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头市汉族人群CX3CR1基因多态性研究
1
作者 吴丽娥 贾璐 +2 位作者 郭霞 刘丹 孙洪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CX3CR1基因多态性在包头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以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CX3C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明确CX3CR1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自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0日前瞻性登记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包头市汉... 目的:探讨CX3CR1基因多态性在包头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以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CX3C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明确CX3CR1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自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0日前瞻性登记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包头市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3例(病例组)和同期门诊的汉族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CX3CR1基因T280M、V249I多态性分布。结果:对照组CX3CR1基因T280M表现为TT(95.0%)、TM(5.0%)型,V249I表现为VV(88.0%)、VI(12.0%)型,缺乏MM、II型;病例组CX3CR1基因T280M表现为TT(82.8%)、TM(16.0%)和MM(1.2%)型,V249I表现为VV(73.0%)、VI(25.2%)和II(1.8%)型,两组基因型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V等位基因在CX3CR1的基因多态性中起着主要作用。结论:包头市汉族缺血性脑卒中人群CX3CR1基因型以TT、VV型为主,健康人群缺乏MM、II型,T280M、V249I中T、V等位基因位点的突变可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市 汉族 缺血性脑卒中 CX3CR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连瑜 吴丽娥 +2 位作者 刘丹 宋瑞琦 武俊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AS治疗43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于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43例患者全部成功植入颈内动脉支...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AS治疗43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于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43例患者全部成功植入颈内动脉支架,颈内动脉管腔狭窄率由术前的(84.25±10.67)%下降至(7.81±3.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有5例发生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术后1例发生脑梗死,经治疗后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缺血性事件,随访3~12个月颈动脉彩超均未显示再狭窄。结论: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临床 观察
下载PDF
COX-2及其抑制剂在大鼠痫性发作中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佳 和姬苓 耿虹 《医学综述》 2012年第3期357-358,370,共3页
癫痫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疾病,其机制可能与脑内环氧化酶2(COX-2)的激活进而引起海马的病理变化有关。临床研究发现,痫性发作会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众多研究选择Wistar大鼠模拟颞叶癫痫模... 癫痫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疾病,其机制可能与脑内环氧化酶2(COX-2)的激活进而引起海马的病理变化有关。临床研究发现,痫性发作会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众多研究选择Wistar大鼠模拟颞叶癫痫模型来研究痫性发作的机制及其认知功能损害机制,COX-2抑制剂因其可能干预癫痫发作及预后而成为研究热点。现就COX-2及其抑制剂对癫痫发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环氧化酶2抑制剂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霞 王楠 吴丽娥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指脑小血管壁损害,血液从血管壁渗出形成含铁血黄素,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 GRE)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表现为直径2~5 mm的圆形或卵圆形低信...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指脑小血管壁损害,血液从血管壁渗出形成含铁血黄素,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 GRE)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表现为直径2~5 mm的圆形或卵圆形低信号病灶,且周围无水肿现象。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在脑实质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亚临床性脑实质损害[1]。由于其出血量少,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因此CMBs的发现和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微出血部位
原文传递
小脑出血74例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5
作者 连瑜 武俊平 +1 位作者 吴丽娥 刘丹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29-31,共3页
目的:讨论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选择和疗效分析。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包医一附院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74例,小脑半球出血<10 m L的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有脑干受压表现,血肿破入第四脑室,导致脑室系统梗阻者行侧... 目的:讨论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选择和疗效分析。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包医一附院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74例,小脑半球出血<10 m L的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有脑干受压表现,血肿破入第四脑室,导致脑室系统梗阻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小脑半球出血量≥10 m L患者,经家人同意后先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再行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小脑血肿量<10 m L者38例,其中有5例出现脑干受压和梗阻性脑积水,给予侧脑室穿刺清除术,其余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小脑出血量≥10 m L者36例,其中有4例因患者家人拒绝手术而只行内科保守治疗,均死亡外,有13例行单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9例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小脑血肿穿刺清除术。保守治疗组有效率81.0%,死亡率18.9%。手术治疗组有效率86.4%,死亡率16.2%。主要死亡原因是脑疝。结论:在临床中一定要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血肿量和对脑干及脑室引流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小脑出血预后和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微创穿刺清除术 疗效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萌 吴丽娥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选取我科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及基础药物治疗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使用丹红注射液及基... 目的: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选取我科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及基础药物治疗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使用丹红注射液及基础药物治疗组6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各用药14 d,评估用药前及用药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记录观察组用药前及用药14 d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结果并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IHS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组间用药前及用药第7 d进行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14 d时NIHS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对肝、肾功及心肌酶影响小,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缺血性脑卒中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分型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2周围血WBC计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敏 刘丹 +2 位作者 杨静 张广炜 杨玉荣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动态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周围血WBC计数与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48 h内、第7 d、第14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水平和... 目的:动态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周围血WBC计数与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48 h内、第7 d、第14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水平和周围血WBC计数,并与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MMP-2水平、周围血WBC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MMP-2水平以第7 d时增高最明显(P<0.05),周围血WBC计数在病程48 h内增高最明显(P<0.05),二者与梗死体积大小、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且二者呈直线正相关(r=0.628,P<0.05)。结论:脑梗死伴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MMP-2、WBC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成正相关。早期检测血清MMP-2、周围血WBC水平可帮助判断脑梗死病灶大小、病情轻重、估计预后,降低二者水平可能为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周围血WBC计数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的关系
8
作者 王楠 郭霞 +6 位作者 武俊平 贾璐 雍雯 刘颖 肖庆博 刘美玉 吴丽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12—2019-09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脑微出血患者55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12—2019-09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脑微出血患者55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的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EDF水平。结果2组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浓度分别为112.08±36.67、152.77±4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EDF是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的基因型(GG、GA和AA型)与等位基因(G/A)在脑微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AA型基因发生脑微出血的风险是GG型基因的6.2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微出血患者PEDF水平较正常人低,PEDF水平与脑微出血发生相关。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脑微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9
作者 张海云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80-81,共2页
目的:总结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5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的护理。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血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达到100%。术中只有1例出现了支架内血栓,其余24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目的:总结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5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的护理。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血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达到100%。术中只有1例出现了支架内血栓,其余24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经过住院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通过术前完善的检查、细致的评估及充足准备,术中与术者及麻醉师的密切配合,在术后进行细致的护理及积极治疗,能有效减少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新辉 王玉洁 +1 位作者 白璇 辛岳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符合脑梗死诊断的4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经过MRI证实为胼胝体梗死。结果胼胝体梗死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1.9%。7例CT扫描未显示胼胝体梗死,经非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另1例...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符合脑梗死诊断的4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经过MRI证实为胼胝体梗死。结果胼胝体梗死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1.9%。7例CT扫描未显示胼胝体梗死,经非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另1例经增强M刚检查显示病灶。梗死灶可仅累及胼胝体(膝部、体部或压部),也可合并额叶、枕叶和丘脑梗死。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因具体病灶部位而异。单纯胼胝体体部梗死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轻瘫、共济失调和左侧肢体失用;胼胝体膝部梗死主要表现为以对侧下肢为重的瘫痪或对侧下肢轻瘫;胼胝体压部梗死可表现为肢体瘫痪和眩晕;胼胝体腔隙性梗死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合并额叶和丘脑梗死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智能障碍、语言异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结论胼胝体梗死少见,MRI是确诊依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胼胝体梗死部位以及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梗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胼胝体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15例的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艳芳 张春阳 +7 位作者 周文静 和姬苓 梅小龙 程景丽 郝向成 张玲 王照一 杨建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05-306,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方法通过对1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分析、视频脑电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及术前评估后定位致痫灶,实施手术。术中进行脑电监测直至异常放电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方法通过对1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分析、视频脑电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及术前评估后定位致痫灶,实施手术。术中进行脑电监测直至异常放电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13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2例患者先行埋藏电极后二次手术完成。术后随访半年-2年,了解癫痫发作情况。结果按照Engel分级,Ⅰ级和Ⅱ级视为显效,Ⅲ级为好转,Ⅳ级为无效。本组显效14例(93.3%),好转1例(6.6%),无效0例。结论若选择癫痫病例得当,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