、16.79%、43.04%和19.08%,枝条长度、粗度及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1.46%、7.27%和6.45%,葡萄单穗质量、单粒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分别提高了19.19%、8.31%、17.90%、8.49%、8.26%,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2.24%。综合分析认为5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的处理效果较好,适宜在陕西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有机肥 土壤改良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绿叶挥发物代谢调控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书霞 陈巧 +2 位作者 王聪颖 郝丽宁 房玉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5-1557,共13页
植物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常受到植食性昆虫、病原菌及机械损伤等生物或非生物的侵害并造成植物的局部伤害,从而启动复杂的防御反应。释放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是植物防御性反应之一。绿叶挥发物是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经... 植物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常受到植食性昆虫、病原菌及机械损伤等生物或非生物的侵害并造成植物的局部伤害,从而启动复杂的防御反应。释放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是植物防御性反应之一。绿叶挥发物是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经过Oxylinpins生化途径中的脂氧合酶(LOX)和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催化而形成的一类C6和C9醛、醇及其相应的酯类。作为启动植物防御机制的信号分子,这类挥发性物质通过长距离的气态传输在植物与病原菌、植物与植食性昆虫、植物自身和相邻的植物之间起作用,从而介导防御性反应。研究其生化途径及其调节机理,对探索其对病虫害的直接、间接防御、改善作物风味品质及抗病新种质创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对园艺植物甚至农林生态系统中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绿叶挥发物合成的生化途径及其作为信号转导物质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绿叶挥发物在植物抗逆方面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叶挥发物 脂氧合酶 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 生化途径 防御机制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大蒜中总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杜俊娜 陈书霞 +2 位作者 程智慧 常燕霞 周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77,共6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料液比、提取时间、不同体积分数酸化甲醇提取剂3个因素进行优化,以料液比、提取时间、不同体积分数酸化甲醇提取剂为自变量,总酚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曲面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酚...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料液比、提取时间、不同体积分数酸化甲醇提取剂3个因素进行优化,以料液比、提取时间、不同体积分数酸化甲醇提取剂为自变量,总酚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曲面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酚提取的影响,模拟求得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料液比1:14(g/mL)、提取时间31min、80%酸化甲醇为提取剂是最佳的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总酚提取量为0.67mg GAE/g,模型预测值偏差为6.9%,证明所选工艺条件为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用5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总酚提取量 抗氧化活性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甘蓝小孢子培养中花蕾长度与细胞单核期的关系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恩慧 马英夏 +3 位作者 杨安平 许忠民 程永安 马勇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以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抽薹植株初花期的花蕾为供体材料,通过镜检观察得出,在甘蓝植株1次分枝花序上花蕾肉眼可见间隔为5d时,花粉小孢子形状呈现在不明显的三裂形与正圆形间,细胞发育正处在单核靠边时期;花蕾生长的长度为4.50~5.49mm,花... 以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抽薹植株初花期的花蕾为供体材料,通过镜检观察得出,在甘蓝植株1次分枝花序上花蕾肉眼可见间隔为5d时,花粉小孢子形状呈现在不明显的三裂形与正圆形间,细胞发育正处在单核靠边时期;花蕾生长的长度为4.50~5.49mm,花粉细胞发育所处的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平均所占比例为76%。采用NLN-14培养基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小孢子诱导培养,可见所选花蕾的小孢子多数发育处在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离体培养容易诱导出胚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花蕾 小孢子 发育 胚状体
下载PDF
轮作叶菜对大棚番茄连作基质重复利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威 孟焕文 +3 位作者 程智慧 周静 柴喜荣 梁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在大棚连作有机基质中轮作不同种类的叶菜,比较其对缓解或消除番茄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于大棚果菜冬闲季节,在连续栽培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中分别轮作蒜苗、小白菜和油麦菜,以基质冬闲为CK1,新配同配方基质为CK2,新配草炭基... 【目的】在大棚连作有机基质中轮作不同种类的叶菜,比较其对缓解或消除番茄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于大棚果菜冬闲季节,在连续栽培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中分别轮作蒜苗、小白菜和油麦菜,以基质冬闲为CK1,新配同配方基质为CK2,新配草炭基质为CK3,后茬再种植番茄,测定轮作叶菜的效果。【结果】除CK1的EC值变化较大外,其他处理基质栽培前后的EC、pH、体积质量、总孔隙度的变化幅度很小,均在适合番茄生长的范围内;轮作叶菜后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整个生长期,轮作蒜苗或小白菜处理的番茄生长及根系还原强度均比CK1有显著优势,与CK2和CK3接近且无显著差异;轮作蒜苗处理的番茄小区产量与CK3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小白菜处理和CK2次之,CK1最低。轮作蒜苗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及糖酸比均较高,品质较好,与CK2和CK3差异不明显。【结论】连作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再种番茄后表现出了明显的连作障碍;对于连作基质,在大棚冬闲季节轮作叶菜可减轻或消除连作障碍,轮作蒜苗后再种植番茄,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番茄 轮作叶菜 有机基质 番茄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西葫芦花蕾纵横径长度与小孢子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朝阳 程永安 +3 位作者 张恩慧 李伟 马英夏 高海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98,共7页
【目的】研究西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横径长度和纵横径比之间的关系,找到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方法。【方法】以"春玉2号"为试材,采集第3位次雄花花蕾,测量其纵径、横径长度,计算纵横径比,观... 【目的】研究西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横径长度和纵横径比之间的关系,找到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方法。【方法】以"春玉2号"为试材,采集第3位次雄花花蕾,测量其纵径、横径长度,计算纵横径比,观察对应的花蕾小孢子发育时期,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不同位次上雄花小孢子的发育时期,比较各位次在小孢子相同发育时期花蕾纵径和横径长度的差异性。【结果】花蕾纵径长度和横径长度在四分体时期为0.95~1.05cm和0.48~0.52cm,在单核早期为1.06~1.15cm和0.53~0.55cm,在单核中后期为1.16~1.25cm和0.56~0.59cm,在双核期为1.26~1.35cm和0.60~0.63cm,小孢子各发育时期间花蕾纵横径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春玉2号"前7个位次上雄花小孢子相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之间最大差值均为0.04cm,位次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春玉2号"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小孢子细胞膜和细胞壁加厚,细胞中出现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到细胞的一侧,靠近细胞壁;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存在相关性,植株前7个位次上任何一朵雄花花蕾的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均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花蕾 纵径长度 横径长度 小孢子 发育时期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组成及含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郝丽宁 陈书霞 +5 位作者 王聪颖 陈巧 万旭花 申晓青 程智慧 孟焕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14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主要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黄瓜的品质育种及其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为材料,采取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主要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黄瓜的品质育种及其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为材料,采取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香气值确定黄瓜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从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中共检测到78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及酯类,其中醛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芳香物质总量的56.30%~83.95%及7.78%~21.33%,表明醛类和醇类是黄瓜果实芳香物质的主体香气成分;烃类芳香物质1,4-辛二烯在黄瓜中属首次检出。【结论】根据检出芳香物质的香气值,确定(E,Z)-2,6-壬二烯醛、(E)-6-壬烯醛、(E)-2-壬烯醛、己醛、壬醛、(Z)-2-庚烯醛等16种化合物为黄瓜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其中9种特征香气成分为不同基因型黄瓜所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基因型 芳香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下载PDF
百合根系分泌物中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鹏 程智慧 +1 位作者 梁静 孟庆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目的】明确百合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为揭示百合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水培法收集百合根系分泌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氯仿萃取及甲醇层析2种方法分离百合根系分泌物,获得不同组分;采用... 【目的】明确百合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为揭示百合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水培法收集百合根系分泌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氯仿萃取及甲醇层析2种方法分离百合根系分泌物,获得不同组分;采用生物测试法,以萝卜为受体检测百合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结果】各组分对萝卜发芽率、苗高和苗鲜质量均表现出抑制效应,而对根鲜质量均表现出促进效应;甲醇、氯仿和石油醚组分对萝卜发芽指数、发芽势、根长表现出抑制效应,而乙酸乙酯和乙醚组分则表现出促进效应;从化感效应指数来看,甲醇、氯仿、石油醚和乙醚组分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而乙酸乙酯组分则表现出促进作用。各组分化感效应大小的顺序为甲醇组分>氯仿组分>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乙醚组分。各组分均导致萝卜幼苗丙二醛含量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升高;各组分对萝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结论】百合根系分泌物的不同组分均具有化感效应,其中以甲醇和氯仿组分的化感效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根系分泌物 组分分离 化感作用 萝卜
下载PDF
甜瓜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宁 张显 +3 位作者 张勇 马建祥 杨小振 王永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以高糖栽培亲本自交系‘0246’为母本,低糖野生亲本自交系‘Y101’为父本,通过杂交得到了含135个单株的甜瓜远缘F2群体,分别测定甜瓜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将三者之和作为总糖含量,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分析。结果表明:(1)... 以高糖栽培亲本自交系‘0246’为母本,低糖野生亲本自交系‘Y101’为父本,通过杂交得到了含135个单株的甜瓜远缘F2群体,分别测定甜瓜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将三者之和作为总糖含量,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分析。结果表明:(1)构建的甜瓜果实遗传图谱包含14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长度726.30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74cM。(2)检测到与总糖含量和果糖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各1个,分别命名为Ts3.1和Fru4.1,贡献率分别为14.89%和13.02%,分布于第3、4连锁群,LOD值分别为3.60和3.10。2个QTL位点均为正向加性遗传,分别对增加总糖和果糖含量表现为增效累加效应。研究结果为开展甜瓜糖含量相关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糖含量相关性状 SSR标记 QTL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