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神经外科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
作者 翟锋 栾国明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8期78-80,共3页
目前随着时代发展,功能神经外科逐渐受到重视,功能神经外科研究生逐渐增多。应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培育出具有临床、科研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功能神经外科研究生。
关键词 功能神经外科 研究生 培养
下载PDF
后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2
作者 石祥恩 张永力 +6 位作者 吴斌 周忠清 孙玉明 刘方军 钱海 范涛 李志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2例共44个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动脉瘤26例(27个)、椎动脉动脉瘤16例(17个)。其中15例分别行颈外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4例)、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颌内动脉大脑后动...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2例共44个后循环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动脉瘤26例(27个)、椎动脉动脉瘤16例(17个)。其中15例分别行颈外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4例)、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颌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2例)、椎动脉颅内外段(2例)、枕动脉小脑后下小动脉(5例)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余27例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经随访共37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4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3例、椎动脉动脉瘤9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交界处动脉瘤4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1例和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1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性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率达88.09%。其余5例患者,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术后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生活不能自理;2例(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因术后发生脑干缺血,围手术期死亡;2例(椎动脉动脉瘤)复发患者经再次治疗康复。结论对于不宜直接行手术夹闭的后循环动脉瘤,为了避免因夹闭动脉瘤和延长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而发生术后脑缺血事件,可选择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以避免动脉瘤夹闭术带来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椎动脉 基底动脉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脑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玉明 石祥恩 +1 位作者 张永力 刘方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 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 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颞叶癫痫术后单药应用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关宇光 周健 栾国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4期16-18,共3页
目的通过颞叶癫痫术后单药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的对比研究,评价两者在疗效、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63例颞叶癫痫术后患者按治疗用药分为奥卡西平组209例和卡马西平组154例。观察2组术后2年癫痫的控制效果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 目的通过颞叶癫痫术后单药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的对比研究,评价两者在疗效、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63例颞叶癫痫术后患者按治疗用药分为奥卡西平组209例和卡马西平组154例。观察2组术后2年癫痫的控制效果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奥卡西平组术后癫痫控制效果略高于卡马西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术后单用奥卡西平的癫痫控制效果与卡马西平相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 颞叶癫痫手术 癫痫控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癫痫外科专业研究生培养体会
5
作者 周健 栾国明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8期67-69,共3页
根据癫痫外科学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抗癫痫治疗的现状,提出应注重癫痫外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临床能力与科研思维教育并重,并且强化社会责任感,初步探索我国癫痫外科研究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癫痫外科 研究生 培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海龙 曲彦明 于春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86-288,共3页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原发性垂体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病率低,目前认为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上与垂体腺瘤鉴别困难,确诊仍依靠病理学结果。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
关键词 垂体炎 淋巴细胞性 垂体功能减退症 尿崩症
下载PDF
颅内电极在语言功能区相关癫灶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关宇光 周健 +4 位作者 栾国明 刘长青 赵萌 栾伟 卢东爽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在语言功能区相关癫癎灶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涉及语言功能区的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在颅内电极监测确定癫癎灶位置之后,应用皮质电刺激技术确定语言功能区位置,二者结合制定手术方案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在语言功能区相关癫癎灶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涉及语言功能区的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在颅内电极监测确定癫癎灶位置之后,应用皮质电刺激技术确定语言功能区位置,二者结合制定手术方案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1例癫癎起始区与癫癎灶部分重叠,32例皮质电极癫癎起始区与语言功能区邻近(0-1.5 cm),23例皮质电极癫癎起始区与语言功能区相近(1.6-3.0 cm)。行前颞叶与内侧结构切除术33例,额叶癫癎灶切除术15例,多脑叶切除术16例,选择性海马切除术2例。术后5例病人出现短暂语言功能障碍,均于3个月内恢复。术后随访时间1.5~8年,术后EngelⅠ级46例(70%),EngelⅡ级8例(12%),EngelⅢ级7例(11%),EngelⅣ级5例(7%)。结论颅内电极置入后的皮质脑电图监测及皮质电刺激语言功能区的定位为癫外科精确切除癫癎灶同时保护语言功能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痫 监测 颅内电极 皮质电刺激术 语言功能区
下载PDF
双极电凝热灼联合病灶切除治疗涉及功能区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翟锋 周健 栾国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389-391,共3页
目的观察双极电凝热灼功能区致灶联合非功能区致灶切除治疗涉及功能区癫癎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致灶涉及功能区的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功能区致癎皮质电凝热灼及非功能区致癎灶切除。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25个月... 目的观察双极电凝热灼功能区致灶联合非功能区致灶切除治疗涉及功能区癫癎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致灶涉及功能区的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功能区致癎皮质电凝热灼及非功能区致癎灶切除。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25个月。5例病人术后对侧有轻度的偏瘫,2例病人术后有轻度的感觉性失语,所有并发症均在1年内恢复。术后观察疗效:EngelⅠ级18例(45%),EngelⅡ级8例(20%),EngelⅢ级8例(20%),EngelⅣ级6例(15%)。结论脑皮质电凝热灼术是治疗功能区癫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通过病灶切除联合脑皮质电凝热灼术治疗涉及功能区的癫癎,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痫电凝热灼术 双极 病变切除术 功能区
下载PDF
第三脑室后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9
作者 张向前 闫长祥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由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显露和切除十分困难,因此该部位肿瘤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肿瘤的多种分类、治疗困难,使人们对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的治疗持有不同观点,特别是对性质不明的肿瘤... 由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显露和切除十分困难,因此该部位肿瘤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肿瘤的多种分类、治疗困难,使人们对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的治疗持有不同观点,特别是对性质不明的肿瘤。肿瘤多为生殖细胞肿瘤,其中以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多见。现对第三脑室后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生殖细胞肿瘤 诊断 放化疗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瘫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明山 张宏伟 +6 位作者 王浩然 谷春雨 任铭 夏雷 曲彦明 韩一仙 于春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神经离断患者行面神经吻合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神经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法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面神经端一端吻合和面一舌...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神经离断患者行面神经吻合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神经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法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面神经端一端吻合和面一舌下神经吻合的手术方法。结果7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48个月,平均23个月,1例随访时间较短,尚无法评估面神经功能,有效5例,无效1例,其中面神经恢复至H—B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2例。结论面神经吻合术是治疗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改善多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面瘫 小脑脑桥角 神经吻合
原文传递
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手术的临床应用(附26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国松 范涛 +4 位作者 赵新岗 王寅千 孙鹏 王向辉 侯哲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2-915,共4页
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合并于其他疾病,如Chiari畸形、颅底凹陷、脊髓肿瘤、脊髓栓系、脊髓创伤后粘连、脊柱侧弯畸形以及脊髓蛛网膜炎等,但是SM的发... 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合并于其他疾病,如Chiari畸形、颅底凹陷、脊髓肿瘤、脊髓栓系、脊髓创伤后粘连、脊柱侧弯畸形以及脊髓蛛网膜炎等,但是SM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相关理论学说较为繁多,这就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 临床应用 分流手术 CHIARI畸形 胸腔 脊髓蛛网膜炎 脊柱侧弯畸形 退行性病变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附81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军红 栾国明 顾晶晶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81例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我科自2004年7月~2012年5月共治疗护理了81例迷走神经刺激的患者,治疗期间仍坚持抗癫痫药物(AEDs)的治疗,重点在围手术期心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进... 目的探讨81例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我科自2004年7月~2012年5月共治疗护理了81例迷走神经刺激的患者,治疗期间仍坚持抗癫痫药物(AEDs)的治疗,重点在围手术期心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对病人及其家属行健康指导。结果 81例迷走神经刺激器均顺利植入,随访病人从3个月到8年,无发生出血及其它远期并发症,其中2例死于癫痫持续状态,2例患者由于感染已取出该装置,其余患者症状平均改善率超过67.91%,生活质量(QOL)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细致专业的护理观察和康复指导是保证迷走神经刺激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难治性癫痫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孤立性纤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龙 曲彦明 +1 位作者 张宏伟 于春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58-59,共2页
孤立性纤维瘤多起源于脏层胸膜,最初于1931年由Klemperer和Rabin报道并命名[1]。此后,Carneiro等[2]于1996年报道了首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至今,全世界约报道100余例,发病率较低。本文将2012年我院收治的1例原... 孤立性纤维瘤多起源于脏层胸膜,最初于1931年由Klemperer和Rabin报道并命名[1]。此后,Carneiro等[2]于1996年报道了首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至今,全世界约报道100余例,发病率较低。本文将2012年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于上矢状窦旁的非典型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中枢神经系统 文献复习 非典型 影像学表现 上矢状窦旁 脏层胸膜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附129例报告) 被引量:14
14
作者 范涛 赵新岗 +4 位作者 孙鹏 尚国松 王向辉 侯哲 邱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既能手术全切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又能维护和保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结合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 目的探讨既能手术全切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又能维护和保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结合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膜外椎间孔内外沟通型49例,硬膜下椎间孔内外沟通型68例,椎旁巨大型12例。术中采用脊髓肌电或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脊神经功能。对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椎问关节严重影响到脊柱稳定性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重建和(或)椎弓根固定融合手术。结果手术全切123例,近全切除6例;切除肿瘤后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手术47例,其中3例行颈前路椎体重建及固定融合术,44例行经椎弓根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神经鞘瘤99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畸胎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7例。术后2周原术前神经功能改善122例,症状同术前6例,加重1例。无手术感染、瘫痪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2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加重及复发病例。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死亡。结论全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同时,行相应的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此类肿瘤、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脊柱内固定
原文传递
颅内播散性黄色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轩 于春江 +4 位作者 张宏伟 申长虹 张大建 俞凯 于士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8-411,共4页
播散性黄色瘤(xanthoma disseminatum,X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起源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以全身皮肤播散性橘黄色丘疹为特征。累及颅内的XD患者,国外仅19例,且多合并于全身系统病变,国内目前尚无报告。本文报道1例单... 播散性黄色瘤(xanthoma disseminatum,X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起源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以全身皮肤播散性橘黄色丘疹为特征。累及颅内的XD患者,国外仅19例,且多合并于全身系统病变,国内目前尚无报告。本文报道1例单纯发生于鞍区及松果体区而酷似生殖细胞瘤的XD,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复习 黄色瘤 播散性 颅内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生殖细胞瘤 细胞起源 朗格汉斯
原文传递
原发性脊髓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鹏 范多娇 范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20期72-74,共3页
原发性脊髓胶质瘤是起源于脊柱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神经胶质瘤和混合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约占脊髓髓内肿瘤的80%;在椎管内肿瘤中并不少见。临床上本病远较脑胶质瘤... 原发性脊髓胶质瘤是起源于脊柱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神经胶质瘤和混合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约占脊髓髓内肿瘤的80%;在椎管内肿瘤中并不少见。临床上本病远较脑胶质瘤少见,但由于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致残率高,对患者危害大,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原发性脊髓胶质瘤主要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最为常见。现复习新近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个人体会,就脊髓胶质瘤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胶质瘤 综合治疗 原发性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脊髓髓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 混合性胶质瘤 室管膜瘤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治疗髓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海龙 曲彦明 于春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38-40,共3页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0%。髓母细胞瘤主要累及小脑蚓部,具有很强的脑脊液播散倾向,目前仍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其原发部位及脑脊液播散特点,使得鞘内...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0%。髓母细胞瘤主要累及小脑蚓部,具有很强的脑脊液播散倾向,目前仍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其原发部位及脑脊液播散特点,使得鞘内注射成为特殊治疗手段,但是患儿却要长期忍受此种方式给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巨大影响,因而积极寻求既能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毒副反应又小的新的辅助治疗手段更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注射 脊髓 药物疗法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在脑脊液流体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尚国松 范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62-64,共3页
脑脊液主要是由脑室内的脉络组织分泌,自两侧脑室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再通过中脑导水管至第四脑室,由第四脑室下端的正中孔和外侧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腔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透入到上矢状窦内,再回流入... 脑脊液主要是由脑室内的脉络组织分泌,自两侧脑室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再通过中脑导水管至第四脑室,由第四脑室下端的正中孔和外侧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腔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透入到上矢状窦内,再回流入血液,脑脊液的产生和吸入保持动态平衡。由于脑脊液流速较慢,流向不定且流动方式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 脑脊液 流体动力学 第四脑室 中脑导水管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原文传递
颅底凹陷寰枢椎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哲 范涛 +3 位作者 赵新岗 盖起飞 邱军 赵思聪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颅底凹陷是颅颈交界区骨质发育异常所致的复杂畸形,表现为齿状突向后上移位突入枕骨大孔,常合并寰枕融合、寰齿间距增大、寰枢椎侧方关节畸形、C2~3融合等;同时也常合并神经结构异常,如: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这些复杂的畸形常伴... 颅底凹陷是颅颈交界区骨质发育异常所致的复杂畸形,表现为齿状突向后上移位突入枕骨大孔,常合并寰枕融合、寰齿间距增大、寰枢椎侧方关节畸形、C2~3融合等;同时也常合并神经结构异常,如: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这些复杂的畸形常伴随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破坏,其中寰枢椎失稳是该病症状产生与加重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寰枢椎结构及稳定性的分析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颅底凹陷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对颅底凹陷寰枢椎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内固定器 颅底凹陷症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幕下及椎管内肿瘤伴发软脑膜转移癌引发癫痫六例报告
20
作者 张明山 张宏伟 +7 位作者 张俊平 滕颖 张钧 夏雷 曲彦明 王浩然 任铭 于春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癫痫一般由幕上病变引起,幕下及椎管内病变几乎不会发生癫痫,但是,幕下及椎管内肿瘤伴发软脑膜转移癌(1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时,转移灶可散布于幕上,则有可能引起癫痫发作。
关键词 脑膜转移癌 椎管内肿瘤 癫痫发作 幕下 伴发 METASTASIS 引发 椎管内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