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高校培养STEM教师的经验与启示——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袁智强 Marina Milner-Bolotin David Anderson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02,共7页
采用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等方法研究英属哥伦比亚大学STEM学者的教育理念以及该校在STEM教师的学科培养、教师准备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举措.发现该校有一些致力于培养创新型STEM教师的特色项目、课程或活动,构建了协同培养STEM教师的教育... 采用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等方法研究英属哥伦比亚大学STEM学者的教育理念以及该校在STEM教师的学科培养、教师准备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举措.发现该校有一些致力于培养创新型STEM教师的特色项目、课程或活动,构建了协同培养STEM教师的教育生态.启示:(1)开展整合性STEM教师教育,培养创新型STEM教育师资;(2)整合校内外STEM教育资源,构建协作型STEM教育生态;(3)打造在线STEM教育金课,提升职前职后STEM教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STEM教育 STEM教师 跨学科 在线教育硕士项目
下载PDF
基于TPACK理论的学科教育技术课程研究及启示——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运用技术教数学与科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袁智强 MARINA MILNER-BOLOTIN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学科教育技术课程是培养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了探讨如何建设深入学科的教育技术课程,采用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门在线教育硕士项目课程--"运用技术教数学与科学&qu... 学科教育技术课程是培养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了探讨如何建设深入学科的教育技术课程,采用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门在线教育硕士项目课程--"运用技术教数学与科学".研究发现:该课程以TPACK理论和有意使用技术的教学思维框架为指导,其课程特色是以融合为导向,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为核心,以作品为中心,以协作为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整合性STEM教育的5个关键特征:STEM多学科融合,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基于协作的学习.研究启示:(1)以学科教育技术为依托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3)以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育为切入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育技术 STEM教育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有意使用技术的教学思维 在线教育硕士项目
下载PDF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加拿大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玲 钟雅莹 +2 位作者 李志芳 王南平 张世忠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26-28,共3页
为了深入了解加拿大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现状,拓宽我国医学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深化其改革意识,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了国内优秀教师参加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180天的访学,通过讲座、课堂观摩、工作坊、班级讨论、微课展示、面对面访谈等方... 为了深入了解加拿大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现状,拓宽我国医学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深化其改革意识,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了国内优秀教师参加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180天的访学,通过讲座、课堂观摩、工作坊、班级讨论、微课展示、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对比两国医学教育模式,分析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质量标准 考核评价 教育国际化
下载PDF
研究型教师教育:教育学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历史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安东尼·克拉克 全晓洁(翻译) +1 位作者 陈克磊(翻译) 王牧华(审校) 《教师教育学报》 2014年第5期5-14,共10页
长期以来,“研究”(inquiry)成为北美许多教师教育计划追求的目标,它频繁出现在使命宣言、项目描述以及课程名称中。人们不但希望师范生在本科教育期间有研究的体验,还期待他们在毕业后的教学实践中关注“研究”。在北美教师教育项... 长期以来,“研究”(inquiry)成为北美许多教师教育计划追求的目标,它频繁出现在使命宣言、项目描述以及课程名称中。人们不但希望师范生在本科教育期间有研究的体验,还期待他们在毕业后的教学实践中关注“研究”。在北美教师教育项目---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本科学位---的情境范围内探讨“研究”这一概念,以 Tom 的“研究的三个维度”理论为框架,分析该教育项目中“研究”被纳入教育构想的程度以及“研究”在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重。众多经验教训中的几个重要启示是:“研究”这一概念正处于加速流变之中;把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与教师教育研究隔离开来导致危机的产生;均衡“办学体制”(system of schooling)与“教育性目的”(educative agenda)二者间关系的努力遇到挑战;教师教育需要终身制教师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师教育 培养计划 三分式分析框架 终身制教师 办学体制 教育性目的
下载PDF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及对策——基于DEA-Malmquist模型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毅 杨焱灵 吴思睿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5,共6页
定量评价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11—201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静、动态评价发现: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 定量评价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11—201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静、动态评价发现: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偏低,且农村比城镇更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效率逐年下降,且农村降幅显著大于城镇。基于此,深入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分层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农村地区经费保障机制;多措并举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农村师资配置均衡;重视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推动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多方联动加快学校特色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内生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资源 配置效率 城乡差异 数据包络分析
原文传递
构建学习共同体:一位科技馆教育者和一位科技馆教育研究者的对话 被引量:2
6
作者 季娇 游春艳 《中国科技教育》 2015年第6期6-7,共2页
在我国,科技场馆教育功能在最近10年逐步引起教育研究领域和科技馆领域的重视,科技场馆教育人员的专业发展也在起步。高等院校开始联合科技场馆办学,以培养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场馆专业教育人员。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高校等研... 在我国,科技场馆教育功能在最近10年逐步引起教育研究领域和科技馆领域的重视,科技场馆教育人员的专业发展也在起步。高等院校开始联合科技场馆办学,以培养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场馆专业教育人员。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高校等研究机构往往被看作是知识的创造者、传输者和提供者,科技馆员被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教育实践 教育研究领域 接受者 政策保证 专业术语 教育效果 研究机构 专业语言 材料准备
下载PDF
培养人:教育目的的时代澄明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加渔 《江苏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3-6,共4页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新人形象和教育形态,教育培养人这一永恒目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当今时代,以人为本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发展的人是时代所要求的新人。教育应回归生命,复原本真形态,促进生命个体...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新人形象和教育形态,教育培养人这一永恒目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当今时代,以人为本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发展的人是时代所要求的新人。教育应回归生命,复原本真形态,促进生命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人 知识人 生命人 教育目的
下载PDF
科技时代教育如何守护“内空间”——威廉·派纳课程思想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马莹 王芳 +1 位作者 陈学军 艾兴 《教师教育学报》 2021年第5期78-85,共8页
科技对于人和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威廉·派纳(William Pinar)警示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科技不仅是我们利用的手段,也定义着我们的目的和人性。他指出,“内空间”是人的主体独特性所在,也是主体间对话性遇见的前提。但在科技时代,展... 科技对于人和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威廉·派纳(William Pinar)警示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科技不仅是我们利用的手段,也定义着我们的目的和人性。他指出,“内空间”是人的主体独特性所在,也是主体间对话性遇见的前提。但在科技时代,展示文化与自恋大行其道,“电子人”(cyborg identities)角色正不断侵蚀着人独特且连贯的“内空间”。而本来能发挥积极作用的教育,也在科技时代被放逐。科技模糊了信息与知识的边界,误导了学习的性质,使教育遗忘了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派纳强调,课程要通过“激活历史、体验当下、鼓励对话”等积极变革,守护人的“内空间”,以应对科技给人和教育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内空间” 教育 课程 威廉·派纳
下载PDF
具身认知理论中的教育戏剧:身体现象学视角 被引量:26
9
作者 严孟帅 乔治·贝利尔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60,共7页
生活世界在笛卡尔的认识论哲学中被二分为精神和物质,由此身体被降格到纯粹事物秩序之中。而自现象学运动开启西方哲学现代研究范式转向后,现象学思想逐渐消解了自柏拉图时代就存有的对身体的古老敌意,并凭借梅洛·庞蒂提出的“身... 生活世界在笛卡尔的认识论哲学中被二分为精神和物质,由此身体被降格到纯粹事物秩序之中。而自现象学运动开启西方哲学现代研究范式转向后,现象学思想逐渐消解了自柏拉图时代就存有的对身体的古老敌意,并凭借梅洛·庞蒂提出的“身体主体”概念体系使身体得以复魅。在具身认知的理论视域中,身体的登场实现了教育戏剧与具身学习的联姻,且通过认知与动作的耦合以及默会与隐喻的嵌入,揭示了教育戏剧的教化意蕴和独特的育人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戏剧 身体现象学 梅洛·庞蒂 具身认知
下载PDF
探索职前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非正式学习情境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季娇 伍新春 燕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非正式学习情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其三种主要培养模式——植入式、辅助式、合作式对职前科学教师的知识观、教学观和教师角色认同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我国现有的科学教育需求和科学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职前教师培养体... 非正式学习情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其三种主要培养模式——植入式、辅助式、合作式对职前科学教师的知识观、教学观和教师角色认同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我国现有的科学教育需求和科学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职前教师培养体系中发展大学—中小学—非正式学习情境相融合的三位一体的培养共同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非正式学习情境 博物馆 专业发展
下载PDF
科学家刻板印象: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18
11
作者 伍新春 季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2,共8页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社...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看到,这种刻板印象的认知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为了树立科学家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正面和可及性形象,提供科学家的榜样角色和提供与科学职业有关的信息是两个重要的途径。针对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在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和塑造科学家形象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科普研究与科普实践、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的相互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刻板印象 科学教育 社会建构主义 榜样角色 职业认同 师生共同体
下载PDF
海外戏剧教育理念方法在中国戏曲传承传播中的应用——以汤显祖、莎士比亚剧作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燕琳 George Belliveau 《大舞台》 2016年第8期54-60,共7页
作为教学方式的戏剧本身即包含多种策略,对传承推广经典戏剧行之有效。本文介绍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George Belliveau教授的莎士比亚戏剧教育、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粤剧《紫钗记》等融合中国语文科高中课程的实践... 作为教学方式的戏剧本身即包含多种策略,对传承推广经典戏剧行之有效。本文介绍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George Belliveau教授的莎士比亚戏剧教育、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粤剧《紫钗记》等融合中国语文科高中课程的实践等经验,以开发传统戏曲经典为新型教学资源,研究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同时研究在传统艺术式微的形势下经典戏曲进入学校教育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教育 戏曲传承 海外戏剧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教育实践
原文传递
科学家刻板印象: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新春 季娇 《教育科学文摘》 2013年第1期108-108,共1页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看到,这种刻板印象的认知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为了树立科学家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正面和可及性形象,提供科学家的榜样角色和与科学职业有关的信息是两个重要的途径。针对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在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和塑造科学家形象的过程中,应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形象 刻板印象 青少年学生 社会文化情境 社会建构主义 学生群体 形象代表 科学职业
下载PDF
发展营利性幼儿园的现实困境、认识转向及策略应对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宏堡 王海英 +1 位作者 魏聪 林榕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2,共5页
按照2018年我国在园幼儿比例和营利园学位占比20%计算,未来我国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民办幼儿园可以选择营利。然而根据课题组前期调查,有意愿选择营利性民办园的举办者超过半数。与此同时,"营利性幼儿园将消失"等传言也阻碍着分... 按照2018年我国在园幼儿比例和营利园学位占比20%计算,未来我国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民办幼儿园可以选择营利。然而根据课题组前期调查,有意愿选择营利性民办园的举办者超过半数。与此同时,"营利性幼儿园将消失"等传言也阻碍着分类管理的进程。当前,我国营利性幼儿园的政策规定不够详尽,实践中还存在着自由选择背后信息不对称、跑马圈地威胁社会稳定、利润导向损益教育质量等问题。鉴于营利性幼儿园在扩大资源供给、缓解财政负担、满足差异化需求等方面的现实作用,应对其进行合理价值定位。未来我国需加快推进政策解读,引导举办者理性选择;坚持发展眼光,细化地方配套制度;平衡政策环境,依法支持营利园发展;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完善营利园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利性幼儿园 学前教育 分类管理 民办幼儿园 学前教育政策
原文传递
Reading “the Word” and “the World”: Promoting Learner Agency through an Engagement Model of Literacy Instruc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国芳 《英语学习》 2017年第2X期24-34,共11页
Learning to read in English is not just about learning to decode words, but about learning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through the language. However, EFL reading instruction tends to focus on developing decoding and wo... Learning to read in English is not just about learning to decode words, but about learning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through the language. However, EFL reading instruction tends to focus on developing decoding and word knowledge in an isolated manner, neglecting learners’ sense making beyond the text. This text-based approach of reading instruction often leads to students’ low interest and engagement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low profi ciency in English achievement. Drawing on examples from curr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s in K-12 schools in the U.S. and Canada,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engagement model of literacy instruction, INSPIRE, that focuses on involving students in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meaningful purposes beyond learning to decode. This integrated model of literacy instruction capitalizes on students’ personal interests and lives of school, allows choices in materials, and follows students’ lead to promote learner agency for deeper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on. When students are more engaged in learning the world through the words, they achieve better learning outcomes in both language skills and at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literacy reading engagement MOTIV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language attitudes
下载PDF
推倒教室“围墙”——关于STEM教师专业发展的对话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智强 大卫·安德森 玛丽娜·米尔纳-博洛廷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第6期40-47,共8页
STEM教育不能局限于中小学课堂,而应该在各种现实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通过对STEM教育专家大卫·安德森教授和玛丽娜·米尔纳博洛廷教授在STEM教育的内涵与外延、STEM教师的素质与能力、STEM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STEM教育不能局限于中小学课堂,而应该在各种现实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通过对STEM教育专家大卫·安德森教授和玛丽娜·米尔纳博洛廷教授在STEM教育的内涵与外延、STEM教师的素质与能力、STEM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等方面的教育理念,以及STEM教师准备和专业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创新等的访谈,得到启示:要推倒教室“围墙”,突破传统边界,充分利用博物馆、科技馆、水族馆等非正式学习环境提供的学习机会,尝试开设STEM领域的在线教育硕士项目,来培养具备开放心态和协作能力的创新型STEM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STEM教师 专业发展 教室“围墙”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出国访学教师身份建构
17
作者 吴君 马骏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3-46,共4页
以深度访谈为工具收集数据,分析“双一流”背景下出国访学教师的身份建构,关注他们在与社会情境持续互动中构建专业身份的过程。研究发现:访学教师通过课堂学习、参与学术活动以及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式建构身份,其身份建构呈现出教师... 以深度访谈为工具收集数据,分析“双一流”背景下出国访学教师的身份建构,关注他们在与社会情境持续互动中构建专业身份的过程。研究发现:访学教师通过课堂学习、参与学术活动以及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式建构身份,其身份建构呈现出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性特征;在与多重环境的协商中能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寻求教师身份和研究者身份的建构与发展;在新情境中访学教师的身份建构是以已有的专业身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以进入西方实践共同体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访学教师 “双一流”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