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21-三体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利军 蒋海燕 +2 位作者 滕宏琴 何海英 王晓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15例新生儿21-三体综合征临床资料,了解21-三体综合征在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早发现、早诊断及降低发病率的途径。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新生儿科住院且疑似21-三体综合征进行染色体... 目的:通过分析15例新生儿21-三体综合征临床资料,了解21-三体综合征在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早发现、早诊断及降低发病率的途径。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新生儿科住院且疑似21-三体综合征进行染色体检查的患儿50例,其中15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1-三体综合征住院新生儿发生率为1.52%,男女比例约为0.67∶1;标准型21-三体核型47,XY(X),+21 14例,占93.3%,易位型1例,核型为47,XY,del(13)(p11.2),15 pstk+,+21,占6.7%;临床表现中,内眦赘肉、眼裂小眼距宽、鼻梁低平、肌张力低及韧带松弛的发生率为100.0%,舌外伸占73.3%,通贯手占66.7%,颈短宽、颈周皮肤松弛占13.3%,耳位异常占40.0%,第5小指缺节占33.3%,先天畸形(先心病)占46.7%;15例21-三体综合征中高龄孕产妇(≥35岁)12例,占80.0%。结论:加强对高龄孕产妇进行孕前教育,开展必要的产前检查及诊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必要时做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尽力减少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21-三体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细菌学变迁及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海英 蒋海燕 +3 位作者 刘利军 杜风华 李艳辉 赵常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中554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院内感染率8.7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肺...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中554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院内感染率8.7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呼吸系统感染占37.73%,血液系统占37.53%。阳性标本中,血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36.47%,痰液占32.67%。前三年院内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后三年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最多。出生胎龄<37周(OR=2.29,95%CI:1.89~2.77)、出生体质量<1500g(OR=37.91,95%CI:29.85~48.16)、机械通气(OR=23.16,95%CI:5.72~71.31)、男性(OR=1.24,95%CI:1.03~1.49)、留置尿管(OR=3.73,95%CI:1.94~19.36)为N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及血行感染多见,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械通气、男性、留置尿管是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细菌变迁 易感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围手术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利军 陈坤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63-165,共3页
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IABP)技术在我国新生儿围手术期的应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和推广,IABP做为血压监测的金指标,为新生儿围手术期提供直接、准确、连续性动脉血压数据... 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IABP)技术在我国新生儿围手术期的应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和推广,IABP做为血压监测的金指标,为新生儿围手术期提供直接、准确、连续性动脉血压数据,可及时、精确地发现并处置病情。我国人口基数大,2013年全年出生人口1 640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动脉血压 围手术期 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 金指标 人口基数大 无创血压 柯氏音法 重症监护 手术应激反应
下载PDF
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欣 何海英 +1 位作者 刘利军 吴海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8期100-103,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9... 目的系统评价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9月1日的文献,收集关于米力农治疗新生儿PPHN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920例新生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米力农能提高治疗有效率(91.7%vs.73.1%;OR=1.25,95%CI:1.15~1.36,P<0.00001),减少机械通气时间(MD=-23.65,95%CI:-35.09~-12.21,P<0.001),升高血氧饱和度(MD=11.30,95%CI:3.86~18.74,P=0.003)和氧分压(MD=9.40,95%CI:2.33~16.46,P=0.009),降低肺动脉收缩压(MD=-10.35,95%CI:-13.24~-7.47,P<0.00001),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米力农可以提高新生儿PPHN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升高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以及降低肺动脉收缩压,但由于现有研究随访时间有限,米力农治疗新生儿PPHN的安全性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疗效 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新生儿脑损伤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海龙 刘利军 陈少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1期155-157,共3页
新生儿脑损伤(NBI)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可以引起早期死亡,继发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具有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在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检查中,特别是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及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等... 新生儿脑损伤(NBI)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可以引起早期死亡,继发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具有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在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检查中,特别是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及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准确诊断及预后判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对磁共振成像常规技术及新技术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损伤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患儿脉搏灌注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坤 刘利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脉搏灌注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10月所在包钢三医院所出生的足月窒息新生儿96例(窒息组),并将其分为休克组及非休克组,并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给予患儿相应的窒息复苏及抗休克治疗;随机选取同一时...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脉搏灌注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10月所在包钢三医院所出生的足月窒息新生儿96例(窒息组),并将其分为休克组及非休克组,并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给予患儿相应的窒息复苏及抗休克治疗;随机选取同一时期分娩的足月新生儿9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生后按时开奶,按需哺乳。分别记录所有纳入研究患儿出生后、24 h、72 h的脉搏灌注指数数值。结果窒息组患儿出生时的PI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休克组患儿出生时及在给予治疗24 h后PI值明显低于非休克组,在给予患儿综合治疗72 h后休克组与非休克组两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克组经综合治疗24 h后,PI值与出生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休克组经治疗72 h后PI值较其出生时明显升高;非休克组患儿经过综合治疗24 h和72 h后,其PI值与出生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窒息患儿的脉搏灌注指数的变化可以反应患儿的窒息及休克情况,脉搏灌注指数的恢复提示患儿病情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灌注指数 PI 新生儿 窒息 休克
下载PDF
双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樊雨薇 张伊佳 +23 位作者 温和梅 晏红 沈蔚 丁月琴 龙运峰 张志钢 李桂芳 姜泓 饶红萍 邱建武 魏贤 张亚昱 曾纪斌 赵常亮 许伟鹏 王凡 员丽 杨秀芳 李薇 林霓阳 陈倩 夏昌顺 钟鑫琪 崔其亮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618,共8页
目的 分析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全国22家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根... 目的 分析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全国22家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根据双胎儿患病情况分为三组:两胎均为BPD组、仅一胎为BPD组、两胎均非BPD组,分析双胎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并对仅一胎为BPD组患儿进一步分析,组内配对分析双胎早产儿发生BPD的产后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胎龄<34周的双胎儿共904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两胎均非BPD组相比,双胎出生体重差异>25%是双胎中仅一胎患BPD的危险因素(OR=3.370,95%CI:1.500~7.568,P<0.05),胎龄大是双胎均患BPD的保护因素(P<0.05)。对双胎中仅一胎为BPD组进行组内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小于胎龄儿是双胎内个体发生BPD的危险因素(OR=5.017,95%CI:1.040~24.190,P<0.05)。结论 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不仅与胎龄相关,也与双胎出生体重差异、小于胎龄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多中心研究 双胎儿 早产儿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中心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嘉琪 梅花 +6 位作者 王晓丽 何海英 白晓婷 谢华 佟丽 张晓梅 李婷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5-293,共9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部分地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NARDS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方法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内蒙古地区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 目的探讨内蒙古部分地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NARDS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方法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内蒙古地区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共收治355例符合"蒙特勒标准"的NARDS患儿,排除资料不全者36例,余319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氧指数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133)、中度组(n=133)及重度组(n=53),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组基本情况、起病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ARDS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期间NARDS患儿占NICU患儿的1.6%(355/22071),病死率为12.5%(40/319)。319例NARDS患儿中,45.5%(145/319)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原发疾病,原发疾病主要为败血症(153例,48.0%)、窒息(123例,38.6%)、肺炎(90例,28.2%)、肺出血(50例,15.7%)、胎粪吸入综合征(39例,12.2%)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例,2.8%)。主要的合并症包括低白蛋白血症(110例,34.5%)、黄疸(95例,29.8%)、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69例,21.6%)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生后5 min Apgar评分≤7分(OR=4.416,95%CI:1.591~12.258)、孕母分娩前7天发生感染性疾病(OR=22.362,95%CI:4.941~101.202)、病原学检查阳性(OR=20.616,95%CI:4.049~104.955)、使用有创通气(OR=59.807,95%CI:9.821~364.230)、常频机械通气失败后转为高频振荡通气(OR=3.640,95%CI:1.178~11.242)、使用2剂及2剂以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OR=3.136,95%CI:1.265~7.774)和合并肺出血(OR=11.804,95%CI:1.045~133.304)是增加NARDS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而辅助通气时长(OR=0.994,95%CI:0.906~0.985)是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内蒙古部分地区NARDS病死率较高,原发疾病主要为败血症、窒息和肺炎等。临床需重视NARDS的高危因素,以期降低NARDS患儿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急性病 回顾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预测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欣 刘利军 +2 位作者 蒋海燕 赵常亮 何海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785,共8页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NE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752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包括2015~2020年极早产儿(建模集)654例和2021年...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NE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752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包括2015~2020年极早产儿(建模集)654例和2021年极早产儿98例(验证集)。建模集根据有无发生NEC分为NEC组(n=77)和非NEC组(n=57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极早产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利用验证集的数据对列线图模型加以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败血症、休克、低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及配方奶喂养为极早产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集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3(95%CI:0.715~0.952),验证集ROC曲线的AUC值为0.826(95%CI:0.797~0.86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判别能力。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在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好。结论新生儿窒息、败血症、休克、低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及配方奶喂养是极早产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早期评估极早产儿NEC的发生提供定量、简便、直观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极早产儿
下载PDF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海燕 刘利军 +1 位作者 何海英 刘东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研究WMD早期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早产儿病例,生后24、72、120 h采静脉血,应用化学发...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研究WMD早期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早产儿病例,生后24、72、120 h采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与NSE,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K-BB。据颅脑超声检查分为WMD组(18例)及无WMD作为对照组(53例)。结果早产儿中WMD发生率为25.35%。WMD组惊厥、呼吸暂停、肌张力改变所占比例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WMD组生后24、72、120 h S100B蛋白含量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WMD组生后24 h NSE含量高于无WMD组(P<0.01),72、120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MD组生后24、72、120 h CK-BB含量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结论 WMD早产儿S100B蛋白、NSE及CK-BB在生后24 h内均升高,S100B蛋白与CK-BB升高持续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早产儿
下载PDF
极早和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琦 蒋海燕 +1 位作者 何海英 刘利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索影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早和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为防治不同程度的B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诊断为BPD的胎龄<... 目的探索影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早和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为防治不同程度的B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诊断为BPD的胎龄<32周129例极早和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Ⅰ度BPD组(33例)、Ⅱ度BPD组(55例)、Ⅲ度BPD组(41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孕母情况、患儿出生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措施,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极早和超早产儿BP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患儿出生体质量、肺出血、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吸氧浓度>40%、输血次数≥3次、是否高频有创机械通气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肺出血(OR=9.207,95%CI:0.151~4.289)、有创机械通气时间(OR=1.110,95%CI:0.021~0.188)是极早和超早产儿BP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早和超早产儿发生BPD的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肺出血、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极早和超早产儿BP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预防肺出血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降低BPD严重程度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严重程度 极早产儿 超早产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松软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利军 蒋海燕 何海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49-151,共3页
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congenital hypotonic syndrome)是一组症候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异常而引起肌张力减低的各种疾病。这类患儿又称松软儿(floppy baby),具体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hypotonia)、腱反射减弱或消... 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congenital hypotonic syndrome)是一组症候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异常而引起肌张力减低的各种疾病。这类患儿又称松软儿(floppy baby),具体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hypotonia)、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由于该类疾病病因复杂多样,容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儿科医生高度重视。现就松软儿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张力低下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病因 儿科医生 综合征 先天性
下载PDF
新生儿出血症患儿PIVKA-Ⅱ、APTT、PT及FIB在维生素K_1治疗前后变化的研究
13
作者 刘利军 蒋海燕 +4 位作者 何海英 杜风华 孙秀丽 于晓萍 张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9-40,共2页
新生儿出血症(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由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X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故又称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1]。新生儿出血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注射部位出血不止、脐残端渗血、皮肤黏... 新生儿出血症(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由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X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故又称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1]。新生儿出血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注射部位出血不止、脐残端渗血、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常并发于其他疾病而容易被忽视。该研究拟通过对出血症患儿PIVKA-Ⅱ、APTT、PT及FIB的分析,比较维生素K1治疗前后以上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可提高新生儿出血症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出血症 PIVKA-Ⅱ 维生素K1 APTT 治疗前后 FIB 患儿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原文传递
乳铁蛋白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晚发败血症的Meta分析
14
作者 刘欣 何海英 +1 位作者 刘利军 蒋海燕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7期273-274,共2页
目的:系统评价乳铁蛋白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或)晚发败血症(LO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乳铁蛋白预防NEC和(或)LO... 目的:系统评价乳铁蛋白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或)晚发败血症(LO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乳铁蛋白预防NEC和(或)LO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起至2020年12月31日。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LO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59,95%CI:0.45~0.76,P<0.0001);试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短于对照组(MD=-1.93,95%CI:-2.44~-1.42,P<0.00001)。NEC的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铁蛋白预防性使用能够降低LOS的发生和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对NEC的发生、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没有明显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晚发败血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包头地区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高宇君 王蔷 +1 位作者 陈艺丹 何海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9-12,50,共5页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北纬40o)早产儿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儿常见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于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新生儿科出生后48 h内入院且生...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北纬40o)早产儿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儿常见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于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新生儿科出生后48 h内入院且生命体征平稳的2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出生后14d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性别、胎龄、出生季节以及双胎与否对早产儿血清25(OH)D的影响。结果:早产儿25(OH)D平均水平为35.75(24.59,48.15)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32.38%、44.29%和23.33%,其中早产儿25(OH)D水平与其出生的季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338,P<0.001),其中冬季出生的早产儿25(OH)D水平低于夏季及秋季(P<0.05),秋季出生的早产儿25(OH)D水平高于春季(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儿出生季节之间的差异是维生素D水平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以秋季为著(P<0.01)。根据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新生儿代谢性骨病(Z=2.986,P=0.00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Z=2.898,P=0.004)及新生儿感染(Z=2.916,P=0.004)的发生与25(OH)D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包头地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发生率较高,冬季出生的早产儿25(OH)D水平明显较低。胎龄是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与25(OH)D水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地区 早产儿 维生素D水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莎 许静 +12 位作者 石然然 王小康 孙毛毛 李士娜 高玲玲 李媛媛 温慧敏 赵常亮 李帅 季娟 杨翠红 于永慧 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多中心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SNN),收集并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37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SNN),收集并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37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 g、出生胎龄24~<37周的5818例VLBWI的临床资料。VLBWI出生后7~10 d首次筛查甲状腺功能,随后每周动态检测至出生后第4周,并于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前复测,共4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CH,分为CH组和非CH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5818例VLBWI中男2982例(51.3%),出生胎龄30(29,31)周,CH的发生率为5.5%(319例)。在CH组中,仅121例(37.9%)在首次筛查时被检出。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Ⅲ期及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增加均相关[OR=1.31(1.04~1.64)、1.74(1.11~2.75),均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与EUGR、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4级脑室内出血、Ⅱ期及以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期及以上ROP发生率均无相关性[OR=1.04(0.81~1.33)、0.79(0.54~1.15)、1.15(0.58~2.26)、1.43(0.81~2.53)、1.12(0.70~1.80),均P>0.05]。结论VLBWI出生4周内动态检测甲状腺功能可及时诊断CH,积极替代治疗后CH与其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生 极低出生体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预后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肺血管扩张药物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白晓婷 梅花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58-362,共5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极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疾病。部分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常合并肺动脉高压,以肺泡弥散性损害、肺血管重构异常为特征,继而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而发生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发育。肺血管扩张药物可通过一...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极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疾病。部分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常合并肺动脉高压,以肺泡弥散性损害、肺血管重构异常为特征,继而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而发生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发育。肺血管扩张药物可通过一氧化氮途径、内皮素途径及前列腺素途径降低肺动脉压力。本文就肺血管扩张药物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扩张药物 肺动脉高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原文传递
脐静脉置管在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海燕 何海英 +5 位作者 刘利军 李艳辉 张萍 赵常亮 杜风华 于晓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3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我院NICU收治的体重<1500 g的早产儿302例,根据输液治疗途径不同,分为研究组(脐静脉置管组)200例和对照组(外周静脉留置针...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3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我院NICU收治的体重<1500 g的早产儿302例,根据输液治疗途径不同,分为研究组(脐静脉置管组)200例和对照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组)102例。比较两组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导管合并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VC合并症中腹胀发生率最高,导管感染菌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占比例最高。结论 UVC可解决超未成熟儿、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困难、反复穿刺、静脉营养用药等问题,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疾病康复,但行UVC同时导管感染问题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 超未成熟儿 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 全静脉营养
原文传递
脂肪干细胞生物活性分泌物防治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一翀 刘卫鹏 +12 位作者 王凤 王倩 汪兆艳 杨印祥 杨巧芝 张茜 刘芳 刘利军 吕红艳 唐仕芳 张家洁 温志杰 栾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503-1507,共5页
目的探索脂肪干细胞生物活性分泌物(ASCBS)鞘内注射防治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按统一标准在多个医疗中心分3个胎龄组募集63例WMI早产儿,A组:胎龄24~28^+6周,21例;B组:胎龄29~32^+6周,20例;C组:胎... 目的探索脂肪干细胞生物活性分泌物(ASCBS)鞘内注射防治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按统一标准在多个医疗中心分3个胎龄组募集63例WMI早产儿,A组:胎龄24~28^+6周,21例;B组:胎龄29~32^+6周,20例;C组:胎龄33~36^+6周,22例。各胎龄组以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连续3 d每天1次腰椎穿刺并鞘内注射ASCBS。于矫正胎龄足月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于矫正月龄6个月通过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DMS-2)进行神经发育评估,比较2组间早产儿存活率、NBNA评分、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及PDMS-2发育商。结果63例中包括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所有病例中只有治疗组1例失访。治疗组未发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所有胎龄组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存活率及早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A组的纠正6月龄的粗大运动发育商及总运动发育商高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粗大运动发育商:治疗A组98.330±6.282、对照A组90.330±3.777,P=0.040;总运动发育商:治疗A组97.330±4.803、对照A组91.000±4.472,P=0.023),其余结果未发现组间差异。结论ASCBS治疗早产儿WMI具有较好安全性,并能促进24~28周出生胎龄早产儿的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婴儿 早产 脑白质损伤 脂肪干细胞生物活性分泌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