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测定反刍动物饲料NDF、ADF和木质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9
1
作者 薛红枫 孟庆翔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1-45,共5页
采用传统抽滤、ANKOM滤袋和CAU滤袋技术测定16种反刍动物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PL,高锰酸钾法)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大部分饲料的NDF、ADF和PL含量间没有差异(P>0.05),但在测定谷物性饲料NDF... 采用传统抽滤、ANKOM滤袋和CAU滤袋技术测定16种反刍动物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PL,高锰酸钾法)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大部分饲料的NDF、ADF和PL含量间没有差异(P>0.05),但在测定谷物性饲料NDF含量时,ANKOM滤袋技术测定值明显低于其他2种方法(P<0.05);在测定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时,CAU滤袋测定的NDF值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P<0.05)。3种方法测定的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0~0.996),其中2个滤袋技术测定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R2=0.992~0.996);2个滤袋技术测定值的变异系数(CV=2.20%~3.96%)均小于传统抽滤(CV=3.21%~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滤袋 NDF ADF 木质素
下载PDF
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饲料含氮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3
2
作者 郭望山 孟庆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468,共5页
以20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和2种化学标准物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各饲料样本中的含氮量,并将其中11种样本分别送往3个实验室进行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分析误差来源,以确立一种快速无污染的饲料含氮量测定方法... 以20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和2种化学标准物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各饲料样本中的含氮量,并将其中11种样本分别送往3个实验室进行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分析误差来源,以确立一种快速无污染的饲料含氮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呈显著线性相关(r=0.999 8,P<0.001),而且大部分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含氮量测定值间没有差异(P>0.05),变异系数(CV)<5%,但在测定羊草、小麦秸、玉米秸、稻草时,两种方法的测定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V<5%)。在3个不同的实验室使用凯氏法测定时,7种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种样本的CV大于5%;而使用燃烧法时,只有2种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所有样本的实验室间CV均小于5%。11种饲料样本在3个不同实验室间测定值的平均CV值表现为燃烧法明显小于(P<0.01)凯氏法。杜马斯燃烧法可以作为测定动物饲料和饲粮含氮量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含氮量 杜马斯燃烧法 凯氏定氮法
下载PDF
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期的青贮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及体外发酵评定 被引量:8
3
作者 辛杭书 赵遵阳 +1 位作者 任丽萍 孟庆翔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9-33,共5页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对3种玉米(高油玉米HOC115、普通玉米3138及青贮专用玉米)及3个籽粒成熟期(2/4乳线期(ML)、3/4 ML和4/4 ML)的秸秆青贮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籽粒成熟期的延长,HOC115和3138青贮秸秆的品...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对3种玉米(高油玉米HOC115、普通玉米3138及青贮专用玉米)及3个籽粒成熟期(2/4乳线期(ML)、3/4 ML和4/4 ML)的秸秆青贮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籽粒成熟期的延长,HOC115和3138青贮秸秆的品质及青贮发酵品质均下降,而青贮专用玉米各期的发酵品质均良好。其中HOC115的NDF和木质素含量以3/4 ML为最高(P<0.05),ADF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3138的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在成熟期上呈明显的二次曲线增加趋势(P<0.01),干物质(DM)和NDF消化率明显降低(P<0.05),而青贮专用玉米秸秆的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在成熟期上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48 h的DM消化率有明显的增加(P<0.05)。由此得出HOC115和3138玉米秸秆在2/4 ML具有较佳的青贮效果,而青贮专用玉米的最佳青贮期可延长至籽粒3/4 ML或4/4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品种 成熟期 青贮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不同生物添加剂对于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淑枝 周振明 孟庆翔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试验以3/4乳线期的平玉5号品种全株玉米(Zea mays)为原料,设置对照组、乳酸菌剂处理组和盐-酶复合物(商品名SILO GUARDⅡ)处理组。将粉碎的青贮物料装入1L玻璃瓶压实,密度为1.2kg/L左右,室温下青贮80d。结果表明:2种添加剂处理都显著地... 试验以3/4乳线期的平玉5号品种全株玉米(Zea mays)为原料,设置对照组、乳酸菌剂处理组和盐-酶复合物(商品名SILO GUARDⅡ)处理组。将粉碎的青贮物料装入1L玻璃瓶压实,密度为1.2kg/L左右,室温下青贮80d。结果表明:2种添加剂处理都显著地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P<0.05);添加剂对其他化学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盐-酶处理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乳酸菌剂处理组乙酸含量低于对照组和盐-酶复合物组;添加剂处理对于L-与D-乳酸比例无显著影响。2种添加剂都显著地提高了干物质回收率,提高幅度分别是15.39%和11.59%(P<0.001)。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剂和盐-酶处理组提高了24h玉米青贮干物质消化率(P<0.05),提高幅度分别是9.73%和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剂 盐-酶复合物 干物质回收率 干物质消化率 全株青贮玉米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组分体外发酵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薛红枫 闫贵龙 孟庆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6-933,共8页
通过体外产气曲线相减法来评价"农大108"玉米秸秆7个部位,即叶片(Leaf blade,LB)、叶鞘(Leaf sheath,LS)、茎皮(Stem bark,SB)、茎髓(Stem pith,SP)、茎节(Stem node,SN)、全株(Whole stalk,WS)和苞叶(Ear husk,EH)碳水化合... 通过体外产气曲线相减法来评价"农大108"玉米秸秆7个部位,即叶片(Leaf blade,LB)、叶鞘(Leaf sheath,LS)、茎皮(Stem bark,SB)、茎髓(Stem pith,SP)、茎节(Stem node,SN)、全株(Whole stalk,WS)和苞叶(Ear husk,EH)碳水化合物组分(A、B1、B2和NDS)体外动态发酵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之间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001)。碳水化合物组分A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茎皮>茎节>叶片>全株>叶鞘>苞叶>茎髓;碳水化合物组分B1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苞叶>叶鞘>全株>茎节>叶片>茎髓>茎皮;碳水化合物组分B2含量以茎髓最多,茎皮最少。这三个组分各部位产气量高低顺序也与其含量一致。碳水化合物组分中性洗涤可溶物(Neutral detergent soluble,NDS)含量以茎皮、茎节中含量最高,茎髓最少,但其产气量却以茎节最高,苞叶次之,茎髓最少。提示应用产气曲线相减法能够有效地评价玉米秸秆中各部位碳水化合物各组分的动态发酵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碳水化合物组分 体外发酵
下载PDF
围产期饲喂β-胡萝卜素对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文娟 孟庆翔 边四辈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5,共4页
试验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体重和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基础日粮+150 000 IU维生素A),处理Ⅰ日粮(对照日粮+300 mg-β胡萝卜素),处理Ⅱ日粮(对照日粮+600 mg-β胡萝卜素),预试期15 d,试验期120 ... 试验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体重和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基础日粮+150 000 IU维生素A),处理Ⅰ日粮(对照日粮+300 mg-β胡萝卜素),处理Ⅱ日粮(对照日粮+600 mg-β胡萝卜素),预试期15 d,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血液白细胞数量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围产期奶牛血液淋巴细胞的转化率(P<0.01)。-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浓度;在产后8-12周,处理组奶中-β胡萝卜素的浓度显著提高(P<0.005),而且奶中-β胡萝卜素的浓度随着-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β胡萝卜素的添加对产后4周内奶中的-β胡萝卜素的浓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淋巴细胞转化率 细胞分类计数 β-胡萝卜紊
下载PDF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产生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艳玲 孟庆翔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32-35,共4页
在底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水平(20%、40%、60%和80%)对活体外瘤胃发酵24h后的发酵参数和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CL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不同的NFC水平影响活体外瘤胃发酵和CLA的产生。... 在底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水平(20%、40%、60%和80%)对活体外瘤胃发酵24h后的发酵参数和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CL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不同的NFC水平影响活体外瘤胃发酵和CLA的产生。随底物NFC水平的提高,瘤胃微生物的活体外发酵程度提高;同时发酵液中CLA的浓度随底物NFC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增加(L,P<0.0001)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共轭亚油酸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 活体外瘤胃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