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外科医师学会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主要更新内容解析
1
作者 晋菲斐 周靖 +1 位作者 黄伟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7-1142,共6页
2023年12月,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相较于第六版标准,第七版的主要更新内容包括:(1)创伤中心需满足新的人员配置和人员资质要求;(2)创伤中心需制定更加结构化及有效的创... 2023年12月,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相较于第六版标准,第七版的主要更新内容包括:(1)创伤中心需满足新的人员配置和人员资质要求;(2)创伤中心需制定更加结构化及有效的创伤救治效果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3)创伤中心需制定数据质量计划;(4)创伤中心需面向特定患者制定新的诊疗方案;(5)创伤中心需具备新的专业领域知识;(6)创伤中心需满足新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可用性标准;(7)创伤中心需满足新的学术和科研要求;(8)三级创伤中心若提供神经创伤救治需有相应资质证明;(9)儿童创伤中心的新要求;(10)四级创伤中心标准。近10年来学者在创伤领域发表的研究文献为上述更新内容提供了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即结合这些证据对第七版标准的更新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急救医疗服务 卫生资源 循证医学 标准更新
下载PDF
依托基层医院组建临时创伤团队进行灾难救援
2
作者 王振洲 赵秀娟 +2 位作者 郭辅政 朱凤雪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依托基层医院在灾难当地迅速组建由创伤专家主导的临时创伤团队进行灾难救援的可行性。方法:在2021年12月15日山西省孝义市煤矿透水事故中,在矿难发生后至医务人员被允许进入灾难现场的短暂时间间隔内,由创伤专家对救援医务人... 目的:探讨依托基层医院在灾难当地迅速组建由创伤专家主导的临时创伤团队进行灾难救援的可行性。方法:在2021年12月15日山西省孝义市煤矿透水事故中,在矿难发生后至医务人员被允许进入灾难现场的短暂时间间隔内,由创伤专家对救援医务人员进行简要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和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念和技能培训,组建由创伤专家、ATLS小组和DCS小组构成的临时创伤团队,在院前、院内对升井矿工进行早期救治。结果:矿难发生的第36小时发现井下幸存者,22名被困矿工均为男性,其中2人死于井下,另外20人幸存并在矿难发生后第39~43小时依次升井,中位年龄48岁(34~57岁)。所有幸存者均遭受失温、脱水和浸渍足等多种损害,急性吸入性气管支气管炎18例,电解质酸碱紊乱14例,躯干顿挫伤6例,腰大肌血肿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高凝状态4例。ATLS小组在院前的50~60 min内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复温、补液、根据预案诊治,在入院2 h内完成辅助检查明确诊断。DCS小组评估6例躯干机械性钝伤患者并排除紧急手术指征,创伤专家全程督导和质量控制。所有幸存者入院3 h内足趾毛细血管再充盈实验阳性率较升井即刻显著降低(75.0%vs.15.0%,P=0.0003),均于入院后第4~7天康复出院。结论:以创伤专家主导尽早在灾难当地依托基层医院迅速组建并培训具备ATLS和DCS能力的临时创伤团队,参与灾难医疗救援是可行的,符合当前我国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 灾难 救援 基层医院 临时创伤团队
下载PDF
大鼠脑创伤半暗带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及微血管密度定量
3
作者 钟鹏 胡晓丹 王振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急性期创伤半暗带内微血管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方法:重物坠落致去颅骨骨瓣大鼠TBI后置入封闭式透明颅窗,并设对照组。术后第0、2、4、6、8天经颅窗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opt...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急性期创伤半暗带内微血管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方法:重物坠落致去颅骨骨瓣大鼠TBI后置入封闭式透明颅窗,并设对照组。术后第0、2、4、6、8天经颅窗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成像,第1天行头部MRI检查,第2天行脑组织哌莫硝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MRI T2W1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均显示创伤脑组织水肿和缺氧深达脑皮质全层,OCTA示TBI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术后脑皮质表面静脉均显著扩张迂曲,第8天恢复。TBI组有效灌注微血管密度由第0天的39.38%±4.48%最低降至第2天的27.84%±6.01%,显著低于第0、6、8天(P<0.05);第8天最高达61.71%±7.69%,显著高于第0、2、4天(P<0.05);TBI组有效灌注微血管密度第2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1),第8天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0)。结论:OCTA可作为TBI大鼠损伤脑皮质有效灌注微血管成像和计量方法,TBI后创伤半暗带内有效灌注微血管密度降低后逐渐恢复,在第8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关断层扫描 微血管密度 创伤性脑损伤 大脑皮质
下载PDF
对我国西部地区创伤救治现状的考察及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熊建 黄博轩 +2 位作者 郎克 Henry Xiang 王天兵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短期走访考察,探讨我国以青海省为代表的西部边远高原地区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立的条件,设计及实施方法。方法2018年8月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所辖的4个县(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同仁...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短期走访考察,探讨我国以青海省为代表的西部边远高原地区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立的条件,设计及实施方法。方法2018年8月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所辖的4个县(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同仁县)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走访考察,初步调查了4个县人民医院的基本急诊急救情况,对各医疗机构的规模,科室设置,患者类型,地理、人文情况,以及医疗机构间的交通、路况等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与座谈。结果4所县人民医院均为所在县最大的且唯一的二级甲等西医综合性医院,主要负责辖区内百姓的慢病治疗、公共卫生以及创伤患者的救治。创伤为各家医院急诊疾病谱中的第一位疾病。黄南藏族自治州为高原地区,4所州人民医院的平均海拔为2928.2 m,汽车为创伤急救及转运的唯一交通工具,4所医院之间的平均汽车时间为122.5 min,4所医院间的平均车程为110.2 km,4所医院距青海省创伤救治中心的平均车程为199.25 km,汽车时间平均为175 min。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3个县规模较小,只设有综合内科及综合外科。急诊科正在建设或建立不久,缺乏合理规范的救治分区,设备尚齐备,但人员缺乏系统规范培训。结论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代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随着西部大开发及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创伤发生率高,但相应的救治条件和水平有待提高,建立以省会医院为创伤医学中心,州人民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县人民医院为创伤救治点的符合地域特点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并大力开展创伤从业人员相关培训可以提高当地的创伤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西部地区 转运 急救体系 交通 民族
下载PDF
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司筱芊 赵秀娟 +1 位作者 朱凤雪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49.7...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49.75~82.00)岁。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RDS组(n=89)和非ARDS组(n=225),通过判定差异寻找ARD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是否出现ARDS的回归模型。结果: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发生率为28.3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史、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各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分别为4.01(95%CI:1.75~9.20)、5.22(95%CI:1.29~21.08)、1.07(95%CI:1.02~1.57)、2.53(95%CI:1.21~5.28)和1.26(95%CI:1.02~1.57),P值分别为0.001、0.020、0.009、0.014和0.034。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男性0.59(95%CI:0.51~0.68)、冠心病史0.55(95%CI:0.46~0.64)、APACHEⅡ评分0.65(95%CI:0.57~0.73)、受伤原因为车祸伤0.58(95%CI:0.50~0.67)、肌钙蛋白Ⅰ0.73(95%CI:0.66~0.80),总体预测值为0.81(95%CI:0.74~0.88)。结论:ARDS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男性、冠心病史、高APACHEⅡ评分、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这几项指标有利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出血性休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响高处坠落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的院前因素
6
作者 杜哲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分析严重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的院前因素。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数据库中检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ISS评分≥16的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 目的:分析严重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的院前因素。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数据库中检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ISS评分≥16的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存在自杀倾向、精神疾病,以及坠落高度、接触介质的性质、身体着地的部位、简明损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是否接受手术,并统计院内死亡人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I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60例,其中男1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56±15.85)岁,有自杀倾向者36例(22.50%),有精神障碍者12例(7.50%),坠落高度平均(7.20±8.33)m,接触介质软者48例(30.00%),身体着地部位为头部40例(25.00%)、下肢26例(16.25%)、腹侧16例(10.00%)、背侧40例(25.00%)、侧方38例(23.75%)。ISS评分22.8±6.85,GCS评分13.49±3.39,ICU停留时间(9.96±8.12)d,接受手术者142例(88.75%)。本组院内死亡8例,均为头部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率为5.00%(8/160)。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ISS评分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有自杀倾向(P=0.01)和身体着地部位(P=0.0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有自杀倾向和头部撞击地面是IS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收集高处坠落伤患者在院前的信息,尤其是是否有自杀倾向、是否为头部着地,可有效预测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提早诊断、提早护理、提早治疗,从而避免可预防的死亡,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意外跌倒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院前因素 坠落伤
下载PDF
医院创伤专病数据库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9
7
作者 吴燕秋 黄伟 +2 位作者 刘慧鑫 马敏 王天兵 《医院管理论坛》 2021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阐述医院创伤专病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多源异构数据自动采集与整合、创伤患者数据集筛选、创伤统一标准数据集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智能处理的经验和成效。方法结合ICD编码和诊断名称从全院医疗数据中筛选符合创伤特征的患者,制定面向科... 目的阐述医院创伤专病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多源异构数据自动采集与整合、创伤患者数据集筛选、创伤统一标准数据集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智能处理的经验和成效。方法结合ICD编码和诊断名称从全院医疗数据中筛选符合创伤特征的患者,制定面向科研与质控的创伤疾病统一标准数据集模型,对创伤患者数据集进行智能处理等。结果本文建立的创伤专病数据库共纳入了2012年1月至2020年11月的近2万余例创伤住院患者的诊疗数据,并形成了191个结构化数据集;数据库可实现病例检索、患者全病程浏览和患者数据集导出等功能。结论建立医院创伤专病数据库能够自动、持续性地生成高质量、标准化、结构化的创伤住院患者诊疗数据,提升创伤疾病研究效率,强化创伤医疗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疾病数据库 科研 医疗质量控制
下载PDF
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永刚 阮兴隆 +4 位作者 李明 王传林 梁正云 喻廷江 陆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黔西南州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8月—2019年8月即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前37个月收治的110例严...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黔西南州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8月—2019年8月即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前37个月收治的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1年10月即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后26个月收治的7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全身快速CT检查完成时间、紧急输血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损伤控制手术申请到手术开始时间、损伤控制手术1 h内开始率、死亡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的全身快速CT检查完成时间、紧急输血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损伤控制手术申请到手术开始时间、总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损伤控制手术1 h内开始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能有效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死亡率 严重多发伤 实体化建设模式
下载PDF
创伤性心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叶菁菁 郑铭 王天兵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心脏损伤作为创伤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其损伤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直接严重的心脏创伤致死率极高,有95%的患者发生院前死亡。而随着创伤救治的进步及院前死亡率降低,创伤后继发性心脏损伤也愈发常见,如失血性休克、烧伤或多发伤后均可... 心脏损伤作为创伤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其损伤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直接严重的心脏创伤致死率极高,有95%的患者发生院前死亡。而随着创伤救治的进步及院前死亡率降低,创伤后继发性心脏损伤也愈发常见,如失血性休克、烧伤或多发伤后均可导致继发性心脏损伤;心脏损伤也是多发伤预后不良及住院时间延长的预测因素。创伤性心脏损伤的机制涉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释放、炎症反应、补体激活、钙稳态失衡、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等一系列不尽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本文旨在概述创伤性心脏损伤,尤其是原发性心脏损伤和继发性心脏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为临床诊疗与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心脏损伤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炎症 钙稳态失衡 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创伤救治研究回顾与展望
10
作者 李静 叶菁菁 杨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9-564,共6页
为梳理总结现阶段我国中医创伤救治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中西医协同创伤救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 为梳理总结现阶段我国中医创伤救治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中西医协同创伤救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医创伤救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经筛选共纳入315篇中文文献,34篇英文文献。文献主要发表在中医类杂志;发文作者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单位分布呈现以医疗机构为主,高校及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为辅的特征;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中医及中医药技术在创伤救治领域的临床实践及临床研究。中医创伤救治兴起较早,但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可围绕中医创伤救治的服务模式创新、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和强化综合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在创伤救治领域,西医更为精准、有效,而中医以其独特的治疗手段和效果,能起到很好的补充,所以中西医协同创伤救治发展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创伤 文献计量学 回顾 展望
原文传递
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启示
11
作者 晋菲斐 周靖 +3 位作者 黄伟 王艳华 李静 王天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9-683,共5页
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于2023年12月发布。笔者通过对该标准中“创伤救治中心的设置”“创伤患者救治的临床建议”“创伤救治资源配置”“创伤救治质量管理”“创伤数据登记系统”和“创伤救治的教育与培训”等主... 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于2023年12月发布。笔者通过对该标准中“创伤救治中心的设置”“创伤患者救治的临床建议”“创伤救治资源配置”“创伤救治质量管理”“创伤数据登记系统”和“创伤救治的教育与培训”等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探讨对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启示,提出加强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建议:建立全人群创伤救治体系分级标准、制定适应特殊人群的诊疗方案、优化创伤救治资源配置、拟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伤医疗质量改善和患者安全提高计划、制定统一的创伤数据标准、加强创伤救治的教育与培训,为推进我国创伤救治体系整体建设、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中国 创伤中心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风险评估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保国 张培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3-809,共7页
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头至小转子远端下5 cm内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1-2]。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老龄化问题严峻[3]。随着社会的发展... 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头至小转子远端下5 cm内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1-2]。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老龄化问题严峻[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髋部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 合并症 并发症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
下载PDF
2011—2020年中国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防治特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甘晓虹 李明 +6 位作者 刘晖 赵连泽 刘佳阳 郭维 王艳华 王传林 侯文礼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261-1267,127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防治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搜集关于中国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防治特征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2020...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防治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搜集关于中国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防治特征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2020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2个研究,包括2032341例狂犬病暴露患者。Meta分析结果:狂犬病暴露患者24 h内完成就诊和主动免疫率为87%[95%CI(83%,90%)];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化处置率为72%[95%CI(58%,86%)];Ⅲ级暴露患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为36%[95%CI(29%,44%)];致伤动物疫苗接种率为18%[95%CI(10%,27%)]。结论中国狂犬病暴露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接种狂犬病疫苗为主要干预方式的主动免疫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强规范化处置、抗体检测和致伤动物的疫苗接种率至关重要。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本研究结果尚需高质量的研究数据进一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暴露人群 流行病学 临床防治 横断面研究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平山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居家宝 张培训 +2 位作者 寇玉辉 姜保国 张殿英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47-351,共5页
平山病于1959年由日本学者Hirayama等[1]首次报道,以不对称的上肢远端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常累及手腕和手指并以骨间肌、小鱼际肌及前臂尺侧肌肉萎缩为著,主要见于亚裔青年男性[2]。Singh等[3]的研究发现,平山病患者以第一骨... 平山病于1959年由日本学者Hirayama等[1]首次报道,以不对称的上肢远端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常累及手腕和手指并以骨间肌、小鱼际肌及前臂尺侧肌肉萎缩为著,主要见于亚裔青年男性[2]。Singh等[3]的研究发现,平山病患者以第一骨间背侧肌和小指展肌受累最为常见。发病年龄一般为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但也有儿童及中年发病的报道[4]。平山病症状常为单侧,约10%的患者出现双侧对称受累,且临床症状较重[5]。超过95%的患者可自觉寒冷环境中力弱加重[6]。临床体征为C7~T1脊髓节段支配的前臂、手部肌肉进行性萎缩,手、前臂肌力减弱,但肱桡肌不受累,可勾勒出典型的掌侧及背侧前臂肌肉萎缩的斜行边界,较少伴有感觉异常或锥体束征[2,7],受累肌肉收缩时可出现收缩震颤。患者肌肉牵张反射正常,锥体束征阴性,不伴有排尿异常及颅神经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上肢 肌萎缩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基于杠杆重建平衡理论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镇涛 王艳华 +6 位作者 郁凯 张晓萌 张立佳 陈小锋 熊晨 姬云 张殿英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37-142,共6页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适合年轻且运动量较大患者的手术方式,保留股骨近端骨量并维持自然的生物力学特性,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替代手术方案获得广泛关注。回顾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发展历程和临床现状,发现其在特定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适合年轻且运动量较大患者的手术方式,保留股骨近端骨量并维持自然的生物力学特性,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替代手术方案获得广泛关注。回顾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发展历程和临床现状,发现其在特定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长期假体生存率和术后关节功能,但手术适应证窄、技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金属对金属界面的潜在并发症等问题使其难以推广。本文从杠杆重建平衡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特点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应力改变,发现传统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主要关注髋关节病变表面的修复,却忽视了股骨近端杠杆和支点的生物力学重建。基于该理论设计的新型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有望通过仿生重建的方式解决当前的困境,使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成为骨科医师在临床中的常备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表面置换 杠杆重建平衡理论 应力遮挡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真实世界研究方案设计要点及统计分析解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晋菲斐 阎小妍 +3 位作者 董冲亚 王天兵 姚晨 叶菁菁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293-1298,共6页
国家监管部门及研究领域专家发表了针对真实世界数据和真实世界证据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研究,但真实世界研究的详细撰写方法和设计分析要点都仍未有明确的文件指导。本文综合梳理真实世界数据相关的各项文件和研究,结合研究方案设计经验... 国家监管部门及研究领域专家发表了针对真实世界数据和真实世界证据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研究,但真实世界研究的详细撰写方法和设计分析要点都仍未有明确的文件指导。本文综合梳理真实世界数据相关的各项文件和研究,结合研究方案设计经验,形成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的设计要点和统计分析解析。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方案中需要充分说明真实世界数据的适用性,从数据来源、数据相关性、数据完整性、数据准确性和数据提取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数据治理方法,评估数据质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真实世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得出高质量的真实世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研究 方案设计 设计要点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阿尔兹海默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汤韫钰 刘如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8期996-1000,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AD的诊断需要重点关注临床表现,通过量表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价而得出结论。对于确诊AD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策略,以最大程度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AD的诊断需要重点关注临床表现,通过量表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价而得出结论。对于确诊AD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认知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痴呆 影像学检查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我国医生对严重创伤评估能力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鹏 杜哲 +3 位作者 刘中砥 黄伟 张亚军 王天兵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对严重创伤患者损伤程度的评估能力。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选取中国创伤救治联盟38家研究中心(三级、二级医院各19家,其中东西部医院分别为20、18家),每家中心选取急诊外科初、中、高级医师...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对严重创伤患者损伤程度的评估能力。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选取中国创伤救治联盟38家研究中心(三级、二级医院各19家,其中东西部医院分别为20、18家),每家中心选取急诊外科初、中、高级医师各2名,对10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析评分合格率。结果初、中、高级医师评分合格率分别为56.05%、56.18%、5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评分合格率分别为63.07%和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东西部医院评分合格率分别为67.00%和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国医生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总体水平令人满意,但仍存在医院级别和地域间的差异。今后要重视基层医院的培训和体系建设,积极扶持西部地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尽早实现我国创伤救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多发伤 检伤分类 创伤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19
作者 牟思曈 朱晓玲 +8 位作者 阳世雄 杨合月 罗科 吴显 占智群 滕红丽 叶力 李明 唐华民 《中华创伤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目的构建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4月至2023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收治的184例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9例,女55例;年龄19~85岁[(46... 目的构建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4月至2023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收治的184例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9例,女55例;年龄19~85岁[(46.1±13.7)岁]。根据出院后3个月随访的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45例)和死亡组(39例)。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实验室检查: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合并损伤部位与数量:合并损伤数量、肋骨骨折数、双侧肋骨骨折、第一肋骨折、胸骨骨折、胸椎骨折、双侧肺挫伤、双侧气胸、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颅底骨折、颈椎骨折、脑疝、脑挫伤、腰椎骨折、腹盆腔积血、肝损伤、肾损伤、脾损伤、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创伤评分:休克指数(SI)、修正休克指数(MSI)、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评分(RT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胸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TS)。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变量和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回归方程,并利用R语言构建基于回归方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对ROC曲线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CIC)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收缩压、SaO2、NLR、乳酸、合并损伤数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疝、肝损伤、SI、MSI、ISS、RTS、GCS、T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收缩压后,上述相关变量与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显著相关(P<0.05或0.01)。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预测变量,分别是TTS、GCS、脑疝、ISS和乳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OR=0.70,95%CI 0.58,0.83)、脑疝(OR=46.18,95%CI 4.27,499.26)、TTS(OR=1.71,95%CI 1.30,2.24)和乳酸(OR=1.35,95%CI 1.01,1.80)是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依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方程:P=ex/(1+ex),其中x=-0.36דGCS”+3.83ד脑疝”+0.53דTTS”+0.30ד乳酸”-11.03。在基于此建立的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95%CI 0.93,1.00)。Bootstrap法抽样1000次对AUC进行内部验证,AUC为0.97(95%CI 0.91,1.00)。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偏倚校正曲线与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且均接近理想曲线。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中,DCA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净获益。CIC结果显示,阈概率>0.7,模型判定为死亡的高风险患者与实际发生死亡的患者高度匹配。结论基于GCS、脑疝、TTS和乳酸构建的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多处创伤 预后 列线图 模型
原文传递
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秀娟 王储 +5 位作者 黄伟 常盼盼 郭辅政 王振洲 朱凤雪 王天兵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判别分析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0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238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生存情况将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214例)和死亡组(24例),比... 目的探讨判别分析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0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238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生存情况将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214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脑卒中病史(9.8%比25.0%)、主要出血部位(四肢)(58.9%比29.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评分(16.4±5.1比23.2±6.1)、血乳酸[2.1(1.1~3.5)mmol/L比4.9(2.0~13.4)mmol/L]及手术(92.5%比58.3%)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入最终判别模型的指标有5个:脑卒中病史、主要出血部位(四肢)、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手术。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 0.754~0.959。结论所建立判别模型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准确度较高。脑卒中病史、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四肢出血和手术治疗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创伤和损伤 医院死亡率 危险性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