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对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郭嘉雯 皮艺萌 +5 位作者 鲁艳辉 杨霞 许益鹏 吕仲贤 李永丰 徐红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0,共14页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能促进灰飞虱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一过程与其体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敏感稗草以及水稻的灰飞虱体内菌群结构特征,并预测了细菌菌群的功能...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能促进灰飞虱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一过程与其体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敏感稗草以及水稻的灰飞虱体内菌群结构特征,并预测了细菌菌群的功能,以探究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对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降低了灰飞虱体内变形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而增加了拟杆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沃尔巴克菌属菌群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而金黄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菌群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但菌群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和敏感稗草的灰飞虱体内细菌菌群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通路上基因丰度显著上升,而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孔雀稗的灰飞虱耐药性相关基因丰度下降。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可改变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影响菌群基因功能,为深入阐明灰飞虱微生物群落响应抗性稗草的动态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抗性 稗草 灰飞虱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浙江省葡萄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虞沈丹 路子琪 +6 位作者 柴荣耀 武军 王静 邱海萍 王艳丽 孙国仓 王教瑜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7-125,共9页
[目的]葡萄炭疽病是我国葡萄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涉及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和尖孢炭疽(C.acutatum)复合种的多个种和亚种,不同种类的病原菌生长特性和流行特点差异显著。明确浙江省葡萄炭疽病... [目的]葡萄炭疽病是我国葡萄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涉及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和尖孢炭疽(C.acutatum)复合种的多个种和亚种,不同种类的病原菌生长特性和流行特点差异显著。明确浙江省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可为我国葡萄炭疽病病菌群体分布和病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疑似葡萄炭疽病病样,取果实发病部位分离病原菌。利用继代培养对病原菌进行纯化,对病原菌菌落、孢子形态和附着胞形态进行观察。利用ITS、TUB2、GAPDH、ACT、CHS、CAL 6个基因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人工接种测定病菌的致病性,并测定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从葡萄果实发病部位分离获得6株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病原菌,柯氏验证表明菌株为该病害的病原菌。结合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分析对比及基于ITS、TUB2、GAPDH、ACT、CHS、CAL 6个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隐秘刺盘孢菌(C.aenigma)。病原菌的生物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8℃、最佳生长pH为6,培养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浸膏。[结论]近年来浙江省宁海县葡萄炭疽病病原菌主要为隐秘刺盘孢菌,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隐秘刺盘孢菌 组织分离 病原菌鉴定 系统发育树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黑翅土白蚁共生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佳敏 冯一璐 +1 位作者 莫建初 李鸿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7,共15页
放线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生素、酶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用传统方法从土壤微生物中挖掘新化合物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新生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探索变得日益迫切。近年... 放线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生素、酶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用传统方法从土壤微生物中挖掘新化合物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新生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探索变得日益迫切。近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从黑翅土白蚁体内及其蚁巢菌圃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新型微生物天然产物,并在农业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深入探讨了源自黑翅土白蚁的放线菌菌株的类群多样性、基因组代谢潜能多样性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天然产物在多种农业病原菌防控中的应用潜力。此外,本文还展望了将其开发成环保型生物农药的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新型农药的创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黑翅土白蚁 天然产物 基因组挖掘 生物农药
下载PDF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胡柚花窨制红茶香气成分特征
4
作者 张慧静 王悦 +2 位作者 杨波 王长法 陆胜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6期266-274,共9页
目的 揭示胡柚花香对红茶香气特征的影响。方法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胡柚花窨制红茶和胡柚干花、鸠坑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 目的 揭示胡柚花香对红茶香气特征的影响。方法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胡柚花窨制红茶和胡柚干花、鸠坑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检测到18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胡柚干花、鸠坑红茶和胡柚花窨制红茶中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92种、78种和67种。胡柚干花中挥发性成分以醇类和烯类为主,而鸠坑红茶和胡柚花窨制红茶中挥发性成分以醇类为主。橙花醇和芳樟醇是胡柚花窨制红茶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赋予了其浓郁的花果香和甜香。与胡柚干花相比,胡柚花窨制红茶中醇类成分增加,烯类成分减少;与鸠坑红茶相比,胡柚花窨制红茶中烯类成分增加,醛类成分减少。此外,32种成分为胡柚花窨制红茶特有成分,可能与其独特加工工艺和原料种类有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胡柚花窨制红茶的香气特征分析提供了可靠方法,为其品质提升、其标准化生产和创新发展控制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其他花香型再制茶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柚花窨制红茶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香气特征
原文传递
降解展青霉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周晨阳 陆胜民 杨虎清 《浙江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943-953,共11页
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威胁果蔬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降解展青霉素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污染环境、效果不明显等弊端,而生物降解逐渐成为主流。本研究从发酵产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探究试验菌株对PAT降解的效果和影响条件。... 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威胁果蔬产业和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降解展青霉素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污染环境、效果不明显等弊端,而生物降解逐渐成为主流。本研究从发酵产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探究试验菌株对PAT降解的效果和影响条件。结果表明:从1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PAT降解优势菌株,经生物学鉴定为Levilactobacillus brevis。在37℃、pH值>3、菌液浓度为4×10^(8)mL^(-1)条件下,该乳酸菌对PAT(1~100μg·mL^(-1))的降解率高达95%以上。动力学分析表明,该乳酸菌高效降解的时间发生在0~6 h,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C_(0)/C_(t))=0.47205 t+0.01274,R^(2)=0.99],且发现1种潜在的降解产物,并鉴定其为hydroascladiol。综上,该试验菌株对降解PAT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青霉素 乳酸菌 降解动力学 降解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