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4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仪器测试平台研究生助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娜 徐丽 +2 位作者 沈素丹 浦群 单国荣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1年第15期38-40,共3页
从研究生助管的现状、研究生助管在大型仪器测试平台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模式展开,让测试平台不但为师生提供科研技术支撑,同时也转化为学生创新实践的育人平台,为研究生助管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崭新的土壤。大型仪器测试平台引入研究... 从研究生助管的现状、研究生助管在大型仪器测试平台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模式展开,让测试平台不但为师生提供科研技术支撑,同时也转化为学生创新实践的育人平台,为研究生助管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崭新的土壤。大型仪器测试平台引入研究生助管的模式,对各大高校大型仪器测试平台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 测试平台 研究生 助管
下载PDF
以评估为契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30
2
作者 于燕梅 朴香兰 骆广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论述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契机,以评估标准为指南,结合我实验室的具体问题和特点,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采用集中性、计划性、开放性及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使之成为严格规范、整洁舒适、布局合理、和谐开放的实验室... 论述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契机,以评估标准为指南,结合我实验室的具体问题和特点,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采用集中性、计划性、开放性及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使之成为严格规范、整洁舒适、布局合理、和谐开放的实验室,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科研、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建设和管理 评估
下载PDF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型实验的改革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雪萍 朱耕宇 +1 位作者 浦群 杜旭英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主,且专业实验之间相对独立等现状,就高分子方向综合型实验的改革提出了目标及实施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高分子方向 综合型实验
下载PDF
我们的化学工程:关于目标尺度微细化的讨论 被引量:7
4
作者 袁渭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探讨了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认为目标尺度不断微细化是化学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微结构调控是产品工程的核心内容,而多尺度方法则是联系性能-结构-过程关系的重要途径。说明产品工程是对工业而言的,而多尺度方法则具有学科的内涵,... 探讨了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认为目标尺度不断微细化是化学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微结构调控是产品工程的核心内容,而多尺度方法则是联系性能-结构-过程关系的重要途径。说明产品工程是对工业而言的,而多尺度方法则具有学科的内涵,实际上二者之间有相互贯穿相互统一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目标尺度 微细化 多尺度方法 性能-结构-制备关系
下载PDF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墨源 巴特尔 柏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92-4604,共13页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此类界面材料与特定流体之间存在极致的相互作用,如完全浸润、完全不浸润及可调性浸润等,使其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都发挥出特殊的功能。通过学习自然界具有特殊结构与...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此类界面材料与特定流体之间存在极致的相互作用,如完全浸润、完全不浸润及可调性浸润等,使其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都发挥出特殊的功能。通过学习自然界具有特殊结构与化学组成的生命体,研究人员可以构筑多种对流体具有排斥、吸引、疏导等作用的特殊浸润界面材料,从而优化目前科研及生产中的流体操控过程。"三传一反"中存在大量的固/液/气多相作用过程,这为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所,同时也对此类材料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介绍了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在传统化工相关领域的几类应用,包括冷凝换热、多相分离体系、设备防腐防污,非均相催化,以及定向流体传质等方向,并总结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在化工过程中应用的挑战与机遇,对此类界面材料在化工过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特殊浸润性界面 传热 分离 防腐蚀 传质
下载PDF
微通道内液液非均相传质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6
作者 张鑫源 何呈祥 +3 位作者 李亚婷 朱春英 马友光 付涛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4-503,共20页
微通道内液液非均相体系传质行为的研究对明确传质机理,进一步提高传质效率,促进微通道装置在连续流动化学合成、生物医学和溶剂萃取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十分重要。介绍了用于微通道内传质研究的指标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归纳了微通道... 微通道内液液非均相体系传质行为的研究对明确传质机理,进一步提高传质效率,促进微通道装置在连续流动化学合成、生物医学和溶剂萃取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十分重要。介绍了用于微通道内传质研究的指标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归纳了微通道内液液体系传质研究的技术方法及其相关原理,包括探究两相流动行为、相内传质和相间传质的模拟方法,评价微通道装置整体传质性能的离线实验方法与实时检测微通道内流体速度场和浓度场的在线实验方法,并对未来用于微通道内液液体系传质研究的模拟和实验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多相流 传递 模拟原理 实验方法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的结构控制及其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王俊博 孙刚伟 +3 位作者 张永正 沈春银 王艳莉 詹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为原料,石蜡为造孔剂,采用悬浮聚合及后续热处理制得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对其孔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石蜡造孔剂时,所制聚...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为原料,石蜡为造孔剂,采用悬浮聚合及后续热处理制得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对其孔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石蜡造孔剂时,所制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PCS-30%)的比表面积高达2589 m^(2)/g,其中微孔表面积为2328 m^(2)/g;在Et4NBF4-PC电解液体系下,将该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制备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在0.1 A/g的电流密度条件下,电容器的比电容为106.4 F/g,相应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22.1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乙烯树脂基碳微球 悬浮聚合 造孔剂 交联剂
下载PDF
煤基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郭日凯 霍雨 +2 位作者 乔文明 余子舰 张寅旭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0,共8页
以无烟煤为前驱体,研究了煤化程度、灰分、石墨化温度等对无烟煤石墨化的影响机制以及煤基石墨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煤化程度高的无烟煤有利于煤基石墨的微晶生长,在相同温度下能够达到更高的石墨化程度... 以无烟煤为前驱体,研究了煤化程度、灰分、石墨化温度等对无烟煤石墨化的影响机制以及煤基石墨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煤化程度高的无烟煤有利于煤基石墨的微晶生长,在相同温度下能够达到更高的石墨化程度。太西煤在2400℃石墨化后,石墨化度为80.3%,而晋城煤石墨化度仅为74.5%。无烟煤中的灰分有催化石墨化作用,未脱灰样品在低温下石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同时灰分的存在会影响煤基石墨的片层结构,使石墨片层存在褶皱,导致煤基石墨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下降。煤基石墨的石墨化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石墨片层结构逐渐发展,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升。脱灰太西煤经2800℃石墨化处理后所得煤基石墨在0.2 C的首次放电容量达370.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石墨 无烟煤 石墨化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生物质气化生产α-烯烃工艺公用工程的生命周期评价及多目标优化
9
作者 奚传栋 杨子旭 +1 位作者 曹晨熙 韩一帆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公用工程优化在节能减排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提升生物质气化生产α-烯烃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以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目标,构建了生命周期公用工程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分别选择煤、... 公用工程优化在节能减排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提升生物质气化生产α-烯烃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以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目标,构建了生命周期公用工程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分别选择煤、天然气和不凝气作为系统燃料,同时引入脱硫脱硝过程以满足SO_(2)和NO_(x)的排放标准。对比了优化前后工艺全流程的生命周期评价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成本优先的情况下,选择煤和不凝气作为系统燃料能够获得较优的解决方案,其经济成本为115.56 CNY/h。在环境优先的情况下,选择天然气和不凝气作为系统燃料更具优势,其环境影响评价为3.92×10^(-12)h^(-1)。经过多目标优化(优化方案2B),工艺全流程的全球变暖潜力降低了24.54%,酸化潜力降低了30.55%,富营养化降低了4.20%,颗粒物降低了71.03%,其他环境影响类别评价亦有所改善。这验证了本文优化方法在促进α-烯烃生产工艺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生物质气化 α-烯烃生产工艺 公用工程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焦炉烟道气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从实验室到工业实验 被引量:14
10
作者 汤志刚 贺志敏 +8 位作者 Ebrahim 郭栋 赵志军 邢潇 温燕明 王登富 姜爱国 康春清 刘敬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6-508,共13页
针对目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偏高的不足,提出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充分利用焦化自产浓氨水作为脱硫脱硝剂,利用焦化自有硫铵工序作为脱硫脱硝产品的资源化平台,将脱硫脱硝工艺有机"镶嵌"入焦化主... 针对目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偏高的不足,提出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充分利用焦化自产浓氨水作为脱硫脱硝剂,利用焦化自有硫铵工序作为脱硫脱硝产品的资源化平台,将脱硫脱硝工艺有机"镶嵌"入焦化主工艺。实验研究了臭氧用量、氨水浓度、温度等对脱硫脱硝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优化了浓氨水用量、循环喷淋量等工业脱硫脱硝塔的关键参数,最终设计了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业实验流程,并选择自分布式多降液管斜孔塔板作为一体化脱硫脱硝塔的内件。结合工艺设计、设备设计,最终建成处理10×104m^3·h^(-1)的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业实验装置,脱硫脱硝后烟道气SO_2和NO可分别降至10 mg·m^(-3)和150mg·m^(-3)以下,完全满足GB 16171—2012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脱硫 脱硝 双氨法 臭氧 资源化 工业实验
下载PDF
化学产品工程再认识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兴贵 李伯耿 +2 位作者 袁希钢 骆广生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97-4504,共8页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化学产品工程仍隶属过程工程,是面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结构可控、定向、高效制备的过程工程。通过与传统的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过程开发和放大的化学工程研究类比,提出了化学产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并讨论了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推动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工程 化学工程 学科范式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
下载PDF
“双一流”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莉 于燕梅 +1 位作者 刘林强 韦革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8-284,共7页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工作被国家相关部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内涵以及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特性;以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工作被国家相关部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内涵以及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特性;以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和安全文化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现代事故致因理论"2-4"模型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构建出了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策略图,针对性地从下到上进行个人行为干预和控制,同时从上到下在组织层面进行协调,从而达到对高校科研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风险进行防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实验室 “2-4”安全模型 安全风险防控管理
下载PDF
师生共同管理实验室安全卫生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靖宇 于燕梅 王玉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4-307,共4页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规模大、工作难度高的问题,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师生协作共同管理实验室安全卫生的运行模式。本文从实验室的管理框架、科学管理制度及师生协作的管理实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规模大、工作难度高的问题,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师生协作共同管理实验室安全卫生的运行模式。本文从实验室的管理框架、科学管理制度及师生协作的管理实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水平,探索了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种管理理念使实验室高效运行,不仅创造了清洁有序的实验环境,还提高了学生的安全卫生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今后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实验室管理 师生共建 安全卫生
下载PDF
产品工程学——化学反应工程的新拓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伯耿 罗英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7-340,共4页
分析了当今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正由生产规模的大型化向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多样化转变。指出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研究目标应从追求时空效率和物能利用的最大化向以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可控化方向拓展。阐述了化学产品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结构与... 分析了当今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正由生产规模的大型化向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多样化转变。指出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研究目标应从追求时空效率和物能利用的最大化向以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可控化方向拓展。阐述了化学产品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结构与性能关系、结构的制造与表征,提出化学产品各层次形态结构的形成与稳定应成为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另一条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产品工程 结构与性能关系 多层次结构
下载PDF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课题组中的应用
15
作者 郑娜 徐丽 +2 位作者 浦群 胡激江 顾雪萍 《实验室科学》 2020年第1期145-147,共3页
高校科研课题组是从事科学研究、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的基本单位,科研课题组的信息积累与管理保障了科研课题组的延续性发展。针对高校科研课题组管理现状,分别从科研课题组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内容、特点着手,构建了高校科研课题组... 高校科研课题组是从事科学研究、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的基本单位,科研课题组的信息积累与管理保障了科研课题组的延续性发展。针对高校科研课题组管理现状,分别从科研课题组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内容、特点着手,构建了高校科研课题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合理、高效、综合管理科研课题组;实现了培养学生的完整生命周期;实现了科研课题组的动态管理;形成了科研课题组的数据字典,为我国高校科研课题组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 科研课题组 动态化 数据字典
下载PDF
精细化学品工程
16
作者 袁渭康 周兴贵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6年第10期3-3,共1页
关键词 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工品 生产技术 市场竞争 化学工业 研究开发 国际化
下载PDF
实验技术队伍先进技术集群建设
17
作者 郑娜 吴哲敏 +3 位作者 徐丽 房尔园 贺静 沈素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254,共4页
实验技术队伍作为高校学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加快推进高水平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该文详述了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先进技术集群建设案例,先进技术集群建设突破了传统实验技术队伍的组织边界,是贯彻新... 实验技术队伍作为高校学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加快推进高水平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该文详述了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先进技术集群建设案例,先进技术集群建设突破了传统实验技术队伍的组织边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创造了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专业能力提升的良好学术生态圈,为实验技术队伍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提供平台,为建设世界一流实验技术体系提供技术保障和引领,以期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实验技术队伍 先进技术集群 专业能力
下载PDF
石油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曙民 刘天波 +2 位作者 赵雷 冯震恒 王际童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1-16,31,共7页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人造石墨是重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油焦的热膨胀系数低,空隙度低,灰分、硫、金属元素含量低,导电率高,易石墨化。此次研究选择3种普通石油焦,并通过石墨化制备人造石墨。对3种石油焦原样...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人造石墨是重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油焦的热膨胀系数低,空隙度低,灰分、硫、金属元素含量低,导电率高,易石墨化。此次研究选择3种普通石油焦,并通过石墨化制备人造石墨。对3种石油焦原样和石墨化样品进行分析表征,比较其各种性能,研究石油焦石墨化后的变化,并通过电化学分析验证石油焦石墨化后其性能是否达到商用锂电池负极材料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2750℃石墨化处理后,相较于原石油焦样品,3种石墨化样品结构重排,拥有更明显的规整层状结构;含碳量提升,其他例如氢、氧等杂元素和金属元素含量下降;均显现出较低的电极电位和稳定的充放电平台,首次库伦效率分别为85.00%、78.20%、82.96%。经过150次循环后,比容量分别保持在273.00、259.00、226.20 mAh/g,库伦效率接近100%,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在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石墨化程度 首次库伦效率 比容量
下载PDF
电化学法处理香料工业氯化钠有机废盐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健康 胡硕真 +2 位作者 钮东方 吴建平 张新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为了实现氯化钠有机废盐的资源化利用,以某香料企业的氯化钠有机废盐为研究对象,在单室电化学氧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资源化处理氯化钠废盐的一膜两室电解工艺,在降解废盐有机物的同时获取氢氧化钠。在单室电解槽中探究了废盐中有机物... 为了实现氯化钠有机废盐的资源化利用,以某香料企业的氯化钠有机废盐为研究对象,在单室电化学氧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资源化处理氯化钠废盐的一膜两室电解工艺,在降解废盐有机物的同时获取氢氧化钠。在单室电解槽中探究了废盐中有机物的电化学氧化降解条件和降解途径,研究表明,在电流密度为600 A/m^(2)、反应温度为35℃、初始pH为6的最佳电解条件下,电解8 h后废盐模拟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92.3%,色度去除率为100%,电流效率为32.3%。有机物降解的主要途径为电极产生的活性氯和羟基自由基对有机物的间接氧化。通过调节阳极液pH和进料方式,在相同电解条件下电解8 h,一膜两室工艺阳极COD去除率可达87.2%,阴极氢氧化钠总产量可达11.33 g。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可为氯化钠有机废盐的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氯化钠有机废盐 有机物降解途径 资源化
下载PDF
电化学脱盐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20
作者 齐元帅 彭文朝 +2 位作者 李阳 张凤宝 范晓彬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9,共19页
电化学脱盐技术通过可逆的电化学过程实现离子固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能水处理技术。有关脱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离子传输和去除特性,进而为材料和电池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根据电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将电化学脱盐机理分为电吸... 电化学脱盐技术通过可逆的电化学过程实现离子固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能水处理技术。有关脱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离子传输和去除特性,进而为材料和电池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根据电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将电化学脱盐机理分为电吸附机理与电荷转移机理两大类,后者包括氧化还原活性导电聚合物、离子插入(或插层)反应、转化反应以及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先进表征技术(包括原位X射线技术、原位波谱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和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有限元分析)在机理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脱盐 机理 吸附 电荷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