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丝网印刷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
1
作者 杨美清 王路 +2 位作者 卢浩滋 杨耀成 刘松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7,共16页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中,光活性纳米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可用作光电转换平台,还可用作生物识别元件的装载平台。然而,单纯的光活性材料通常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固有的毒性、宽带隙、高的电子空穴对重组率等,因此,通过各种设计策略来改善光活性材料的光电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获得高灵敏度的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通常还需要将高性能光电极与各种信号放大策略相结合。鉴于此,我们在本文中首次对用于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光活性材料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将其归为四大类:金属氧化物、金属硫族化合物、碳纳米材料和铋基纳米材料。同时,我们重点关注了光活性材料的设计策略,例如形态调控、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丝网印刷PEC免疫传感器和丝网印刷PEC适体传感器介绍了一些信号放大策略,如酶标记放大(ELA)策略、聚合酶链反应(PCR)策略、滚环扩增(RCA)策略和杂交链式反应(HCR)策略。最后,我们还讨论了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全面了解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并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分析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光活性材料 信号放大技术
下载PDF
植物激素吲哚乙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春香 李劲 +2 位作者 萧浪涛 沈国励 俞汝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本文提出了以绿豆芽叶片组织 -二茂铁修饰的碳糊电极 ( LFMCE)作为植物激素吲哚乙酸传感器的研制 ,探讨了影响电极性能的因素 ,初步研究了吲哚乙酸氧化酶处于最优活性的基本条件。实验表明 ,此电极在 Na H2 PO4 - Na2 HPO4 ( p H 5 .8)... 本文提出了以绿豆芽叶片组织 -二茂铁修饰的碳糊电极 ( LFMCE)作为植物激素吲哚乙酸传感器的研制 ,探讨了影响电极性能的因素 ,初步研究了吲哚乙酸氧化酶处于最优活性的基本条件。实验表明 ,此电极在 Na H2 PO4 - Na2 HPO4 ( p H 5 .8)缓冲溶液中对植物生长素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氧化峰电位约在 0 .42 V左右。用循环伏安法测得的氧化峰电流变化值与吲哚乙酸浓度在 8~ 1 60μg/ 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 4.2μg/ m L ,相关系数为 0 .9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吲哚乙酸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绿豆芽叶片组织 二茂铁 电极性能 修饰电极 植物生长调节剂 检测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青 刘卫 +3 位作者 羊小海 王柯敏 刘沛 何磊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45-1850,共6页
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先将富含T碱基的DNA1和DNA2探针分别修饰在金电极和纳米金颗粒(AuNPs)上,再加入Hg2+,通过形成T-Hg2+-T结构使AuNPs结合到金电极表面.当加入GSH(或Cys)后,GSH(... 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先将富含T碱基的DNA1和DNA2探针分别修饰在金电极和纳米金颗粒(AuNPs)上,再加入Hg2+,通过形成T-Hg2+-T结构使AuNPs结合到金电极表面.当加入GSH(或Cys)后,GSH(或Cys)可以竞争结合T-Hg2+-T结构中的Hg2+,使AuNPs离开电极表面.由于AuNPs上修饰的DNA探针能够静电吸附大量电活性物质六氨合钌(RuHex),因此该过程可引起计时电量信号的显著变化,据此实现了GSH(或Cys)的高灵敏检测.该传感器的检出限达10 pmol/L,比荧光法或比色法降低了2~3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金颗粒 DNA 谷胱甘肽 半胱氨酸
下载PDF
基于掺杂碳纳米管的复合体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渠凤丽 史爱武 +2 位作者 阳明辉 沈国励 俞汝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制备了含有铂纳米颗粒(NSPt)的壳聚糖(CHIT)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溶胶-凝胶溶液,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于制备的CHIT和TEOS溶胶-凝胶混合物体系,并用高倍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NSPt-CHIT表面和MWCNT... 制备了含有铂纳米颗粒(NSPt)的壳聚糖(CHIT)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溶胶-凝胶溶液,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于制备的CHIT和TEOS溶胶-凝胶混合物体系,并用高倍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NSPt-CHIT表面和MWCNTs进行了表征。此种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对过氧化氢有灵敏的电化学响应。通过在此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制备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在0.05~8mmol/L范围有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6,检出限(S/N=3)为10umol/L。传感器对葡萄糖有灵敏响应,并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应用于实际样品体系的回收试验,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铂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结构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6
5
作者 封科军 姚艳玲 +1 位作者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76-1680,共5页
结合DNA酶优异的氧化还原催化特性和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特性,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材料,并通过壳聚糖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结构的氧化还原反应催化特性,并以此为传感平... 结合DNA酶优异的氧化还原催化特性和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特性,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材料,并通过壳聚糖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结构的氧化还原反应催化特性,并以此为传感平台构建了葡萄糖氧化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5×10-6~1×10-2mol/L)和良好的检测灵敏度(检出限为1×10-6mol/L).采用制备的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实现了对葡萄糖的快速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DNA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复合材料 催化性能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电化学生物传感检测研究进展
6
作者 封科军 李继山 +2 位作者 蒋健晖 沈国励 俞汝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物,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在实现遗传疾病的早期医学诊断以及发病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当今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灵敏、检测装置轻便价廉且易于微型化、自动化... 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物,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在实现遗传疾病的早期医学诊断以及发病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当今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灵敏、检测装置轻便价廉且易于微型化、自动化等优点,近年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分析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文简述了单核苷酸多态性生物传感检测的识别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及信号放大策略,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检测 信号放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的某些发展动向
7
作者 俞汝勤 沈国励 +6 位作者 蒋健晖 吴海龙 张晓兵 楚霞 吴朝阳 王桦 宦双燕 《化学传感器》 CAS 2008年第4期8-8,共1页
该报告从回眸课题组在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的一些思路演化历程,讨论该领域的一些相关发展动向。该课题组的工作始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从晶体膜及无机离子测试发展到有机物及生物物种的测试,基于超分子化学的化学载体设计合成及运... 该报告从回眸课题组在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的一些思路演化历程,讨论该领域的一些相关发展动向。该课题组的工作始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从晶体膜及无机离子测试发展到有机物及生物物种的测试,基于超分子化学的化学载体设计合成及运用分子模拟与量化计算进行响应机理研究、难测离子敏感膜设计、应用面广的pH传感器等曾是研究的重点。由电位传感器拓展到各类电化学、光化学、压电传感器,从经典生物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生物传感器 离子选择性电极 生物学领域 分子模拟 设计合成 离子敏感膜 PH传感器
下载PDF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分子识别体系设计
8
作者 杨荣华 邵娜 +3 位作者 崔仁发 王昊 金建余 王永祥 《化学传感器》 CAS 2008年第4期20-20,共1页
化学传感器因其具有响应信号丰富、检测对象广、选择性高并能实现实时检测等特点而成为分析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近30年中光化学传感器发展迅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已达到了相当水平。然而,迄至今日,真正灵敏度... 化学传感器因其具有响应信号丰富、检测对象广、选择性高并能实现实时检测等特点而成为分析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近30年中光化学传感器发展迅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已达到了相当水平。然而,迄至今日,真正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且可逆性好的传感器并不多见。制约光化学传感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高选择性分子识别体系的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分子识别 体系设计 实时检测 响应信号 化学学科 高选择性
下载PDF
压力-温度双功能柔性传感器的构建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白巧巧 周安琪 +2 位作者 李小伟 刘傥 刘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9-2274,共16页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因其在人体运动检测、健康监测、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备受关注。柔性传感器作为人体和环境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感知外部刺激的能力。外界施加的压力刺激以及人体自身或者环境温度...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因其在人体运动检测、健康监测、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备受关注。柔性传感器作为人体和环境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感知外部刺激的能力。外界施加的压力刺激以及人体自身或者环境温度的变化都会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具有压力-温度双功能传感性能的柔性传感器。本文综述了压力-温度双功能柔性传感器最近的研究进展,包括传感机制、双功能传感器的设计和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通过集成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及设计由多功能材料和微结构构成的单个双功能传感器,可实现对压力和温度的同时检测。文章最后总结了柔性压力-温度双功能传感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双功能 微结构 电子皮肤
下载PDF
基于新型功能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0
作者 姚守拙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7-7,共1页
基于新型功能化纳米和高分子材料,我们构建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我们通过使用功能化金属纳米粒子和掺硼碳纳米管以及电极表面纳米晶体化的方法,构建了一系列电化学传感平台。这些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 基于新型功能化纳米和高分子材料,我们构建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我们通过使用功能化金属纳米粒子和掺硼碳纳米管以及电极表面纳米晶体化的方法,构建了一系列电化学传感平台。这些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生物亲和性,因此能显著地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功能材料 碳纳米管 金属纳米粒子 性能优异 高分子材料 电化学传感 生物亲和性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生物传感
11
作者 陈金华 《化学传感器》 CAS 2008年第4期13-13,共1页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纳米尺寸效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分析化学研究始于1996年,Bfitto等将碳纳米管与溴仿(或矿物油等)混合填充于玻璃毛细管中形成电极,研究了多巴胺等的电催化伏安行...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纳米尺寸效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分析化学研究始于1996年,Bfitto等将碳纳米管与溴仿(或矿物油等)混合填充于玻璃毛细管中形成电极,研究了多巴胺等的电催化伏安行为,证实碳纳米管可加速在界面上的电子转移过程。这一特性引起了其在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关注,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取得了快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碳纳米管 纳米尺寸效应 物理化学性能 电子转移过程 化学研究 玻璃毛细管
下载PDF
一种新的纳米金半网状膜的酶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海霞 吴再生 +2 位作者 晋晓勇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3-267,共5页
以纳米金为载体,己二硫醇(HDT)为交联剂,构建了一种半网状酶标纳米金,有效地增大了酶的固定量.以此半网状酶标纳米金修饰电极构建敏感界面,用于计时电流法检测H2O2,并与无交联剂酶标纳米金构建的传感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网状酶标纳... 以纳米金为载体,己二硫醇(HDT)为交联剂,构建了一种半网状酶标纳米金,有效地增大了酶的固定量.以此半网状酶标纳米金修饰电极构建敏感界面,用于计时电流法检测H2O2,并与无交联剂酶标纳米金构建的传感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网状酶标纳米金构建的界面稳定性好,电流响应灵敏度高,能对低浓度H2O2进行准确检测,检出限达0.08μmol/L.分别用UV-Vis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半网状酶标纳米金进行了表征.同时用电化学阻抗、石英晶体微天平及循环伏安法对此半网状修饰膜构建的界面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网状酶标纳米金 电化学传感器 石英晶体微天平
下载PDF
液晶材料在化学与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瑾艳 谭慧 +1 位作者 杨胜园 吴朝阳 《化学传感器》 CAS 2010年第2期1-9,共9页
液晶分子是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一种高分子有序材料,有不完全的取向长程有序性和位置有序性。研究者们把这种光学特性应用到生物传感领域,开辟了新型的传感技术-液晶生物传感器。该文综述了液晶分子的特性和基于液晶分子作为"敏感元... 液晶分子是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一种高分子有序材料,有不完全的取向长程有序性和位置有序性。研究者们把这种光学特性应用到生物传感领域,开辟了新型的传感技术-液晶生物传感器。该文综述了液晶分子的特性和基于液晶分子作为"敏感元件"的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液晶分子的这种新应用,对发展快速、简单的生物传感器,有可预见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分子 取向有序 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树枝状”信号放大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进清 王青 +4 位作者 羊小海 王柯敏 杨丽娟 丁静 周冰 《化学传感器》 CAS 2012年第3期21-26,共6页
发展了一种基于"树枝状"信号放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DNA的检测。该传感器利用两种DNA功能化的纳米金颗粒,通过两次"三明治"杂交,在电极表面形成"树枝"状结构,从而实现DNA的定量检测。首先通过共价交... 发展了一种基于"树枝状"信号放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DNA的检测。该传感器利用两种DNA功能化的纳米金颗粒,通过两次"三明治"杂交,在电极表面形成"树枝"状结构,从而实现DNA的定量检测。首先通过共价交联方法获得巯基DNA1和DNA2修饰的两种纳米金颗粒,其中DNA1和DNA2与目标cDNA部分互补。然后,修饰在金电极上的捕获探针DNA1与目标cDNA分子及巯基DNA2修饰的纳米金颗粒(DNA2-AuNPs)形成第一个"三明治"杂交结构,实现一次放大检测。接着,DNA2-AuNPs又可与cDNA、巯基DNA1修饰的纳米金颗粒(DNA1-AuNPs)形成第二个"三明治"杂交结构,实现二次放大检测。这种"树枝状"放大信号的方法的检测限是0.13pmol/L,相对仅利用纳米金颗粒放大的方法而言,其检测限降低了4倍。并且,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识别碱基错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颗粒 “树枝状”信号放大 DNA
下载PDF
无极石英晶体微天平化学生物传感器
15
作者 扶梅 司士辉 +2 位作者 陈金华 冯浪霞 张润 《分析化学进展》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可达纳克级甚至皮克级的质量型传感测量技术,在高灵敏化学检测、非标记生物传感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无金属激励电极裸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突破了传统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模式,在高频石英晶体高灵敏... 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可达纳克级甚至皮克级的质量型传感测量技术,在高灵敏化学检测、非标记生物传感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无金属激励电极裸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突破了传统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模式,在高频石英晶体高灵敏质量传感、石英晶体微阵列检测等领域表现出诸多的优点和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无极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首先,从无极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模型出发,简单介绍了无极石英晶体传感器的传感原理,阐述了无极石英晶体振动激励方法的演变历程。然后,重点讨论了四种无极石英晶体传感器的信号测量方法,包括振荡器法、阻抗分析法、QCM-D测量法、电磁压电声学测量法等,分别论述了其原理及发展趋势。最后,归纳了无极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无极激励 信号测量方法 生物传感 化学传感
下载PDF
基于静电吸附多层膜固定酶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阳明辉 李春香 +2 位作者 杨云慧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7,共6页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 ,电聚合 2 ,6 吡啶二甲酸 (PDC) ,使形成一带负电的界面 ,再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一层聚阳离子聚丙烯胺 (PAH) ,用于静电吸附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并以此方法固定多层酶膜制备过氧化氢传感器 .探讨了工作电位、介体浓度、p...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 ,电聚合 2 ,6 吡啶二甲酸 (PDC) ,使形成一带负电的界面 ,再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一层聚阳离子聚丙烯胺 (PAH) ,用于静电吸附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并以此方法固定多层酶膜制备过氧化氢传感器 .探讨了工作电位、介体浓度、pH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考察了电极的重现性、干扰及使用寿命 .该传感器在H2 O2 浓度 4 6× 10 -6~ 3 5× 10 -3 mol/L范围内有线性响应 ,检出限为 2× 10 -6mol/L .电极在用于实际试样回收率的测定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吸附多层膜固定酶 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2 6—吡啶二甲酸 聚阳离子聚丙烯胺 辣根过氧化物酶 生物膜
下载PDF
一种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中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存嫦 王桦 +4 位作者 吴朝阳 曾光明 黄国和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84-1290,共7页
生物分子固定化或传感界面设计技术是研制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关键之一 .本文结合自组装单分子膜 (SAMs)和聚电解质静电吸附组装技术 ,提出了一种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中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 ,研制成一种检测补体C3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先在石... 生物分子固定化或传感界面设计技术是研制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关键之一 .本文结合自组装单分子膜 (SAMs)和聚电解质静电吸附组装技术 ,提出了一种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中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 ,研制成一种检测补体C3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先在石英晶振的金电极表面组装一层胱胺SAMs,再在膜上组装带相反电荷的聚苯磺酸钠 (PSS)单层膜 ,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固定抗体 (抗原 ) ,实现对相应抗原 (抗体 )的检测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 ,从形态上考察了晶振组装胱氨SAMs与PSS及固定补体C3 抗体后的表面形貌 .研究了抗体的固定化条件 ,探讨了传感器采用这种固定化方法的响应与再生性能 ,并与戊二醛键合固定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这种固定化方法不仅对蛋白质类生物分子的固定化具有普适性 ,而且对所固定的生物分子的活性影响小 ,传感器响应的频移值大 ,灵敏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子 胱胺SAMS 聚电解质 固定化方法 压电免疫传感器 免疫分析 静电吸附 自组装单分子膜
下载PDF
基于巯基自组装单层膜的植物生长激素吲哚乙酸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春香 李劲 +2 位作者 萧浪涛 国励 俞汝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0-794,共5页
提出了一种酶标识抗原与待测样品的竞争免疫反应定量测定IAA的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金基底上形成了均一、稳定、有序的巯基自组装单层膜 ,能以共价方式固定抗体 .利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底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征 ,并研究了最佳实验条件 ... 提出了一种酶标识抗原与待测样品的竞争免疫反应定量测定IAA的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金基底上形成了均一、稳定、有序的巯基自组装单层膜 ,能以共价方式固定抗体 .利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底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征 ,并研究了最佳实验条件 .在浓度 5 68× 10 -7~ 2 83× 10 -5mol/L范围内、-2 0 0mV电位下 ,响应电流与lg[IAA]呈线性关系 ,其回归方程 :i(nA) =-2 0 83 3 3×lg( 10 6[IAA] ) +68 9167,相关系数 0 9915 .对样品IAA的总含量进行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巯基羧酸 竞争免疫反应 自组装单层膜 植物生长激素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泽忠 王柯敏 +4 位作者 羊小海 黄杉生 黄红梅 李杜 王青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运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并以戊二醛作偶联剂,在传感片表面修饰HBsAg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的检出限为 0.0 6ng/mL.与传统的酶... 运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并以戊二醛作偶联剂,在传感片表面修饰HBsAg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的检出限为 0.0 6ng/mL.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比,SPR生物传感器的检出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法.用该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质控血清与纯化的HBsAg溶液进行比较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表面抗原 自组装膜 乙型肝炎 诊断 HBSAG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和铁氰酸镍纳米颗粒协同作用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存嫦 阳明辉 +3 位作者 鲁亚霜 吾国强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55-1360,共6页
将制备的铁氰酸镍纳米颗粒(NiNP)与多壁碳纳米管(CNT)混合,分散于壳聚糖溶液中,形成一种新的纳米复合成分(NiNP-CNT-CHIT),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新复合膜体现了NiNP和CNT之间的协同作用,由于CNT的良好的传递电子性能,促使NiNP催化氧... 将制备的铁氰酸镍纳米颗粒(NiNP)与多壁碳纳米管(CNT)混合,分散于壳聚糖溶液中,形成一种新的纳米复合成分(NiNP-CNT-CHIT),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新复合膜体现了NiNP和CNT之间的协同作用,由于CNT的良好的传递电子性能,促使NiNP催化氧化还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此NiNP-CNT-CHIT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在较低电位下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与NiNP-CHIT膜比较,测定H2O2的灵敏度增大了50倍.通过戊二醛在电极表面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备了一种新的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在-0.2V下对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0.05~10mmol/L,检测下限为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铁氰酸镍纳米颗粒 协同作用 葡萄糖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