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技术降解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蕊 张海英 +1 位作者 李红卫 韩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128,共11页
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不仅可以使农产品保收、增产,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但使用农药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可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物理技术或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光照、超声波、电... 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不仅可以使农产品保收、增产,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但使用农药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可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物理技术或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光照、超声波、电离辐射、低温等离子体、超高压、洗涤、加热等,以期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及提升、相关设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安全的集成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技术 农产品 农药残留 降解
下载PDF
鲜切菜中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方法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涌航 陈湘宁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6年第3期73-80,共8页
鲜切蔬菜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由于切割导致表面的细胞组织已经受到破坏,使其不再是一个整体,所以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鲜切蔬菜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鲜切蔬菜进行灭菌处理能够增加鲜切蔬菜的食用安全性。本... 鲜切蔬菜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由于切割导致表面的细胞组织已经受到破坏,使其不再是一个整体,所以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鲜切蔬菜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鲜切蔬菜进行灭菌处理能够增加鲜切蔬菜的食用安全性。本文对鲜切蔬菜中微生物的种类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灭菌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蔬菜 微生物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秀芝 易欣欣 +2 位作者 刘慧 王晓东 崔宗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1-255,共5页
以东北传统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分别选择发酵豆酱0、35、65、75和105 d(成品豆酱)作为研究材料,通过PCR-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检测了豆酱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豆酱... 以东北传统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分别选择发酵豆酱0、35、65、75和105 d(成品豆酱)作为研究材料,通过PCR-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检测了豆酱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豆酱发酵过程中主要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近缘种等;主要乳酸菌为乳球菌、明串珠菌、魏斯氏菌等种属细菌的近缘种;东北豆酱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为米曲霉、散囊菌和谢瓦氏曲霉的近缘种,随发酵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减少;粗蛋白相对含量先略有平稳上升后下降,最后成品酱粗蛋白含量下降为24.76%;氨基态氮含量一直在增加,成品酱中为101.2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传统发酵豆酱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一种高效稳定的微生物总RNA提取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思琪 宋静颐 +5 位作者 秦倩 张策 金君华 谢远红 刘慧 张红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7-523,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玻璃珠-酚仿R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优化,实现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这3类微生物RNA高效稳定的提取。结果表明,玻璃珠-酚仿提取法能有效提取的RNA最低菌体细胞量为1×107个,远低于试验所选商业化试剂盒所需... 本研究通过对玻璃珠-酚仿R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优化,实现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这3类微生物RNA高效稳定的提取。结果表明,玻璃珠-酚仿提取法能有效提取的RNA最低菌体细胞量为1×107个,远低于试验所选商业化试剂盒所需细胞量。以1×107个细胞量为例,利用Beadbeater仪破碎30 s,使用直径100μm的玻璃珠破碎提取得到的细菌RNA浓度显著高于使用直径500μm的玻璃珠提取的。使用2种直径的玻璃珠所得酵母菌RN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在直径100μm的条件下,破碎30 s即可保证RNA的高效提取,对于长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破碎时间长达150 s也不会引起RNA降解。本法所提RNA的A260/A280为1.96~2.10,A260/A230为2.03~2.44,浓度和纯度均优于试验所选商业化试剂盒所提的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RNA提取 玻璃珠-酚仿
下载PDF
蔬菜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一倩 易欣欣 +1 位作者 徐全明 钟连全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7,共9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活的有机体系,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蔬菜消费量的增加,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起的问题不断出现。通过综述蔬菜种植各种因素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等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活的有机体系,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蔬菜消费量的增加,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起的问题不断出现。通过综述蔬菜种植各种因素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等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菜地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葡萄柚籽提取物和聚乙烯包装处理对香椿贮藏期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少华 阿依图拉·拜各吐木尔 +4 位作者 陈存坤 张慧杰 罗红霞 李相阳 许文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67-372,共6页
基于香椿因采摘期短、季节性强和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以二茬香椿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柚籽提取物(GSE)和聚乙烯(PE)包装对其进行保鲜处理,测定其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及细菌和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0.5%GSE结合P... 基于香椿因采摘期短、季节性强和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以二茬香椿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柚籽提取物(GSE)和聚乙烯(PE)包装对其进行保鲜处理,测定其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及细菌和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0.5%GSE结合PE保鲜膜处理组能够有效地抑制菌落总数以及霉菌酵母菌数的增长;优势细菌门为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和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真菌属为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和斯宾塞马丁氏孢菌属(Spencermartinsia)。香农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5%GSE结合PE保鲜膜处理组的细菌和真菌生物多样性最低,微生物群落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柚籽提取物 聚乙烯包装 香椿 贮藏保鲜 微生物
原文传递
超声辅助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饮用水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7
作者 赵文婷 魏朝俊 +3 位作者 贾临芳 吴昆明 梁丹 赵建庄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建立超声辅助分散液相微萃取(USALPME)结合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新方法,应用于饮用水中的3种有机磷农药(杀螟硫磷、毒死蜱和苯线磷)残留的检测。对可能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本试验进行优化。结果为:取一只装有5mL水样的离心试管,用... 建立超声辅助分散液相微萃取(USALPME)结合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新方法,应用于饮用水中的3种有机磷农药(杀螟硫磷、毒死蜱和苯线磷)残留的检测。对可能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本试验进行优化。结果为:取一只装有5mL水样的离心试管,用移液枪迅速注入30μL氯苯(萃取剂)超声10min,冰浴10min,以3 500r/min离心5min,用微量进样器吸取沉淀相1μL进样分析。在最优条件下,说明3种有机磷农药杀螟硫磷、毒死蜱和苯线磷的检出限为0.41~0.83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94%~16.73%,线性的变化范围(浓度0.5~100μg/mL)在0.995 7~0.999 7之间,此方法检测饮用水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分散液相微萃取 有机磷农药 样品前处理
下载PDF
菠菜土壤中典型抗生素的微生物降解及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7
8
作者 章程 冯瑶 +3 位作者 刘元望 成登苗 郑宇 李兆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736-3749,共14页
【目的】研究抗生素在土壤中残留情况及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土壤微生物修复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种植菠菜土壤中添加抗生素的盆栽试验,以庆大霉素和泰乐菌素及对应功能降解微生物(庆大... 【目的】研究抗生素在土壤中残留情况及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土壤微生物修复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种植菠菜土壤中添加抗生素的盆栽试验,以庆大霉素和泰乐菌素及对应功能降解微生物(庆大霉素降解真菌FZC3和泰乐菌素降解细菌无色杆菌)为研究对象,设计7个处理,分别为庆大霉素(CG)、庆大霉素+FZC3(CGF)、泰乐菌素(CT)、泰乐菌素+无色杆菌(CTW)、两种抗生素(CM)、两种抗生素+两种降解菌(CMM)和空白(CC),其中庆大霉素残留率的对比组为CG、CGF、CM和CMM处理;泰乐菌素残留率的对比组为CT、CTW、CM和CMM处理。借助固相萃取-液质联用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试验过程中抗生素残留及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添加FZC3和无色杆菌可分别显著提高土壤中庆大霉素和泰乐菌素的去除效果,但随着菠菜的生长,各处理间抗生素残留率差异逐渐变小:第一周不同处理抗生素残留率差异最为显著,其中CMM处理中庆大霉素的残留率最低,为53.93%;CTW处理中泰乐菌素的残留率最低,为3.92%。第一周CGF处理比CG处理中庆大霉素残留率下降了约3.3%,CTW处理比CT处理中泰乐菌素的残留率降低了4.1%。同时,添加抗生素及其降解菌会不同程度影响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与CC相比,CG、CTW和CMM 3个处理中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FZC3可以缓解庆大霉素对土壤细菌的抑制作用,与CC处理相比,CG处理马赛菌和芽胞杆菌的相对丰度更高,而CGF与CC组群落结构相似;无色杆菌对土壤细菌菌群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缓解泰乐菌素毒性抑制作用的影响,相较于CT和CC处理,CTW处理中无色杆菌的添加抑制了土壤其他细菌的生长,而CT与CC处理各属细菌菌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CM与CC处理相比,土壤中细菌丰富度、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种抗生素同时添加其相互间呈现拮抗作用。【结论】土壤中庆大霉素和泰乐菌素的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功能微生物可以提高两种抗生素的去除效率,FZC3添加可以缓解庆大霉素对土壤细菌的影响,而无色杆菌添加对土壤细菌菌群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泰乐菌素 抗生素降解菌 细菌多样性 菠菜
下载PDF
植物源生物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农药残留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贤钊 甄大卫 +2 位作者 刘丰茂 彭庆蓉 王宗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9-508,共10页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其已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环境中农药残留的去除和分析检测对保护人体安全健康至关重要。同时,农药在环境中残留浓度低,需要一种对目标物有较强选择性和富集作用,并对环境影响小的...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其已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环境中农药残留的去除和分析检测对保护人体安全健康至关重要。同时,农药在环境中残留浓度低,需要一种对目标物有较强选择性和富集作用,并对环境影响小的前处理吸附剂。植物源生物炭是由植物源生物质作为碳源衍生得到的材料,其比表面积大、孔容量高、表面官能团可调节,且环境相容性好,其原料植物源生物质的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并可再生,是一种廉价高效的吸附剂。该文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植物源生物炭用于环境中农药残留去除和分析检测前处理的应用进展。其中在农药残留去除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降低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修复手性农药造成的污染,负载降解农药的细菌及作为化肥的缓释载体。在农药残留分析检测前处理方面,植物源生物炭可用作分散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磁性固相萃取的吸附剂来选择性吸附水果和蔬菜中的有机磷类和三唑类农药,以及水环境中的有机氯类农药。另外,还介绍了植物源生物炭的吸附机理,详细阐述了基于计算模拟如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的吸附机理研究并讨论了其优势。最后,总结了植物源生物炭在农药去除和农药残留分析检测前处理方面应用的优势,指出了其在农药残留领域应用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方法 农药去除 残留分析 理论计算 植物源生物炭材料 综述
下载PDF
变构转录因子生物传感器构建策略及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周子莹 宋晓东 +6 位作者 刘洋儿 吴一凡 朱龙佼 古东月 何国庆 李相阳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3,共14页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基于转录因子的生物传感器逐渐从体内传感过渡到体外传感。这类传感器以其高安全性、强稳定性、快速响应等特点,在各个检测领域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目前,关于变构转录因子(aTF)生物传感器的综述多...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基于转录因子的生物传感器逐渐从体内传感过渡到体外传感。这类传感器以其高安全性、强稳定性、快速响应等特点,在各个检测领域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目前,关于变构转录因子(aTF)生物传感器的综述多侧重于体内构建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基础上,专注于探讨体外构建aTF生物传感器,例如利用无细胞转录翻译体系和兼容性缓冲液体系作为反应载体。本文详细综述了基于aTF体外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策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首先,系统阐述了aTF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包括aTF分子识别机制,等温扩增与CRISPR-Cas两种信号放大策略、光学与电化学两种信号输出方式,以及兼容性缓冲液和无细胞两种传感体系的运用。其次,重点总结了aTF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重金属离子、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源性病原体等食品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深入探讨了aTF生物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拓展其在新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构转录因子 生物传感器 食品安全 构建策略 体外生物传感
下载PDF
次氯酸钠对鲜切洋葱品质与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斐 刘慧君 +3 位作者 陈湘宁 王萍萍 汤茜 刘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评价次氯酸钠对鲜切洋葱安全营养品质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工厂消毒鲜切蔬菜方式,用次氯酸钠消毒鲜切洋葱,分析在25℃贮藏条件下感官指标、生理生化指标、营养指标、微生物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发现,随着贮藏时间... 为评价次氯酸钠对鲜切洋葱安全营养品质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工厂消毒鲜切蔬菜方式,用次氯酸钠消毒鲜切洋葱,分析在25℃贮藏条件下感官指标、生理生化指标、营养指标、微生物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鲜切洋葱感官品质下降,消毒处理组比未消毒处理组下降慢;0~4 d内未消毒组pH持续下降至4.75左右,消毒组pH值基本不变,始终保持在6.4左右;失重率逐渐上升至4%(消毒组)和4.5%(未消毒组)。消毒和未消毒鲜切洋葱POD酶活性均持续下降;鲜切洋葱Vc和类黄酮含量不断下降,4 d后消毒组Vc高于未消毒组,但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菌落总数上升,但消毒组和未消毒组无显著差异;鲜切洋葱经次氯酸钠消毒后,损失了洋葱特有的风味物质甲基丙基二硫化合物和二甲基四硫化合物,3~4 d后,未消毒和消毒组洋葱中均损失了醇类和大部分酯类芳香物质,以及洋葱特有的风味物质二丙基二硫,其中未消毒洋葱还损失了甲基丙基二硫化合物和二甲基四硫化合物,产生了具有硫臭异味的二甲基三硫醚,以及其他物质硫代丙酰胺、双酚A和棕榈酸,表明鲜切洋葱品质的下降与风味有关。洋葱中细菌的物种多样性随着贮存时间延长降低,次氯酸钠消毒可以降低洋葱中细菌物种多样性。次氯酸钠对洋葱中的细菌总数无明显变化,对洋葱中的肠细菌属和明串菌属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魏斯氏属细菌可能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可以延缓鲜切洋葱感官品质、失重率、维生素含量的降低,破坏POD酶的活性,对类黄酮含量无影响,使醇类、酯类物质与部分硫代化合物减少,产生具有硫臭异味的二甲基三硫醚。同时抑制肠细菌属和明串菌属细菌生长,对魏斯氏属细菌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洋葱 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次氯酸钠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干熏鱼中的4种非挥发性亚硝胺
12
作者 陈晨 吴建欣 +4 位作者 王宗义 张巍青 杨丽华 马小童 董子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87-93,共7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干熏鱼中N-亚硝基脯氨酸(N-nitrosoproline,NPRO)、N-亚硝基肌氨酸(N-nitrososarcosine,NSA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N-nitroso-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NTCA)和N-亚硝基-2-甲基-噻唑烷-4-羧酸...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干熏鱼中N-亚硝基脯氨酸(N-nitrosoproline,NPRO)、N-亚硝基肌氨酸(N-nitrososarcosine,NSA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N-nitroso-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NTCA)和N-亚硝基-2-甲基-噻唑烷-4-羧酸(N-nitroso-2-methyl-thiazolidine 4-carboxylic acid,NMTCA)4种非挥发性N-亚硝胺(non volatile N-nitrsoamine,NVNA)的新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MORHCHEM Caprisil C18-AQ(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基质标曲,外标法定量。结果4种NVNA在1、4、10、50 ng/mL分别至8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6,检出限为1.36~56.17μg/kg,定量限为4.52~187.20μg/kg,加标回收率为90.34%~103.60%,相对标准偏差为1.75%~6.47%。实际应用显示,市售干熏鱼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NVNA检出,其中具有弱致癌性的NSAR检出率和含量都较高。结论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准确性好、精密度高,能够满足干熏鱼中4种NVNA的同步测定,为干熏鱼制品中NVNA的污染监测与控制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挥发性亚硝胺 干熏鱼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臭氧溶解特性及对哈密瓜中农药残留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琼 姜微波 +1 位作者 曹建康 李红卫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5期207-212,共6页
为探讨臭氧水处理对农残降解的影响,研究了臭氧水的溶解特性以及臭氧水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pH和不同处理方式对哈密瓜中4种农残(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百菌清)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的溶解度随吸收液体积增大... 为探讨臭氧水处理对农残降解的影响,研究了臭氧水的溶解特性以及臭氧水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pH和不同处理方式对哈密瓜中4种农残(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百菌清)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的溶解度随吸收液体积增大、pH的升高而下降,pH 4时的溶解度最高为10.15 mg/L;哈密瓜中4种农残的降解率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浸泡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动态臭氧水处理的降解率显著高于静态处理(P<0.05);pH 10的臭氧水动态处理30 min效果最佳,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百菌清4种农药的降解率分别是90.87%、85.62%、78.31%和8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臭氧水 溶解特性 农药残留 降解率
下载PDF
竞赛式教学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小学期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宗义 刘慧君 +5 位作者 刘一倩 高秀芝 金君华 黄漫青 张馨茹 张艳艳 《高教学刊》 2020年第18期71-73,76,共4页
应用与探索了食品添加剂检测专题小学期的竞赛式教学。以国标方法为题材,教学分为自实习、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自实习阶段做准备性练习,预赛考察方法执行的规范性,决赛则为技术水平测试。结果有效挖掘了学生潜力,调动了积极性,收... 应用与探索了食品添加剂检测专题小学期的竞赛式教学。以国标方法为题材,教学分为自实习、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自实习阶段做准备性练习,预赛考察方法执行的规范性,决赛则为技术水平测试。结果有效挖掘了学生潜力,调动了积极性,收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赛式教学 小学期 食品安全检测
下载PDF
食品安全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回顾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漫青 王芳 +2 位作者 王宗义 徐文生 张馨如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第6期58-58,共1页
本文回顾了十多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对食品方面的人才需求多次修改并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大实验课程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从实验内容、实验技术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其教育教学改革历程,以便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果蔬中农药残留降解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弘慧 陈璧州 +1 位作者 马挺军 李红卫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442-3448,共7页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有关果蔬中农药残留降解方法的研究报道很多,本文全面综述了果蔬中农药残留降解的方法和技术,主要从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3个方面阐述。其中物理方...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有关果蔬中农药残留降解方法的研究报道很多,本文全面综述了果蔬中农药残留降解的方法和技术,主要从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3个方面阐述。其中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洗涤、加工和储藏等;化学方法主要是指采用化学试剂、臭氧和光照等方法;而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酶破坏农药的结构或者利用基因工程将生物体内能降解农药的酶基因转移到载体基因中,从而降解农药。并对新降解技术如油茶素内酯降解法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农药残留 降解方法
原文传递
6种清洗方法对果蔬中2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霄鸿 刘慧君 +2 位作者 穆蕊 赵楠楠 贾明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7-201,共5页
分别采用清水、果蔬洗涤盐溶液、奶粉溶液、比亚酶蔬菜速洗液、洗洁精浸泡和洗菜机清洗6种方法清洗吡唑嘧菌酯和嘧菌酯污染的黄瓜及草莓,Qu ECh ERS-LC-MS/MS法处理并检测黄瓜和草莓中吡唑醚菌酯及嘧菌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奶粉对黄瓜... 分别采用清水、果蔬洗涤盐溶液、奶粉溶液、比亚酶蔬菜速洗液、洗洁精浸泡和洗菜机清洗6种方法清洗吡唑嘧菌酯和嘧菌酯污染的黄瓜及草莓,Qu ECh ERS-LC-MS/MS法处理并检测黄瓜和草莓中吡唑醚菌酯及嘧菌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奶粉对黄瓜和草莓上2种农药残留的整体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60.01%~69.91%,显著(p<0.05)高于洗洁精和清水浸泡。洗菜机对草莓上农药残留的清除率为59.55%~64.87%,高于对黄瓜上农药残留的清除率40.29%~48.40%。果蔬洗涤盐和比亚酶的农残清除效果无明显差异,清除率分别为39.91%~64.50%和39.63%~65.35%。洗洁精农残清除率为32.50%~52.02%。清水清除率最低,为22.45%~44.41%,显著低于奶粉、洗涤盐和比亚酶浸泡效果(p<0.05)。综上所述,不同清洗方法均可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其中奶粉溶液浸泡处理效果最好,清水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洗 农药残留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草莓 黄瓜
下载PDF
生菜中高效氯氰菊酯农残分析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少然 赵建庄 +3 位作者 范双喜 吴昆明 贾临芳 梁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921-924,共4页
目的建立生菜中高效氯氰菊酯农残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乙腈提取生菜中的高效氯氰菊酯,用Agilent弗罗里硅柱、NH2柱和C18柱固相萃取柱分别对样品进行净化,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作为检测手段,GC-ECD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高效氯氰菊酯经过弗... 目的建立生菜中高效氯氰菊酯农残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乙腈提取生菜中的高效氯氰菊酯,用Agilent弗罗里硅柱、NH2柱和C18柱固相萃取柱分别对样品进行净化,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作为检测手段,GC-ECD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高效氯氰菊酯经过弗罗里硅柱的回收率在91.21%~102.78%,变异系数是0.63%~3.57%,最低检出限为0.001 mg·kg-1。结论高效氯氰菊酯顺式体氯氰菊酯和反式体氯氰菊酯2:3的双峰分离较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添加回收率理想,可用于生菜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生菜 气相色谱法 优化
原文传递
氢氧化钡处理-二氯甲烷萃取/GC-MS/MS检测几种水产品和加工肉制品中的7种N-亚硝胺 被引量:4
19
作者 翟孟婷 王宗义 +2 位作者 郑宇 候彤瑶 黄漫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15-219,共5页
建立了氢氧化钡处理结合二氯甲烷萃取进行样品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几种水产品和加工肉制品中7种N-亚硝胺的新方法。以N-亚硝基二甲胺-d6、N-亚硝基二正丙胺-d14和N-亚硝基吡咯烷-d8为内标,10 g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经氢氧化钡... 建立了氢氧化钡处理结合二氯甲烷萃取进行样品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几种水产品和加工肉制品中7种N-亚硝胺的新方法。以N-亚硝基二甲胺-d6、N-亚硝基二正丙胺-d14和N-亚硝基吡咯烷-d8为内标,10 g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经氢氧化钡溶液一步处理,离心后上清液再经二氯甲烷一次萃取,旋蒸浓缩至5 mL,氮吹至1 mL,DB-WAXUI柱(30 m×250μm×0. 25μm)进行色谱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检测。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易行,7种N-亚硝胺在1~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 999);检出限为0.08~0.23μg/kg,定量限为0.25~0.76μg/kg;添加回收率为71.6%~133.8%,RSD为2.04%~17.1%。对市售9个鱼虾和8个加工肉制品的实际检测显示,N-亚硝基二甲胺的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N-亚硝胺 氢氧化钡处理 水产品 加工肉制品
下载PDF
基于抗体-适配体夹心生物传感器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炜辰 叶柯 +4 位作者 李洁 张洋子 许文涛 朱龙佼 李相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89,共9页
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与公共卫生相关的食源性病原体。抗体分子是体液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效应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适配体是体外合成的较短DNA序列,... 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与公共卫生相关的食源性病原体。抗体分子是体液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效应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适配体是体外合成的较短DNA序列,可通过识别特定区域和靶标特异性结合。利用抗体和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及免疫磁珠的捕获作用和磁分离,并通过多克隆抗体和裁剪得到的适配体搭建生物传感器,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可以实现对靶标在(8×10^(3))-(8×10^(6))CFU/mL范围内的定量检测,检测限为800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克隆抗体 适配体 裁剪 免疫磁珠 大肠杆菌O157:H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