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相关性失眠概况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旭 郭佼 +1 位作者 马云飞 王笑民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565-1571,共7页
失眠是肿瘤患者高发的临床症状,它增加了肿瘤患者的症状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与其他肿瘤相关的症候相比,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统一的治疗指南。本文对现有的关于肿瘤相关性失眠(cancer-related Insomnia,CRI)的研... 失眠是肿瘤患者高发的临床症状,它增加了肿瘤患者的症状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与其他肿瘤相关的症候相比,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统一的治疗指南。本文对现有的关于肿瘤相关性失眠(cancer-related Insomnia,CRI)的研究进行回顾,从CRI的定义及病因、临床筛查、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现有研究的利弊,重点结合中医经典及文献研究总结了中医药治疗CRI的理论依据,整理了现有的中医药治疗CRI的临床研究。综合来看,CRI的有效干预措施不足,需要基础和临床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肿瘤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型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郁仁存 胡玉芳 +12 位作者 关天瑜 金静愉 饶燮卿 杨治英 金铃 田兆黎 王禹堂 高永福 王学楠 迟会昌 金敬善 陶毅 王广才 《中医杂志》 1987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了研究肿瘤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表现及其实质,我们自1981~1983年间,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证型进行了消化道功能及其他一些方面的观察研究,看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变化。现将这一研究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医证型 肿瘤病 正常人 疾病 血清胃泌素 脾虚证 恶性肿瘤患者 气虚证 脾虚者
下载PDF
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辛海 罗和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55-957,共3页
关键词 抑郁症 恶性肿瘤 中医临床研究 治疗 患者 严重 并发 生物 自我体验 心理问题
下载PDF
中医肿瘤思维方式探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声 杨国旺 +3 位作者 于洁 韩冬 杨霖 王笑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558-2559,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外部世界已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人类思维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思维方式问题是古今中外学者最感兴趣,也是探索和研究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医学理论体系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并受到古代的唯物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外部世界已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人类思维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思维方式问题是古今中外学者最感兴趣,也是探索和研究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医学理论体系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并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深刻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在当代科技影响下,经过新旧思想交织与更替,不同意见的斗争、交融和与妥协。中医发展出现不同取向,不同思维方式也相应而生。因此,本文特就中医思维研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以供同道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肿瘤 思维方式 临床科研 中医学理论体系 传统医学
原文传递
中医平衡观在老年肿瘤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唐武军 郁仁存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5期361-364,共4页
老年患者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且常伴有其他合并症,很多临床试验未将其纳入,因此肿瘤临床医生在制定该类人群的治疗决策时缺乏相应的指南作为参考。根据老年肿瘤患者的特点,阐述中医平衡观对老年肿瘤的发... 老年患者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且常伴有其他合并症,很多临床试验未将其纳入,因此肿瘤临床医生在制定该类人群的治疗决策时缺乏相应的指南作为参考。根据老年肿瘤患者的特点,阐述中医平衡观对老年肿瘤的发病、治疗、预防及康复的指导意义。认为在中医平衡观指导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老年肿瘤治疗指南,对于老年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肿瘤 平衡观 预防 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近况 被引量:3
6
作者 饶燮卿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2期61-62,共2页
中国传统医药学认识和治疗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及临证经验,有许多治疗方法。近十几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与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的结合已成为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已被多数肿瘤专家认可,已被肿... 中国传统医药学认识和治疗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及临证经验,有许多治疗方法。近十几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与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的结合已成为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已被多数肿瘤专家认可,已被肿瘤病人广泛接受和欢迎,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来根据中医理论探讨和研究肿瘤治疗进展比较迅速,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已从单方、验方、到目前中医肿瘤治疗进入前瞻性研究、实验研究、肿瘤证型研究、治疗法则的研究、疗效机理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肿瘤的思路与经验——跟周耀庭佐诊随笔 被引量:1
7
作者 辛海 《北京中医》 2003年第5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周耀庭 温病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从“壮火食气”论治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经验
8
作者 雷勇 丁彤晶 王笑民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24-1427,共4页
卵巢癌病达晚期,癌毒积聚日久,火热毒邪交织为病。基于“壮火食气”理论,癌毒为“壮火”之邪,能耗气伤血,使气血不调而运化失司,痰、湿、瘀应运而生。笔者结合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规律,从其功能、性质出发,深入基础理论探讨,从中... 卵巢癌病达晚期,癌毒积聚日久,火热毒邪交织为病。基于“壮火食气”理论,癌毒为“壮火”之邪,能耗气伤血,使气血不调而运化失司,痰、湿、瘀应运而生。笔者结合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规律,从其功能、性质出发,深入基础理论探讨,从中得出启示,指导临床。本文从“壮火食气”理论内涵出发,明确了气与火的相关关系,从火与气的变化和相互作用,丰富“壮火食气”理论释义,探讨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论治思路。肿瘤之邪为“壮火”之邪,阳热盛烈,毒积蕴结,“壮火食气”是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的病机关键,肿瘤局部病邪热盛,炽热毒聚,而整体阴阳俱损、虚耗暗于内。因此,笔者基于该病机,提出了灭壮火、清火郁的局部祛邪治法,以毒攻毒,以“壮寒”灭“壮火”,兼以清解火郁,使毒得以出,聚乃得解;同时,建立化痰饮、复血运的整体扶正思路,化痰行瘀,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营通调,使道路得通,二者平衡,扶正祛邪并用,把握时机,分清主次,并列举医案一则,以期为临床证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火食气 灭火 复运 扶正祛邪 卵巢恶性肿瘤 晚期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燕京中医肿瘤医家秦厚生治疗乳腺癌用药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佳慧 念家云 +3 位作者 王笑民 马云飞 马婷婷 李晓晓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980-985,共6页
目的探讨燕京中医肿瘤医家秦厚生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病案室名老中医案卷中,筛选秦厚生治疗乳腺癌诊疗医案,采集医案的西医诊断及治疗、中医症状、组方用药信息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或聚... 目的探讨燕京中医肿瘤医家秦厚生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病案室名老中医案卷中,筛选秦厚生治疗乳腺癌诊疗医案,采集医案的西医诊断及治疗、中医症状、组方用药信息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或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数据135条,西医诊断IV期82例,手术治疗97例,涉及药物135味。出现频次前4位的症状分别为憋喘(40次)、疼痛(31次)、上肢水肿(26次)、咳嗽(24次);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沙参(83次)、桔梗(66次)、麦冬(54次);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类别是补虚类(343次)、化痰类(236次)、祛湿通络类(227次);药物归经以肺(65次)、肝(58次)、脾(49次)、胃(42次)、肾(38次);药味以甘(73次)、苦(65次)、辛(49次)为主;药性以温(49次)为主。对所有药物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选出20味药,在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论秦厚生教授在治疗乳腺癌时以扶正补虚、疏肝解郁、健脾补肾、祛痰化瘀、疏通经络为治则,对放射性肺炎常用药对为沙参、麦冬,针对水肿常用药对为路路通、络石藤、丝瓜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厚生 燕京医家 乳腺癌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古籍肿瘤防治认知源流述要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军力 饶燮卿 +2 位作者 花宝金 朴炳奎 庞博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12期1198-1203,共6页
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想和科学文化内涵,通过数千年的深入观察和临床实践,全面总结了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是世界医学的瑰宝。先秦时期中医对肿瘤... 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想和科学文化内涵,通过数千年的深入观察和临床实践,全面总结了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是世界医学的瑰宝。先秦时期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为后世肿瘤学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隋唐时期,是中医种瘤学发展的雏形和理论成熟阶段,在病因病机、症候的描述上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治疗手段虽然进一步丰富,但仍然缺乏系统性,未能与中医理论充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殷商 隋唐 古籍 认知 述评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中医院校教育教学思考和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宇航 邓越 +2 位作者 杨洋 魏青 杨国旺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第5期544-547,共4页
新形势下的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线上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医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得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可广纳知识,以术证道,提高中医临床技... 新形势下的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线上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医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得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可广纳知识,以术证道,提高中医临床技能。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是中医院的重要人才储备,中医传承要坚守初心,立德树人,需要带教教师言传身教,精细育才。在中医临床医学生的学习管理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医学生大局思维和精细思维的培养,做到学、思、践、悟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教育教学 中医院校 临床带教 中医学 传承 初心
下载PDF
西医一线、中医药联合西医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姝蒙 陈芋屹 +2 位作者 吴桐桐 于明薇 杨国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0期43-46,共4页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西医一线、中西结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相对于单纯西医一线治疗,围绕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药联合治疗展现出了增效减毒、延长生存期、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免疫等治疗优势,提示中医药...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西医一线、中西结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相对于单纯西医一线治疗,围绕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药联合治疗展现出了增效减毒、延长生存期、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免疫等治疗优势,提示中医药不应只作为西医治疗失败的备用选择,应尽早介入并全程参与,形成与现代医学模式互补的中医联合治疗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化疗 免疫治疗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肿瘤领域核心结局指标集研究进展
13
作者 马丽芳 未欢 +2 位作者 董佳 刘海楠 魏秀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5期66-69,共4页
现阶段临床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核心结局指标集来解决,如同类研究中常见的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间差异大的问题以及选择性报告结局的现象。核心指标集研究在肿瘤领域研究最为广泛,但目前对肿瘤领域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现状及... 现阶段临床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核心结局指标集来解决,如同类研究中常见的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间差异大的问题以及选择性报告结局的现象。核心指标集研究在肿瘤领域研究最为广泛,但目前对肿瘤领域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尚不明确。本研究对肿瘤领域核心结局指标集研究的数量变化、具体内容及方法学的进展展开综述,以明确该领域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核心结局 有效性试验核心结局指标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相关基因检测数据估算分析直肠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变化
14
作者 王皓 高飞 +1 位作者 张怡 葛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目的 基于GEO数据库相关基因检测数据估算直肠癌组织免疫细胞比例,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免疫细胞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以探讨直肠癌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87211数据集,... 目的 基于GEO数据库相关基因检测数据估算直肠癌组织免疫细胞比例,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免疫细胞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以探讨直肠癌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87211数据集,从中提取直肠癌组织与直肠正常对照组织(简称对照组织)基因检测数据及直肠癌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应用CIBERSORT反卷积法估算直肠癌组织及直肠对照组织中22种免疫细胞(包括浆细胞、初始B细胞、记忆性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CD8+T细胞、初始CD4+T细胞、未活化CD4记忆T细胞、活化CD4记忆T细胞、未活化NK细胞、未活化肥大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活化NK细胞、单核细胞、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未活化树突状细胞及活化树突状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应用Wilcox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免疫细胞比例;以不同免疫细胞比例中位值为界,将直肠癌患者分为高比例组和低比例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高、低比例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织比较,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初始CD4+T细胞、活化CD4记忆T细胞、调节性T细胞、未活化NK细胞、单核细胞、M0巨噬细胞、未活化树突状细胞、活化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记忆性B细胞、CD8+T细胞、浆细胞、未活化CD4记忆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M2巨噬细胞、未活化肥大细胞比例降低(P均<0.05)。直肠癌组织中活化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71,P<0.05),M2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5,P<0.05),CD8+T细胞和浆细胞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2,P<0.05),中性粒细胞和M2巨噬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62,P<0.05)。与KRAS野生型直肠癌患者相比,KRAS突变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活化CD4记忆T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浆细胞、γδ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组织中未活化NK细胞比例高于未转移的患者(P均<0.05)。浆细胞高比例组的直肠癌患者较低比例组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中性粒细胞高比例组患者生存期短于低比例组(P均<0.05)。结论 直肠癌组织中免疫细胞分布与对照组织相比存在差异。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直肠癌患者中免疫细胞亚群比例亦有所不同。浆细胞高表达、中性粒细胞低表达预示着患者更好的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组织免疫细胞 组织浸润免疫细胞 肿瘤微环境 直肠癌 肿瘤预后
下载PDF
“寒温并用”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银屑病1例
15
作者 程培育 杨中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一线用药,其常见不良反应涉及血液、皮肤及其附件、消化、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统,主要临床表现有多形性斑疹、体液潴留、肌痛及...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一线用药,其常见不良反应涉及血液、皮肤及其附件、消化、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统,主要临床表现有多形性斑疹、体液潴留、肌痛及痉挛等[1]。皮疹为甲磺酸伊马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但其诱发的银屑病较为少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杨中教授中药治疗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银屑病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中药 银屑病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灸法和固本抑瘤Ⅲ号结合化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炬 郁仁存 +7 位作者 唐武军 赵文硕 徐咏梅 杨国旺 胡凤山 王笑民 张青 王禹堂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观察灸法和中药复方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应用对化疗的辅助作用。方法 :将 8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化疗加焦三仙 (A组 16例 )、化疗加中药固本抑瘤Ⅲ号 (B组 35例 )和化疗加中药固本抑瘤Ⅲ号加灸法 (C组 30例 )治... 目的 :观察灸法和中药复方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应用对化疗的辅助作用。方法 :将 8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化疗加焦三仙 (A组 16例 )、化疗加中药固本抑瘤Ⅲ号 (B组 35例 )和化疗加中药固本抑瘤Ⅲ号加灸法 (C组 30例 )治疗 ,并观察各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血象、细胞免疫、凝血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化疗后淋巴细胞数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组化疗后淋巴细胞数下降不显著 (P >0 0 5 )。B组治疗后T3 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组平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下降 ,B、C两组平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上升。C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表现出趋向于正常范围的双向变化。结论 :灸法治疗能防止化疗引起的淋巴细胞数下降 ,固本抑瘤Ⅲ号及联合应用灸法能防止化疗引起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固本抑瘤Ⅲ号 T淋巴细胞亚群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恶性肿瘤 中晚期 机体免疫功能 凝血机制
下载PDF
鸡血藤抗肿瘤有效部位诱导A549肺癌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唐勇 富琦 +3 位作者 何薇 孙逸坤 王玉芝 王笑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040-2044,共5页
目的:探讨鸡血藤抗肿瘤有效部位(SSCE)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溴盐(MTr)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和激... 目的:探讨鸡血藤抗肿瘤有效部位(SSCE)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溴盐(MTr)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技术、Annexin V-PI双标法,Caspase-3活性检测以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SSCE对A549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24h药效最强,IC50为25.54mg·L^-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药物作用12h,S期细胞增多,G0-G1和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变化在24h后明显减弱,48h恢复正常。形态学观察可见,药物作用短时间内(8~12h),细胞核发生皱缩扭曲,胞浆内出现较多空泡及颗粒状物,胞膜完整;随后细胞核固缩。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在用药后12h最显著,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Caspase-3活性无明显升高,且与剂量成反比。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片断化梯形条带。结论:SSCE对A549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药效迅速,细胞周期受到干扰(Sdelay),主要表现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A549 细胞周期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下载PDF
赤芍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马云飞 李光达 +3 位作者 李琦玮 曹可心 于明薇 王笑民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综述中药赤芍活性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赤芍”“活性成分”“肿瘤”“作用机制”“Paeoniae Radix Rubra”“Active constituent”“Cancer”“Mechanism”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 目的:综述中药赤芍活性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赤芍”“活性成分”“肿瘤”“作用机制”“Paeoniae Radix Rubra”“Active constituent”“Cancer”“Mechanism”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9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赤芍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近100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赤芍活性成分对于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宫颈癌、肠癌、肝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均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逆转肿瘤细胞多耐药性、抑制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当前赤芍抗肿瘤研究多以体外研究为主,并不能充分阐释赤芍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此外,活性成分也多局限于皂苷类。建议可借助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药材成分与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挖掘重要靶点及相关分子通路,并通过体内外研究进一步明确赤芍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赤芍及相应成分治疗肿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活性成分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鸡血藤提取物体内抗肿瘤效应及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富琦 罗晓琴 +3 位作者 唐勇 杨国旺 何薇 王笑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鸡血藤提取物(SSCE)的抗肿瘤作用及对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模型,观察SSCE体内的抑瘤效应并通过检测外周血象,骨髓涂片,观察其对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SSCE抑瘤率达到30.65%。SSCE可...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鸡血藤提取物(SSCE)的抗肿瘤作用及对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模型,观察SSCE体内的抑瘤效应并通过检测外周血象,骨髓涂片,观察其对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SSCE抑瘤率达到30.65%。SSCE可促进骨髓增殖,与化疗药合用可减轻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同时,荷瘤小鼠体质状态不受影响。结论SSCE具有抗癌、刺激造血的双重作用,与化疗药合用可减轻其骨髓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提取物 抗肿瘤 LEWIS肺癌细胞 造血功能
下载PDF
鸡血藤黄酮类组分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2
20
作者 唐勇 何薇 +2 位作者 王玉芝 张甘霖 王笑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鸡血藤黄酮类组分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鸡血藤黄酮类组分体外对人肺癌(A549)和人大肠癌(HT-29)细胞系的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改变。采用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模型,观察...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鸡血藤黄酮类组分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鸡血藤黄酮类组分体外对人肺癌(A549)和人大肠癌(HT-29)细胞系的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改变。采用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模型,观察鸡血藤黄酮类组分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鸡血藤黄酮类组分对人肺癌A549和人大肠癌HT-29细胞系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0.17±12.17μg.mL-1和126.81±43.00μg.mL-1。高剂量(0.6g.kg-1)灌胃时,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率为31.01%。该组分能促进红细胞生成,高剂量组红细胞计数比对照组增加40.52%。进一步研究发现,鸡血藤黄酮类组分能阻滞肺癌细胞系A549于S和G2/M期,阻滞肠癌细胞系HT-29于G2/M期。结论:鸡血藤黄酮类组分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细胞周期阻滞是其药效作用机制之一。该组分无骨髓抑制作用,对红细胞生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黄酮 抗肿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