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洋生物废弃物药用研究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侯小涛 刘婧曦 +3 位作者 吴东阳 郝二伟 杜正彩 邓家刚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7-587,共11页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均有以海洋生物废弃物作中药应用的记载,用药历史悠久,现代研究同样证实海洋生物废弃物中药营养价值丰富,有巨大的药用潜力。加之我国海洋生物物种繁多,每年产生的海洋生物废弃物数量庞大,不利于海洋环境保护...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均有以海洋生物废弃物作中药应用的记载,用药历史悠久,现代研究同样证实海洋生物废弃物中药营养价值丰富,有巨大的药用潜力。加之我国海洋生物物种繁多,每年产生的海洋生物废弃物数量庞大,不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因此,可采用现代科技有效利用海洋生物废弃物,发挥其药用价值。本文综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海洋生物废弃物中药的药理活性、化学成分及开发应用情况,为更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废弃物药用价值及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废弃物 海洋生物 药用研究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下载PDF
两种无患子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覃豪丽 张智 +4 位作者 郑晓霞 谢金玲 夏中尚 邓家刚 侯小涛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02-2113,共12页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和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分别为无患子科龙眼属和荔枝属植物。龙眼肉和荔枝核为传统中药材,已有文献报道从龙眼肉中分离鉴定出糖类、脂类、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从荔枝核中分离出黄酮类、甾体类、萜类...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和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分别为无患子科龙眼属和荔枝属植物。龙眼肉和荔枝核为传统中药材,已有文献报道从龙眼肉中分离鉴定出糖类、脂类、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从荔枝核中分离出黄酮类、甾体类、萜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眼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荔枝核具有抗肝损伤、抗炎、抗氧化等药理活性。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龙眼和荔枝各方面研究的逐渐深入,龙眼和荔枝中新化学成分的发现及药理作用备受关注。笔者通过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龙眼和荔枝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龙眼和荔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可为龙眼和荔枝以及无患子科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健康产品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荔枝 无患子科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桑寄生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维琦 陆希 +1 位作者 李华莹 覃文慧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0-1044,共15页
桑寄生科植物资源丰富,我国有11属,64种,10变种。桑寄生科植物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目前已从中分离出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和挥发油、甾体类、酚类及酚酸类、姜黄素、生物碱、多糖、脂肪类以及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中黄酮类成分为... 桑寄生科植物资源丰富,我国有11属,64种,10变种。桑寄生科植物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目前已从中分离出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和挥发油、甾体类、酚类及酚酸类、姜黄素、生物碱、多糖、脂肪类以及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中黄酮类成分为该科植物的主要药效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寄生科植物具有抗骨质疏松、降压、抗氧化、抗炎、降糖降脂、抗肿瘤、抑菌、抗病毒、保肝等多种作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桑寄生和槲寄生两种植物,因此该科植物的有效成分尚未完全明确,其药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发现。笔者对桑寄生科植物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该科植物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促进该科植物的合理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科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甲基化汉防己乙素制备汉防己甲素的研究和应用
4
作者 丁世磊 吴柳润 +2 位作者 梁其钦 郝二伟 邓家刚 《药学前沿》 2025年第4期560-566,共7页
目的探寻绿色环保的甲基化汉防己乙素制备汉防己甲素方法,实现浸膏中汉防己乙素向汉防己甲素的转化。方法采用“一锅法”制备汉防己甲素,以HPLC法检测分析产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催化剂、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进... 目的探寻绿色环保的甲基化汉防己乙素制备汉防己甲素方法,实现浸膏中汉防己乙素向汉防己甲素的转化。方法采用“一锅法”制备汉防己甲素,以HPLC法检测分析产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催化剂、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进行探究,筛选出最佳合成工艺。结果在汉防己乙素0.3 g、碳酸二甲酯100μL、N,N-二甲基甲酰胺10 mL、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1.0 g、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2 h、汉防己乙素与碳酸二甲酯摩尔比为1∶2.5的条件下,汉防己乙素几乎完全转化,汉防己甲素产率为62.93%。在该条件下,可以实现浸膏中汉防己乙素向汉防己甲素的转化。结论试验探究得到了绿色环保的汉防己甲素合成新方法,成功将汉防己乙素转换成汉防己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汉防己甲素 离子液体 一锅法
下载PDF
基于抗氧化活性的龙眼核标准汤剂提取工艺研究
5
作者 蒋佳丽 王艺洁 +1 位作者 谢谭芳 王志萍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35,共6页
目的优化龙眼核标准汤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出膏率、没食子酸含量、柯里拉京含量、鞣花酸含量、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 目的优化龙眼核标准汤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出膏率、没食子酸含量、柯里拉京含量、鞣花酸含量、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IC50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赋权系数(CRITIC)法、AHP-CRITIC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龙眼核标准汤剂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根据AHP-CRITIC法确定上述各指标的权重依次为9.224%、11.784%、19.320%、11.206%、20.597%、27.869%。龙眼核标准汤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提取加14倍水,提取30 min;第2、3次提取均加12倍水,提取20 min。3次验证实验所得综合得分平均值为97.96分,RSD为0.97%(n=3)。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龙眼核标准汤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核 标准汤剂 抗氧化活性 正交实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向日葵花盘中色烯类成分研究及其不同部位中含量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韦志英 李耀华 +6 位作者 韦建华 潘真真 曹玉嫔 赵河 苏晓丹 邓家刚 潘小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研究向日葵中色烯类成分并测定其不同部位中的含量。方法向日葵老花盘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向日葵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Feinigen Red Classical C_(18)色谱柱(... 目的研究向日葵中色烯类成分并测定其不同部位中的含量。方法向日葵老花盘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向日葵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Feinigen Red Classica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57 nm;柱温25℃。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乙酰基-2,2-二甲基色烯(1)、7-羟基-6-羟基乙酰基-2,2-二甲基色烯(2)、5-乙酰基-2-(丙-2-甲叉基)苯并呋喃-3-酮(3)、6-乙酰基-2,2-二甲基色烯(4)、6-乙酰基-7-羟基-2,3-二甲基色烯(5)。化合物3在向日葵不同部位的含量大小依次为老花盘、茎、叶,在嫩花盘、根和茎髓中检测不到化合物3;化合物4在向日葵不同部位的含量大小依次为老花盘、茎、根、嫩花盘、叶,在茎髓中检测不到化合物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在向日葵的老花盘中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花盘 色烯类 分离鉴定 HPLC
下载PDF
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雪 郝二伟 +4 位作者 张帆 谢金玲 潘祥龙 侯小涛 邓家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4-889,共6页
目的:综述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种子类中药的深入研究及后续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种子""种子"为关键词,在《中药学》(第3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查询种子类中药;再以查... 目的:综述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种子类中药的深入研究及后续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种子""种子"为关键词,在《中药学》(第3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查询种子类中药;再以查询获得的种子类中药和"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炎症""Atherosclerosis""Blood fat""Inflammation"等中英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9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种子类中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种子类中药50个,如桃仁、黑芝麻、葶苈子、菟丝子、酸枣仁等。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 928篇,其中有效文献70篇,其中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种子类中药有15个,如桃仁、青葙子、决明子、白扁豆、莱菔子、芝麻等。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主要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包括桃仁、黑芝麻、决明子、胡芦巴、决明子等及其活性成分)、抑制炎症反应(包括桃仁、芝麻、莱菔子及其活性成分)、抗氧化(包括决明子、胡芦巴、车前子、葶苈子等及其活性成分)、保护血管内皮(包括桃仁、王不留行及其活性成分)等不同途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种子类中药及活性成分可从多个方向、多个靶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以期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活性成分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 抗炎 抗氧化 血管内皮 机制
下载PDF
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帅 郝二伟 +5 位作者 杜正彩 谢金玲 韦玮 秦健峰 侯小涛 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6-1516,共11页
瑶药五指毛桃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根,为岭南地区的药物,也是广西常用的瑶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瑶药五指毛桃各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 瑶药五指毛桃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根,为岭南地区的药物,也是广西常用的瑶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瑶药五指毛桃各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化学成分的可测性和入血成分等几个方面对瑶药五指毛桃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瑶药五指毛桃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桑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淑莹 侯小涛 +6 位作者 黄显婷 李瑞林 李泽宇 曹瑞 郝二伟 邓家刚 杜正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07-220,共14页
桑叶作为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效。通过查阅中外数据库,对近年来桑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桑叶中含有黄酮、生物碱、多糖、甾醇、挥发油、氨基酸... 桑叶作为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效。通过查阅中外数据库,对近年来桑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桑叶中含有黄酮、生物碱、多糖、甾醇、挥发油、氨基酸等化学成分,桑叶丰富的物质基础使其具有调节糖脂代谢、调节肠道功能、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临床用药、功能性食品开发和动物养殖的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该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等方面对桑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桑叶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 综述
原文传递
黄芪药渣化学成分、药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0
作者 黄英 杜正彩 +3 位作者 侯小涛 郝二伟 秦华珍 邓家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0-144,共5页
黄芪在制药、保健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药渣大多被直接丢弃或简单转化为低附加值产品。黄芪使用量巨大,若通过合适途径加以利用,其药渣可变成宝贵的再生资源,在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寻找高效的转化途径对提升资源价值、... 黄芪在制药、保健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药渣大多被直接丢弃或简单转化为低附加值产品。黄芪使用量巨大,若通过合适途径加以利用,其药渣可变成宝贵的再生资源,在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寻找高效的转化途径对提升资源价值、减少环境污染、维持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的生态平衡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研究方面,阐述黄芪药渣医疗和经济价值,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渣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再生资源 发酵 综述
下载PDF
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春桃 侯小涛 +3 位作者 杜正彩 杨雪 郝二伟 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54-4266,共13页
安神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历史悠久,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在安神中药中占有较大比例。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改善睡眠、抗抑郁、... 安神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历史悠久,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在安神中药中占有较大比例。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改善睡眠、抗抑郁、抗焦虑、抗惊厥、改善学习记忆、抗癫痫,此外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糖降脂、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其他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萜类、蒽醌类、酚酸类、生物碱等成分,此外还含二苯乙烯苷类、甾体类、鞣花酸类以及其他化合物。现对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性 植物类安神中药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芒果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瑞林 侯小涛 +6 位作者 郝二伟 陈淑莹 黄显婷 莫柳英 李泽宇 邓家刚 杜正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98-109,共12页
芒果叶为漆树科植物芒果Mangifera indica L.的叶,是我国传统壮药,其入药始载于《岭南采药录》。芒果叶性凉,味酸、甘,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生津止渴、行气消滞之功效。文章对芒果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总结梳理,并在此基础上... 芒果叶为漆树科植物芒果Mangifera indica L.的叶,是我国传统壮药,其入药始载于《岭南采药录》。芒果叶性凉,味酸、甘,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生津止渴、行气消滞之功效。文章对芒果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总结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概念,从传统功效和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关联性及可测性等方面对芒果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推测芒果苷、槲皮素、原儿茶酸、没食子酸等成分可作为芒果叶的主要Q-marker,为建立芒果叶质量标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传统功效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海洋中药秋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秀彩 杜正彩 +6 位作者 郝二伟 谢金玲 韦林垚 吴东阳 陈锋 侯小涛 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11-4723,共13页
秋茄(Kandelia candel)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属(kandelia),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在广西沿海地区被民间用作药物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有机酸、甾醇、含氮化合物、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 秋茄(Kandelia candel)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属(kandelia),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在广西沿海地区被民间用作药物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有机酸、甾醇、含氮化合物、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秋茄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降血糖和血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深入总结秋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为该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黄酮类 萜类 酚酸类 鞣质 抗肿瘤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海洋中药白骨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萌 周江煜 +5 位作者 韦玮 郝二伟 易湘茜 杜正彩 侯小涛 邓家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04-2512,共9页
白骨壤为红树植物,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分布,同时,在非洲东部至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皆有分布,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民间应用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萜类、木脂素类、酚苷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等。具... 白骨壤为红树植物,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分布,同时,在非洲东部至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皆有分布,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民间应用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萜类、木脂素类、酚苷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等。具有抗菌、抗氧化性、抗病毒、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文总结近年来白骨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骨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茉莉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詹源菲 侯小涛 +3 位作者 林翠英 陈仪新 邓家刚 范丽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89-194,共6页
茉莉花是世界闻名的芳香植物,是广西区域特色药材,其资源十分丰富,由此产生的农作物废弃物茉莉叶会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和资源浪费。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从茉莉叶中分离出三萜类、黄酮类、裂环环烯醚萜类、色素等化合物;现代药理... 茉莉花是世界闻名的芳香植物,是广西区域特色药材,其资源十分丰富,由此产生的农作物废弃物茉莉叶会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和资源浪费。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从茉莉叶中分离出三萜类、黄酮类、裂环环烯醚萜类、色素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茉莉叶具有抗菌、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镇痛、抑制肠道运动、保护胃黏膜、抗炎等药理活性;国内外均将茉莉叶作为民间习用药材治疗疾病,如内服治疗腹泻、感冒、脚气、崩漏等,外用治疗蜈蚣咬伤、丹毒、乳痈、蛇咬伤、骨折和关节炎,以及具有养颜功能的药膳菜肴;通过检索发现含有茉莉叶和茉莉花叶成分的产品专利有47种,分别涉及日化领域、医疗领域、畜牧种植领域及食品领域。该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方面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为茉莉叶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叶 农作物废弃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MS的复方益智颗粒大鼠体内入血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郝二伟 潘祥龙 +4 位作者 秦健峰 韦玮 杜正彩 邓家刚 侯小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14-1819,共6页
目的:研究灌胃给药后复方益智颗粒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入血成分。方法: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B)-乙腈(A),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0℃;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254 nm。... 目的:研究灌胃给药后复方益智颗粒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入血成分。方法: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B)-乙腈(A),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0℃;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254 nm。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100~1 500,锥孔电压30 V,毛细管电压2 000 V,加热毛细管温度350℃。结果:通过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和碎片离子裂解规律分析复方益智颗粒化学成分及其吸收入血成分,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为入血成分,均为原型成分,大部分为皂苷类成分,主要来源于人参和三七。结论:这些入血成分可能是复方益智颗粒在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有助于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益智颗粒 UPLC-Q-TOF-MS/MS 成分分析 皂苷
原文传递
扶芳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显婷 陈淑莹 +4 位作者 李瑞林 侯小涛 郝二伟 邓家刚 杜正彩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6-50,共5页
扶芳藤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的带叶茎枝,别名岩青藤、山百足、抬络藤、换筋骨等[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浙江、云南、江西、陕西等地[2]。《本草拾遗》记载其“主一切气,一切血,一切冷,去百... 扶芳藤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的带叶茎枝,别名岩青藤、山百足、抬络藤、换筋骨等[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浙江、云南、江西、陕西等地[2]。《本草拾遗》记载其“主一切气,一切血,一切冷,去百病,久服延年”[3],是我国多地常用的植物药[4]。扶芳藤味苦、甘、微辛,性微温,归肝、脾、肾经,具有舒筋活络、益肾壮腰、止血消瘀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半身不遂、风湿痹痛、血崩、月经不调、创伤出血等病症[5]。扶芳藤是“双藤筋骨片”“止血灵胶囊”“复方扶芳藤合剂”等产品的主要药材[6],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扶芳藤,本文对扶芳藤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芳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广山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8
作者 赵帅 郝二伟 +5 位作者 杜正彩 谢金玲 韦玮 秦健峰 侯小涛 邓家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9-175,共7页
广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Bois.) Chev或光萼林檎Malus leiocalyx S Z Huang的干燥成熟果实,是广西的道地药材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多糖类等,与其传统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相关的药理作用... 广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Bois.) Chev或光萼林檎Malus leiocalyx S Z Huang的干燥成熟果实,是广西的道地药材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多糖类等,与其传统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山楂还具有促进睡眠、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作用。本文基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广山楂的化学成分、主要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药材质量控制现状进行整理和总结,还初步探讨了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联系,旨在为广山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山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广佛手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瑞 郝二伟 +5 位作者 杜正彩 李泽宇 陈锋 吴东阳 侯小涛 邓家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5-145,I0031,共12页
广佛手为中国传统中药,其道地产区主要为广西、广东等南方省区。中医认为广佛手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之功。现代研究证实,广佛手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类,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免疫调节... 广佛手为中国传统中药,其道地产区主要为广西、广东等南方省区。中医认为广佛手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之功。现代研究证实,广佛手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类,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抑菌等。对广佛手化学成分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广佛手基于传统功效和拓展功效的药理作用,分析其发挥抑菌药效的机制及通路,并从植物亲缘学、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等方面分析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的成分,为广佛手的精准质量控制与深入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手 挥发油 抑菌 网络药理学 质量标志物 柠檬烯 γ-松油烯 佛手苷内酯
原文传递
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安然 韦玮 +3 位作者 郝二伟 谢金玲 邓家刚 侯小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84-1891,共8页
甘蔗是糖类加工产业主要的经济作物,甘蔗叶作为广西特色瑶药,在广西民间及瑶族地区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该课题组前期发现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明确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甘蔗是糖类加工产业主要的经济作物,甘蔗叶作为广西特色瑶药,在广西民间及瑶族地区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该课题组前期发现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明确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纯化的方法对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甘蔗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且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3,4-二羟基苯甲酸(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4)、对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苯甲醛(6)、对羟基肉桂酸(7)、丁香酸(8)、3,5-二甲氧基对苯二酚(9)、1-hydroxy-benzoyl-4-O-α-L-rhamnopyranoside(10)、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槲皮素(12)、小麦黄素(13)、异柽柳素(14)、异鼠李素(15)、5,3′,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16)、7-O-甲基圣草酚(17)、[(E)-4-(1 S,3 R,4 R)-1-hydroxy-4,5,5-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1-yl]but-1-en-3-o-ne(18)、blumenol A(19)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20)。其中,化合物1-4、6、9-11、13-16、18和20均为首次从甘蔗叶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为日后甘蔗叶乙酸乙酯部分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黄酮 酚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