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8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丹 崔丽莹 +2 位作者 岑国桢 周嘉 陈欣银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3-806,共4页
本研究对象为 55名 7岁左右的小学儿童。数据收集方式为自然情景下对儿童行为的录像观察 ,父亲教养方式采用Q分类卡片 (CRPR ,Block ,1 981 )中译本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 ,女孩在集体游戏和同伴对话这些行为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而攻击... 本研究对象为 55名 7岁左右的小学儿童。数据收集方式为自然情景下对儿童行为的录像观察 ,父亲教养方式采用Q分类卡片 (CRPR ,Block ,1 981 )中译本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 ,女孩在集体游戏和同伴对话这些行为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而攻击行为则要明显少于男孩 ;女孩在同伴交往主动性上要优于男生 ;儿童同伴游戏的丰富性水平与父亲所报告的鼓励成就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 人际关系 家庭教育 心理素质
下载PDF
儿童2~4岁抑制性发展类型与陌生同伴交往特征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争艳 陈会昌 +1 位作者 陈欣银 岳永华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该研究通过对儿童 2~ 4岁的抑制性发展类型与他们同陌生同伴交往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 :(1 )在陌生情境中 ,稳定极端抑制儿童与陌生同伴的游戏活动的社交复杂程度是最低的。从非抑制发展到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稳定极端抑制的儿童没... 该研究通过对儿童 2~ 4岁的抑制性发展类型与他们同陌生同伴交往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 :(1 )在陌生情境中 ,稳定极端抑制儿童与陌生同伴的游戏活动的社交复杂程度是最低的。从非抑制发展到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稳定极端抑制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 (2 )从抑制发展到非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的单独 -被动行为是最多的 ;他们在介绍生日的同伴活动中的主动性是最好的 ;他们进行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也是最多的。 (3)稳定极端非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陌生同伴交往的社交复杂程度最高 ,他们进行的活动类型和活动频次最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发展类型 游戏活动类型 同伴交往
下载PDF
日常皮质醇节律与儿童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耿雁 王莉 +3 位作者 何淑嫦 陈欣银 张琳琳 谢晓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与其学校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家长和儿童同意,66名儿童自愿参加了本研究。在学校通过同伴提名法和教师评价儿童行为问卷法,收集儿童的学习问题、攻击破...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与其学校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家长和儿童同意,66名儿童自愿参加了本研究。在学校通过同伴提名法和教师评价儿童行为问卷法,收集儿童的学习问题、攻击破坏性、害羞敏感性和同伴接受性数据;儿童在学校期间共收集6次唾液样本,每次大约间隔45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唾液样本中的皮质醇水平,以获得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数据。结果:女生同伴接受性得分高于男生[(0.31±0.81)vs.(-0.51±0.94),P<0.001],而学习问题和攻击破坏行为得分低于男生[(-0.13±0.95)vs.(0.42±1.08),(-0.28±0.71)vs.(0.46±1.10),均P<0.05];皮质醇的变化峰值与儿童的害羞敏感性呈正相关(r=0.28,P<0.05),与同伴接受性呈负相关(r=-0.30,P<0.05);在学校期间皮质醇的变化速率与攻击破坏行为、害羞敏感呈正相关(r=0.26,0.34;P<0.05或0.01),与同伴接受性呈负相关(r=0.33,P<0.01)。结论:学校日常皮质醇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率可作为反映儿童学校适应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皮质醇节律 学校适应行为 小学生 相关研究
下载PDF
3~4岁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张文新 纪林芹 +3 位作者 宫秀丽 张茜 王益文 陈欣银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对 1 6 3名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追踪观察 ,考察 3— 4岁期间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发展模式及稳定性。主要获得以下结果 :儿童最普遍的攻击形式是身体攻击 ,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的发生率较低 ;大多数攻击行为属于主动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 对 1 6 3名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追踪观察 ,考察 3— 4岁期间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发展模式及稳定性。主要获得以下结果 :儿童最普遍的攻击形式是身体攻击 ,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的发生率较低 ;大多数攻击行为属于主动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男孩的攻击行为总体上多于女孩 ,但女孩的间接攻击多于男孩 ;儿童的攻击性在 3— 4岁之间无显著变化 ,但敌意性攻击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攻击行为 追踪观察 年龄增长 发生率 追踪研究 女孩 攻击性 个别差异 幼儿园
下载PDF
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为 被引量:47
5
作者 吕勤 王莉 +2 位作者 陈会昌 王莉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2,共4页
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在 2~ 4岁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 ,对 172名儿童从 2岁起进行 2年追踪 ,在被试 2岁和 4岁时 ,分别对他们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 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在 2~ 4岁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 ,对 172名儿童从 2岁起进行 2年追踪 ,在被试 2岁和 4岁时 ,分别对他们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强 ,儿童在 2岁时的外显问题行为可以预测 4岁时母亲的惩罚性 ,内隐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弱 ;从 2岁到 4岁之间 ,儿童外显问题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内隐问题行为的稳定性相对略低 ,父母教养态度也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 教养态度 儿童 交叉时序滞后设计 内隐问题行为 外显问题行为
下载PDF
两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与其问题行为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莉 陈会昌 +1 位作者 陈欣银 岳永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21,共5页
本研究在实验室中对 148名 2岁儿童在紧张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观察 ,通过聚类分析 ,根据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特点将儿童分为积极活动型 ,中间型和安慰型。同时 ,父母报告儿童问题行为。结果发现 ,在外显问题行为上 ,三组儿童之... 本研究在实验室中对 148名 2岁儿童在紧张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观察 ,通过聚类分析 ,根据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特点将儿童分为积极活动型 ,中间型和安慰型。同时 ,父母报告儿童问题行为。结果发现 ,在外显问题行为上 ,三组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而在内向性问题行为上各类型儿童之间的差异显著 ,具体来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策略 问题行为 两岁儿童 聚类分析 实验室 活动型 中间型 内向性 内隐性 安慰 外显
下载PDF
家庭游戏中的母亲控制策略与儿童顺从行为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会昌 李冬晖 +1 位作者 侯静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以42个3岁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考察在家庭自由游戏中母亲的控制策略和儿童的顺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亲子交往中,母亲使用直接命令的频次最多,间接命令次之,否定控制最少。(2)3岁儿童对母亲控制的顺从率为56.1%;在儿童的不... 以42个3岁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考察在家庭自由游戏中母亲的控制策略和儿童的顺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亲子交往中,母亲使用直接命令的频次最多,间接命令次之,否定控制最少。(2)3岁儿童对母亲控制的顺从率为56.1%;在儿童的不顺从行为中,无技巧不顺从占优势,其中消极不顺从的频次最多。(3)母亲的弱控制策略与儿童的顺从行为相关最高;强控制策略与儿童的无技巧不顺从相关最高。(4)在儿童不顺从时,母亲的弱控制策略容易导致儿童的顺从行为,强控制策略则容易导致儿童的情境性顺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控制策略 3岁儿童 顺从反应 自然观察
下载PDF
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智力任务游戏中母亲对孩子的态度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会昌 侯静 +1 位作者 陈欣银 秦丽丽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采用家庭观察的方法 ,考察了 6 1名 3~ 4岁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拼图游戏中 ,其母亲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 ,结果发现 :(1)母亲在 2种类型的游戏中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可以从母亲对孩子... 采用家庭观察的方法 ,考察了 6 1名 3~ 4岁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拼图游戏中 ,其母亲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 ,结果发现 :(1)母亲在 2种类型的游戏中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可以从母亲对孩子的控制性 (高控、低控 )、温暖性 (接受和拒绝 )、言语交流和参与性 4个维度做出评价。(2 )当儿童的游戏从自由游戏转为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游戏时 ,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明显变化 ,直接要求、提问等高控行为增多 ,互相商量等低控行为减少 ;对孩子的拒绝行为和态度增强 ,而肯定、爱抚、积极情绪等接受行为减少 ;与孩子的言语交流和参与行为减少。 (3)在上述 2种游戏情境中 ,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表现出个别差异 ,在自由游戏情境中 ,4 2 .6 %的母亲为宽松型 ,32 .8%的母亲为温暖型 ,2 4 .6 %的母亲为交流型。在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游戏中 ,5 4 %的母亲为宽松型 ,2 3%的母亲为低控型 ,2 3%的母亲为高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观察 自由游戏 智力任务游戏 母亲 孩子 态度
下载PDF
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智力任务游戏中亲子交往行为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4,共8页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游戏 情境 交流 父母 父亲 拼图游戏 游戏过程 儿童 母亲 行为
下载PDF
儿童2岁时的不顺从对4~11岁间社会适应的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睿昕 夏美萍 +5 位作者 陈会昌 陈欣银 张琳琳 蔡晓露 高艳苹 杨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1-586,共6页
采用实验室观察、母亲报告和教师报告,对138名随机抽取的北京市2岁儿童进行追踪,考察2岁时的不顺从行为对4岁、7岁和11岁时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岁时的消极不顺从行为可正向预测7岁时母亲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教师报告的攻击性... 采用实验室观察、母亲报告和教师报告,对138名随机抽取的北京市2岁儿童进行追踪,考察2岁时的不顺从行为对4岁、7岁和11岁时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岁时的消极不顺从行为可正向预测7岁时母亲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教师报告的攻击性-学习问题和11岁时母亲报告的学习问题。(2)2岁时的拒绝/协商行为可正向预测4岁时母亲报告的多动。(3)2岁时的反抗行为可正向预测11岁时教师报告的内隐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岁儿童 消极不顺从 拒绝/协商 反抗 社会适应
下载PDF
对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会昌 王秋虎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2-536,共5页
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考察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 2 1个月中的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同时性测量中 ,由教师评价获得的中小学生的社交领导能力、定向耐挫能力、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和同伴... 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考察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 2 1个月中的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同时性测量中 ,由教师评价获得的中小学生的社交领导能力、定向耐挫能力、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和同伴积极提名分数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他们的攻击破坏得分、学习适应不良得分以及小学生的同伴消极提名分均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小学生在前测中的社交领导能力得分、攻击破坏得分、定向耐挫得分、学习适应不良得分、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同伴积极和消极提名得分均可以预测 2 1个月后的学习成绩。对中学生来说 ,这种预测关系只在攻击破坏行为、定向耐挫行为中存在。中小学生的害羞抑制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既没有同时性的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学校适应 学习成绩
下载PDF
儿童早期到中期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铃 陈会昌 +1 位作者 彭晓明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3,共5页
本研究考察儿童早期到中期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特点。采用实验室观察法,评价149名儿童4岁和7岁时的三种社交退缩行为———抑制行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结果表明,(1)儿童早期到中期,三种退缩行为明显减少,同伴互动显著增加。(2)儿童... 本研究考察儿童早期到中期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特点。采用实验室观察法,评价149名儿童4岁和7岁时的三种社交退缩行为———抑制行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结果表明,(1)儿童早期到中期,三种退缩行为明显减少,同伴互动显著增加。(2)儿童早期到中期,抑制行为和安静退缩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活跃退缩不稳定。(3)儿童早期某种社交退缩行为越多,该行为减少的幅度越大,三种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都有趋近平均水平的倾向。(4)儿童中期,抑制行为可能存在向安静退缩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退缩 儿童 发展趋势 追踪研究
下载PDF
两岁儿童抑制行为的相关父母教养因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会昌 张越波 陈欣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 :考察父母教养因素与 2岁儿童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验室观察法 ,测查 1 2 2名两岁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特征 ;并使用父母抚养行为问卷 (CRPR) ,考察与儿童抑制 -非抑制行为有关的父母抚养因素。结果 :两岁儿童的抑... 目的 :考察父母教养因素与 2岁儿童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验室观察法 ,测查 1 2 2名两岁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特征 ;并使用父母抚养行为问卷 (CRPR) ,考察与儿童抑制 -非抑制行为有关的父母抚养因素。结果 :两岁儿童的抑制 -非抑制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一定的相关。母亲对行为抑制儿童既关心 ,又采用较多的惩罚方式 ,对他们的独立性要求不高。父亲对抑制儿童的成就要求较高 ,惩罚也较多。对于非抑制儿童 ,母亲鼓励他们的独立精神 ,给予的保护较少 ;父亲对他们的惩罚和拒绝也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精神病学 行为抑制性 实验研究 父母抚养因素 CRPR
下载PDF
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1-708,共8页
采用实验室录像观察对中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的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2岁、4岁、7岁)。儿童2岁时,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观察。儿童4岁时,由于搬迁、退出或失约,有103名儿童参加。儿童7岁时由于以上原因有100名儿童参加实验室观察。... 采用实验室录像观察对中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的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2岁、4岁、7岁)。儿童2岁时,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观察。儿童4岁时,由于搬迁、退出或失约,有103名儿童参加。儿童7岁时由于以上原因有100名儿童参加实验室观察。在2岁、4岁、7岁至少参加一次观察的儿童有113名,而在三个时间点都参加观察的儿童有89名。我们对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整体发展的稳定性以及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儿童从2岁到7岁的行为抑制性的整体发展稳定性较低。从2岁到7岁,行为抑制性-非抑制倾向比较稳定的儿童共28人,占总人数的31.5%。而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不稳定的儿童为61人,占总人数的68.5%。随着年龄增长,本研究中的儿童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倾向有向中间型趋中的趋势。从2岁到7岁,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变化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录像观察 行为抑制性的稳定性 行为抑制性发展趋势 行为抑制性性别差异
下载PDF
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智力任务游戏中儿童与母亲的交往行为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的方法 ,考察了 6 1名 3— 4岁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拼图游戏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结果发现 :1儿童在两种游戏情境中与母亲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可以从...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的方法 ,考察了 6 1名 3— 4岁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拼图游戏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结果发现 :1儿童在两种游戏情境中与母亲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可以从独立性、顺从、言语交流和参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2当儿童的游戏从自由游戏转为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游戏时 ,儿童与母亲的交往行为方式发生明显变化 ,交流行为和积极情绪明显减少 ,而依赖行为和不与母亲交流的行为显著增加。 3在上述两种游戏情境中 ,儿童与母亲的交往行为表现出个别差异 ,在自由游戏情境中 ,4 2 6 %为独立型、32 8%为顺从型和 2 4 6 %为交流型 ;在拼图游戏情境中 ,5 4 %为独立型、2 3%为顺从型和 2 3%不顺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聚类法 家庭录像观察 自由游戏 智力倾向任务游戏 儿童 交往行为特征
下载PDF
4岁儿童对过去事件的自传式回忆的表述特征
16
作者 陈会昌 俞凤茹 +1 位作者 侯静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4岁儿童的自传式回忆的表述特征。研究对象为76名4岁儿童(男25,女51),让他们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的经历。对录像材料的编码分为四个维度:对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事件内容的丰富性、...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4岁儿童的自传式回忆的表述特征。研究对象为76名4岁儿童(男25,女51),让他们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的经历。对录像材料的编码分为四个维度:对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事件内容的丰富性、表述的主动性以及讲述时的身体姿态。结果表明:(1)儿童在对过去事件做自传式回忆时,在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方面,能够独立地按照事件发生顺序回忆的儿童占36 8%。(2)在进行自传式回忆时,儿童每人平均说出1 7个事件,25个字。(3)4岁儿童在陌生情境中对过去事件进行自传式回忆的能力表现接近于正态分布。(4)4岁儿童自传式表达的主动性与顺序性及含字量之间,事件个数与含字量及顺序性之间,顺序性与体态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 讲述 主动性 身体姿态 表述 自传 实验员 儿童 表达 顺序
下载PDF
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Hou Jing 侯静 +1 位作者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0-825,共6页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的方法对53名中国4岁儿童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拼图游戏中与父母的交往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在这些儿童7岁时在实验室里的行为抑制性进行了录像观察,从而考察了在家庭自然环境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之间的关...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的方法对53名中国4岁儿童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拼图游戏中与父母的交往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在这些儿童7岁时在实验室里的行为抑制性进行了录像观察,从而考察了在家庭自然环境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以上家庭录像的两个情境中,随着年龄的变化,母亲的控制行为越多,儿童抑制倾向的发展速度越快,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儿童顺从行为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越亲密,父亲在身体上对儿童的积极情感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互动行为 儿童行为 抑制性 中国 文化环境 儿童心理学
下载PDF
4岁儿童自传式回忆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凤茹 陈会昌 +1 位作者 侯静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45,共6页
让 76名 4岁儿童 (男 2 5 ,女 5 1 )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的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经历 ,考察其自传式回忆及表述特征。结果发现 :4岁儿童初步能进行自传式回忆 ,他们平均说出的事件为 1 7个 ,平均说出的字数为 2 5个。气质... 让 76名 4岁儿童 (男 2 5 ,女 5 1 )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的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经历 ,考察其自传式回忆及表述特征。结果发现 :4岁儿童初步能进行自传式回忆 ,他们平均说出的事件为 1 7个 ,平均说出的字数为 2 5个。气质类型与自传式回忆的成绩基本无关。母亲养育方式与儿童自传式回忆的成绩之间的关系明显强于父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绩 实验员 回忆 自传 讲述 养育方式 气质类型 儿童 相关因素 母亲
下载PDF
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0
19
作者 岳永华 张光珍 +2 位作者 陈会昌 梁宗保 陈欣银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8-320,31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恋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对178名儿童进行追踪,在儿童2岁时,进行实验室观察,对录像进行编码将儿童划分为四种依恋类型;在儿童2岁、4岁和7岁时让母亲填写《儿童行为核查表》。结果发现:安全型儿童在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恋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对178名儿童进行追踪,在儿童2岁时,进行实验室观察,对录像进行编码将儿童划分为四种依恋类型;在儿童2岁、4岁和7岁时让母亲填写《儿童行为核查表》。结果发现:安全型儿童在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上都要显著低于不安全儿童;回避型儿童在外显问题行为上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矛盾型儿童在内隐问题行为上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混乱型儿童在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上得分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类型 内隐问题行为 外显问题行为
原文传递
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发展对7岁时问题行为、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0,共8页
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 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朋: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抑制性 学校适应 问题行为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