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利美 顾丽 +4 位作者 董文杰 王强 于桂霞 段忠卫 闫艳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4期61-64,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现状,然后阐述了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路径,包括调动学生医德医风学习主动性、完善医德医风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医德医风教育优秀师... 文章首先分析了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现状,然后阐述了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路径,包括调动学生医德医风学习主动性、完善医德医风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医德医风教育优秀师资队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院校 学生
下载PDF
疫情期间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文杰 李晓琳 +6 位作者 闫艳 贾彦彬 白慧敏 顾丽 赵利美 王强 周蕾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9-91,共3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高校延迟开学,疫情期间,学生出现学习空档期,如何让学生有效度过停课期。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号召,各地响应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各高校纷纷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教...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高校延迟开学,疫情期间,学生出现学习空档期,如何让学生有效度过停课期。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号召,各地响应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各高校纷纷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在线学习兴趣,以更好地服务于在线教学,是目前教育工作者们正在设计和思考的事情。本文初步探索疫情期间,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案。针对医学微生物实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系统的建设进行有益的补充,充分发挥虚拟平台的优势,在强化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同时又激发学生求知欲,以更好地服务于线上教学,确保疫情结束后推进传统实验教学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从而不断深入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文杰 贾彦彬 +4 位作者 吴刚 周毅 朱伟 赵洪英 贾宝福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8期611-613,共3页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环节。文章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问题,探索...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环节。文章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问题,探索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特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并优化其教学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六位一体”的病原生物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闫艳 贾彦彬 +5 位作者 李晓琳 顾丽 王强 董文杰 白慧敏 赵利美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围绕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管理机制为保障,以团队文化建设为辅助,将病原生物学教学团队打造形成六位一体模式下的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 围绕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管理机制为保障,以团队文化建设为辅助,将病原生物学教学团队打造形成六位一体模式下的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教学团队 六位一体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文杰 王素华 +4 位作者 周毅 李晓琳 朱伟 赵洪英 贾宝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84-86,共3页
2015年“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研究生不得少于33个月临床轮训的规定,使研究生课程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协调研究生课程教学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之间的有效衔... 2015年“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研究生不得少于33个月临床轮训的规定,使研究生课程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协调研究生课程教学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之间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是各医学院校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以我校2017~2019级硕士研究生满意度调查为切入点,结合本校研究生教学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并提出了优化其教学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更好地探索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旨在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
下载PDF
整联蛋白α亚基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芳 马立聪 +3 位作者 董文杰 田旭阳 党彤 贾彦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整联蛋白α亚基1 (ITG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的关联性,阐明ITGA1基因多态性在非贲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汉族人群中选取288例非贲门胃癌患者为病例组,社... 目的:探讨整联蛋白α亚基1 (ITG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的关联性,阐明ITGA1基因多态性在非贲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汉族人群中选取288例非贲门胃癌患者为病例组,社区体检281人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方法对2组研究对象ITGA1基因rs1862610、rs2432143和rs2447867位点的SNP进行基因分型,采用Haploview 4.0软件构建单体型,并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以评估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及单体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2组研究对象ITGA1基因rs1862610、rs2432143和rs2447867位点的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无关联(P>0.05);rs1862610和rs2432143位点的SNP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1),构成单体型块,与携带单体型CT者比较,携带单体型CC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升高(CC vs CT:OR=1.42,95%CI:1.02~1.99)。结论: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汉族人群中ITGA1基因多态性可能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携带SNP rs1862610-rs2432143CC单体型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联蛋白α亚基1 基因多态性 胃肿瘤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中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洁 贾彦彬 党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18-520,共3页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肠道中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ifficile)含量的变化,探讨IBS与C.difficile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收治的IBS患者3...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肠道中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ifficile)含量的变化,探讨IBS与C.difficile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收治的IBS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粪便中C.difficil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患者及各亚型患者肠道C.difficil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可能与C.difficile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人体寄生虫学混合式课程建设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利美 顾丽 +2 位作者 董文杰 王强 闫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02-106,共5页
为解决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适应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设计、成绩评价入手,加强临床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思政,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和思政相结合、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为解决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适应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设计、成绩评价入手,加强临床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思政,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和思政相结合、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过程性评价有依据,知识提升拓展有保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混合式课程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补体组分C1q的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路娟 程喆 +1 位作者 王彦海 赵利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表达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结构与补体结合功能分析。本研究以多房棘球绦虫囊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pcDNA3.3-Myc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3-Myc-EmCRT;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后,以脂... 为表达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结构与补体结合功能分析。本研究以多房棘球绦虫囊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pcDNA3.3-Myc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3-Myc-EmCRT;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后,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la细胞,运用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重组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生物学软件分析EmCRT结构与功能特点。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3-Myc-EmCRT,其在Hela细胞中可高效表达重组钙网蛋白,表达产物约为46 kDa;预测该蛋白N端含有1个18 aa的信号肽序列,与其他寄生虫CR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41%~56%,存在4个C1q潜在结合位点。本研究结果为抗包虫疫苗和新药的研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钙网蛋白 真核表达 补体C1Q
下载PDF
mTOR基因多态性rs2295080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10
作者 赵涵 陈言东 +1 位作者 党彤 贾彦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295080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法在288例非贲门胃癌患者(病例组)和281例健康者(对照者)中对rs2295080进行基因分型;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 目的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295080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法在288例非贲门胃癌患者(病例组)和281例健康者(对照者)中对rs2295080进行基因分型;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和其95%可信区间(CI),从而评估各等位基因、基因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SNP rs2295080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OR SNP rs2295080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结论 mTOR SNP rs2295080可能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非贲门胃癌 发病风险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探讨——以疟原虫为例
11
作者 赵利美 闫艳 +2 位作者 顾丽 董文杰 王强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3期59-61,共3页
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首先概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必要性,最后以疟原虫为例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课程思政理念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 职业精神
下载PDF
寄生虫钙网蛋白及其在虫体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功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利美 诸欣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1-733,共3页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一种一级结构高度保守的Ca2+结合蛋白,存在于高等生物除红细胞外的所有细胞中,属于内质网(ER)滞留蛋白家族,同时也存在于细胞表面、胞质、胞核等非ER区,具有N、P、C三个结构和功能区。CRT具有多种生物学功...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一种一级结构高度保守的Ca2+结合蛋白,存在于高等生物除红细胞外的所有细胞中,属于内质网(ER)滞留蛋白家族,同时也存在于细胞表面、胞质、胞核等非ER区,具有N、P、C三个结构和功能区。CRT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比如参与钙离子储存与信号转导、细胞凋亡与粘附、降低T细胞和NK细胞穿孔素裂解活性等。某些物种包括寄生虫CRT还能够通过与补体组分C1q结合,抑制C1q依赖的补体经典途径活化。本文综述了CRT蛋白的结构组成以及近年来其在寄生虫感染与宿主免疫过程中所发挥的潜在功能,为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策略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钙网蛋白 宿主 相互作用 综述
原文传递
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路娟 咸思奇 +5 位作者 闫艳 徐志坚 程喆 于桂霞 王彦海 赵利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4-659,共6页
目的原核表达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并对其免疫学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多房棘球绦虫囊c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pGEX-4T-2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4T-2-EmCRT;PCR、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转化至表达菌BL21(DE3),并用... 目的原核表达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并对其免疫学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多房棘球绦虫囊c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pGEX-4T-2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4T-2-EmCRT;PCR、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转化至表达菌BL21(DE3),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运用10%SDS-PAGE电泳以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rEmCRT。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4T-2-EmCRT,转化表达菌BL21后,经IPTG诱导表达及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可溶性重组蛋白rEmCRT,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 ku(含表达载体序列);通过Stains all染色,表明rEmCRT具有Ca^(2+)结合能力;免疫学特性鉴定表明rEmCRT具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结论成功表达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为包虫病诊断及其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钙网蛋白 表达和鉴定 抗原性
原文传递
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其T、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路娟 程喆 +1 位作者 王彦海 赵利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97-1403,共7页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的真核表达载体,鉴定重组EmCRT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其进行T、B细胞表位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cDNA为模板,PCR扩增...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的真核表达载体,鉴定重组EmCRT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其进行T、B细胞表位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cDNA为模板,PCR扩增EmCRT基因片段。将此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3-HA,构建重组质粒pcDNA3.3-HA-EmCRT,并将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EmCRT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利用ProtParam预测EmCRT的理化性质,SignalP 4.1 Server预测其信号肽序列,PSORT II Prediction预测其亚细胞定位,TMHMM 2.0预测其跨膜结构域,SOPMA和SWISS-MODEL预测其二、三级结构,DNAStar软件分析其亲水性、柔韧性、抗原指数以及表面可及性,并推测可能的B细胞表位;采用SYFPEUTHI的T细胞表位预测工具分别预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辅助T细胞(Th)表位。结果成功构建了EmCRT的真核表达载体,经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mCRT在Hela细胞中高效表达。EmCRT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44×10^(3),等电点为4.47,预测该蛋白含有1个信号肽序列和1个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细胞质,具有6个T、B细胞联合表位,分别为51-88 aa、112-154 aa、149-178 aa、185-198 aa、244-263 aa、280-309 aa。结论真核表达的重组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5.44×10^(3),预测含有T、B细胞表位,为高效抗多房棘球绦虫表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钙网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抗原表位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